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勒胡馬 第一章、天梯山的妖人
華靖德元年二月,吏部勛封司丞張異乘車抵達涼州治所姑臧。
張子奇此來,自然是奉了皇帝裴該之命,西行封拜故晉涼州牧張寔的。事先便已有消息傳至涼州,云天子禪讓,大司馬裴該踐祚,張寔乃召集群僚商議,眾人或云當從新朝,或云當守舊朔,莫衷一是。張安遜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因而不便遽見張異,便托辭染病,命其弟張茂出城去迎接華使。
張茂張成遜將張異迎入館驛之中,盛情款待,趁機探問洛中情勢。張異自也早有準備,挑一些好話說了,張茂旋問:“大司……華天子遣君來,欲封家兄何職啊?”
張異也不隱瞞,便即回答道:“拜張公從一品加少傅、使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涼州牧,封福祿縣公。”隨即將新朝的官品制度,大致向張茂解釋一番。
張茂得了確信,便待歸稟其兄張寔,張異卻又加通告道:“天子尚有二語,使異傳達于少傅。”
“未知何語啊?茂自當先為通傳。”
張異便道:“其一語,涼州各郡縣守令如舊,少傅府中將吏,可具名冊,表列功勛,朝廷自然皆有封賞……”我這回來主要是封拜張寔一人,朝廷對于你們涼州內部人員安排并不怎么了解,所以請你們自己上表,自然一個都不會落下,人人都有顯官做。
“其二語,請少傅謹守涼州,為國家西屏,若軍政事不甚煩劇,還望命車歸洛,天子欲當面嘉勉少傅也。”
張茂拱手而退,匆匆入州署來見其兄張寔,把張異的言辭備悉陳述了一番。中督護氾瑗便道:“華天子甚重明公,官、爵皆列二等,且使明公繼守涼州——懇請明公即刻往見使臣,受詔聽命。”
建威將軍、西海太守張肅呵斥道:“氾君此言,何其無理!我張氏世為晉臣,先兄在時,便為國家守涼州,職貢不缺,如今豈能背晉而受偽華之職、爵呢?”他本是張寔的叔父,所言“先兄”,自然是指張寔亡父,前任涼州之主張軌了。
氾瑗苦笑道:“張公,如此空泛之言,張公也曾說過多次,某亦駁過多次,無謂再言吧。”此人也是張軌時代的老臣,與前督護宋配二人實掌涼州軍事,名高權重,在集團中說話的分量,其實比張肅要高得多。
此前氾瑗就反復解釋過,晉威已墮,晉祚必傾,這事兒誰都阻止不了。先公之所以堅奉晉朔,既抗胡漢、復拒司馬保,那是因為除晉主外別無效忠的對象啊,而論實力、名望,又不足以自立之故。如今華晉禪代,明正言順——就理論上來說,是司馬鄴主動讓的,不是裴該伸手去搶的——那咱們又豈能不從華朝呢?
你或許是真想繼續奉晉之正朔呢,問題晉在何處啊?天子都禪了位了,你這份忠誠表給誰看?
太府司馬韓璞也道:“明公曾往榆中,會見裴大司馬,立盟定約。因有此約,涼、秦、雍三州之間,守望相助,財貨互通,亦已數歲。今若絕盟背約,華人必絕商賈往來,則涼州終究懸遠,戶口不蕃,耕地有限,勢必蹙矣——還望明公三思。”
張肅啐道:“一派胡言——裴該篡僭,便為寇仇,又豈是我家絕盟背約?!”
張寔擺手道:“叔父暫息憤怒,茲事體大,自當聽取眾意。”隨即轉向張茂,問他:“成遜又如何說啊?”
張茂拱手回答道:“愚弟不比叔父深明大義,而只能陳說利害。今我涼州與西域貨殖,收獲亦豐,何必仰賴秦、雍呢?裴文約東出踐位,關中軍多半從行,秦、雍兩州相對空虛,而我有五萬雄騎,自可叩關而入,料秦州不足定也。若定秦州,裴文約必然西歸,則復洛中空虛,祖驃騎方懾于其勢而屈從之,到時候或將據洛而反,阿兄與之東西呼應,裴文約必……”
他話還沒能說完,太府主簿馬魴就驚呼道:“張君慎勿作此言!秦州雖然空虛,游子遠卻善能撫戎,頃刻間而起十萬戎兵不難也!”
