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超級農業強國  >>  目錄 >> 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

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

作者:凌煙閣閣老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凌煙閣閣老 | 超級農業強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超級農業強國 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

瀏♂覽♂器♂搜索

如果節水灌溉工程只是讓隴谷縣的農戶們心動的話,嘉谷意開發戈壁灘涂用地,搭建勞務和務農互補平臺的消息,徹底讓他們罷不能了。

隴谷縣地勢開闊,由于干旱少雨,90以上的耕地為旱地,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戈壁灘涂用地尚待開發。

十年五旱,災害、生態、貧困交織疊加,且互為因果,是隴谷縣的基本縣。

嘉谷愿意投資開發外圍的戈壁灘涂,從大的方面來看,是改善脆弱的生態環境,為生態脆弱區披上綠色“底色”,為隴谷縣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從小的層面看,是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增收渠道。

第一期開發的戈壁灘涂有6萬畝,要整理土地,防風固沙,種植耐旱作物,建設高效節水的灌溉體系,需要的勞動力可不在少數。

而嘉谷定下來的原則是,優先雇傭將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的農戶。

之前大部分農戶擔心的,不就是合作社機械化作業之后不需要這么多的勞動力,土地流轉后,即使有分紅,一旦沒有成為合作社員工的話,就是地也沒了,人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了。

到外面打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說有時候工錢都很難拿到;而且家里基本都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顧的,也很難出遠門。

現在好了,嘉谷送崗上門,即使不能在合作社工作,也能進入嘉谷打工,實現就地就近、離土不離鄉就業。

這樣的話,農民們既有自家土地流轉經營的一份分紅,每個月也能領一份工資,變“一份收入”為“兩份或多份收入”,簡直美滋滋。

因此,在雙重利好的助力下,合作社的組建進程迅速推進,在政府的協助下強力推行“小塊并大塊、分散變集中、零碎變連片”的經營新格局,整合建設“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過“土地流轉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嘉谷在政府的協調下,聯系肅省的農科院引進其培育的“甘啤3號”和“甘啤4號”優質啤酒大麥品種,實施標準化生產。

近30萬畝的優質專用啤酒大麥種植基地,一邊在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按照保優、高產的栽培技術統一種植大麥,一邊如火如荼地建設高效節水的噴灌體系。

而為了建設優質原料供應基地,清源啤酒還在隴谷縣配成立了麥芽加工廠,在產區形成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產銷銜接,為清源啤酒廠提供穩定優質的大麥芽原料。

麥芽加工廠同樣優先招收將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的農戶。

嘉谷做出了這么大的付出,一力解決了農戶流轉土地的顧慮,隴谷縣政府也不好干看著。

恰逢肅省對啤酒大麥種植產業出臺了扶持政策,對啤酒大麥龍頭企業進行財政貼息貸款等信貸優惠政策。隴谷縣政府親自下場出面,協助銀行完成對嘉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的貸款資格認定、信用評級等工作,爭取到了一筆優惠貸款。

這樣一來,合作社的農用機械設備倒是解決了,雖然這筆貸款對于嘉谷的整體投資規模來說,只能算小打小鬧。但總歸彌補了隴谷縣唐書記的“嘴炮”,對合作社也算一頓“小補”了。

另一邊,戈壁荒灘開發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嘉谷要開發的戈壁荒灘用地坐落在隴谷縣西部,荒漠地域開闊,土地面積大,便于統一規劃,連片開發。

但首先要解決的是基建缺失、生態脆弱的現實困境。

大片的戈壁荒灘被閑置不是沒有道理的。

“播幾口袋,秋收幾粒子;出門滿眼彌沙子,走路土淹腳脖子”,這是隴谷縣當地人民對外圍戈壁荒灘真實寫照的形容。

不是沒有人打過開墾的主意,不過新開墾的耕地,乍看起來與周邊老鄉鎮的耕地沒有什么區別。但是澆過兩次水后,要么因為土壤板結不滲水,成為成片的“水池”;要么因為土壤返堿,“燒死”大片的農作物,大麥、小麥種了一茬又一茬,總是不能健康茁壯的生長。

此后再也沒人做這種蠢事了。

所以即使是唐書記,對于齊政意開發這片戈壁荒灘,也是覺得不可思議。

他還隱晦地提醒過齊政,如果是為了解決不能在合作社工作的社員的就業問題,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齊政感謝他的善意,不過還是堅持己見。

也正因為如此,承包價真的是白菜價了。

嘉谷有意將隴谷縣建設為優質啤酒大麥種植基地,最終的目標當然也是將這片荒灘改造成良田,作為嘉谷的自有種植基地——俗話不是說了么,千好萬好都不如自己擁有的好。

但首先要固定流沙、拉土造田、改良鹽堿土質,才能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度開發農田。

