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第九百六十三章 發展中的中芯科技
距離德國之行還有四天的時候,孫虎開著車帶著劉瑯、熊懷志、陳偉和另外一名工程師張志先來到了首都,這次考察西德由江波濤親自帶隊,規模非常高,隨行人員自然不少,一共是三十五人,除了工業部的六名人員外,其他都是國家重點工業行業的負責人和工程師。
什么首都冶煉廠的廠長郝紹明和總工程師王鋼、滬市鋼鐵廠的廠長侯建國和總工程師張先勇、安鋼的廠長和總工程師,對了,中芯科技的周明、謝喜德和剛剛加入王海軍也跟隨一同前往。
王海軍四個月前回到國內,劉瑯帶著他一起去了中芯科技,王海軍和黃坤、周明、謝喜德原本就認識,三人知道這個年輕人是個人才,而且中心科技能在很短時間內制造出芯片對方是有大功勞的,因為當年王海軍精心維護那臺晶圓生產線,這臺價值三千萬美金的設備才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再說王海軍在島國學習了兩年多時間,連劉瑯都夸獎他的水平,中芯科技正需要這種人才。
王海軍剛到公司就被委以重任,成為了光刻機項目的副總工程師,光刻機項目現在進展的不錯,但王海軍來到后發現了問題,這種光刻機在他眼里已經有些過時了,島國和韓國的技術要領先國內半代水平。
島國和韓國在芯片方面的水平提高的很快,尤其是韓國甚至比島國都快,這得益于美國人的大力支持,美國人從八十年代初就賣給了兩個國家不少的晶圓生產線,那時兩個國家處在同一水平上,當時美國人已經認識到了芯片的潛力,但對其并沒有太過重視,可是隨著電腦的迅猛發展,尤其是中芯科技的突然崛起,讓美國人真正認識到了芯片的重要性,這幾年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的芯片動了很多手段,一方面嚴格控制相關產品的出口,另外也對萬安公司施加壓力,多次通過卑鄙的手段對其調查,不過沒查出什么結果,中芯科技靠的是島國當年賣給中國的那臺晶圓生產線才制造出芯片的,萬安公司充其量為其提供了市場而已,人家有能力制造你總不能不買吧,美國再無恥也不能如此明目張膽。
結果美國就把怨氣發在了島國身上,覺得是島國人無意之間促使了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加之他們感受到了島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威脅,所以美國人就有意的將最先進的芯片工藝給了韓國,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韓國的芯片產業就提高了一大塊。
在王海軍看來,中國的芯片技術在世界上介于二流和一流之間,國家的芯片基礎本來就不差,十年前的水平跟美國相比差距也不是太大,這幾年世界電腦行業飛速發展之時又跟了上來,尤其是在中芯科技成立之后,國家對這一塊投入非常大,每年都要拿出十幾億人民幣,這一點做得非常好,但是人才不足呀!斯坦福大學旁有硅谷,那里培養出大量的半導體人才,電腦產業飛速發展之時這些人才也在最短時間內聚攏過來,這一點國家無法與之相比。
就拿光刻機來說,中芯科技是在兩年前提出了光刻機國產化的項目,當時的設計是可以滿足當前的水平,時隔兩年時間,這個項目的很多難關都已經攻克,可能再過一年時間就會投入生產,但兩年時間之后,這個型號的光刻機已經有些過時了,當然,過時不代表不能用,國家在光刻機項目上已經投入了數億元,自然不能放棄。
王海軍口里雖然說不喜歡國企,可一旦他加入中芯科技,那他就立刻進入了角色,他是這個項目的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由周明擔任,剛一上任他就提出了光刻機1.0升級版項目,決心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次升級,周明是完全支持他的,如周明、謝喜德和黃坤這些人都有留學的經歷,深知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而且這些人這幾年也時刻了解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對迅猛的電腦產業有著清晰的認識,萬安公司每年的電腦產量都以百分之四五十的速度增長,你不進步就相當于退步。
周明這些人都過了六十,雖然身體還很硬朗,但不服老不行,精力已經跟不上了,王海軍今年還不到三十,學識上自不必說了,如果他不想回國是可以留在東京大學繼續念博士的,然后就能順理成章的成為島國公民,甚至他都曾經有過這個想法,只是因為劉瑯才最終回國,這種人才到那了都會受到重視,而且他非常成熟,做事二十出頭剛畢業的學生穩重的多。
周明干脆就把權力都給了王海軍,讓他放手去做,自己全力支持他,當然,劉瑯也支持他,別看劉瑯現在不管中芯科技的事情,但是他的能量太大,只要他想就可以把手伸向任何方面。
這次去德國考察人員王海軍也在其中,德國的電腦產業一般,但是芯片并不差,尤其是數控機床中的工程用芯片未必比美國差,這也是中芯科技考察的對象。
半年前劉瑯到島國曾和王海軍討論過世界未來的產業形勢,王海軍看好半導體產業,尤其是電腦在世界的發展,這個思路有些來源于《數字化生存》這本書,但這本書他也看的不多,回到國內后劉瑯給了他一本中文版《數字化生存》,這本書在國內已經發行了,但是能看懂的人不多,普通人看這本書就像是在看天書,所以這本書都是在高校內流傳,國家教委更是把這本書當做了計算機和半導體專業的教科書。
王海軍讀了這本書后豁然開朗,原來芯片產業有這么大的作用,電腦產業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已,機械工程中的芯片更是神奇無比,可以制造出無數匪夷所思的機械,除了工程芯片還未來世界的人工智能,中文版《數字化生存》比英文版要多出不少內容,就是對于人工智能的詳細闡述,這種闡述是基于劉瑯在三十年后那個時代的基礎上對未來時代的再次深化,包括自動駕駛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等在這個時代人看來屬于科幻的內容,就是王海軍有些也理解不了,不過他雖然不理解,可還是相信這個時代最終會到來的,只是劉瑯給出的時間段是三十年后,這似乎有點短。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