張茂瞪了他一眼:“馬君且聽我說完——我亦不言必取秦州,然以此可覘知天下大勢。若秦州難定,或祖驃騎不起反心,阿兄再謀歸華不難。終究羯賊尚在,裴文約方注目于東方,于西鄙只能羈縻而已。
“然若阿兄就此從華,受其爵、職,今彼使張異來言,諷阿兄上洛覲見。阿兄不往,終不能釋其疑,若往,或將留而不遣。倘若阿兄甘愿為竇融,則愚弟前言自可不取。”
馬魴反駁道:“張君,若明公有割據之心,乃可自建正朔……只是以偏遠之一州,拮抗天下,殊為不智。若無割據之心,天下行將歸于一,涼州又豈有外于王化之理啊?父子相繼而守一州,不過亂世中無奈之舉,即便華不易晉,難道晉主底定四海后,就不會召明公入洛么?
“明公就此受華爵、職,順天應人,可望子孫永為華臣,山河帶礪。若先絕之,華帝必惡明公;若復求之,天下將輕明公——竇融又豈是易做的?”
張肅道:“裴該雖篡僭,丹陽王尚在建康、王鎮南(王敦)在江州、劉司空(劉琨)在東北——孰云晉祚已終?天下事尚不可知,安遜實不宜遽受華祿啊。”頓了一頓,又道:“自然,發兵攻秦州,亦非善策。”
開玩笑,如今兵權半在宋配、氾瑗手中,他們一個不肯站隊,一個擺明車馬要從華,內部尚且不穩之時,就南下作戰?張成遜你長腦子了沒有?!怪不得先兄雖然寵你,最終還是遺命你哥做繼承人了……
商量了半天,還是沒有個最終結果,張寔只好說讓我再想想,卿等且退吧。氾瑗出來后,便即尋到宋配,問道宋君始終緘口不言,則你究竟是怎么個主張,能不能先跟我透個底啊?
宋配道:“今天下翻覆,如此大事,相關張氏榮辱、涼州興衰,又豈能謀之于眾?但在明公自決耳。明公若從華,我等自當追隨,若仍奉晉朔,我等也將為之奮戰,又何必嘵嘵不休呢?”
氾瑗搖頭道:“不然,我等受先公重恩,寄托腹心,當此興衰榮辱之際,既有所想,又豈能緘口不言?倘若明公從了二公子之策,果真發兵攻掠秦州,難道宋君以為會有勝算嗎?”
宋配笑一笑:“先公在時,素重二公子,彼又焉能如此不智啊?不過想以此來謀奪兵柄罷了——君不聞馬主簿才出言,二公子便即退縮,云不必奪取秦州,不過試探華人,以覘天下大勢而已。
“少主尚且沖幼,倘若涼州割裂于中國,則明公設有不諱,難以父子相繼,自然兄終弟及。而若從華,自秦至徐皆已底定,羯賊既失太原,料亦不久,則華天子必召明公入覲,涼州基業,不復為張氏所有,明公自領顯爵而立朝,二公子又何所得啊?以是不愿從華。然我料其南擾秦州之語,不過虛言罷了。”
氾瑗垂首沉思,隨即嘆道:“宋君所言是也,然而……于此向背之際,宋君本心又如何哪?”
宋配左右望望,隨即湊近了壓低聲音說:“實不相瞞,北宮純方有書信來,云已將涼州宿將,如我等之名,上奏華廷,天子寄望甚深。今華朝明別文武,卻只與明公文官亞品,不與武品,是欲明公入覲后,留我等為國家守備西北,鎮定羌戎,甚而進兵西域……”
氾瑗聞言大喜,說:“果真如此,是我等既不負先公之恩,復不背明公之德,且亦有公侯之望……”頓了一頓,便即懇求道:“還望宋君開言,促成此事,涼州小大得安。”
宋配搖頭道:“明公之心,豈我等所可輕動者?欲說明公,唯須三人,但不知那三人肯是不肯了。”
“是哪三人?”
