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1625冰封帝國 第五章 瀚海新軍
巴圖撫摸著身上這件磨得晶亮的整面胸甲,以及連接前后兩件胸甲的皮繩,同樣晶亮的頭盔以及頭盔里面用樺樹皮絲、經過鞣制的藤條、鹿皮條復合制作的網兜,不禁有些愛不釋手。
頓項是用鐵環編成的,這是這件鎧甲制作最麻煩的地方,頭盔上還連著一個部件,作戰時將這個部件拉下來后,整個面部除了眼睛都遮擋得嚴嚴實實。
胳膊、大腿還是用厚厚的牛皮甲遮護,到了此時,瀚海國處理各種皮子的工藝也愈發成熟了,巴圖這套皮甲看上去锃亮、摸上去光滑,叩擊時又會發出“蹦蹦”類似金屬的聲音——既好看又結實是如今瀚海國皮甲的一大特點。
頭盔重三斤、前后兩件胸甲重八斤,加上皮甲,一共十五斤,尚屬于可接受的范疇。
接下來便是飛龍騎的主要武器虎槍,還是一尺長的厚刃,槍刃底部是一個圓環,附近還有一簇紅纓,虎槍的槍鉤略向外擴展了一些,更利于切斷敵方的木制兵器。
還是一丈長的柞木桿,經過瀚海國的工匠處理后既堅實又有韌勁,算是上好的槍桿材料。
考慮到飛龍騎的士兵普遍力氣較大,專門為飛龍騎打制的略帶弧形的騎刀比其他兵種的騎刀重一斤,有四斤重,刀鞘是木制的,刷著黑色的油漆以及紅色的云紋。
與以前的相比,騎刀的刀柄末端不禁向下彎著,還增加了護手,作戰時就算不敵對方還能有效握住,以防發生騎刀失手落地的情形。
戰馬也是特別挑選出來的高大雄健者,比一般的蒙古馬多半要高五寸以上,是這幾年兵部的馬場專門培育出來的。
一色的騸馬,馬蹄釘有鐵掌,訓練時、作戰時前半身都包有半身的牛皮甲。
與往常一樣,一開始,飛龍騎的騎兵要進行半日的紀律訓練、半日的騎槍、騎刀訓練,按照尼堪的規劃,三個月后便可完全過度到半日騎槍、半日騎刀訓練,半年后可在野外進行大隊合練。
尼堪沒有在其他的飛龍騎中挑選軍官的想法,只是挑了幾個飛龍騎老兵負責訓練。
與飛龍騎不一樣,猛虎騎卻是標準的佛朗機銃和雙騎刀的配置。
佛朗機銃長五尺、重十斤,一般配備六個重一斤的子銃,騎刀還是三斤重的標準模式,與飛龍騎的一樣,也增加了護手。
猛虎騎的鎧甲還是沿用繳獲的建奴騎兵的鐵甲。
與飛龍騎主要專注于騎戰不同,猛虎騎還要進行步戰的訓練。
眼下,葉鐸正在同伴一起列隊進行紀律訓練,這算是很枯燥的,不過與下午的左右臂各揮舞騎刀五百下相比就舒服得多。
而隔一天的佛朗機銃的操練則是最輕松的。
幾日下來,葉鐸晚上抱著酸麻的雙臂睡覺時,腦海里回響的不是騎刀破空的呼呼聲,便是佛朗機銃擊破蒼穹的炸裂聲。
烏恩其所在龍騎兵只有一身皮甲,實際上,在大部分時候是不需要龍騎兵握著騎刀拼殺的。
新式的隧發火銃發下來了,帶有一尺長的刺刀,加上三斤重的標準騎刀,龍騎兵的目前漸漸成了以快速反應的步戰為主,騎戰為輔的角色。
訓練也是異常枯燥的,半日火銃、半日揮刀的訓練量一點也不亞于猛虎騎。
這三種騎兵各一千五百人,都是十八歲左右的后生,臨時的軍官也多是出自各大學堂的。
當然了,最終的軍官還是要等到訓練結束后再重新安排。
這支步軍的統領已經有人了。
陳文盛。
他僥幸從天津戰場逃脫了,當時他受了重傷當即昏倒在戰場上,建奴一時不查,竟讓他躲過去了,等他醒過來時,周圍全是尸體,他用盡全身力氣爬到海邊時再一次昏倒了。
等他再次醒來時已經在孫佳績的大船上了。
用死過一次,年紀與新入伍的的漢民少年差不多的陳文盛擔任這支步軍的頭領,尼堪自然是有他特殊的考量的。
果然,在陳文盛近乎嚴苛的訓練下,步軍的訓練量一點也不亞于騎兵。
這支總人數達到五千的步軍也是從新近加入到瀚海國的十萬戶遼東漢民新長成的十八歲左右的少年中征召的。
如同騎兵,除了教官,步軍臨時軍官也是從剛從學堂畢業的學生中選拔的。
與騎兵不同的是,五千人的步軍中,竟有三千人都是清一色的隧發火銃手,只有一千五百人是純粹的長槍手。
按照尼堪心里的盤算,這四千多人都應該配上帶有刺刀的隧發火銃才是,不過在牧仁、李延庚等人的勸阻下,以及瀚海國主要的對手都有大量騎兵的現實,還是配備了一千多人的長槍手。