齊政用靈陣勘探過地下水層,嘉谷承包的這一片荒灘地下水較為豐富,拓展農業生產空間大有潛力可挖。

眼下,幾百人在嘉谷聘請來的省林業局治沙技術員的指導下,大面積種植沙柳。

前面用拖拉機開溝,后面將樹苗斜插種植,剛好露出小苗,全部埋死壓實,然后略為澆水。到了秋天就會長出三四枝一米以上的桿莖,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

沙柳為沙漠植物,也是極少數可以生長在鹽堿地的一種植物。其抗逆強,較耐旱,喜水濕,抗風沙,固沙保土力強,是我國沙荒地區造林面積最大的樹種之一。

沙柳形如火炬,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澇淹不死的“五不死”特。

季來臨時,風沙肆虐,沙丘平移,不管沙柳被埋得多深,只要露一個頭在外面,它就能夠茁壯成長,雖然不怕干旱,但雨水充足它也能夠一樣生長。它不怕牛羊啃,即使把四周的皮都啃光了,只要在里邊有一枝牛羊夠不著,過不了多長時間又恢復了生機。

沙柳的經濟價值也比較高——可做紙板,造紙。它所含的量和煤差不多,可發展成每三至六年砍一次的綠色沙煤田。

當然,這不是齊政看重的。

化沙地為田才是最重要的。

沙柳能把沙丘牢牢地固住,而且成片成串的沙柳形成的植物帶,涵養了沙地的水分,削平了沙包,沒有幾年就能形成了一片片綠地。然后,就可以進一步改造成耕地種莊稼了。

一旦搞起來收益逐年增加,而且土地的增值將難以計算。想想,從荒沙變成林地或耕地了,它的增值空間有多大。

不過可能真正要見到效益需要大大幾年,這就是生態建設的特點,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所以一般的農民沒力量也沒耐心搞生態。

其實嘉谷內部對此也是抱有不同意見的。

王昱業就曾問過齊政,東部有太多的耕地可以承包了,將資金投入其中,可以得到的收益遠遠比投入到大西北來得劃算,搞大麥種植基地他可以理解,畢竟具有地理產業優勢,清源啤酒也需要優質原材料,但為何要另行開發戈壁荒灘呢?

對此,齊政只反問他,嘉谷承包個幾十萬畝耕地肯定沒問題,承包幾百萬畝應該問題也不大,承包幾千萬畝估計就很突出了,而想承包上億畝耕地,你確定國家能許?

要知道,即使是國內最大的農業國企北大荒,所擁有的的土地總面積也沒有上億畝。

且不說糧食安全的問題。國內現在農村還有6億多人口,農民的生計和種田是離不開的,想要追求大規模農場,最起碼要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我們的城鎮化必須能夠吸收這些農民。但這些農民是50歲、60歲、70歲的農民,都是老人,一大半都是婦女,70都是小學文化程度,這些人城市能吸收他們嗎?

耕地問題、糧食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民的就業問題、生計問題。

所以可以想象,片面追求大規模農場不適合中國的國。國家是鼓勵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主體的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但對于工商資本租賃農地,肯定是抱著嚴格的監管和風險防范態度。

其實,對農地的流轉實行一定管制,即使在土地私有制的國家,這也是一個通行的做法。

你一家企業想擁有一個國家5以上的耕地,你想干什么?

齊政一直對這一點頭腦清晰。

即使他有靈陣,嘉谷自有的土地都是有上限的。

但這次大西北之行,給了他新的思路。

茫茫大西北,多少無人之地啊!

單單拿沙漠來說好了——國內有70萬平方公里沙漠,超過耕地面積的一半,如果真能全部治理,理論上,糧食和用地緊張問題都將煙消云散。

當然,受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全部治理是不可能的。

但哪怕是治理好十分之一,也有上億畝了。

最關鍵的是,我是將難利用土地治理出來的,即使擁有上億畝土地,于國于民都是好事吧,我有足夠的底氣面對國家——森林法都規定“誰種植、誰所有、誰受益”,70年不變,而且有繼承權。總不能我干了為國為民的好事,還不如種樹吧。都是千秋萬代造福后世的事業,總不能厚此薄彼吧。

齊政用這個理由說服了嘉谷管理層。

你想得到的多,就要付出更多。

但想要治理好沙漠,總得有豐富的經驗吧?

說白了,眼前的這片戈壁荒灘就是用來練手的。

齊政瞇眼看著忙碌著種樹的農民們,心里暗暗道,這就算是嘉谷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超級農業強國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3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