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我的老師是學霸 >> 目錄 >> 第二百零三章 海洋電磁學 |
第二百零三章 海洋電磁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老師是學霸 第二百零三章 海洋電磁學 第二百零三章 和畢齊他們同機房的還有另外十幾支隊伍。 中午十二點之前,歷經三個小時的艱難抉擇,他們也先后選定了題目。 就如畢齊之前所預料的那樣,十五支隊伍,沒有一支隊伍選擇C題或者F題。 倒是A題,除了畢齊他們這支隊伍,還有另外四支建模小隊,同樣選擇了該題。 這是趙亮打聽了一番后,才得到的消息。 畢齊對于這個結果,并沒有感到意外。 除卻C、F這兩題外,剩余四道題目,確實只有A題更像是一個數學問題。 而一般隊伍中負責建模任務的,大多是數學專業的學生。 當然在心里,會傾向于這種題目。 不過,A題雖然乍看起來只需要公式推導便可以一路暢通無阻的搞定,但實際上,畢齊在鉆研了幾個小時后,卻發現這道題目暗藏殺機。 A題的主題,是電磁波。 并且,還不是普通的電磁波。 而是電磁學中一個相當高端的一個分支——海洋電磁學! 這個研究領域很高端,同樣很冷門。 在國內,很少有高校開設這個專業,相關的研究成果很少。 想查文獻,只能看國外的全英文文獻。 幸好,畢齊只是需要其中一部分的內容知識,即電磁波在海洋中運動形態和規律,因此還不算太過于麻煩。 當然,這個不麻煩,是對于畢齊而言的。 數學和物理本就為理科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門科目,所謂觸類旁通。 畢齊的數學天賦如此之高,物理天賦同樣不會差到哪去。 海洋電磁學畢齊沒學過,但不妨礙畢齊現學現賣。 三個小時,畢齊閱讀了幾十頁書,看完四五篇專業文獻,便將電磁波在海洋中的運動傳播規律理解的七七八八。 “開干吧!” 畢齊搓搓手,迅速進入狀態。 A題共有三問,畢齊現在攻克的是第一問。 題目需要畢齊建立一個海洋信號反射的數學模型。 在洶涌的海洋中,反射比平靜的海面上的反射減弱。 同時由于海洋湍流將影響海水的電磁梯度,改變海洋的局部介電常數和磁導率,以及反射面的高度和角度,所以洶涌的海面比平靜的海面更加難以構造模型分析。 命題組的人為了加大競賽難度,讓考生選擇的研究對象當然是洶涌的海面。 一個洶涌的海洋,其中浪高、流速和頻率變化很快,波的傳播方向也可能改變。 畢齊暫時將浪高、流速、頻率設定為三個初始參數。 并以這三個公式為基礎,畢齊畫了一幅海面電磁波反射示意圖,利用幾何和微分的知識進行公式的推導。 進入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畢齊文思如尿崩,一泄千里! 一行行的公式,由畢齊的筆尖落在草稿紙上。 £Rsin(π/2△φ0)/sin(φ0),則φ0arcsin(Rsin(π/2△)/Rh0) 畢齊一直埋頭計算,甚至連午飯都沒時間吃。 轉眼間,時間來到第一天下午的五點。 旁邊,負責編程的陳亮敲下最后一個代碼,按了下空格鍵,扭頭對畢齊說道,“畢齊,你要我弄得LDA(線性判別分析)運算程序完成了。” “等等。”畢齊依舊將頭埋在一摞草稿紙中間,頭也不抬的回答道。 幾分鐘后,畢齊拿著一摞上面列著密密麻麻公式和數據的草稿紙,一屁股坐在陳亮旁邊的椅子上,在陳亮剛剛編程好的程序里輸入一列數據。 接著,又是在紙上寫寫畫畫一陣,畢齊時而皺眉思索,時而興奮的揚起嘴角。 “怎么樣?”旁邊的陳亮開口問道。 畢齊沉吟一下,開口回答,“第一問差不多完成了大半,接下來我還有兩個重要的半經驗公式要算,等這兩個公式推導出來,就差不多可以了。” “那接下來需要我做什么?”陳亮開口問。 由于負責建模的畢齊有一個統籌全局的作用,所以他們這支建模小隊的隊長就由畢齊擔任。 “呶!” 畢齊從手中的一摞草稿紙中抽出一張,遞給陳亮。 “上面有一張我畫的電磁波海面反射概念圖,你按照我上面標注的數值用繪圖軟件畫出來,交給云龍,讓他寫論文的時候加上。”畢齊開口。 “關于這張圖,除了數值準確外,還有什么要求嗎?”陳亮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唔……盡量弄得好看點吧,畢竟還是要給評委看的。”畢齊開口說道,“比如說,這個海浪的顏色,最好是那種五彩斑斕的藍,電磁波本來是沒有顏色的,但是我們必須在圖上將它表示出來,所以我需要一個流光溢彩的白!” 陳亮:“……” “好吧,我盡量!”陳亮點頭答應道。 十幾分鐘后,陳亮把第一版的示意圖拿給畢齊,尋求意見。 畢齊盯著圖片,摸著下巴,沉吟幾秒,指著其中幾個字,“能不能這幾個字放大一下,否則評委可能要仔細看才能看清。不過,這樣的話,似乎有些影響整體的美感。” “這樣吧,你把這幾個字放大時再縮小一點。” 陳亮:“……” 拿到畢齊改稿意見的陳亮繼續回去畫圖去了。 畢齊這邊,繼續低頭在草稿紙上演算公式。 第一問,畢齊已經做完七七八八。 只剩下最后兩個公式,還需要畢齊推導出來。 其中一個公式,為海洋對應波段噪音的半經驗公式。 另一個,則是電離層衰減的半經驗公式。 這兩個半經驗公式,算是第一問的核心所在。 同時,也是A題第一問最難的地方。 草稿紙被畢齊寫滿一張又一張,傍晚九點鐘,畢齊終于將這兩個公式弄出來。 陳亮和方云龍正在一旁吃晚飯,畢齊直接一屁股坐過去,拿起一個大白面饅頭就啃。 除了早上七點多吃了頓早餐外,畢齊已經十多個小時沒吃東西,自然餓得慌。 “畢齊,第一問弄完了?”陳亮問。 畢齊點點頭,“嗯,弄完了,等會我把公式發給你,你把發射路徑模型程序弄出來,帶一下數值,就知道結果了。” 匆匆吃了幾口,三人便回到各自電腦前,開始緊張忙碌的工作。 距離競賽結束還剩七十多個小時,刨去睡覺和吃飯的時間,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少,但也不容許他們肆意揮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