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流浪隕石  >>  目錄 >> 第235章 新星地球號

第235章 新星地球號

作者:陸小縫  分類: 科幻 | 星際文明 | 陸小縫 | 流浪隕石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流浪隕石 第235章 新星地球號

進入星區后。

流浪聯盟在星界通道附近發現了一片遺跡。

那是地核母星離開時遺留或拋棄的一些物質與垃圾。

流浪聯盟根據這些情報,再加上寄生文明埋伏自己之事,得知了地核文明肯定還有殘余的力量。

不過,流浪聯盟卻不知曉地核文明的殘余力量究竟去哪兒了,所以也不好進行追擊,如今只能先按照自己的計劃,走一步看一步。

接下來,流浪聯盟利用偵測設備將周圍十光年的空間檢測了一番,在沒有發現別的異狀之后,便按照先前計劃的航線前往宇宙中心。

而在正式進入星區后,也宣告著星界球戰役徹底落下帷幕。

恒星陸塵在帶領流浪星系前行的過程中,閑來無事便開始關注流浪聯盟的幾個計劃進展。

尤其是其中的新星計劃,這是關乎流浪聯盟社會穩定與戰力增長的重點計劃,所以陸塵格外關注。

先前,流浪號曾提議,可以直接利用流浪星系中的元素物質帶制造行星,然后再將行星改造成戰星。

這個提議確實要比單純從宇宙中找尋現成的行星要好。

不只是行星的質量自己可以控制,甚至在制造行星時,還可以加入自己設想的設計。

因此,恒星陸塵非常贊同這個提議,并讓流浪基地內的科學團隊進行相關的研究設計。

在經過了這多年的研究,制造行星的技術難點也已被一一攻克,科學家們先是制造一個恒定的重力場,然后將之丟到物質帶中。

隨著重力場啟動之后,就會開始吸收周圍的物質。

當大量物質在重力場的束縛下漸漸形成一個球狀時,并且質量達到兩個行星質量時,重力場的相關設備就會損壞,但好在這時,所形成的行星引力會取代重力場繼續吸收周圍的物質,一直到制造行星成長到十個行星質量后,地球文明和光合文明才會利用隔離設備,將這顆制造行星取出來,進行下一步的戰星改造。

在這里需要提一下,由于技術和資源等因素。

流浪聯盟并沒盲目執行新星計劃,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將新星計劃細分出了更為詳細的分期階段。

其中,新星計劃的第一期目標為:

以地球為地原型制造十顆行星戰星,行星質量為十個,行星表面的武器設備也以如今的地球戰星為模型進行改造。

也因此,流浪聯盟將新星計劃第一期所制造的十顆行星戰星命名為地球號,編號從地球一號到地球十號。

若第一期的計劃成功,那所制造的十顆戰星預計將能容納600億人口,可以極大的緩解綠星和地球現今的人口擁堵的情況,同時將會提供三億多個晉升機會,并增加流浪聯盟的戰力強度,真的是一舉多得。

這也是流浪聯盟第一期計劃只制造十顆行星戰星的原因之一。

雖說在技術與資源上完全可以制造更多顆,但流浪聯盟的人口數量卻未必跟得上。

因為自執行共產社會之后,社會已對人口增速進行了管理與計劃,無論是地球人、光合人、機器人都一樣,如果因為新星計劃就貿然增加人口,那只是拔苗助長,而貿然增加的那部分人口也未必會如計劃那般成為精英,最終反而會影響戰星的整體團結與戰力,因此恒星陸塵認為一切不可操之過及,需要循序漸進。

況且,行星戰星的制造也并不像想像中那么簡單容易。

首先,光是利用重力場凝聚行星,一直到行星成長到十個行星質量,就至少需要三百年左右,這還是有地球文明和光合文明插手促進行星進化的前提下,如果任其自然進化,至少需要上萬年。

其次,成長到十個行星質量的新生行星,還需要對其環境進行塑造,包括大氣層、地質結構、生態循環、城市設施等等,每一樣都是世紀工程,若是放到以前的地球文明,任何一項只怕都是天方夜譚、異想天開。

就算現在有三級文明的技術支持,但仍需要三百年左右。

當前面兩項準備工作完成之后,才會開始進行星際移民,并同步進行戰星改造,而星際移民加戰星改造,又至少需要兩百年。

那總的加起來,一顆行星戰星的制造時間至少是八百年。

這可比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的時間長多了,如果說如來佛祖花費五百年的時間才成功改造一個孫悟空,那一顆行星戰星的制造時間約等于1.6個孫悟空。

好在新星計劃中的第一期計劃很早前就已開始實施,當流浪聯盟進入星區時,那十顆行星也在元素物質帶中成型,然后被地球文明和光合文明提取出來,再經恒星陸塵的引力控制,安排在外圍進行公轉。

后來,又經過了數百年的時間。

地球一號到十號終于完成了戰星改造,從外表上看去,簡直和地球沒多大的區別。

不過,隨著流浪星系的行星數量增加至13顆,流浪星系中的公轉軌道也來到了十二條,星系半徑則來到了10.5個天文單位。

其中,公轉軌道的順序是地球——綠星——流浪號——地球一號……

至于各個行星公轉軌道的距離為(以距離恒星陸塵為標準),地球為3個天文單位,綠星為3.5個天文單位,流浪號為5個天文單位,地球一號為6個天文單位,以此類推,地球十號為10.5個天文單位。

如今的流浪星系從宇宙層面上看去,那均勻規律的公轉速度,以及間距幾乎相等的公轉軌道,看起來像極了一個精密運轉的星盤。

不過,這些公轉軌道的距離并不是固定的,會隨著恒星陸塵的質量與體型的增加而相應變化。

而且除了人口因素,恒星陸塵的引力強度也是制約新星計劃的原因之一。

因為如果一下制造幾百個行星戰星出來,但以陸塵目前的恒星質量,卻根本沒法保證牢固的束縛住最外層的公轉行星,到時候流浪星系將面臨解體,多余的行星戰星不能組成星系,只能以散狀一同飛行。

若是這樣的話,實在是沒有必要。

“報告,前方發現一顆即將爆發的超新星!”

流浪聯盟在星區內飛行數百年后,流浪基地內的科學團隊忽然檢測到了情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流浪隕石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6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