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神圣羅馬帝國 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
軍艦“下餃子”游戲,從來都不是好玩的。不僅要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更要考驗一個國家的腰包。
看看軍費預算就知道,受造艦大賽的影響,神羅海軍1904年的軍費預算直接增加了一個億。
顯然,這么多錢不可能都是拿來造艦的。僅僅是建造十幾艘主力艦,也花不了那么多,更多還是花在了配套和擴軍上。
從歐陸戰爭結束開始,神羅海軍就開始了高速發展之路。為了爭奪軍費,前些年海軍還和空軍聯合,向陸軍發起逼宮。
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海軍的軍費份額還是有所提高。伴隨著“超級戰列艦時代”的降臨,神羅海軍也進入了黃金時代。
從1900年來,神羅的幾家海軍學院就開始擴招。從最初的年錄取兩千多人,陸續擴張到了現在的年錄三千余人。
和陸軍每年錄取上萬人的大手筆,自然是沒法比,但是海軍對軍官的需求量,也遠沒有陸軍那么大。
原因非常簡單,眼下神羅海軍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擊敗英國人,而不是維護世界霸權。
要實現這個目標,最合算的還是建造主力艦。其它的如:戰列巡洋艦,看似作用重大,但是用在決戰中并不合算。
黑科技不是沒有,但是不夠保險。比如說:航母,又比如說:潛艇。
戰斗力都很強大,但是需要特定的戰場。誰也不敢保證,能夠把英國人引到特定戰場決戰,自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英國人犯傻上。
要是戰場在大西洋,光風浪就足以令航母歇菜,勉強出戰也不是不行,只不過最終的結局肯定是悲劇。
潛艇更不用說了,距離戰場不能太遠,要不然不等他們趕到地方,戰爭就結束了。
難以參與決戰,不等于這些家當都沒用了。
要知道神羅也是殖民大國,雖說海外殖民地不是核心,可以隨時舍棄,但是能夠保住肯定更好。
航母難以在大西洋和英國人pk,不等于太平洋也不能用。打發到太平洋,欺負一下日本海軍或者是美國海軍,都是不錯的選擇。
潛艇就更不用說了,依托神羅那遍布五大洲的殖民地,完全可以在全世界范圍之內搞襲擊。
當然,這種掀桌子的做法,能不采用還是不要用的好。畢竟,神羅也是海貿大國,同樣容易被別人針對。
主要還是看海軍決戰,要是海戰打贏了,那就規規矩矩的接收霸權就是了;要是海戰輸了,那就沒辦法了,只能壞規矩砸鍋。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事實上,弗朗茨放了這么多煙霧彈,真正掩護的就是這些秘密建造的潛艇和航母。
不同于主力艦,航母那是真可以偽裝成商船。雖然看上去有些另類,但只要不安裝武備,瞞過業余級別情報人員還是可行的。
潛艇就更不用說了,這玩意兒個頭又不大。離開造船廠都可以從水下走,躲開情報人員的視線,完全是有可能做到的。
服役后就更別說了,往殖民地一分散,誰知道神羅究竟裝備了多少潛艇?
沒有辦法,誰讓皇家海軍的威名太盛了呢?
