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城姬三國 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
十一月十五,又到了科舉放榜的日子。
加之又是十五沐休的時候,金陵許多普通百姓,也都來圍觀“金榜題名”。
雖說科舉發三榜,但大家最為關注的,自然還是最精華的“金榜”。
第二屆科舉,沒有了第一屆時的泄洪效應,金榜含金量略微下降,不過參加人數卻大幅提升……
畢竟對于荊揚兩州的士子來說,真正有才華的,在三年前就已經參加了第一屆科舉。
第二屆……大多是上一屆落榜,或者說是成績不理想的,以及楚國之外,受到第一屆科舉鼓舞,或是受到楚國日益增強的國力、楚學的吸引,趕赴楚國謀個出身!
像是法正、諸葛瑾這種水平的頂級人才,在第一屆的時候,會為了噱頭、為了捧場,而出現在科舉中,在第二屆并沒有出現這種級別的人才。
不過即便如此,依舊涌現出了不少民間豪雄,不乏令白圖眼熟的名字……
像是諸葛瑾、諸葛亮的胞弟“諸葛均”;益州出身,在荊州游學,被司馬徽推薦來科舉的“尹默”;馬良的弟弟,馬氏五常中的五弟“馬謖”;出身淮南,歷史上做到曹魏三公的“蔣濟”……
一個個名聲雖然不是很大,縱觀全史的話,沒有出“三國圈”,甚至像是馬謖名聲還有些揮淚……但是在三國時期,也都是一時之選,能夠在史書中留下一段、甚至單獨成傳的人才!
七科之后,最令白圖驚喜的是軍科——去年金榜題名的郭淮的同鄉郝昭,看到郭淮的際遇之后,遠從太原而來,一舉奪得今年的軍科榜首。
歷史上郝昭最出名的一戰,就是在陳倉,率領千余守軍,對抗諸葛亮的三萬大軍,堅守二十余日,令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無功而返!
當時正值魏吳兩國,為了淮南的控制權,而在石亭大戰,魏國新敗,主力都堆在江淮一帶,所以諸葛亮看準時機,兵出陳倉、劍指關中……
不過郝昭在一年前,就駐軍在陳倉、勤于加固城池,最終以千余人,守了二十多天,堅持到張郃帶兵來援后,諸葛亮撤退。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傷了魏延為首的激進派銳氣——諸葛亮的北伐,一向偏向于以隴右、也就是關中地區以西的雍涼為戰略目標,而魏延則是主張一把梭,直接挺進關中。
就像當年的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樣,直接從陳倉攻入關中,先滅三秦、再戰關東。
贏了長安復漢、輸了插標賣首……
郝昭在陳倉的戰績,無不說明關中沒那么好進!
可惜的是,這次大功之后,曹丕正準備重要郝昭的時候,他便重病身死。
雖說能在面對諸葛亮時,“1000vs20萬”的守住二十余日,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為陳倉本身的堅固,但是……陳倉本身的加固,就是郝昭奉命督建的。
甚至也只有《三國志》中是“奉命”,也就是加了一句奉曹真之命加固陳倉,無形中吹捧了曹真料中蜀國動向,不過其他史料中都只是寫了郝昭、王雙駐軍于此……
如果并沒有“奉命”,是自行加固陳倉的話,更可見郝昭的謹慎與擅守,而且……魏國當時的表現,很難說是料中了諸葛亮的動向,否則為什么去淮南和吳國拼命?
無論如何,郝昭都是一位善戰之將,而且與他的同鄉郭淮一樣——善守!
現在的郝昭,和郭淮差不多年紀,不過二十有一,剛好可以與實際結合的、逐漸接受真氣彈弩、火炮應用后的新式戰略思想。
而軍科第二名的全琮,雖然是“碗里的肉”,但表現出的才能,也令樞密院不少高層將領看好——全琮的父親全柔是孫策的部將,周瑜特地讓全琮走了科舉的路線,沒有內薦。
歷史上全琮作為吳國將領,和郝昭應該沒見過面,不過兩人卻有些間接的聯系,那就是……之前提到的石亭之戰,吳國主帥是陸遜,左右副帥之一就是全琮。
并且全琮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十分能“蹭”——從呂蒙襲荊州,到陸遜指揮夷陵之戰,再到后來的石亭之戰,全琮都蹭到了戰功。
尤其是呂蒙襲擊荊州的時候……
當時呂蒙和孫權,已經定計要拿關羽下手,不過為了保密,沒有告知其他人,全琮這時也上書建議攻取荊州,自然沒有得到孫權的回應。
不過在呂蒙大獲全勝之后,孫權特地提起此事,并且認為全琮也有功勞,封了之前根本不知情的全琮一個亭侯!
