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軍工科技 四千零六十七章 未來海軍的邊疆在星辰大海
未修改版
他停頓片刻,似乎在尋找合適的詞匯,然后說道:“這些技術能不能讓水兵們更從容地面對戰場?”
“哦,怎么講?”坐在首座的領導頓時來了興趣問道。
不止是他,在座的眾人也都露出了好奇之色。
“就拿我們的能源模塊來說,”吳浩滑動屏幕,調出艦員操作界面的模擬動畫,“傳統系統需要三名水兵同時監控配電盤,而我們的智能管理系統能自動識別異常,甚至預判故障。去年在‘海試三號’上,系統提前15分鐘預警了電容組的電解液泄漏——如果靠人工巡查,可能要等到爆炸前才能發現。”
首座領導點點頭:“這確實符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但不止于此。”吳浩忽然想起在船廠見到的場景:年輕水兵們圍在模塊旁,用手機拍攝操作指南視頻。“未來的海軍士兵,應該是‘技術賦能的戰士’。他們不需要精通所有原理,但必須懂得如何與智能系統協作。就像現在的戰斗機飛行員,不是在開飛機,而是在指揮一個智能作戰平臺。”
陳司長在筆記本上記下關鍵詞:“人機協同。”
“對,人機協同。”吳浩點點頭說道,“我設想過這樣的場景:當艦艇遭遇導彈突襲,智能系統自動規劃規避路線,同時向水兵推送最優反擊方案;當需要維修模塊時,AR眼鏡會實時顯示故障點和操作步驟;甚至在戰時,系統能根據水兵的生理數據調整工作負荷,避免疲勞導致的決策失誤。”
李建明敲擊著桌面:“這讓我想起馬斯克的‘神經’技術,不過我們更需要‘裝備與士兵的’。”
“沒錯。”吳浩調出一組對比數據,“根據米軍‘福特’號航母的報告,自動化系統使艦員數量減少了500人,但訓練成本增加了300。這說明技術越先進,越需要科學的人機交互設計。我們的模塊在開發時,特意簡化了70的操作流程,把專業術語轉化為圖標指令——就像智能手機的用戶界面一樣直觀。”
首座領導忽然笑了:“聽說你給系統設計了‘一鍵切換戰斗模式’?”
“是的,”吳浩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靈感來自游戲里的‘大招’按鍵。實戰中水兵可能只有幾秒鐘反應時間,越簡單的操作越可靠。按下那個紅色按鈕,系統會自動切斷非必要電源,把90的能量優先級分配給武器系統——就像給艦艇打了一針‘腎上腺素’。”
會議室里響起低低的笑聲,氣氛忽然變得輕松起來。程海峰舉起相變材料樣本:“照這個思路,未來的水兵可能只需要掌握幾個核心指令,剩下的交給AI?”
“不是替代,是增強。”吳浩認真地說,“AI可以處理海量數據,但人類的直覺和創造力永遠無法被取代。比如剛才李總提到的‘全域感知’,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指揮官解讀戰場態勢,再多的傳感器數據也是一堆亂碼。我們的技術,應該是給指揮官裝上‘數字大腦’,而不是替他思考。”
首座領導凝視著吳浩,忽然想起自己年輕時在潛艇上值夜班的情景:狹小的艙室里,儀表盤的綠光映著老兵布滿血絲的眼睛,每一個數據都要手動記錄,每一個決策都沉甸甸的。現在的年輕人,正在用代碼和芯片重新定義海戰,但有些東西從未改變——比如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
“所以在你看來,未來海軍的定位是……”領導故意拖長聲音。
面對著眾人的目光,吳浩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然后語氣平靜的緩緩說道:
吳浩的手指在觸控屏上輕輕一滑,大屏幕突然暗下來,隨即亮起一片璀璨的星空。眾人下意識地抬頭,仿佛看見銀河在會議室里流淌。
當畫面中央浮現出一艘流線型巨艦的輪廓時,有人不禁發出驚嘆!
那是人類從未見過的艦艇形態:扁平的碟狀主體下方懸掛著三個環形引擎,甲板上停放著形如鷹隼的空天戰機,艦體表面流轉著金屬與能量交織的光澤。
“這是我們團隊模擬的‘星辰級’空天母艦概念設計。”
吳浩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它的核心理念是:海軍的戰場不再局限于海平面,而是延伸至空天一體化的全域空間。”
他調出大氣層邊緣的作戰推演畫面,空天母艦如流星般劃破電離層,下方投射出數十道激光束,在海面激起巨大的水柱。
首座領導的瞳孔微微收縮:“你是說,未來的海軍艦艇可以飛?”
“不是飛,是‘游弋于地球引力與宇宙真空的交界處’。”吳浩滑動屏幕,展示空天母艦的動力系統,“它采用核聚變脈沖推進技術,通過微型核聚變爆炸產生推力,理論上能在1小時內抵達地球任何角落,甚至沖出近地軌道。這種機動性,將徹底改寫‘制海權’的定義——當我們的艦艇能從太空俯瞰戰場,傳統的海上防線將失去意義。”
陳司長盯著空天母艦的武器配置欄:“那上面搭載的是……反衛星導彈?”
“更準確地說,是‘跨介質攻擊單元’。”吳浩調出武器發射模擬動畫,一枚圓柱形導彈從艦體下方的垂直發射井射出,在太空中展開三棱形彈翼,“它可以在大氣層內以10馬赫速度巡航,也能在真空中變軌攻擊衛星。而空天母艦本身,就是一個移動的太空軍事基地——”他指向甲板上的空天戰機,“這些‘天鷹’戰機配備了等離子推進器,既能在大氣層內執行制空任務,也能深入太空進行軌道作戰。”
李建明忽然想起什么:“國際上有‘空天軍’的概念,你這是要把海軍和空天軍合并?”
“不是合并,是進化。”吳浩調出軍種定位對比圖,“傳統海軍以水域為戰場,空天軍以太空為戰場,但未來的戰爭是立體的。當小行星可能成為天然‘炸彈’,當商業衛星可能被改造成武器平臺,單一軍種的防御體系將漏洞百出。我們需要的,是能在海洋、大氣、太空甚至地月空間自由行動的‘全域海軍’。”
程海峰指著空天母艦的能源系統:“這種龐然大物,動力從哪來?”
請:m.bqq999.cc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