這一千多人都是身材、體力上的佼佼者,每人配有與飛龍騎一樣的鎧甲,人手一桿長達一丈二尺的長槍,其中有一半人配備了虎槍,剩余的都是普通長槍。
作戰時,按照一排虎槍兵、一排普通長槍兵的配置,既可有效遮護受到敵騎威脅的火銃兵,還能作為“重甲步軍”擊破敵人嚴陣以待的步軍。
普通火銃兵都不著甲,刺刀那是最后的選擇,如此規模的步軍還需要用刺刀最終決定勝負的話,指揮官干脆一頭撞死算了。
步軍還有五百人,這都是各大學堂數學成績中的佼佼者,普通學堂畢業后都在赤塔炮兵學校學過一年。
五百炮兵,頭領還是老人張雋,話說此人進到炮兵學校后一時還受到其他學院的嘲笑,不過等到畢業后開始操練起來,這些人才意識到學到了不一定會用,而張雋無疑是學以致用,自己還能不斷總結的典型。
這五百人,才是此次赤塔練兵的重中之重。
尼堪親自參與了這五百炮兵的訓練。
雖然是剽竊后世成型的產品,不過卻不能叫拿破侖炮,最后命名為尼布楚十二斤青銅炮。
此次新兵的編制、訓練,尼堪完全采取了后世的模式。
以炮兵為例,一門尼布楚十二斤青銅炮包括炮身、炮架、第一份彈藥重達三千多斤,需要四匹馬拉動;加上備用的彈藥,兩匹馬拉一車,需要兩車;這便是八匹馬,加上備用的馬匹,至少需要十匹馬才行。
負責瞄準的炮長、副炮長,負責調整炮架上的裝置以變更火炮角度的兩人,拿著推桿裝填火藥、炮彈的至少有兩人,拿著搠桿清理炮膛的兩人,負責搬運彈藥的至少三人,負責照料馬匹的四人,這便是十五人,加上預備的,至少二十人。
一個排兩門火炮,四十人、二十匹馬。
一個連三個排,一百二十人、六十匹馬。
一個營三個連,三百六十人、一百八十匹馬。
目前在赤塔有十八門火炮,便是一個火炮營的編制,而三十五歲的張雋當仁不讓的當上了少校營長。
當火炮營開始訓練起來時,張雋的眼睛不禁大亮。
四匹馬拉著一門火炮能快速進入陣地,而火炮就是在炮車拉著的炮架上發射的,在馬匹的協助下還能快速布置到位。
火炮發射時的后坐力全部通過炮架傳遞到地面上,此時,連接炮架與馬匹的、進入陣地時從馬匹身上撤下來的沉重的、用硬木制成的架身便承受了大部分后坐力。
故此,炮架發射一次后便要重新調整位置,幸虧有車輪的作用,在多人協助下還是能很快調整到位的。
火炮目前只有五度、十度兩種仰角,想要更精確的打擊敵人,就需要將炮架調整到合適的位置才行。
令尼堪有些郁悶的是,雖然制作出了十二磅的青銅炮,不過拉發式引信以及安全的榴散彈依舊沒有制作出來,引信還只能采用標配的點燃式,炮彈也只有十二磅鐵彈與一份包含六十八顆小彈的散彈。
不過令尼堪欣慰的是,這種加長了管身的火炮不僅用藥少,射程還高的驚人,用實心彈就不用說了,就算用散彈,在四百米的距離能大量殺傷處于前面的敵軍,在六十余丈的距離,也就是兩百米還能有強大的穿透力,一枚小彈甚至能穿透兩個敵人的身體。
兩百米,這可是以前短管火炮的有效射程了。
先是實彈,接著是散彈,與火槍有效配合的話,還是能給敵人大量殺傷的。
加上騎兵,全殲敵軍也不是夢。
這樣的配置,就算到了十九世紀依舊大行其道,在這十七世紀的東方,完全是逆天一般的存在。
不過這也需要敵人給你這樣的機會才行,等你慢慢吞吞安裝好火炮,敵人已經從其它方向殺到跟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重甲騎兵、長槍兵還是能大派用場的,或者與敵人突然相遇又不得不開戰時,飛龍騎、猛虎騎、龍騎兵的組合還是非常有效的。
當然了,還有五百騎兵,自然納入到尼堪親衛隊里面,由查克丹親自在訓練,與以往相比,親衛隊的裝備也跟著做了一些改變。
清一色的帶刺刀的佛朗機銃、標準制式的騎刀、短銃、建奴制式的鐵甲,五百騎的規模,這種配置機動力與防護力并重,在一般情形下,還是能遮護尼堪安全的。
這一萬人,全部采取新的編制,號稱近衛軍,由尼堪親自統領,實際上是瀚海國最大的一支機動力量!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