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搶救大明朝 第1938章 ??鄭芝龍,快把女兒交出來
“陛下,這黃河水退之后,漕運還要恢復嗎?”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漕運總兵徐允松。靠漕吃漕嘛!漕運總兵當然是吃漕運飯的,如果沒了漕運,還要他這個總兵何用?
“漕運又沒有全停,說什么恢復?”朱由檢道:“江南運河、浙東運河、淮南運河、天津南北運河等運河河段,如今暢通依舊。而且漕糧改海也是自淮安出,由天津入。將來天津北運河、江南運河、浙東運河和淮南運河只會更加繁忙。天津到東昌的天津南運河,雖然會清冷一點,但依舊會存在,不能通航的只是東昌到淮河這一段。”
“那也有1000余里啊”徐允松苦著一張面孔,“而且天津往南到東昌的600里河段也沒什么用處了。運河總共也就3000余里,這一下就廢了半數,數萬運糧兵和至少數十萬沿漕各城鎮的百姓就斷了生計”
數萬運糧兵和數十萬沿漕百姓的生計,徐允松才不會在乎呢!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官職和油水——這可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兒,他拉了4000戶人口從北京南下的。拉那么多人南下得花大本錢!本來打算從漕運上撈回來,可沒想到才上任沒兩年,還來不及回本就遇上大水了,現在大水沒退,就要廢漕!
雖然萬歲爺說漕運沒全停,但是少了中間的一千多里,就不再是一體的了,而是變成了南北不能呼應的兩段——一個漕運總兵,根本沒法管轄這兩段不相連的運河啊!
而且大運河最艱難的也就是淮安到東昌這一段!有時候會干旱斷流,有時候又會被黃河沖毀,真是多災多難,管理起來也麻煩,油水當然也最多。所以大部分的運糧軍,都駐扎在淮安至東昌這段運河沿線。所以漕運總兵的衙門,就設在淮安。
“定國公,”朱由檢點點頭,“運糧軍的難處,朕當然是知道的,而且朕也會有安排不會讓他們干等著餓死的!”
徐允松還是哭喪著臉。
運河軍餓死干他鳥事?現在的問題是他虧慘了,為了安排那4000家南下,他還拉了虧空,還向同族的徐寡婦借了高利貸,還把自家在天津衛的八個莊子和北京城西的兩處園子押了出去這下可賠慘了!
朱由檢知道這事兒,不過這個運糧總兵是徐允松自己要當的,這風險當然也是他的。
這就叫當官有風險,入行須謹慎!
朱由檢頓了頓,又道:“朕給淮安到東昌這一段的運糧軍安排了兩個去處,一是淮東、淮西總兵收容,在淮北給他們分配屯田——朕已經打算在淮北挖掘黃河入海之道。此入海之道一成,淮河就能得到治理,淮河兩岸就能變回昔日的魚米之鄉。在淮北種軍屯,還是有利可圖的。
二是讓他們去即將開設的上海商埠謀生,去商埠謀生就不分農地了,但是可以給宅地,一戶給個半畝。另外上海商埠所用的吏卒可以優先從去上海定居的運糧軍中招募。”
還別說,朱由檢給出的條件還是很不錯的,要么在淮北安安穩穩的當農民;要么拿上海戶口、當公務員,還能分塊宅地造個獨門獨戶的院子也不知道那些運糧軍會怎么選?
可是臣的本怎么回?徐允松眼巴巴的望著朱由檢。
朱由檢當然也不會不給徐允松回本的機會,問題是他有沒有這個膽子去干!
“定國公,”朱由檢笑道,“這個運河中間斷了一千多里,自淮安到天津又都走海運而且北運之米也不再從南直征收,而是從湖廣、江西等地運出,所以從明年開始,運糧軍也不必負責轉運糧食,全部改為商辦,以后運河之上,再無官運的糧船。運糧軍以后就負責淮南、江南、浙東運河的維持和鈔關征稅!”
什么?
鈔關征稅?
徐允松聽了這話,心都吊起來了。
他是定國公,屬于逃稅圈里的頂層人物,當然知道運河鈔關的稅是怎么收取的!
朱由檢看著徐允松道:“朕可是把淮安到杭州這千里運河上的淮安、揚州、滸墅關(蘇州)、北新(杭州)等四大鈔關都交給你了,以后沒有任何船只可以免稅了。哪怕南京戶部的船,鈔關也照常收稅,也不需要點驗貨物的價值,只管船只大小即可朕也不向你們多要,一個鈔關你給朕交20萬兩銀子,四大鈔關給朕交80萬兩銀子,余下的都用來維持漕運總兵衙門吧。”
什么?四個鈔關交80萬兩?
徐允松聽了朱由檢的要價,都快哭出來了。
天啟年間全國的八大鈔關年入不過42萬余兩,這還是在魏忠賢的高壓下才拿到的數目。朱由檢現在就給徐允松四個鈔關,一年就要80萬兩這就是要橫征暴斂啊!
其實朱由檢提出的要求并不高,當年的朱慈烺可比他狠多了。
明朝鈔關的稅收標準,理論上是三十稅一。由杭州到北京崇文門,一共八個鈔關,如果全部通過,就是三十稅八,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幾。
不過實際征收標準是根據船只大小毛估的,根本達不到三十稅一,五十稅一都不見得有。
而且還有三不收的規矩,也就是官船不收、太監船不收、士大夫船不收。另外,運糧軍自己的漕船當然也是不收的這個不收,那個不收,剩下可以收稅的船也就不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天啟年間還能有42萬余兩呢!
現在朱由檢來個統統要收,四大鈔關又都處于經濟最發達的地段,一年上交80萬兩,真的不算多啊!
朱由檢望著哭喪著臉的徐允松,“定國公,你今天不必給朕答復,回去好好算一下如果覺得吃不下來,朕準你請辭。”
可辭職以后呢?
欠徐寡婦的高利貸還得還,一大家子人還得吃用啊!
欠了一屁股債的“貸國公”徐允松,前腳跟著一群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的大明忠臣奸臣一起離開了南京西苑,后腳就來了倆特別有錢的奸商——鄭芝龍和沈廷揚。
兩人是跟著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和尚功女官徐若蘭一塊兒進入大殿的。
朱由檢老遠瞅見鄭芝龍這個黑大個,就笑呵呵的沖他招手了。
“鄭一官,朕可把你盼來了快過來,快過來,給朕瞧瞧,哈哈哈,年輕多了!”
這話說的鄭芝龍一頭霧水——那個穿著身紅袍的是皇帝嗎?怎么看著跟我那么熟啊?還有什么叫年輕多了?我都28歲了,不年輕了!
“臣福建水師游擊鄭芝龍恭請圣安”
朱由檢和鄭芝龍“自來熟”,但是鄭芝龍還是得恭恭敬敬的跟著沈廷揚一起行大禮。
“平身,賜座!若蘭,你也坐。”朱由檢笑著揮揮手,讓身邊的太監給鄭芝龍、沈廷揚和徐寡婦一人搬了個繡墩。
三人做好之后,沈廷揚本想正式的將鄭芝龍引薦給朱由檢,可朱由檢似乎和鄭芝龍更熟悉,沒等沈廷揚說話,就先笑呵呵開口了:“一官,你家茶姑多大了?”
茶姑?
鄭芝龍愣了又愣,他是有個女兒叫鄭茶姑的,可今年才四歲萬歲爺問的該不是她吧?
朱由檢看著鄭芝龍還在發呆,笑著道:“一官,朕說的就是你女兒鄭茶姑啊,朕想讓她入宮去給皇太侄做個伴。”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