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穿之養老攻略 第四百四十九章:民國文豪棄婦的祖母(9)
隨機推薦:
喬木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仁明自然不好再反對什么,而且,他也知道他妹妹的確是能耐人,既然他妹妹都說她的研究可能改變世界格局,那么,他家又怎能拖后腿呢。
反正他們家之所以能賺到這么多錢,主要就是因為他妹妹提供的各種秘方,于情于理,他都沒什么理由去指責他妹妹,更沒有理由去干涉他妹妹怎么使用那一筆銀元。
但是,他還是好奇啊!
“那您知道妹妹在干什么嗎?”
雖然不好干涉他妹妹用錢,可是,劉仁明還是十分好奇他妹妹到底在研究什么,需要花那么多錢?
那些銀元都夠扶植個軍閥了。
喬木并沒有立刻回答,此時她在斟酌著該怎么描述,可是核武器這種東西在沒有研究出來之前,甚至于在研究出來,并且使用之后。
依舊還有人覺得是假的。
因為這玩意兒實在太超出認知了,在這東西沒有徹底研究出來之前,很多人根本難以想象有什么武器能一次性毀滅一座城市,這已然是傳說中那些神佛妖魔的威能了。
這哪是科技的正常發展軌道。
這完全是開掛氪金。
所以,喬木斟酌了一會兒道:
“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應該是一種很恐怖的武器,比炮彈還要恐怖很多倍,算殺傷性武器。
你不要問太多了。
我又不是搞研究的。
那些東西也不懂。
你可以問你妹妹,如果她愿意告訴你,肯定就告訴你了,不愿意你也不要強求,對了,回頭你派人遞個消息給你爹,讓他第一支軍隊訓練出來之后,就派些人手專門負責護衛你妹妹實驗室所在的小島。
務必保證你妹妹的安全。
還有,你妹妹的實驗室既重要也危險,千萬不能有什么大規模動蕩或者槍彈走火,總之千萬小心。”
喬木雖然也很想給自家孫女提供更安全,更全面的準備和防護措施,可是如今條件就這樣,也只能盡量在當前條件下,做到最好了。
“這么神秘厲害?
這要是真的的話,奶奶,要不我們海外建國吧,反正我們家現在幾乎什么都能造,小到一根針,大到汽車坦克,只要帶足了家里的設備,隨便找點聽得懂人話的就能在一些荒無人煙的島嶼上建國發展。
這樣不但我們家有后路。
也有利于保護妹妹。
畢竟您都說妹妹研究的東西很重要,也很厲害了,咱們要是沒有足夠實力保護妹妹的話,回頭說不定妹妹的成果就可能被人給搶走。
甚至就連妹妹都有危險。
咱們家現在這種小打小鬧的力量可不夠,怎么著也得有跟一些國家軍閥扳手腕子的能力吧,且而我們家現在各方面擴張也比過去困難了許多,時常會碰到土匪什么的。
咱家要是建國就方便多了。
畢竟再出事,就是外交矛盾。
而且,如果我們建國的話。
那您老可就是太皇太后了。
絕對風光無限!”
劉仁明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在討論他妹妹的事,結果,他的腦回路卻突然繞到了海外建國那邊。
“你這不是突發奇想吧。
還是說你早有計劃。”
喬木可不覺得這些話是他突發奇想想到的,絕對是早有預謀。
“奶奶到底是奶奶,果真姜還是老的辣,我爹就沒想這么多,還罵我癡心妄想,是在搞復辟什么的。
其實,我也是在南洋那邊了解了一下南洋那邊的一些國家,才有了這個想法的,南陽群島那邊很多小國的國主,其實原本就是從我們國家遷徙過去的,有些甚至就是漢人建立的,既然他們能建立,我們又為什么不能夠建立呢,商人擁有軍隊和武裝勢力聽著總感覺別扭。
如果是國家的話。
那就很正常了。
任誰也說不出錯來。
而且這么一來,我們也不需要跟國內那些軍閥爭地盤,同時還能夠保證自己的利益,免得繼續被那些軍閥敲詐勒索,與那些洋人做交易的時候,有軍隊國家做儀仗,應該也能更順利,并且更有底氣些。
除此之外,說句不好聽的,我其實不看好國內未來幾年的情況。
如今軍閥割據,又何嘗不類似于當年的戰國漢末,只是大家并沒有稱王或者組建私人政府罷了,但實際依舊各管各的,未來恐怕必要爆發統一之戰,我們家不能不提前做好準備,也免得未來損失過大。”
劉仁明很清楚他奶奶的精明程度,所以也沒隱瞞,直截了當的說起他的想法以及他對未來的擔憂。
喬木倒是有些驚喜的上下打量了他兩眼,笑道:“不錯不錯!