莫說是其他人了,就連弗朗茨自己都沒有信心。
估摸著,除了海軍部那幫自我催眠的家伙,全世界都沒有幾個認為他們能贏。
不過政治嘛,本質就是演戲。盡管心里沒底,面上弗朗茨還是信心十足。
時代在進步,到了20世紀,霸權爭奪已經從單純的軍事實力競爭,演變成綜合國力的競爭。
正面決戰搞不定,那就拼國力。失敗不可怕,只要有“屢敗屢戰”的決心,多來幾次,總是能夠把英國人拉下馬的。
事實上,維也納政府敢向英國人發起挑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自身已經立足于不敗之地。
作為一個陸權國家,甭管海上失敗多少次,只要本土不受到沖擊,那就動搖不了根基。
海戰輸了,沒有關系。大不了回地中海休整一年半載,再卷土重來第二次決戰。
第二次不行還可以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正輸可以輸無數次,贏只需要贏一次就夠了。
就如同原時空二戰中美日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海軍是一路開掛,然后就在勝利中輸了戰爭。
神羅和不列顛之間的差距,雖然沒有美日之間那么懸殊,但好歹工業實力也是三比一。
加上不列顛是一個島國,本身的資源并不需要支撐工業所需,工業原材料要嚴重依賴進口,優勢就更明顯了。
一旦后手啟動,不敢說完全廢掉英國人的海上貿易,但是讓他們貿易量大幅度下滑還是沒有問題的。
原時空德國潛艇,在有限的活動空間內,都搞得協約國苦不堪言。現在神羅潛艇能夠滿世界跑,殺傷力沒有道理更弱。
毀滅總比建造容易,造船速度趕不上消耗,貿易線一旦出現了問題,英倫三島就得餓肚子。
本土出現問題,皇家海軍再能打也沒用。要是在戰爭中被消耗掉,要么因為后勤不濟被拖死。
戰術雖然猥瑣了一點兒,但是戰略上絕對是堂堂正正。純粹的以勢壓人,不含半點兒投機取巧。
就在神羅和不列顛在搶時間的時候,日本人和俄國人同樣在搶時間,甚至還要更加激烈。
不管怎么說,神羅和不列顛都只是在暗斗,日俄兩國卻是真刀真槍的干上了。
為了加快西伯利亞鐵路建造速度,沙皇政府破天荒的采取了三班倒,24小時工作制。
別以為這樣就輕松了,要知道施工地點可是西伯利亞。在這人跡罕至的鬼地方,什么樣的氣候都存在。
即便已經進入了四月份,還是有很多地方晚上仍然保持著零下十幾度的低溫,根本就不適合施工。
不適合施工也要干,在俄羅斯帝國就沒有“冬季不能施工的說法”。真要是冬季不能施工,西伯利亞鐵路也就不用修了。
“凍土”的美名,可不是吹出來的。在西伯利亞不少地區,都是終年積雪不化。
盡管西伯利亞鐵路在規劃的時候,已經盡量避開這些氣候惡劣地區,可很多地方還是避不開。
人類的智慧是強大的,工程師們還是想到了辦法,克服惡劣氣候;人類的智慧也是局限的,勞工們的安全還是無法保障。
受夜晚惡劣氣候的影響,伴隨著24小時輪換制度的實施,勞工的死亡率不降反升。
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死亡的高發期。莫說是一線的勞工,就連很多負責監督的俄軍士兵,都被凍出了毛病。
困難再大,也動搖不了沙皇政府趕時間的決心。勞工傷亡慘重,前線的俄軍官兵還傷亡慘重呢。
鐵路早一天通車,主力部隊就能夠早一天開過去,勝利就能夠早一天到來。
在戰略大局面前,自己人都可以舍棄,何況是一幫不值錢的法蘭西勞工呢?
沙皇政府著急,日本政府更著急。不同于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沙皇政府,日本政府可是勤儉節約的代表。
沒有辦法,金主爸爸的錢也是要還的,并且還是高利貸,能少借一點還是少借一點的好。
看看日軍的裝備就知道了,比起甲午時期都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很多部隊還使用著當年繳獲的戰利品,可以說將“勤儉持家”發揚到了極致。
幸好對面的俄軍裝備也不咋地,僅僅只是比他們好那么一丟丟。火力雖然強大一些,但是受限于后勤供應不足,彈藥只能省著點兒用。
遠東地區,在俄羅斯帝國內部還有一個說法叫做“流放區”。不僅流放罪犯,同樣也流放在政治斗爭中失敗的倒霉蛋。
如果說官員是政治斗爭的失敗者,那么這里的軍隊,就是俄軍中的邊緣者了。
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日常訓練,都不能和主力部隊比,戰斗力自然也是俄軍中墊底的存在。
面對這樣的敵人,擁有優勢兵力的日軍,居然沒有能夠打出秋風掃落葉的氣勢,日本政府自然要急眼了。
哪怕是涵養很好的明治天皇,都忍不住爆粗口,一連幾次御前會議,都逮著陸軍高層狂噴。
不生氣不行,陸軍的戰績確實拿不出手。圍攻旅要塞幾個月,除了留下滿地尸體外,仍然在外圍打轉兒。
按照軍方說法,那是因為俄國人采用了最先進的戰壕機槍鋼筋鐵絲網防線,非常難以突破。
發現了問題所在,但是這有意義么?
