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勒胡馬 第四十三章、善游者溺,善騎者墮
郭榮傳信給長兄郭太,說我奉大王之命,南下堵截晉人的糧運,誰想到他們卻不走陸路,而裝船走水路……倘若欲在東岸登陸,輸糧入堯祠,愚弟自可劫奪之,就怕他們從西岸登陸,輸糧入平陽,那我就鞭長莫及啦……
郭太聞訊,心說既然是大王下令劫糧,倘若不能成功,竟被晉人的糧隊逃逸,豈非會怪罪吾弟么?即便不怪責——當然啦,以石虎的脾氣,可能性不大——也損我郭氏在軍中的聲譽。這支糧隊倘若真如兄弟所言,想在汾水西岸登陸,那我非得把它給劫下來不可!
于是遣騎兵沿著汾水哨探、追蹤,尋機劫糧。
郭太也算羯軍宿將,自然不會不考慮到,晉軍有可能出平陽城接應,還有可能布設圈套,以糧隊為餌,欲圖重創己部。只是一方面,他自視過高——況且所部又是羯騎的精銳——另方面感覺騎兵來去如風,只要預先籌謀,指揮得法,應該不至于有什么太大的危險性吧。
把數千上萬斛糧食從船上搬運下來,再輸入平陽城——平陽雖然東南方城壁瀕臨汾水,但并無水門、水道,船只是不能直接進城的——需要的時間絕不會短,即便再出兵層層遮護,我只要抵近了射箭、縱火,則以騎兵的機動力和沖擊力,不至于毫無所得。
自然要警惕城內出動騎兵——他并不清楚陳安已然北去——兜截自己的后路,所以郭太打算分兵為二,一部前出去劫糧,另一部則相距三五里地以為接應。此外,還傳信給陳川,要他于明日午前兵出西平城,以牽制平陽晉軍的注意力。
當然啦,陳川那乞兒素來怯懦,倘若不嚴厲呵斥的話,想必是不敢出城的——郭太即命士卒傳自家口訊,說陳川你若膽敢不服從我的命令,我必手刃汝,即便大王在此,也無可阻攔!
——陳川大早上的起身,便即接到郭太此令,正感羞惱,接著就聽說石虎昨兒半夜也傳口信過來了……郭太實有害我之意,我若不先下手,怕是終將死于郭氏之手啊!此前護送鄭櫻桃到晉陽去,固然由此巴上了石虎的粗腿,可是也得罪了郭氏,兩相權衡,真未知是利是弊啊……
倘若郭太真中了晉人的圈套——以陳川這種老兵油子的天然嗅覺,他覺得可能性是很大的——必然損兵折將,將來也定遭大王的訓斥,大王問起我來,我便殺一兩個小兵塞責,說是大王口信并未及時傳達,想來郭太也拿我沒招兒。但他既然遣使當面向我傳令,我就不便裝聾作啞了……也罷,少歇便佯裝出師,晉人若不出城,我便接近平陽城后再退,晉人若是出城,我就馬上撤回來,只要不與敵人接仗交鋒,想來不會有什么損失吧。
大王命我護守西平城,這才是最重要的,即以唯恐西平有失而主動撤退,郭太又能拿我如何呢?且待他吃了敗仗,到時候我徐徐設謀,總要把郭家那幾個貨全都踩下去才成!
于是點起半數兵馬,站站兢兢出了西平城,徐徐向東南方向運動……
再說郭太,方得傳報,晉船果然貼近汾水西岸,開始向岸上搬運糧草,并且平陽城也打開了南門,沖出兩支步兵來,一支當道立陣遮護,另一支則護送數十輛馬車前往河岸,協助運糧。根據旗號判斷,兩軍數量都在千人左右。
雖然主體是步兵,但亦有少量騎兵遮護,所以羯騎是不可能靠得太近的。固然打老了仗的人,尤其是專司偵察工作的,對于數字統計必有所長,很多情況下往往遠遠瞟上一眼,便知敵軍總數如何,誤差不會太大。但終究平陽城附近一馬平川,除了城墻外,就找不到什么制高點,因此而平視過去,人相擁擠,隊列數重,還在不時移動甚至變陣,想要于短時間內通過遠觀算清人數,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慣例,這時候就要點算旗幟了,一般情況下,百人左右的一隊即有一面小旗,三到五隊為一營——目前關中晉軍的制度,則是一部——有一面大旗,算旗數比點人數要靠譜得多。
因此羯軍哨騎便即點旗后歸報,郭太估算一下,倒在自己預判的范圍之內。僅僅接應萬斛左右的糧草,晉人必不可能傾城而出,再加上陳川即將離開西平城,向城下佯動,則晉人出來兩三千之數,是在情理之中的。
一千步兵,自然擋不住自己精騎的突擊,其余一千士卒協運糧草,基本上沒有什么戰斗力。但此仗確實也存在著風險,終究距離城壁太近,一旦晉人見勢不妙,開城增援,恐怕自己難以得手。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速度!