我原以為你也就是個商人了。
沒想到政治靈敏性還可以。
你說的的確有道理,我回頭寫封信通知你爹,讓他同意,不過暫時也先別著急,慢慢來,好歹先把第一批軍隊訓練出來,給所有士兵都裝備上精良裝備再說,先花三年時間準備,三年后,再見機行事。”
雖然喬木很想力挽狂瀾啥的。
可是她實在沒這精力。
光是折騰并且輔佐管理家里這一攤事就已經忙的要死了,哪還有心情去管其他事,隨他們折騰吧。
只要她孫女把東西研究出來。
自然大局穩定。
到時候慢慢來。
慢慢改變就是了。
“那就多謝奶奶了。
我這就去吩咐商會所有商家都要在自己的產品上打上劉家烙印。
這件事恐怕要商量一會兒,我就先走了,奶奶若是閑得無聊,可以叫兩個女先生來說書,或者請戲班子過來表演一番,最近倒是聽說新出了好幾個不錯的劇和,我這邊就不耽擱時間,暫且先走了!”
劉仁明要操心工廠和商會里大大小小的事務,平常忙得很,是真沒時間在這邊陪喬木嘮嗑,事情說完之后,便交代了兩句匆匆離開。
喬木并沒有聽他的話,畢竟她向來不怎么喜歡看咿咿呀呀的戲劇版舞臺劇,更不用說那些半文半白的了,幾乎都枯燥乏味的很。
有這功夫。
她寧愿去茶館聽人聊天八卦。
不但便宜,還熱鬧精彩。
現實中的狗血事,和現實中的惡心人,可遠比里要多的多。
偶爾聽聽也蠻有意思的。
在宋家開始動手對付劉家的前半個月里,劉家的確損失了不少產品,銀元上的損失更是動輒以百萬萬為計,不過這些對劉家而言,其實根本無傷大雅,這點損失可遠遠無法跟那些軍閥的剝削相提并論。
可是半個月之后。
劉家的反擊就來了。
滬海市除糧食之外的其余產品物價開始飛快猛漲,香皂更是從最開始的幾角漲到了幾元,到最后想買都買不到,其他東西也差不多。
反正物價猛漲了好幾倍。
當百姓對此議論紛紛時。
劉仁明這才適時的派人將相關消息透露出去,加上他雇傭的一些人煽風點火什么的,宋家的名聲頓時臭如屎溺,甚至偶爾還有人往他家墻上潑糞,扔垃圾,扔臭雞蛋什么的,報刊之上也多有指責之意。
宋家倒是想反駁。
想說這是劉家故意的。
可是大家也不傻,大家都知道劉家已經把東西運到滬海了,是宋家的人不讓進,然后劉家為了防止這批東西砸在手里,這才把東西往其他地方運,后來陸陸續續送過來的幾批也都是如此,如此又怎能責怪劉家呢?責怪劉家勢力發展的太大,把周圍其他的廠家都合并了?
當然,這并不是結束。
僅僅如此的話,又算什么?
劉仁明在宋家為了城里的事頭疼到掉頭發,糾結于到底要不要松口的時候,已經開始調動商會的力量,全盤打壓并狙擊宋家的產業。
任何大家族都不可能光靠自己的名聲吃飯,名聲這種東西最多只能讓別人知道,讓別人敬畏,可是是沒辦法當飯吃的,因此,各大家族本身都是有許多產業幫他們賺錢供他們花用的,宋家自然不例外。
而劉家現在就沒有什么當前世界存在,他們不能生產的東西,只要他們想,隨隨便便就能打壓下任何一個行業,甚至稱霸一個行業。
只是過去因為以和為貴的原因從來沒這么干過,在自己吃肉的同時,還會稍微松松手縫,讓其他商家喝喝肉湯,不至于餓死破產。
可如今開始對敵。
自然不用心慈手軟了。
沒幾天的功夫,宋家的各大產業就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同時宋家花費大額資產在海外購買的股票基金等,也被劉家派人狙擊,強勢打壓,根本不給他們留啥活路。