宋配掰著手指頭說:“其一為麴公……”麴允、麴昌為裴該所逐后,一路逃奔涼州,就此寄食于張寔門下——“彼雖謀國無能,于西州卻有名望,雖與華天子有仇,卻不聞追討之,則若肯游說明公,占得一個‘公’字。
“其二為賈摹,為明公妻弟,雖然跋扈,明公久不忍加刑,則若肯聽命游說,占得一個‘私’字。其三為天梯山劉弘,頗有道術,通天文,曉地理,百姓樂從,若肯說明公以天意向華,則可占一個‘人’字。若能公私兼顧,并順天意人心,我料明公必肯聽從。”
氾瑗沉吟道:“如麴公、賈摹皆可,我等當親往懇請,然而劉弘……宋君,此等蠱惑人心的妖人,豈可寄望啊?且聞劉弘曾有語,說‘天與我神璽,將王涼州。’其心叵測,不可信也。”
宋配聞言嚇了一跳,忙問:“果有此語么?我竟未曾聽聞……”想了一想,說:“乃是牙門趙仰等日夕對我說劉弘法術精深,道德高尚……今日若非氾君點醒,幾乎為彼等所惑!然亦可以此為名,搜捕劉弘,迫其向明公進言。”
氾瑗點頭道:“亦無不可。”隨即說我這就派人去抓劉弘,然后咱們分頭去游說麴允和賈摹吧。
賈摹乃是涼州大姓,本為魏太尉賈詡之族,復攀附平陽賈氏,在西平、武威兩郡勢力莫大,張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為長子張寔迎娶了賈氏女,也就是賈摹之姐。此人并未于幕府中任職,而且恃強不法,但張寔念在親眷的份上,多次對他網開一面。氾瑗跟他多少有些交情,于是自告奮勇去說賈摹。
賈摹的莊院就在姑臧城外,氾瑗前往拜訪,賈摹盛情迎入。寒暄過后,氾瑗就問了:“今華晉禪代之事,想必賈君已然聽聞了吧?則以賈君看來,我涼州是歸從于華為好啊,還是仍奉晉朔為好啊?”
賈摹笑道:“方有客自南來,云今歲為靖德元年,不云晏平二年——仍奉晉朔?則晉在何處啊?”
氾瑗聞言大喜,正準備開口請賈摹去跟他姐夫說道說道,還是趕緊從華為是,突然間門上來報:“方有快馬前來傳令,請氾將軍急歸城中。”
氾瑗心說天都快黑了,急著傳喚我進城,這是什么緣故啊?難道說,明公終于拿定了主意不成嗎?急忙辭別賈摹,出門上馬,隨口問傳令兵道:“可是明公親命汝來的么?”那人搖頭道:“乃是二公子命我前來,召喚氾將軍。”
氾瑗聽了這話,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急忙勒住馬,轉過頭來,厲聲呵斥道:“既非明公召我,何言傳令?!”傳令兵當即滾鞍下馬,拜倒在地,揚聲道:“此中緣故,還請將軍摒退眾人,我方敢與將軍語。”
氾瑗伸手一按腰下佩刀,心說我也是戰場上浴血廝殺出來的人啊,難道還怕你一個小兵不成么?便即以目示意,部曲們紛紛散開。隨即傳令兵略略直起膝來,把腦袋湊近一些,壓低聲音,說了幾句話,氾瑗的臉色瞬間大變——
他為了什么事情那么吃驚呢?原來就在片刻之前,張寔為奸人所刺,竟已殞命了!
張安遜比原本歷史上早死了四個月,不過死法還是一樣的。
刺殺他的兇手,乃是帳下督將閻沙和牙門趙仰,原本都是張寔的心腹,不過人若是被邪教洗了腦,那原本的忠心都會化為流水——閻、趙二人都是京兆人士,與妖人劉弘同鄉,受其蠱惑,認為劉弘受天之命,當王涼州,于是便糾結了左右十數人,尋機欲殺害張寔,而擁劉弘為主。
在原本歷史上,此事為張茂所偵知,通報張寔,請求誅殺劉弘,張寔即命牙門將史初前往。閻、趙等人聞訊,欲圖先發制人,乃悍然急入外寢,刺殺了張寔。史初既見劉弘,劉弘還笑呢,說:“使君已死,殺我何為?”史初大怒,割其舌而囚之……
以為靠著一次暗殺行動,就能空手奪取整個涼州,這劉弘腦袋里也是有屎。當然啦,他背后是否還有主使,其間是否還有陰謀,那就誰都不知道了。
裴該對此事還有大略的印象,因而前此榆中相會,就特意提醒過張寔,可惜張安遜沒往心里去。因而在這條時間線上,張茂尚未察覺劉弘的奸謀,劉弘就跟黨羽們說:“本擬使州中士庶上奏,使使君知民心所向,讓涼州于我,奈何今華晉易代,若華天子不知我西州之情,冊封使君,則使君有此為恃,必不肯讓也。”
閻沙、趙仰就此而提前了暗殺行動……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