郭太下令,留半數騎兵在遠處接應,自將其半,攜帶引火之物,疾沖晉陣,爭取快速通過,然后抵近才剛搬運到一半的糧秣,驅散看守者,點火焚燒。火頭一起,自軍便即遠飏而去,哪怕你晉人反應再快,也未必來得及出城追我。
戰斗的初始階段,一切正如郭太所料,精騎快速迫近,僅僅一千晉軍步兵,根本無法結成正面足夠寬大的陣列,以長矛阻遏羯騎的沖鋒。羯騎先以亂箭擾亂晉陣,繼而從側面馳突,晉人抵御了不過十數息的功夫,便即徹底崩潰,紛紛逃向城門——可是沉重的城門從他們出來后便已合攏了,真不是那么容易再能快速打開的。
倘若郭太的意圖是極大殺傷晉兵,則必能趁此機會,將出城守御的這一千步卒徹底殲滅。但他的目標卻是糧秣,于是并不追殺,而是直馳向汾水岸邊來。
抵近河岸,果見數千晉人正在搬運糧草,其中相當數量身上無甲,手中無械,應該只是隨船而來的民夫。郭太呼嘯一聲,率先策馬沖去,晉人見狀莫不大驚,發一聲喊,便即四散——有的往城邊跑,有的急跳下船去。其中只有一支晉兵,約五百人,中豎大旗,上繡“材官將軍莫”字樣,聞警不亂,匆匆聚攏起來,欲作困獸之斗。
郭太略略猶豫,我是按照原計劃前去燒糧為好呢,還是趁機去斬殺晉將莫懷忠為好啊?短短數息的功夫,他便下了決斷,于是又再分兵為二,少部前去燒糧,多數則跟隨著自己,直奔那面大旗而去。
晉人以弓箭攔阻,可惜數量太少,稀稀拉拉的,對疾馳而至的羯騎幾乎造不成什么威脅。眼見大旗就在眼前,郭太連旗下那員無馬的將領——想必就是莫懷忠了——面上表情都能瞧得一清二楚了。于是張開騎弓,搭上雕翎,便待當胸一箭射去……
此后的事情,恍惚如夢,郭太要等逃出生天后,方才能夠理清前因后果——他的坐騎突然間“唏溜”一聲,馬失前蹄,朝前栽倒,把郭太也掀下地來,摔了個七昏八素。隨即身旁部下紛紛馬翻人倒,晉人倒是拋棄弓箭,各執長矛,趁機猛沖過來……
劉央等將籌謀,要設個圈套,引誘郭太來踩,于是即用烽火通知莫懷忠,命其將糧船靠攏汾水西岸,盡量抵近平陽城,卻先不要卸糧,而等待城內增援抵達。
隨即姚弋仲即率三千余正輔兵出城接應,故意少打旗幟,且使一千迎敵,自將其余來到河岸邊,趁著敵軍哨探的視線暫時被遮蔽的機會,假裝運糧,實際上卻挖掘了好幾道陷馬坑。因為時間倉促,這些陷坑并不甚深,但是上鋪柴草,再敷上薄薄的一層土,作為偽裝。這樣的陷坑,倘若能被察覺,別說戰馬了,連人都可輕松躍過,但若不為所察,任憑你千里良驥,照樣崴腳……
羯騎的動向,城頭上居高臨下,自然瞧得一清二楚,劉央即以預先商定好的旗號來遠程指揮。當羯騎“順利”突破晉兵攔阻以后,姚弋仲率領河岸旁的部隊,便即草草敷蓋好尚未完工的一些陷溝,然后半數佯裝搬運糧草,半數則或者藏入車中,或者躍進船內,摒聲靜息,潛伏起來。
等到郭太率部抵近,“運糧”的發一聲喊,四散而逃,唯留莫懷忠所部五百人孤立于岸邊誘敵——目的,則是再分敵軍之勢。果然郭太率主力來殺莫懷忠,將將抵近,突然間踏入陷阱,馬失前蹄,隨即他身旁、身后,將近百騎于數息間陸續跌翻。余騎不敢再前,急忙勒馬,陣勢一時大亂。
莫懷忠急忙率部前突,反攻郭太,并且姚弋仲率兵也自船內起身,再登河岸,為其后援。平原之上,騎兵固然對于步兵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但若騎兵停步、靜立,那就未必能夠是同等數量、嚴陣而前的步兵的對手了。況且郭太所部三千騎,一分而再分,早已不如莫、姚二部數量為多。
至于分出去焚燒糧車的羯騎,也是將將抵近,便被藏在糧車中的晉兵以預先上好的數百支蹶張弩攢射,同樣損失慘重……
郭太過于自負了,雖然懷疑晉人可能會有埋伏,但在他想來,我精騎飛馳如風,只要速度夠快,一擊離脫,又有什么圈套能夠絆得住我啊?
