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我的老師是學霸 >> 目錄 >> 第二百四十八章 邀請報告人 |
第二百四十八章 邀請報告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老師是學霸 第二百四十八章 邀請報告人 第二百四十八章 包松全和顧律商量的第二件事,是有關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邀請報告人的事情。 所謂的大會邀請報告人,是指國際數學家聯盟邀請一批杰出數學家,在大會上進行學術報告。 學術報告分位兩種。 即一小時學術報告與四十五分鐘學術報告。 兩者不同的是。 一小時學術報告面對的聽眾是所有與會的數學家,而四十五分鐘學術報告,面對的聽眾只是各自學科分組的數學家。 顯而易見,兩種不同報告形式含金量完全不同。 根據往屆的慣例,被邀請做一小時報告的數學家,每屆大概只有二十位左右。 而被邀請做四十五分鐘學科分組報告的數學家,每屆將近百位。 當然,無論是被邀請做一小時報告,還是做四十五分鐘報告,都足以體現國際數學聯盟對該數學家的認可。 畢竟,無論哪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被邀請做學術報告的那批數學家,皆是各自研究領域的佼佼者。 同時,許多數學家把被國際數學聯盟邀請做學術報告,當做為一種殊榮。 這種榮譽,絲毫不弱于獲得某些國際性的大獎項。 當然,在這兩種報告形式之外,還有一種‘十分鐘報告’。 這種報告形式,只要獲得與會資格的數學家皆可以進行申請,一旦申請通過,便可以在各自分組會議上進行一次時限為十分鐘的簡短報告,闡述其觀點。 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有不少數學家通過這種“十分鐘報告”的形式,一鳴驚人,從一位籍籍無名之輩迅速得到各方關注。 比如說,十二年前德國柏林的那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本來跟著其導師盧卡斯來見見世面的西蒙,就是憑借在代數幾何分組會議上十分鐘的簡短報告,瞬間揚名立萬! 西蒙之名,在那之后便徹底打響。 當然,顧律目前在數學界的名氣,已經和那位西蒙不相上下。 通過十分鐘報告的形式揚名立萬,對現在的顧律來說,已經完全沒必要。 名氣,顧律已經有了。 現在欠缺的,是被國際數學家所認可。 要知道,顧律雖然現在名氣極大,但由于其崛起的太快的原因,顧律目前,仍未獲得任何一個國際性的數學獎項。 甚至,連國內那幾個知名的數學獎項,顧律一個都沒有。 不得不說,這個情況確實有些尷尬。 但沒辦法,顧律實在是成長的太快了。 前年,顧律剛剛博士畢業。 而今年,顧律已然可以和西蒙那樣的數學家一覺高下。 在各大數學獎項組織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不知不覺中,顧律已經成長到這種地步。 顧律對此是不著急的。 反正研究成果擺在那里,不愁以后沒有獎項拿。 顧律不著急,并不意味著包松全不著急。 包松全現在可以極為迫切的希望,把顧律塑造成他們燕大數院的牌面之一。 因此,讓顧律受到國際數學界的認可,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而眼前即將要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若是顧律被大會選做邀請報告人,那便代表著國際數學聯盟對顧律的承認與認可。 一小時學術報告,包松全不敢奢望。 每屆大會,一小時學術報告只有二十人左右的名額。 其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名額會被往屆菲爾茲獎得主占據,三分之一被今年的菲獎提名者占據,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會被其余數學家瓜分。 尤其是對于華國數學家來說,想要在大會上進行一小時報告何其難也。 整個華國,目前有過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進行一小時學術報告經歷的數學家,僅有寥寥十幾位而已。 就連是包松全本人,也沒有這個機會。 倒是包松全和顧律的老師,季昌義院士,在2004年第二十三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被邀請在所有與會者面前進行長達一小時的學術報告。 包松全想讓顧律爭取的,并非是在全體與會者面前,進行一小時學術報告的機會。 而是在代數幾何領域的分組會議上,進行四十五分鐘學術報告。 顧律有那個資格嗎? 是有的! 剛剛證明出bab猜想的顧律,是完全有成為邀請報告人的資格的。 代數幾何領域雖被譽為天才云集之地,但顧律如今已是和西蒙等人齊名的存在。 可以說,在代數幾何領域,能夠穩穩勝過顧律的青年一代數學家,一個都沒有! 這是包松全的底氣。 但包松全擔心,或許會因為一些其他的因素,讓顧律失去這個機會。 比如說,資歷,還有年紀。 國際數學聯盟的那群人,可全都是一些不易相處之輩啊! “師兄,你的意思是說,你有辦法,讓我可以穩穩的獲得邀請報告人的名額?”顧律眼前一亮,望著包松全開口說道。 對于邀請報告人,顧律自然是有機會就盡量爭取。 畢竟,這是對他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包松全不動聲色的點點頭,“嗯,確實有個法子。” 原來,擔任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席的是華國數學會理事長吳文軍院士。 按照國際數學聯盟不成文的規定,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議主席由東道主國家選派人員擔任。 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議主席,在國際數學聯盟內部的話語權還是很高的。 而顧律和包松全老師季昌義院士,和那位吳文軍院士是不錯的朋友。 包松全可以通過季昌義的關系,讓吳院士幫幫這個小忙。 現在,包松全只是征詢一下顧律的意見。 沉吟幾秒后,顧律點頭表示答應。 于是,當天晚上,顧律便帶著顧律前往吳院士家中。 對于老友的兩位弟子,吳院士自然是熱情的招待。 談話間,包松全隱晦的探了一下吳院士的口風。 吳院士笑呵呵的開口,“我們選擇邀請報告人,只看能力,不看年紀。否則,到時候臺上做報告的,豈不是全是一群沒有真才實學的老家伙。” 吳院士雖然沒有明說,但其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顧律和包松全心滿意足的離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