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騎砍 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
可能呂岱有家人要養活,所以呂岱在絕望中自殺。
吳軍在嶺南的最后據點就這么不戰而破,對此田信沒有什么成就感。
由夏侯蘭去接受、審核番禺城中的吳軍軍吏,其中一些罪大惡極的,也只好借人頭一用。
而田信則來到吳軍的造船基地,船塢已被撤退的吳軍燒毀,造船工匠也被帶走絕大多數……可這沒多大意義,交州、廣州豪強中不乏有掌握造船技藝的。
何況漢軍也有造船工匠……雖然自己沒造過船,可玩過模型,學校組織的博物館活動也沒少見古今中外的海船模樣。
海船跟流行的江河湖泊戰船的根本區別在哪里?
田信不是專業的人,只覺得區別就在吃水線;江湖戰艦不怕風浪,所以就有了平底的樓船,吃水線淺,巨浪能擠碎船體,大風能吹翻。
海船呢,應該有個大肚子,吃水線深,就跟不倒翁一樣,不怕風浪顛簸。
一路南征走來……嶺南是真的不缺造船木料,上千年紫檀木也能砍了陰干給你造船!
所以造船不是問題,走海路給孫權致命一擊也不是問題。
“吳軍水師自有其致命缺點,在盛夏臺風期活躍時,吳軍水師就如縮頭烏龜,不敢離開水寨。”
田信與林羅珠、摩崇等夷兵營舊人走在海邊沙灘,幾個人都是短褲、赤足,田信細細講述:“我欲改進海船,使之不懼大風。他如何燒我軍戰艦,我就如何燒他戰艦!”
可供吳軍躲避盛夏臺風的大型水寨沒幾個,都是很好找的,戰船就在那里,也藏不住。
孫權再有什么出格舉動,也不管什么海船制造,自己先跑到江東,找大風天氣一把火燒個痛快!
掀桌子的實力,得要亮出來,能掀孫權的桌子,自然也能掀翻別人的桌子。
田信與林羅珠幾個講述自己的規劃,爭取五年內制造一支可以運載兩萬人規模的海船,組成海師?……組成南洋伏波海軍。
造船相關的事情,可以讓林羅珠這批人分擔各個環節的工作;自己主抓實驗船體的模型制造,以及木料選擇;林羅珠這些人有的留在船廠主抓監工,有的則是漢僮封邑的封君,負責向船廠提供合格木料。
海船制造是一個方面的事情,堪稱刻不容緩。
此外還有三件事,即策立封君、施行漢僮制度,加速土民漢化、開化一事。
要做好這件事情,不能在地圖上隨便劃線,田信準備走訪各處,親自劃定疆界,以維持長遠的均勢。
也只有自己親自奔波在各地,才能有效監督官吏,使之正常運轉。
第二是組織工匠置辦廣州冶鐵鍛造工坊,與丹陽一樣,就近制造工具,加速漢僮提升生產力。
漢僮部族生產力提升,生活質量上升,就是最好的,能加速開化。
當漢僮部族依賴工具改善生活,學習農耕的時候,那嶺南開發就算是真正啟動了。
嶺南的原始森林,仿佛熱帶雨林的氣候,都是農耕的不利條件。
農業陸續開發,森林后退,再加上一代代人改善土質,總能成為富饒之地。
第三就是組織水稻種植,這里能一年兩熟;一樣的農業人口,可以養活更多的手工業人口;手工業人口又能制造工具加速土民漢化,漢化的土民加入農耕……所有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工坊建立一定要明確任務,就是來制造工具,不是來生產軍械的。
而且工坊生產力要圍繞粵江建立,可以在蒼梧,也可以在番禺,必須防范人口優勢的交趾土民。
在廣州百越漢化前,先進的武器、工具生產技藝不能向交趾土民傳播。
交趾土民應該編入漢僮體系,組織他們向中南半島開拓,開拓過程中讓交趾土民立功,隸籍漢僮;再立功,賜予姓氏,成為漢民。
這是個長期的計劃,所以應該先用廉價、等同于制造成本的工具拉攏、示好、凝聚交趾土民,使之順服,愿意服從命令,有向心力。
跟著大漢有工具,能過好日子……有這個概念就行了。
要將廣州建設為中南半島的工具生產基地,所謂發展海船,農耕,都是為了制造更多工具。
必要的時候,可以組織交趾土民、漢僮乘船去海島上抓捕生番來做勞力。
一年兩熟,又能抓捕大鯨魚改善生活的地方,只要經營得力,絕對比麥城、丹陽發展迅猛。
關鍵是,這個地方可以……抓番子做勞力,你在麥城、丹陽想抓都沒地方抓!