其后全琮為副將時,多能建功立業,不僅輔佐主帥,而且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只是……當吳國中后期,全琮開始做主帥,尤其是因為資歷夠深、當上了東吳大都督之后,戰績反而乏善可陳。
這次能在軍科奪得第二,也算是證明了全琮在軍爭上的基礎,還是很牢靠的,而且身家清白,算是可用之人。
另外令白圖注意的是,河內司馬氏、司馬八達中,司馬朗、司馬懿之后的老三司馬孚,居然也參加了楚國的科舉。
和諸葛均不同,司馬孚這應該算是河內司馬氏,選擇正式分投一部分到楚國的信號!
司馬孚在戶科拿了第一,在禮科也拿了甲,如果不是給士匡開了后門,說不定他也能兩科前三。
歷史上司馬孚算是司馬氏中比較老實……或者說是比較謹慎并且愛惜羽毛的,相比于司馬朗、司馬懿,其實司馬孚的性格,更符合“世家”概念。
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高平陵之變剛剛發生的時候,司馬孚可以說是司馬氏的中流砥柱,之前也存在感滿滿。
不過在司馬懿漸漸控制魏國朝政之后,司馬孚便開始淡出核心決策層,并且在他侄孫司馬炎正式篡位之后,司馬孚也依舊以魏臣自居。
很難說司馬孚是魏國的忠臣,畢竟除了口頭上之外,他也沒有做什么,只是在司馬懿、司馬昭當權時,司馬孚克制自己沒有去做一些事情。
司馬懿活了七十二歲,以時代而論,已經算很有長壽基因的,而司馬孚……顯然比他更明顯的繼承了長壽基因,活到了九十多歲!
對于司馬孚來說,自居魏臣也沒什么損害——他侄孫司馬炎,還能因此而見責?照樣是加官進爵,每次在司馬孚入宮時,也都是車接車送、以家人之禮相待。
與此同時,司馬孚的才華的確是有的,只是……和司馬懿沒得比。
不過就性情而言,白圖也可以放心些,如果現在司馬懿棄鄭侯張燕,來投奔楚國,白圖恐怕也會很矛盾,會對他提防幾分!
當然,司馬懿也不敢來——楚國如今沒有給他發揮的空間且不說,而且……還有張春華在!
“外人”誰不知道張春華和楚王的關系?司馬懿還擔心被枕頭風吹死呢!
何況即使外面傳言的那些“緋聞”不足為據,司馬懿還能不知道張春華的性子?
現在他真到楚國來,怕是一步一個被算計——論才能,司馬懿自然不會怕張春華,但是論算計……張春華至少是能令司馬懿加以小心的對手。
何況張春華如今在楚國,已經是尚書郎,身后還有身為殿閣大學士的老毒物賈詡,司馬懿才不會來找這個不痛快……
而且在張燕麾下,司馬懿感覺也完全有發揮空間!
雖然和魏王、楚王比起來,張燕弱了些,甚至不如輔漢勢力內部的齊侯,但至少張燕容易控制。
容易到什么程度?
司馬懿為了方便行動,現在已經站了起來——張燕深信這是醫學奇跡。
而且張燕的勢力,主要是在關中,是輔漢諸侯中,最接近長安的一方……
雖說如今在長安,漢天子是有自己的軍隊的,并且輔漢六侯各有三千人在長安周圍的城邑駐扎,算是相互制約,張燕的控制范圍最接近長安,也不代表他能像李傕、郭汜,或是曹操、董卓一樣,對朝廷有那么大的影響。
但是對于司馬懿來說,卻從中看到了不小的可操作性……
不過從司馬孚來到金陵就能夠看出來,司馬氏現在根本不想陪司馬懿“梭哈”。
現在最引人注目,也并不是司馬孚或者郝昭,而是……
禮科第二,士匡!
這“第二”放水很嚴重,而且算起來還是表現在禮科的“經義”解讀方面,按說實際含金量并不高。
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出來給王肅的新學站站臺——我這個在交州不出來的路人儒生,看到你們對新學如此熱議,特地關注了一下,結果現在開始粉新學了呢!王肅的書我買了好多本哦!
