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軍工科技  >>  目錄 >> 四千二百一十八章 極端環境生物實驗室

四千二百一十八章 極端環境生物實驗室

作者:止天戈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止天戈 | 軍工科技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軍工科技 四千二百一十八章 極端環境生物實驗室

餐廳里,工作人員正在布置座談會的會場,長桌鋪上了深藍色的桌布,上面擺放著葡萄、哈密瓜、西瓜,還有剛烤好的馕餅。吳浩站在窗邊,看著遠處的光伏陣列漸漸亮起夜間指示燈,像一片藍色的星海。

“吳總,林博士到了。”齊廣昆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轉身一看,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人正站在門口,手里捏著一份發言稿。“吳總,我還是有點緊張。”林博士靦覥地笑了笑,“要在這么多專家面前發言,怕說不好。”

“別怕,就說說你為什么來這里。”吳浩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故事,比任何數據都有說服力。”

七點整,座談會正式開始。吳浩先介紹了基地的發展歷程,然后話鋒一轉:“下面,我們請材料所的林博士講講他的故事。他放棄了硅谷的高薪,選擇來戈壁搞研究,我想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么。”

林博士站起身,深吸一口氣:“去年我在麻省理工做博士后,導師給我推薦了硅谷一家公司,年薪五十萬美元。但我看到浩宇工業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關于新型陶瓷材料的研究,正是我一直想做的方向。”

他頓了頓,眼里閃著光:“來基地考察時,吳總帶我看了他們的實驗室,設備比麻省理工的還先進。更重要的是,他告訴我,‘這里沒人會問你什么時候出成果,只會問你需要什么支持’。現在,我研發的耐高溫材料已經用在電磁炮上,這種成就感,多少錢都買不來。”

會場里響起熱烈的掌聲。周院士率先提問:“你們的人才評價體系,真的不看論文數量?”

“真的不看。”吳浩回答,“我們看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創造了多少價值。林博士的材料,讓電磁炮的炮管壽命提高了三倍,這就是最好的成果。”

張副總接著問:“年輕人來了,能有多大的自主權?”

“我的實驗室我做主。”林博士笑著說,“上個月我想嘗試一種新的燒結工藝,需要進口一臺設備,申請當天就批了,半個月就到貨。在國外,光是審批流程就得三個月。”

座談會一直持續到深夜。專家們紛紛提問,從技術研發到人才培養,從成果轉化到生活保障,吳浩一一作答。當有人問起基地的未來規劃時,他走到窗邊,指著窗外的星空:“我們想把這里建成世界一流的科研高地,讓更多像林博士這樣的人才,在這里實現夢想。”

離開會場時,王總特意拉住吳浩:“小吳,明天我帶李哲來,跟你們聊聊技術合作的事。這小伙子,今天看無人機看入迷了。”

吳浩笑了:“隨時歡迎。”

回到房間,吳浩打開筆記本,在“考察團接待”那一頁寫下:“專家認可,合作可期。”窗外,戈壁的夜空格外清澈,星星亮得仿佛觸手可及。他知道,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正在因為一群有夢想的人,變得越來越有溫度,越來越有力量。

第二天清晨的戈壁,被一層薄薄的晨光鍍成淡金色。考察團的擺渡車剛駛出園區酒店,就見路邊的智能灌溉系統正在工作——旋轉噴頭噴出的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滋潤著剛冒芽的沙打旺。周院士推開窗,鼻尖縈繞著青草與濕潤泥土的氣息,忍不住笑道:“這地方哪像沙漠,倒比我住的老城區還養人。“

“您說對了。“吳浩指著遠處的氣象站,“我們測過,基地的空氣濕度比周邊戈壁高18,夏天平均氣溫低5℃。這些年種的樹多了,連風沙都少了三成。“他頓了頓,遞過一份行程表,“今天上午重點看兩個地方:極端環境生物實驗室,還有智能裝備總裝車間。“

這座藏在胡楊林里的玻璃建筑,外墻爬滿了耐旱的爬山虎。推開恒溫門,一股混合著培養基與臭氧的氣味撲面而來。實驗室主任趙博士戴著雙層手套,正用顯微鏡觀察樣本,見眾人進來,連忙起身:“周院士、張副總,您看這個——從塔克拉瑪干沙漠200米深的鹽堿層里分離的菌株,能在pH值11的環境下存活,還能分解聚氨酯。“

顯微鏡屏幕上,幾株透明的微生物正在蠕動,周圍的塑料碎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小。“這意味著什么?“來自內陸的專家追問。

“意味著未來在空間站、深海探測器里,能用它降解塑料垃圾。“趙博士拿起一個培養皿,里面的藍色凝膠正緩慢變色,“我們把這菌株的基因片段植入小球藻,現在它既能光合作用產氧,又能分解有機廢物,已經在模擬空間站環境里試了三個月,效果遠超預期。“

李哲突然湊上前,盯著培養皿邊緣的傳感器:“這是實時監測pH值和氧濃度?用的是光纖傳感技術?“

“李工好眼力。“趙博士笑了,“傳統傳感器在極端環境下容易失效,我們和電子所合作,把光纖光柵植入培養基,精度能到0.01pH,響應速度比傳統設備快十倍。“

李哲的眼睛亮了:“我們軍車的環境監測系統正缺這技術!沙漠行軍時,車載傳感器總被沙塵糊住,要是能用這光纖技術.“

“下午找時間細聊。“吳浩拍了拍他的肩膀,“趙博士團隊剛申請了軍民融合項目,正想找應用場景。“

穿過生物實驗室的后門,就是占地百畝的智能工廠。車間里沒有想象中喧囂——三十臺橙色機械臂在流水線上精準作業,抓取、焊接、檢測一氣呵成,地面上的AGV小車沿著磁軌悄無聲息地運送零件。墻上的電子屏滾動顯示著數據:“今日產能:電磁炮核心部件12套,無人機飛控系統36臺,合格率99.87。“

“這機器人精度能到多少?“張副總指著正在裝配電磁炮線圈的機械臂,它的“手指“正夾著一根比頭發絲還細的超導導線。

“0.02毫米。“車間主任遞過平板電腦,上面是機械臂的實時校準數據,“我們用了視覺力控雙反饋,就算零件有0.1毫米的誤差,它也能自動補償。以前三個老師傅一天裝一套線圈,現在一臺機器人八小時能裝五套。“

王總走到一臺無人檢測設備前,只見它的“眼睛“——一組高清工業相機正掃描剛下線的無人機電機,屏幕上瞬間標出三個微米級的瑕疵。“這檢測速度比人工快多少?“

“人工檢測一臺要45分鐘,還容易漏檢。“吳浩指著設備旁的統計圖表,“這臺設備三分鐘測一臺,誤檢率低于0.03。去年靠它,我們的售后返修率降了72。“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軍工科技目錄  |  下一章
軍工科技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09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