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軍工科技 四千零六十二章 石墨烯基超級電容技術
未修改版
吳浩聞言,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動,調出一組閃爍著不同顏色曲線的充能測試圖表,說道:“汪主任提到的充能速度確實是關鍵指標。我們在實驗室采用了石墨烯基超級電容技術,其充放電效率比傳統電解電容提升了
他指著圖表中一條陡峭的藍色曲線繼續解釋道:“這是模擬實戰場景下的充能測試——當艦艇電力系統處于非滿負荷狀態時,柴油發電機可在15分鐘內將電池組從
10電量充至
80;即便在全艦電力緊張的情況下,利用防護系統未啟動的間歇期,30分鐘內也能完成
50的能量回填。”
說著,他切換到動態演示界面,一組三維模型展示著電容組內部的納米級結構:“這種超級電容采用了三維多孔電極設計,就像在極小空間內搭建了無數條‘電力高速公路’,不僅縮短了離子遷移路徑,還通過固態電解質避免了傳統液態電解質的泄漏風險。我們在南海高溫高濕環境下進行的
500次充放電循環測試中,電容性能衰減率僅為
4.7,遠低于國際標準的
程海峰拿起桌上的電容組微型模型,對著燈光觀察內部結構,問道:“如果遇到連續高強度電磁攻擊,電池組頻繁放電,是否會影響其使用壽命?”
吳浩點頭道:“這正是我們重點優化的方向。”他調出一組對比數據,說道:“傳統超級電容在毫秒級高頻充放下,壽命約為
10萬次循環;而我們通過碳納米管涂層技術增強電極抗損耗能力,實驗室數據顯示,新型電容組可承受50萬次高頻充放電循環,相當于每天啟動防護系統
100次,可持續使用
13年以上——這已經超過了大多數艦艇的中期改造周期。”
陳司長敲擊著桌面的觸控屏,地圖上浮現出艦艇電力系統的實時監控界面:“那么在極端情況下,比如電池組能量耗盡且主發電機故障,是否有應急備用方案?”
吳浩滑動屏幕,調出一個紅色閃爍的備用模塊圖標:“我們在方案中預留了燃料電池應急接口。一旦發生雙電源故障,可快速接入氫氧燃料電池組,10分鐘內就能建立獨立供電回路。不過這種情況屬于萬不得已的后備手段,日常維護中我們會通過智能管理系統動態平衡電池組負荷,確保核心系統始終處于冗余保護狀態。”
汪良工聽完后摩挲著下巴沉思片刻,忽然露出微笑:“如果把這套充能系統與艦艇的余熱回收裝置結合起來,說不定能進一步提升能效。比如利用發動機廢氣熱量驅動溫差發電片,為電容組補充能量,這在民用新能源汽車上已有成熟應用。”
吳浩眼睛一亮,立刻在平板上新建一個思維導圖:“這個思路太棒了!我們可以在現有方案中增加熱電聯產模塊,初步測算能將整體能量利用率提升
程所,貴所在艦艇熱管理方面經驗豐富,能否會后安排技術對接?”
程海峰笑著在筆記本上記下要點:“沒問題,回頭就讓熱能工程組送一份現有余熱數據過來。”
首座領導始終專注傾聽,此時手指輕點觸控屏鎖定“柴油發電機超級電容”的方案示意圖,說道:“這個技術路徑既規避了核安全風險,又兼顧了成本與效率,符合現階段裝備發展的務實原則。
小吳,接下來要加快與造船工業部門的協同,重點解決模塊化安裝的空間適配問題,畢竟現役艦艇的艙室布局寸土寸金。”
吳浩快速記錄要點,激光筆再次指向模型的動力艙位置說道:“我們已經完成了初代原型機的小型化設計,單個電容模塊體積比集裝箱縮小
40,可以垂直堆疊安裝在備用燃油艙上方。下階段計劃在‘海試三號’平臺進行實船搭載測試。”
首座領導手指在觸控屏上滑動,調出“海試三號”平臺的三維模型,放大查看動力艙結構后說道:“實船測試要重點關注三個維度,電磁兼容性、震動耐受度和極端環境適應性。南海夏季的強臺風工況,正好可以檢驗電容組在高鹽霧、強顛簸條件下的穩定性。”
吳浩點頭記錄,激光筆切換到電磁兼容性測試界面:“我們已在實驗室模擬了10萬次艦載雷達與防護系統的交叉啟停測試,目前兩者的電磁干擾值控制在微伏級。但實船環境中,全艦上百個電子設備的耦合效應可能產生疊加干擾,需要程所的電磁兼容實驗室提供頻譜分析支持。”
程海峰推了推眼鏡,在筆記本上圈出“頻譜分析”字樣:“會后我會安排電磁環境模擬團隊介入,針對‘海試三號’的艙室布局做全頻段掃描,確保電容組與聲吶、通信天線等敏感設備的頻率避讓。”
陳司長忽然指著地圖上的馬六甲海峽區域說道:“除了南海,未來遠洋任務中可能遭遇的復雜電磁環境更值得警惕。上個月某國在印度洋進行的電磁脈沖武器試驗,已經影響到周邊商船的導航系統。我們的儲能方案能否在強干擾下保持自主運行?”
吳浩滑動屏幕調出抗干擾設計模塊:“電容組控制系統采用了三重物理隔離——金屬法拉第籠屏蔽、光纖信號傳輸和獨立儲能芯片。即便主電網遭受強電磁脈沖沖擊,備用電源管理系統仍能維持72小時的獨立工作,確保防護系統至少完成15次完整充放電循環。”
汪良工這時插話道:“說到遠洋任務,續航能力也是關鍵。如果將超級電容的快充特性與艦艇的夜間低負荷時段結合,或許可以設計一套‘錯峰充電’策略,比如后半夜當雷達系統進入節能模式時,利用剩余電力為電容組滿格充電,白天作戰時就能全力應對突發需求。”
“這個想法很有實戰價值!”吳浩立刻在思維導圖中添加“智能錯峰充電”分支,“我們可以開發自適應能量管理算法,根據艦艇的任務周期動態調整充放電策略。比如在護航任務中,白天商船隊密集時保持高電量備戰,夜間則利用柴油發電機的冗余電力緩慢充電,既能延長電池壽命,又能降低油耗。”
請:m.bqq999.cc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