對待敵人,就得一棒子打死。
而且,這已然很委婉了。
要不是喬木擔心名聲不好,真的是懶得搞那么多事,直接幾個炸彈過去,把他們家全都炸死得了。
經受此番打擊。
宋家資產瞬間縮水大半不止。
名聲更是惡丑。
如果按體量來算,他們完全是從頂級世家跌落成了個普通世家。
面對此情此景,他們家是不想松口,也得松口了,甚至于不只是松口,他們還得向劉家求情求饒。
最近幾天,宋家家主都快忙死了,忙于不斷的游走與其他家族以及軍閥之間,希望他們能夠幫忙從中說合,讓劉家人稍微松松手,放過他們家,別再繼續折騰下去了。
那些家族軍閥收了宋家的禮。
同時對劉家勢力也生出了一些忌憚,因此,互相討論了一會,同意了宋家的請求,開始派人與劉家進行交洽說和,就是諸如得饒人處且饒人,大家都是本國人,如今外敵環繞,千萬別再繼續內斗啥的。
總之說的老惡心。
老冠冕堂皇了。
自己那邊正跟別人家打的不可開交呢,這邊竟然還說起和來了。
不過,劉仁明因為考慮到他們家的軍隊還在發展,建國之類的也都挺麻煩的,而且他也不愿意一次性得罪這么多軍閥,因此故作為難了一番之后,還是同意了他們的說合,但是要求宋家在報紙上道歉。
這一點宋家雖然很不愿意。
可其他家族和軍閥也不愿意再為了這點事繼續掰扯下去了,所以宋家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委委屈屈的在一個小報紙上登了個道歉帖。
隨后便帶著家人遠走。
離開了滬海市。
劉家,包括劉家組建的劉家商會,因為此事頓時名聲大噪,在國內的勢力更是極速膨脹,原本一些還在猶豫著要不要加入劉家商會的商家也不再猶豫,紛紛選擇加入。
對此,一些軍閥開始心動了。
他們這些軍閥不要太了解銀元能給他們帶來的幫助,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有時候打的就是錢,如今國家是不缺人的,缺的就是錢,而劉家現在幾乎可以堪稱為國內首富,由不得他們不心動。
因此,紛紛開始想辦法與劉家交好,同時還把自家到年紀的兒子女兒全部都叫了出來,給他們吩咐任務,讓他們想辦法勾搭劉家人。
總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跟劉家人交好,或者說,最好能跟劉家人成為一家人,一時之間,竟然連兒子女兒都有十來歲的大老粗劉仁明都有不少只有十七八歲,二十出頭的名門軍閥貴女們過來勾引他。
鬧的他們家煩不甚煩。
而且,這還僅僅只是一部分。
一部分地位不算特別高的。
地位足夠的那些軍閥。
都是直接派媒婆來求親求嫁。
他們家重孫輩有不少孩子可是才十二三歲,十三四歲啊,家里的門檻就已經幾乎被媒婆給踏破了。
面對這一情況,他們家只能一邊無奈的敷衍著,一邊想辦法加快南洋那邊的建國進程,最好能夠早點舉家搬遷,離開這,不然遲早得被那些軍閥煩死,或者說就算沒被那些軍閥煩死,那些軍閥肯定也耐不住性子跟他們家慢慢的溝通了。
到時候,說不定搶劫啥的都能來,有些軍閥實際跟土匪基本沒什么區別,跟他們是根本沒法講道理的,所以,自然得早早的做準備。
后來,事情果然不出乎他們的預料,那些軍閥在發現劉家幾乎拒絕了他們所有人之后,都覺得很是不滿,都覺得,我們家女兒都愿意給你們家做姨太太了,你們竟然還不要,這不是在打我們家的臉嗎?