然而《鬼谷子》有云:“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于人。”明知道有陷阱還往里踩,必然受制于人。敵人既然要布陷阱,則前期準備工作必定相當充分,難道不會把騎兵的機動力也計算在內嗎?
《淮南子》則云:“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備以其所好,反自為禍。”就因為自恃其能,反而看不到危險,因為過于迷信騎兵的機動力和自軍的戰斗力,結果郭太一腳就踩進了晉人的陷阱之中。
好在他所部騎兵,確實是羯軍中一等一的精銳,基本來自于原胡漢政權和并州劉琨集團所屬的胡人精騎,雖然遇伏,也并沒有就此崩潰,反倒很快就穩住了陣腳,并且把郭太也給硬生生從晉人矛尖下搶了回去。郭太急令后撤,騎兵乃不再列陣,四散而逃,晉兵在后面大呼小叫,卻也追趕不上。
然而城門雖然倉促難開,卻早有數千晉兵通過暗門潛出城外,偃旗息鼓,躲藏在羊馬垣后,一見羯騎得過,便即出而整列,大致上封堵住了去路。郭太被迫繞路而逃,同時他原本埋伏在三五里外的另一半羯騎,遠遠的見勢不妙——因為計算距離,河岸邊理論上應該起火了,卻偏偏毫無動靜——也急忙馳來接應。
晉軍若只有步兵,是很難在這種情況下留下更多羯騎的,好在路松多率領“具裝甲騎”部隊也同時自羊馬垣后馳突出來,猛插進兩支羯騎之間。這些甲騎全都脫卸了沉重的鎧甲,并其部分扈從,都和普通輕騎兵一般,皮甲、皮弁,戰馬負擔一減,奔馳起來自然極為輕松、迅捷,當即便將郭太的殘部給攔住了。
路松多手挺長矛,來尋敵將。郭太遠遠望見,雖然不知此將是誰,終究敗戰之際,肝膽俱裂,竟然膽怯而不敢應戰,只是繞著圈子地跑。甲騎的扈從也皆嫻熟馬術,尤擅用弩,便即分出去攔阻前來接應的一千五百羯騎,甲騎本身擅使長矛、短兵,則與步兵陣相互配合,肆意絞殺那些才從汾水岸邊敗逃過來的羯騎。
最終郭太所部踩過陷阱的一千五百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唯郭太本人在十數名部曲的護持下,僥幸逃出生天,但也只得一路向南跑,暫時與余部失去了聯系。于是甲騎配合步兵,又來趕殺接應的羯騎,亦殺傷數百人,戰敗而降者也有數百人,其余不足半數,狼狽逸去。
就此石虎留在汾西的機動兵力,可以說是徹底覆滅了。
殘余羯騎逃向西平城,陳川得報,急忙后隊變前隊,前隊變后隊,撤歸城中——其實他最遠離開西平城還不到五里地。隨即遣人快馬經城北而過,通過浮橋,去向石虎稟報。
石虎得報大驚,正待詳細探問經過,忽見堯祠中火光大起。他不禁怒道:“誰叫張熊縱火?如此還怎么搜羅晉人遺留之物啊?”稍待片刻,有騎兵來報,說:“是晉人自于祠中縱火,火勢甚烈,張將軍等為大火所阻,不能遽向南壘……”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