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戰國萬人敵 643 獨占大別山
“大別山急報!”
“隨我來!”
郢都上演著“楚漢和睦”戲碼的時候,順著溠水以東的“漢陽故道”,騎傳、舟傳并用,漢軍斥候無視了本地區的大大小小武裝力量,用時兩天,將大隧、冥阨的戰況,終于傳到了南方。
通傳鱷人氣喘吁吁,在渚宮見到李解之后,立刻將紅漆蠟封密件奉上:“首李,商君急件!”
“趕緊躺下歇會兒。”
抬手指了指一張躺椅,大冬天的,這樣趕路很容易死人。
躺椅上除了軟墊之外,還有毯子可以裹著,人歇下來之后,哪怕身上還在發汗,也不至于一會兒就著涼。
“謝首李。”
通傳鱷人也沒有矯情,趕緊拿起一條毯子,裹在了身上,然后躺在躺椅上休息,呼吸過了好一會兒,才平緩下來。
而此時,李解也差不多把商無忌的密信看完了。
“這就牛逼了,原來斗尊老兒,居然就降了?這真是……萬萬沒想到啊。”
李解沒有特別激動,只是不曾想到這次伐楚,居然會有這么大的好處。
南北兩線作戰,幾乎都可以說是達成了最理想的戰果。
整個大別山,現在算是徹底落在了他的手中。
加上柏舉山口也早就為他掌控,整個大別山區,楚國人就算是想要打游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楚國那邊。
此時的楚國的實際控制范圍,已經退縮到了當初跟“漢陽諸姬”大戰之前的規模,而且影響力還是走低的。
楚國人當初是以“篳路藍縷”起家,硬要說一條楚國人的祖訓,那大概就是“三年不戰是不孝”,這一條,算是楚國為了爭奪生存權,不得已做出的選擇,最后成了“祖訓”。
當初的“漢陽諸姬”,現如今還算得上是個角色的,也就是隨唐兩國,至于賴國之流,因為列國紛爭的緣故,已經退化到了最初的“國野之別”,地方上的自治非常嚴重。
而且哪怕是隨唐兩國,也處于墻頭草的境地,要不是楚國人滅國之后,手段實在是有點臟,隨國上大夫曾善,也不會一咬牙,就選擇了站隊吳國。
然后又在吳國和李解之間,選擇了李解。
可以這么說,現如今的隨唐二國,那是真的菜。
漢陽諸姬作為當初晉楚爭霸的最前線,早就不復存在,也沒有了當年的威風和國際政治地位。
現在漢子國拿下了大別山,隨唐兩國更是沒有太好的選擇,當初曾善的選擇,其實是有點借勢的意思。
小國嘛,找個靠山威脅恐嚇一下曾經的強敵,也就行了。
只是讓漢陽諸姬有點心情糟糕的是,楚國這條狼是打趴下了,可來的漢國,那是妥妥的一頭猛虎,一巴掌下來,楚國想要翻本的機會,幾乎就是沒有。
驅虎吞狼不是不行,但老虎來了不走,這就坐蠟了。
伴隨著楚國大隧關守將斗尊的投降,那么隨唐二國連暗中拉攏楚國軍頭,資助楚國強力人物的希望,都徹底破滅。
斗尊的投降,是徹底的投降,三關的一應權柄,都轉交給了漢軍。
這就對漢子國來說,有了一個極大的利好,隨時可以吞并漢陽諸姬。
早晚的事情,而且不用遮掩,哪怕面對隨國,都是如此。
無非就是多一道手續,扶持一個聽話的隨侯之子上臺,然后借用隨國公主的名義,就可以搞事。
實在不行,還能直接放斗尊出去,讓斗尊把隨國、唐國滅了,之后漢子國再來接收,全程還是無瑕疵,還能賺口碑。
至于說隨唐二國跑去國際上,宣傳什么李解跟斗尊早有默契,那也得有人信啊。
此時斗尊就算全面投降,可并沒有公開,哪怕三關將士遷徙到了羅汭,也可以用楚漢已經和談來解釋。
現如今李解更是楚王熊生的“伯父”,那楚漢親善,還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商無忌作為漢子國國君李解的左膀右臂,奉主君之命,招待一下友邦之臣,很正常嘛。
所以當商無忌的密信到了李解手中,讓李解小小地驚訝了一把之后,李總裁就很清楚,漢子國這家公司,是真的要從鄉鎮企業,變成國際巨頭了。
而且按照情報匯總來判斷,加上子車氏的稟報,李總裁大膽揣測,把楚國摁下去之后,他之后要面對的,就是秦晉交戰之后的贏家。
大概率,是晉國。
秦國想要打贏晉國,真的只能靠爆種,當然也不排除晉國自己出問題,讓秦國打一個漂亮的反擊。
而且即便秦國抓住了機會,也多半只能是慘勝。
已經稱王的晉國,本就有著極為龐大的體量,現在為了“王號”的正確性、強大性,就不得不讓戰爭機器瘋狂地運轉起來。
“你來得時候,商無忌是不是做了什么,才讓斗尊老兒,乖乖地交出了大隧關、冥阨關?”
