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明末不求生 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
宮門緊閉。
李來亨漫長的人生,經歷過許多挫折、輝煌、苦難、失敗與勝利。
他締造了一個注定將要名留史冊的世界帝國,改變了上億人的生命軌跡,使得這片大地,甚至于腳下的整顆星球,都擁有了一種煥然不同的全新面貌。
他以天法皇帝的名字為世人所知曉,威名遠及于四海,西域的所有回寺,雪區的所有喇嘛,中原大地上的一切道觀、寺廟、教堂,還有儒者們教書的書院。
甚至是海外的婆羅門寺廟,印第安人的圖騰柱下,成千上萬,成萬上億的順朝臣民,都在以他們各自的方式,為天法皇帝祈求健康。
人們希望他能繼續活下去,哪怕是當成一座雕像那樣活著,便可以給予億萬臣民最強烈的安定感。
“陛下說了什么嗎?”
方以仁是專門從桐城遠道而來的,他的身體佝僂著,老態畢露,哪怕好幾個孫輩攙扶著太師,也總給人一種將要在風中搖搖欲墜的感覺。
顧君恩已經去世了,他死的那一年,李來亨難得又召開了一次朝會,討論應該授予顧君恩什么樣的追封爵位和謚號。
不少已經回到老家過上致仕生活的元老重臣們,也紛紛來信,就像他們過去討論袁宗第、討論劉汝魁、討論劉芳亮等許多人身后事的情況一樣。
方以仁也升起悲涼之感。
他的左右是自己的兒孫,身后是年輕一代的朝臣,可從前闖營的舊人呢?
跟隨闖王打下江山的英雄豪杰們呢?
所有人都已凋零在風中,自己或許也亦然。
“林尚宮。”
方以仁看到了郭君鎮的遺孀林貓貓,這位曾經在內廷握有大權的女官,也曾經和執掌外朝的方以仁交手過許多次。
他們常常因為朝廷政事發生沖突,有時候又因為黨爭,簡直能把事情鬧到沒法收場的地步。
但私底下,方以仁和郭家關系當然不錯。
郭君鎮在日本病死的時候,還是方以仁的兒子專程去瀛洲將他的靈柩接回了開封。
那又是幾年前的事情?
方以仁畢竟年邁,很多曾經記憶猶新的事情,他也忘得差不多了。
“陛下想見見您,太師……”
說話的人是大長公主李徽柔,自從李來亨人到晚年以后,他就特別親近身邊的親戚們,李徽柔因此極為受寵,早可說是權傾朝野。
好在她是一個頭腦很清楚的人,沒有靠著這份地位去謀取什么過分的利益,也沒有硬把自家兒子會寧王李淳和推到不合適的位置上面。
方以仁的兒子攙扶著他走上御殿前長長的階梯,漢白玉的階梯有多少級?方以仁只覺得它長到了無邊無際的地步。
走在上面,似乎就能看到許多年前的夷陵州。
“陛下……”
“太師。”
皇長孫李潤石把方以仁扶了起來,帶著他進了寢宮中。為了防風,寢宮里現在掛滿了明黃色的絲絹,空氣不大流通,方以仁覺得胸口都有些沉悶了起來。
“南洋的戰事怎么樣了?”
皇帝靠在御床上,手握一桿殘箭,對著眼前的巨幅地圖指指點點。
他已有七十多歲了,相貌卻日漸和不曾有過血緣關系的太祖太宗越來越像。
方以仁甚至錯以為,自己回到了五十年前,重新見到了太宗皇帝的御容。
皇長孫回答道:“皇爺爺,南洋戰事又告捷了。呆迷兒國圍攻昭南府失利以后,又在印度洋上被王師海軍捕捉到了主力,一場激戰以后被王師俘獲了一百多條戰船。”
皇長孫沒有將所有戰況都告訴李來亨,他沒有說南洋各州府在這場戰爭中付出的重大損失,也沒有說大順遠征軍一萬五千騎兵在阿富汗山地里全軍覆沒的事情,更沒有說順軍在錫蘭的據點被明軍全部拔除的事情。
只是專門挑選了順軍打贏的幾場大捷,大長公主也在一旁渲染了這幾次大戰的勝利是如何宏偉,好像漫長的南方戰爭終于快要結束了。
李來亨聽了這些話,自顧自搖了搖頭:“待朕死后,就停戰罷——再打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了。天不絕明,使其在海外又立一國,朕何苦絕人社稷呢?”
李來亨又讓眾人將方以仁帶到御床前,他緊握住方以仁的手,兩個人說了一陣話,但其他人都聽得不大清楚。
后世關于世祖最后和方太師究竟說了什么話,有很多猜測。
但因為方以仁在這以后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也跟著離開了人世,所以這個問題終歸成為了順朝歷史上的不解之謎。
皇長孫最后又上來詢問,大順的國政還有哪些需要改革的要點?
他那些勢力強大的叔叔們,又該要怎么處理?
“皇爺爺,皇爺爺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誰?”
李來亨想了想,回答說:“朕這一生,遇到的最厲害的人物只有一個人,他叫皇太極,是滿洲人以前的一個汗王。”
皇長孫很疑惑:“不過是滿洲一部的汗王而已,如此人物,在王師席卷天下時,系頸俯首的何至于千百個?皇爺爺為何佩服他?”
“哈哈,不是,朕并不佩服皇太極。他的確是朕那個時代最高明的人物,但朕最佩服的人只有太祖爺。”
太祖李自成,在順朝歷史上有開創之功,但很多人并不認為他的歷史地位會在天法皇帝之上。
李來亨只是喃喃地說:“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方天下鼎沸之時,唯有太祖順天應人,起仁義之兵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前不負忠孝,后無虧仁義,于百姓無愧,于天下有功,朕不佩服太祖,又能佩服誰呢?”
天法皇帝的眼神突然又變得明亮了起來,好像充滿了睿智的洞察力。
他叫來皇長孫和大長公主,說:“朕德薄,不比太祖寬仁,潤石,今后不要效仿朕,要效仿太祖。”
皇長孫又問及大順的立國之本是什么。
李來亨的腦海中迅速飛過了各種各樣的畫面,包括他在隨州是怎么分裂出一支屬于自己的軍隊,他在北上時又是如何在楚地保存實力,還有后來是如何解決田見秀和李雙喜的事情。
最后李來亨告訴他的孫子:
“太祖起仁義之兵,救民水火。太祖、太宗與朕,三代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方才有今日事業。
仁義二字,即大順立國之本。朕至晚年,窮兵黷武,一意播皇威于四海,切勿效仿。朕去以后,汝當修文德,與民更始休息,這才能開大順萬世國基。”
只有一旁的方以仁,知道李來亨這一生的底細,但他什么話也沒有什么,只是站在一旁微笑著。
最后方以仁也對皇長孫說:“陛下順天應人,以布衣之身輔佐太祖太宗,以至于有今日天下。此李氏有德,天命于此,后世子孫承其福澤,必有成就,無須憂慮了。”
皇長孫好像沒聽進去這些話,他走到床前,還想再問問李來亨有沒有治國理政的方略可說,但李來亨這次卻毫無反應了。
眾人對視一眼,趕緊讓太醫上前。
“陛下……陛下,駕崩了。”
天法五十年,順世祖李來亨去世,葬于天保府延安帝陵。
世祖以后,大順又經十一帝共二百一十年,爆發第一次共和革命;后中宗復辟,恢復皇室,又經歷五帝共六十三年,爆發第二次共和革命,共和國遂至于今。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