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明朝小公爺 第四百七十二章 恢弘大作初面世,撥云見日不輕傳
“夫富與貴者,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富而可求也,雖持鞭之士亦為之。”
“又曰:凡人肯赴死而不辭者,非為趨利,則以避害也……”
“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富貴可謂之利也。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焉……”
張小公爺一邊沉吟著念出來,可憐的唐伯虎則是一邊在奮筆疾書。
邊上的師兄弟們則是躬身旁聽,絲毫不敢打斷張小公爺的思緒。
短短兩句張小公爺就用了四個典故:
《論語.里仁》里的“富與貴、貧與賤”論、《論語.述而》“富可求”論。
漢王節信《潛夫論·勸將》“凡人赴死論”、《管子禁藏》“利所在論”。
這可謂是極考功底的,知識面不廣的話,這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
“故曰: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爭至極,則必戰!”
“戰而勝者則生,爭而敗者則亡。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為世之大勢也。”
這里用到的又是《左傳·昭公十年》“血氣爭心”之典,唐伯虎奮筆疾書渾身激動的都在顫抖。
這些年跟著張小公爺,實際上唐伯虎已經隱隱感覺到了自己所學的不同。
張小公爺很多典故做法似乎出自于四書五經,但又不同于四書五經。
一切看似天馬行空,卻又有跡可尋。
但張小公爺所教之法卻又更加的直白、更加的顯性,更加的血淋淋……
“此事者,可謂之曰:戰爭!”
“戰爭者,國政之延伸。戰爭者,乃國政之所屬!”
“國政,不見刀槍之戰爭。戰爭者,刀槍泣血之國政。”
那在一旁的朱厚照聽得張小公爺的話,那兩只眼珠子如同燭火一般不住的閃光。
夫戰者,乃以刀劍槍炮使敵從我意志。
夫戰者,乃最大使之刀劍剔除不從者之法。
夫戰者,根基于此。
隨著張小公爺皺著眉頭的陳述,王守仁的喉結不住的滾動著。
這種完全不加掩飾的描述,讓他看到一種不同的路徑。
這種路徑不斷的沖刷著,他本來就逐漸開始崩壞的觀念。
足足一旬的時間,張小公爺足不出戶每日早起晨練后便帶著幾個弟子著書。
唐伯虎他們隨著張小公爺的陳述,人都幾乎要瘋了。
每天他們不斷的重復一遍遍的看著寫好的謄抄的宣紙,嘴里不住的呢喃。
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觀念,在此時不斷的崩塌、重組。
若是從前他們絕對是無法接受如此劇烈的沖擊,然而在經歷了張小公爺的鋪墊后就好多了。
至少他們現在即便是受到了沖擊,卻也不會直接下意識的進行反駁。
因為張小公爺用著一項項的事實,不斷的證明了他所言的一切。
“商者,計然策行之也。國之財通、國之貨通、國之物通,皆須其行,怎可輕慢之?!”
“而商者逐利,嘗有見利忘義者起邪心、執邪行者出……”
“是以當國法束之、以司律懲之,亦當獎擔當者、平待執善行者……”
上面的一篇論還這些個崽子們還沒有能夠理解完畢,張小公爺的第二篇又來了。
但這上面主要涉及到的是計然之策,于是這還好接受一些。
足足半個多月的時間,張小公爺口述、唐伯虎謄錄。
最后再全稿交給了張小公爺進行校定,最終定版再交由唐伯虎重新謄錄。
但是印刷方面朱厚照卻帶著劉瑾、張永二人親自操刀、動用宮內禁衛,不許任何人靠近。
而親自用活字印刷完畢后,朱厚照還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規整活字。
確保沒有任何泄露,這才親自封箱帶著兩本書快馬趕回了皇宮大內。
張小公爺對于朱厚照的做法只是淡淡的一笑,沒有其他任何的表示。
如果這位太子殿下跟自己學了這么久,連這兩部著作的價值都看不出來的話……
那只能說,他是蠢貨中的蠢貨。
然而小正德不僅不是蠢貨,而且他比張小公爺從歷史上讀到的更加聰慧。
是以僅僅是在張小公爺寫這兩本著作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出了其中的價值。
但朱厚照并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弘治皇帝,只是恭敬的遞上了這兩本書便告辭而去。
《夫戰爭述》、《獻給皇帝陛下之計然諫》,便是這兩本書的名字。
洋洋灑灑的數十萬字,弘治皇帝甚至花費了足足五日方堪堪品讀完畢。
看完后他便知道,自己的兒子為何會如此鄭重的親自送來。
亦明白為何前幾日他竟是調動了禁衛,將印房封鎖親自刊印。
很多之前看似不解的難題,結合著兩部書刊照疑惑頓解。
這……這都已經不敢說是大才槃槃了,這簡直就如天人神授一般啊!!
因為除此之外弘治皇帝真無法形容著兩本書,對于自己的震撼!
《夫戰爭述》這本書弘治皇帝躊躇了良久,終究是咬著牙將此書刊印了五本交給了軍部。
但所有人只許在軍部內參閱,絕對不許帶出。
這直接造成的是軍部從王越到汪直,再到保國公、成國公他們幾個近乎要魔怔了。
眼珠子幾乎陷進了書里根本拔不出來,很多是他們從前隱隱感覺到但形容不出來的。
畢竟他們行伍亦都做了不少,王越甚至還有地方治理經驗的。
他們對于張小公爺的形容和描述,有著更為直觀的感受。
再結合他們從史書上讀到的一切,頓時很多疑惑在這一刻豁然開朗。
“陛下,此策決計不可輕傳之!!”
這是虎頭國公拿到這篇孫兒著出的書,僅僅是看了前面三行便豁然起身怒目圓瞪。
“此策所言關乎國命,關乎帝國之安危!若非帝國忠良,決計不可授之!”
弘治皇帝臉色凝重的點了點頭,王越直至看完了才臉色蒼白。
對弘治皇帝苦笑澀聲道:“陛下,老臣……服矣!”
玉螭虎在此必然撇嘴,您能不服么?!
這可是多少人的智慧總結,經過了多少次的提煉方才成型的。
別看咱張小公爺只是將其中的些許項目提煉出來,但能夠結合古籍將這些嵌入亦是本事啊!
里面不敢說是字字珠璣,但絕對能讓這些老將們有撥云見日之感。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