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戰國萬人敵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陽
陽口大埝,堤壩的外側大量種植了蘆葦、菖蒲,而內側則是廣種楊柳桑麻,桑麻稍微稀疏一些,楊柳則是極為密集。
楊柳的“楊”并非是楊樹,而是紅皮柳,生長快不說,扎根深,護堤效果極好。尤其是土壩不耐沖刷的情況下,配合石塘,只要不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災,都能有驚無險地挺過去。
而且廣種紅皮柳的方法很簡單,見著能插樹枝的地方就插,只要不是曝曬,十之七八能活下來,絕對耐操。
這種樹還有一個好處,能夠提供大量的藤條,經過烘烤或者蒸煮,都有不錯的堅韌度。
日常用具中,比如籮筐、盤籃之類,就可以用紅皮柳來加工。
再比如內河開辟魚塘,紅皮柳制作的圍欄,也足夠支撐半年以上。
在李解的地盤上,保護江堤、河堤是重中之重,只要保住大堤,以長江入海口的環境資質,水稻田畝產拉到三百斤以上輕輕松松。
僅江陰邑一處,短期內只要舍得投入勞動力,開辟三十萬畝水稻田完全不成問題。
不過今年李解沒打算在江陰邑開辟多少,而是在江對岸,尤其是北上雉邑這一條線上,大量開辟莊園。
此時在陽口大埝內側,已經建設了水寨,圍繞水寨,形成了市場。
這個市場,專門收購水豚、麋鹿、野羊、兔子等等野生動物的皮毛。李解擴充的“白沙勇夫”,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以狩獵為手段,加強組織度。
同時因為擴充了勇夫規模,小隊改制為滿員十人,加強擴編可以再加五到十人;中隊改制為滿員一百人,中隊長按照吳國邊邑駐軍“百人將”的待遇,同樣可以擴編成加強中隊;大隊改制為滿員一千人,大隊長對外只說是縣邑大夫的幕僚輔佐,實際上的待遇,已經和行軍“司馬”等同。
別人出不起這個錢,李解卻是無所謂。
畢竟李縣長也沒啥太大的追求,基建上主要是修路修廠房,自己的“宮室”還是比較寒酸的,很普通的木石結構,而且還不復雜。
少了“江陰子”的亭臺樓閣,那就剩下了一大筆錢。而“后宮”開支也不大,后宮參與江陰邑經營的程度還挺高,這又省了一大筆“后宮”維持開支。
總得來說,就是把原本大貴族用來裝逼的錢,給了小弟們爽。
額外帶來的好處也挺意外,因為李解對于大房子不感興趣,或者說對于裝潢一點都不上心,連帶著江陰邑的其他管理層,也都挺節儉。
不節儉也不行,老板開個夏利,你他娘的開個法拉利,你看老板要不要肛了你。
所以整個江陰邑的大型建筑,已經從白沙村的“大榭”,轉變成了工場的廠房或者大通鋪,略顯豪華的,一般就是水寨或者碼頭市場。
李解地盤上人氣最旺的,就是兩個大市場。
江陰邑以白沙村的西溪碼頭市場最旺,江北則是陽口大埝的水寨市場。
又因為水寨市場地處陽口,此時往東沒多遠就是大海,大多數到這里來交易的商人,大多都稱呼為“海陽”。
于是李縣長也順應潮流,把原先的“江陽”之名去了,更名為“海陽”。
現在海陽市場的代理市掾令,就是沙哼。
日常主要工作,就是清點海陽市場交易的皮貨。這里有著吳國最大的皮貨倉庫,倉庫主管是旦的一個叔叔。
叔乙也是硬著頭皮過江做倉庫主管,他年紀畢竟大了,學習能力又相當的差。但是江陰邑的特點,就是再艱苦,你也得學習,學不進也得學,否則就會被淘汰。
為了家族的存續,叔乙也不得不這么做。
一年多兩年不到的時間,發生了太多的劇變,旦的人生軌跡,完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甚至天下間能夠復制白旦經歷的女子,也是屈指可數。
能夠達成這種階級躍遷的奇女子,數百年來都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作為旦的叔叔,叔乙不得不努力,因為他再蠢,也知道旦現在不可限量,是他整個家族的未來保障。
只要旦活著,他們這個家族,就能夠依附在李解身上,得到發展壯大。
于是,既有自己的個人努力,也有旦的強烈愿望,叔乙告別白沙村,帶著兒子和幾個同鄉,還有公子巴介紹來的老家友朋,前往海陽上任。
事關財務,大權被李解私用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從旁輔佐的職權,卻是外來士人們爭奪的崗位。
尤其是現在海陽市場規模極大,即便只是從旁輔佐市掾令,收購皮貨時候稍微有一點傾斜,就會帶來驚人的差價。
這是個前所未有的肥缺,能夠跟著叔乙前往海陽市場的人,無一例外,都是拼盡了全力。
“這就是陽口大埝?”