沒有血汗工廠,哪里來的國力飛升?
把番子抓來做工,說不好人均壽命還能有所提升。
被漢軍、漢僮抓來的番子,肯定都是好命的番子,起碼不會淪為番膏。
未來的時間被規劃圓滿,將人生的三五年時間留在廣州,拓實這里的基礎,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通過海洋輻射,這里的意義可比西征要偉大、深遠的多。
反正有一點是明確的,自己海船造好,初步以漢僮、封君控制住廣袤的疆域,能調動漢僮、土民人力、物力為己用時,那孫權的喪鐘就敲響了。
等干掉孫權,期間孟達也應該能研究出大批量制造廉價車軸的辦法。
只要車軸產量上來……那么閉門造車,再出門合轍就順暢了。
鋪設木軌,以馬拉木軌車,困擾漢軍的后勤就能徹底解決……曹丕的喪鐘也就敲響了。
人力是偉大的,為了守護糧道,可以辛苦建立一次性的甬道;甬道都能建立,更別說鋪設木軌。
不求幾十里首尾相連的木軌,哪怕每段軌道七八里長,都是很了不起的創舉。
工具、雙季稻、海船、木軌車,新的時代在向自己招手!
當田信在海邊踩踏浪花散步,思索未來戰略走勢時,龐宏騎著馬兒噠噠跑來,在沙灘邊上一躍下馬,快步沖奔到田信面前,喘大氣遞出手中帛書:“公上!江都急遞!”
田信翻出潔白帛書,有些反光,他瞇眼審視,眉頭緊皺:“可會有假?”
一共三份帛書,分別來自李嚴、廖立、關興。
“不知,無從判斷。”
龐宏癱坐在沙灘,浪花上涌打濕褲子,抬頭看田信:“嶺南已定,公上宜回南陽,以應對不測。”
這是李嚴、廖立、關興分別發來,通知田信,因漢口慘敗,皇帝病重,讓田信這里安頓兵馬交割事務,做好返回湘州,前往益州的準備。
關興頂替關平的侍中位置,回到江都朝廷開始履職。
另兩位侍中張苞、馬良正在江夏配合馬超施行軍屯。
換言之,大漢六名侍中,關興、李嚴在中樞;張苞、馬良在江夏,田信、廖立在忙碌征南一事。
理論上,四名侍中就能推動有一項廷議策令;公卿朝議后通過,再經過尚書臺發布天下,這道政策就算成立。
不僅是政策,人事變動也在于此。即侍中廷議擬選,公卿朝堂復議,通過后由尚書臺發布、落實。
這個施政流程,讓田信感到很舒服,很親切,暫時不想變動。
皇帝如果真病了,絕對滿不了多久,可能現在已經作為小道、隱秘消息流傳于江都朝廷,或各郡之間,也可能已經流向曹丕、孫權。
嶺南開發離不開自己……新舊更替,自己若不參與,恐怕會直接引爆矛盾。
侍中廷議,公卿朝議,尚書臺頒布這一措施是東征劉備遇刺時確立的臨時應急體制,一直沒有取消。
如果新君繼位取消,改以其他的方式……那絕對不是自己想看到的!
新君繼位,最大可能性是相府、將府一起錄尚書臺事,由諸葛亮、關羽分別拿走尚書臺的相關領導權,黃權這個尚書令會成為最后的保險。
那自己呢?
自己嶺南的開發計劃還怎么施行、推動?
自己的麥城、丹陽還能不能保住,能否正常運轉,持續擴張?
清涼海浪一波波沖刷田信的赤足,龐宏見他始終發呆,又不敢打擾。
請:m.shuquge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