于是,各種小手段就來了。
什么哪邊的運輸隊被人搶了。
哪邊的工廠被人搶了。
哪邊的店鋪被人打砸了。
總之,到處都有麻煩。
甚至就連先前加入劉家商會的那些商人,也都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麻煩,但是有些猶豫不決,猶豫著到底要不要脫離劉家商會,當然了,有猶豫到底要不要離開的,自然也就有果斷選擇離開脫離的。
因為劉家早有預料,所以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并沒有太過慌張。
僅僅只是叮囑他們商會的所有雇傭人員,碰到相類似搶劫危險的時候,不要想著搶救產品,先逃命要緊,一時間雖然損失了些金錢產品,但整體凝聚力卻提升了許多。
頗有點輕減重組的意味。
民國十四年年中
劉家全族開始偷偷摸摸的舉族搬遷,連帶著所有此次對他們家不離不棄的其余商家和忠心的雇員。
當然,所有人都是舉家搬遷。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他們家已經在南洋那邊打下了偌大地盤,雖然目前還沒有建國稱制,不過,足夠的物資已經有了,如今再加上大量人員入駐,一切自然順利進行。
等到那些軍閥有所反應,發現有點不對勁,劉家的運輸隊越來越少,他們搶到的東西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工廠都停工了的時候,劉家已經將多數人員都撤離出了國內。
剩下的,都是些有二心的。
同時,劉家產品開始斷供。
當然,這還真不是故意的。
主要是因為工廠搬遷耽誤了產品的生產,原材料方面的重新購買和重新選擇也耽誤了產品的生產。
這兩方面一耽誤,最近一段時間的產品產量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不到,這么點產品全部都供給其他國家都還不夠,哪里能供給民國。
再加上那些軍閥搞事。
自然得先給他們斷供。
這一斷供,引發的連鎖效應可不小,很多產品的價格急速上漲。
雖然漲價幅度沒有當年滬海那么恐怖,可也的確兩三倍往上翻。
至于原因嘛。
主要是因為過去幾年,劉家幾乎壟斷了整個民國的所有輕工業。
在那段時間里,絕大多數小工廠要么撐不住倒了,要么就被劉家想方設法收購了,因此,劉家現在一撤退,整個民國的基礎輕工業體系幾乎陷入癱瘓狀態,輕工業體系雖然比不上重工業體系重要,可是輕工業體系的發展,卻代表著整個國家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物價水平。
如今劉家一走。
民國輕工業體系陷入癱瘓。
物價不飛漲才怪。
與此同時,糧價也在飛漲。
過去國內糧價因為有劉家不斷從國外進口糧食進行適當調控,所以糧價一直維持在一個不高不低的水平,既能讓普通百姓賣出糧食之后能夠獲得一定利潤,也能讓絕大多數沒有田地的普通百姓能買得起糧食,不至于餓死,再加上喬木一直強調必須得穩定糧價,不能靠糧食賺錢,這才徹底穩定國內糧價。
可如今劉家一走。
其他商家可不會想那么多,他們還要賺錢呢,自然得趕緊把糧食囤積起來提高售價,再加上缺少國外進口糧食這一渠道,糧食產量本來就相對不足,所以價格上漲很正常,不到一個月,就上漲了三倍。
一時間,百姓怨聲載道。
有些聰明的前后分析了一下物價上漲前和物價上漲后的改變后。
頓時就發現。
這一切都與劉家離開有關。
也是直到這時,他們才知道過去五六年內國內糧價一直維持著相對平穩狀態有多么不容易,劉家又出了多少的力氣和花了多少銀元。
于是,在劉家舉族搬遷不到兩個月,還沒來得及準備好建國的相關程序的時候,國內就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游行活動,懇請劉家回歸。
報刊輿論也多是贊同。
甚至有些軍閥也連連在報刊上表示他們一定會肅清他們領地內的土匪,保證劉家行商的安全等等。
沒辦法,劉家一走,不說他們再也得不到倒賣倒賣劉家產品的利潤,光稅收這點他們就損失頗大。
加上物價上漲,民怨沸騰。
很多地方直接就亂了。
地方一亂,別說稅收了。
不貼錢就是好的了。
如此,他們自然也開始有點懷念起劉家還沒走的時候的日子了。
可惜,這次劉家走了就沒打算回去,至少短期內就沒打算回去。
因此,最終也僅僅只是加快了產品的生產,以相對低廉的價格通過進出口的形式售賣到國內,并且又從國外購買了一大批糧食,設立了一個劉家糧行,幫忙平抑糧價。
這一次,大家就感恩多了。
要是哪個敢在劉家糧行外面搗亂什么的,百姓一人一巴掌就把他們給拍死,這可是他們唯一能買到平價糧食的地方,豈容他人搗亂。
不得不說,有時候人就是賤。
對人好慣了。
就以為本應如此。
不打上幾巴掌根本醒不過來。
做好事不留名,還不領情了。
離開了才知道珍惜。
可是舉族搬遷這種事哪是說搬走就搬走,說搬回來就搬回來的。
況且,劉家人都已經準備在南洋這邊建國,自己做自己主,不需要再看別人臉色了,何必回去呢。
祖墳啥的都已經搬過來了。
無所謂了。
等到到了民國十五年年末。
劉仁明通過國際電臺宣布再立新漢,立國南洋,以君主立憲制為國家主體政體的時候,國內那些人才知道他們劉家為什么不愿回來。
原來是想當土皇帝了。
同時,軍閥也有了點小心思。
特別是勢力不算大的那些。
反正他們在國內也打不過那些大軍閥,為何不想法遠走海外呢?
說不定也能闖出一番事業。
一時間,整個民國內部勢力出現了很大變動,各大軍閥間的手段和爭端也變得越來越多,一個個小軍閥迅速消失,或是被滅掉,或是自己帶人遠走海外,沒多久,國內就只剩下三大軍閥,三足鼎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