“稟首李,商君只是照例送了一些禮物給楚國斗尊。”
“禮物?”
“是。”
聽到這個,李解略微分析了一下,“看來這應該是個重要原因了。”
沒好處,誰愿意老老實實地投降啊。
只有好處給得到位,這投降投得才爽快干脆。
就跟“滄浪君”鄂滄一樣,李解很爽快地就給他升職加薪,那么原本在楚國內部不得志的老倒霉蛋,自然愿意給李解效命辦事。
且先不說效率高低問題,只說心甘情愿的態度,肯定是不差的。
鄂氏之后,好歹也是正經貴族,給誰賣命不是賣命?
“斗氏的人安排在羅汭,房舍數量夠嗎?”
“都是仿造‘大榭’的房型,商君在息城囤積大量毛竹,楚人的臨時住房,還是夠的。”
“內外墻除了竹排,還有什么?蒲草和竹編,開了天窗,有全家遷徙的,便在臨時房舍中,開了火坑,架設煤爐。”
“嗯。”
李解滿意地點了點頭,“商無忌思慮倒是周到。”
通傳鱷人想了想,又道:“楚人遷往羅汭,商君還請了隨唐諸國的人前去做了見證,隨國上大夫曾善,是親自來的。”
“噢?”
李解一愣,“隨國前往羅汭,走的是淮南還是山南?”
之所以這么問,那是因為當初隨國借糧,是拼了老命,靠人把糧食背過大別山的。這條繞過楚國三關的路,并不好走,先要借道賴國的漂水,然后穿過大別山,再找到一條名叫油水的淮水支流,才能順流直下,進入淮水。
接下來的水路,才會顯得輕松。
當初隨國能夠借糧,除了隨國下定決心之外,更因為蔡國落在李解手中,李解有那個人力資源來調配接應。
但總體算下來,借糧的主要損耗,都在路上民夫們的自我消耗。
拿下冥阨關、大隧關的意義,就在于隨國東出大別山,就不必這樣繞七繞八,往東雖然還是丘陵地帶,但哪怕組織民夫,也只需要走百幾十里山路,就能進入楚國的衡山三關。
以往淮、漢交流,非常的不便利,交通要道,不是被吳國搞成一團廢墟,就是被楚國把持在手中,于漢陽諸姬而言,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其情況,多少有點像秦國想要東出函谷的意思。
但主動權不在自己手上,也就只能窩在老家憋悶。
現如今的情況,那是大大的不同,至少漢子國對于關隘的管控,不可能跟楚國一樣亂來。
“稟首李,走的是山南。”通傳鱷人回答之后,又道,“隨國上大夫曾善,還組織了馬隊。”
“嗯。”
李解點了點頭,隨國組織馬隊,那也是因為淮中城的扶持。
運輸糧食的主力,山區就是要靠這種挽馬,耐受性強,對優質糧食消耗不高,不過目前能夠玩得轉的國家,只有漢子國。
這年頭的列國貴族,并非不知道長距離運動,會對馬蹄有極大的磨損,只是他們沒有釘馬掌的技術,也不敢像李解那樣敗家,直接把大量的金屬消耗在馬蹄上。
所以通常列國貴族對馬蹄的保護,就是“裹蹄”,馬掌底部用木皮保護,然后用繩索綁在馬腿上,有點類似綁腿,基本也起到了釘馬掌的效果。
只是這到底不是真的釘了馬掌,長距離運動之后,該磨掉的,還是得磨掉。
所以淮中城扶持隨國組建馬隊,那是根本不怕隨國馬隊跳反,成本太高,隨國這樣的體量,根本玩不起。
于是乎,聽到通傳鱷人對隨國上大夫曾善的行為描述之后,李解頓時明白,這隨國老兒,怕不是看到斗尊投降之后,有點急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