其實具體怎么回事兒,大家都心照不宣。
之所以“引人注目”,還是因為士匡的身份……
作為交州二號人物的兒子,士匡來楚國出仕,無疑意味著交州更加向楚國靠近。
對此其他諸侯,哪怕并不樂見其成,卻也難以制止。
畢竟交州的位置,注定了是楚國的附庸,其他人想要插手也無能為力,除非……能夠像楚國在遼東登陸那樣,直接走海路來干涉交州。
可惜,無論是齊侯還是魏王,都沒有如此完善的航海技藝,哪怕船只工藝上,在楚國的帶動下快速進步,但航海技巧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抹平。
更重要的是,楚國海軍在“交學費”的時候,好歹有“教材”,并且面對的是單純的大海,但現在渤海、東海上,渤海港、東萊港、遼東港、州胡港……還有遠些往東的亶州港,往南的夷州港……
各個都有楚國軍艦游蕩!
即使有能力走海路來交州,他們也沒有信心與楚國的海軍交戰,甚至一個個小心戒備著,唯恐之前甘寧帶走的兩萬海軍,其實是要偷襲自己。
反而如果魏國對燕侯有什么想法,楚國完全能夠從海路干預,掌握先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僅是科舉、學考,連純武試中,也多了不少女子報名參加——畢竟民間多了一大批真氣修煉者,其中也不乏女性。
楚國給出的修煉優惠,可是對男女同等生效的,而且那些真氣工具,其實也縮小了男女同樣修煉后、在勞作上的差距。
并且還真的有一名女子,奪得了武試第三……
不同于軍科的理論考核,武試是樞密院自行籌辦,僅以個人武力、體能為考核項目的征辟性考核。
僅僅只有武力強大的話,很難成為主將,自然武試相比之下,并不那么被重視。
不過武試出身的武人,可以被編入一些特殊的精兵部隊,擔任基層戰甲,或是送入演武堂培訓軍科的內容——畢竟目前來看,戰甲在戰場上的作用,并不會有太大削弱。
對于民間出身的武人,也算是不小的際遇。
不過今年武試第三的女子,倒不能算是民間出身,而是白圖認識了很久、以前還經常請她吃糖的孫尚香!
相比于工于心計的二哥孫權,孫尚香的性子,更接近于孫策。
不僅性子大大咧咧,而且對讀書也不甚感興趣,只是在楚國剛剛還是推行女官的時候,孫尚香還因為“野心”,而耐著性子讀過一段時間。
只是最終實在不是那塊料,幾個月便放棄了……
孫氏雖然是吳郡望族,不過孫堅一門的門風還是很寬松的,尤其是以孫策在楚國的特殊地位……孫氏的其他長輩,非但對他們沒有約束,甚至有時會避嫌的保持距離。
雖然名義上每一名楚軍,無論是基層戰將、還是姬造士兵,都是楚國的戰士,而不是一家一戶的戰士,但是孫策麾下的班底,卻是當初孫堅留下的,從基層戰將到高層指揮,一應俱全……
白圖對孫策部的軍隊,雖不時有調度,但沒有刻意的打散孫策部的戰將編制,故而孫策部依舊有些“私軍”的影子。
如果孫策真的有心組成小圈子也就罷了,問題是……孫策自己根本沒有以此來額外爭取什么利益,像是這次的全琮,孫策部也沒有內薦、自行消化,而是走了科舉的朝廷渠道,所謂的“私軍”影子也是越來越淡的。
如此一來,孫氏自然不愿意沾他,免得好事兒趕不上,還憑白被猜忌。
故而孫尚香習武之事,在孫策同意之后,其他人也就反對無效。
哪怕是兩位吳夫人,平時對年紀最小的孫尚香,也都是寵著為主……
孫尚香的武藝天賦,也稍有些隨她大哥孫策,而且因為戰況不緊,最近一年,楚軍的高層將領,經常有回金陵的機會,孫策也指點過她幾次,八年前還是個的六歲小屁孩的孫尚香,現在已經穿上了鎏金戰甲!
孫策為此還特地私下里找了白圖,希望研究一下對孫尚香的分配問題——連孫尚香都背著,畢竟孫策知道妹妹的性子,不希望她知道,自己幫她走后門……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