“自首李掌控此處,累月加固。原本大埝外側,還不曾有如此之多蘆葦、菖蒲,至于石塘,更是從未有過,是首李帶人親自壘砌加固。”
石塘的規模不小,主要是把灘涂地壓實,通過大量的木樁、石柱來防止石塊被江水沖走。
這就是防波堤的一種,配合大量的蘆葦、菖蒲,正常的江水沖刷,對陽口大埝的傷害,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甚至因為這樣的布置,形成了別致的生態,以往夜晚捕撈鰻鱺是相當困難的,但是現在,打著火把下堤,根據退潮情況,夜晚捕撈鰻鱺的數量相當可觀。
李解直接在大壩內側開辟了鰻鱺養殖場,這些養殖場的規模不小,形成的原因,也是為了配合疏浚河道修筑河堤。
從陽口大埝入內,通過海陽市場,順著雉水北上,就能抵達雉邑。
而整飭雉水的過程中,清淤、圍田、燒荒、筑堤,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大量的低洼地。
有些低洼地因為清淤工程量太大,就被李解稍微改造了一下,做成了鰻鱺養殖場。
鰻鱺苗的捕撈很簡單,在李解還是做工頭那會兒,人工繁育鰻鱺也只能說是初步產生效益,東亞地區養殖鰻鱺所需要的幼苗,大部分情況下,還是野外捕撈。而因為江海沿岸的污染問題,鰻鱺苗的數量急劇下降。
但即便是急劇下降,到了夜晚前去捕撈幼苗,那種密密麻麻的情況,也是會讓正常人產生密集恐懼癥。
水中的場面,就像是千百萬條絳蟲在扭曲著,極為惡心。
有一次李工頭給一個養殖戶修內部道路,活兒不大,也就幾萬塊錢。但是養殖戶的老婆跟人跑了,還卷走了他一大筆錢,導致養殖戶負債累累,無奈之下,養殖戶就把鰻鱺抵給了李工頭。
這也導致李解哪怕被旦撿回去之后,對于鰻鱺也沒啥感覺。
明明很肥很嫩,做個照燒鰻魚飯更是香噴噴,但是吃了就是想吐……
不過這不妨礙李工頭成了李鄉長李縣長之后,把鰻鱺養起來,反正沒啥成本,沒事干就喂點魚粉,一萬條幼苗死八成都是凈賺。
這時候的鰻鱺再嬌貴,也是無所謂的,因為鰻鱺養殖場本身就是聊勝于無。
再說海陽市場附近的水質相當不錯,加上蚯蚓、紅蟲、貝類豐富,配合魚粉,只要保證魚塘經常換水,李縣長根本不擔心化工排放物污染了養殖場。
真正要擔心的,反而是水豚、寬吻鱷這種喜歡偷雞摸狗的野生動物。
十幾個養殖場,就算暴斃九成多,只要有一個養殖場有成年鰻鱺產出,這年頭,也就全部賺了回來。
成年鰻鱺很耐操,長途運輸不成問題,通過邗溝,可以直接轉運到淮縣,然后再通過吳國已經成熟的水道,不管是走淮河還是泗水,都能初步抵達中原地區。
活鰻鱺的銷路是不愁的,但真正大賺的,還是鰻鱺干。
直接風干或者腌漬風干,都會產生一種鮮味,當然李解做工頭那會兒是不吃的,因為養殖戶說這玩意兒不健康,有輕微毒性。
但李縣長尋思著,了不起拉肚子,要死哪兒那么容易?
再說了,又不是自己吃,賣給別人吃,怕什么?
要不是河豚抓起來不難,李縣長還打算把河豚做成河豚干,然后出口給宋國老鄉們嘗嘗鮮。
長江第一鮮,吃起來賊嗨,味道棒極了。
入口之后,飄飄欲仙,然后就升仙得道,忘卻人間憾事。
可惜,也不知道是李縣長比河豚還毒是怎么地,他在白沙村當村長那會兒,就沒逮著幾條河豚。
反而是東沙的沿海地區,倒是有大量河豚出沒。
只不過東沙的野人們也比較淳樸,他們自己不吃,都是提純了河豚內臟中的毒素之后,浸潤在箭頭上,然后射點小動物什么的。
“海陽竟然有牧場?”
“入春之后開辟的,主要是養牛和羊。江陰邑往東,則是養鹿和驢,還有馬。”
跟著叔乙前往海陽做事的士人們都是很驚訝,原本他們還奇怪,明明江陰邑大牲口不少啊,怎么春耕的時候,耕牛也沒見著有多少。水田之中,大象出工量都比耕牛多,耕牛上工的次數,可能還沒有奴工多。
現在過江一看,才知道牛大多數都在江北,而且數量相當的多,規模相當的大。
只一個牧場,有舒庸國來的士人稍微估算了一下,應該犍牛在三百頭以上,圈欄中還有母牛,而且似乎還產奶,因為有和白沙村一樣的牛奶桶,這種木桶非常的明顯,上面有專門的標識。
不過牛奶并非是用來喝的,主要是用作奶制品。
姑蘇“百司”采購的另外一個重要物資,就是奶干、奶酪。
而在海陽市場上,跟狩獵隊以及淮夷交易皮貨的商品中,僅次于糧食、布匹、石器的,就是奶制品。8)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