答案是:沒有。
蝴蝶效應的影響是強大,作為陸軍中的風向標,各國陸軍都情不自禁的向神羅陸軍看齊。
受神羅影響最深的俄國人,自然也不能例外。伴隨著一代代留學生的努力,神羅陸軍的戰術自然也流傳到了俄軍中。
讓本就易守難攻的順要塞,變得更加可怕。以至于日軍的傳統沖鋒戰術,變成了送人頭戰術。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乃木希典大將怕是要和軍神絕緣了。盡管這位日本陸軍第3軍司令,才剛剛抵達前線接替前面某位切腹自盡的倒霉蛋。
沒別的原因,主要是他推崇的勇武“肉彈戰術”,面對防御工事完備的順要塞,已經喪失了威脅。
在日本這個推崇強者的國度,失敗者是沒有資格被崇拜的。要是不能完成作戰任務,乃木希典的命運就和前任差不多。
不光是順要塞戰事不順,就連東滿、南滿一帶的戰斗,同樣沒有按照預想中的發展。
盡管日軍取得了上風,逼得俄國人不斷后退,可日軍同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究竟是吃虧、還是占便宜,估計一時半會兒還很難界定。
不同于原時空,最近幾十年俄國人可是大戰不斷。哪怕是遠東地區的俄軍戰斗力也有提升,最典型的就是整體軍官素質,明顯高了不只一籌。
裝備更好了,軍官素質提高了,戰斗經驗更豐富了,戰斗力自然也上去了。
遇強則更強,那只是幻想。日本陸軍雖然也在跟著學習,但還是沒有俄國人效仿的那么徹底。
盡管日軍士氣更高,可是俄軍的士氣也不低啊!并非俄軍官兵喜歡打仗,更多的還是因為面子。
輸給日本人,這讓傲氣十足的俄國人,如何能夠接受?
即便是日軍數量更多,可是先天上的心里優勢,讓俄軍官兵覺得自己能行,根本就不慫。
原時空日本能夠獲勝,很大程度上也是海軍的貢獻。海戰的勝利,堅定了日軍官兵獲勝的決心,同時也動搖了俄國人的軍心。
現在才剛剛開始,盡管不少戰場出現失利,但是俄軍還沒有到軍心動搖的地步。
吃虧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日本政府“勤儉持家”呢?
在軍費不足的情況下,陸軍發展跟不上時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傳統“武士道”思想的影響,很多日軍將領認為靠“勇武”就可以彌補裝備上的不足,鄙視只會玩兒火力的軍隊。
在這種背景下,有限的軍費,大家首先想的是保障陸軍的規模,而不是用來提升武器裝備。
現在吃了虧,意識到了火力的重要性,陸軍也不好意思說出口啊!
對于這一切,作為一名陸軍出身的首相,桂太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陸軍高層不好意思開口,也不僅僅只是為了面子。擔心承認錯誤會受到海軍嘲笑,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還是怕影響未來在帝國中的話語權。
沒有辦法,這也是日本的特點之一,不允許犯錯誤。
自從衛兵遞過來一份戰報后,明治天皇的臉色陰沉了下來。桂太郎知道又有壞消息傳來了,急忙補救道:
“陛下,息怒。我們這次面對的敵人是俄國人,前線部隊進展緩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為了加快部隊的進度,我提議向英國人采購一批裝備,增加部隊的實力。
比如說:坦克和裝甲車就不錯,在攻克陣地的時候,能夠發揮很大的功效。
雖然貴了一點兒,但我們只需要少量采購,應該花不了多少錢。”
俄奧是同盟,日俄戰爭都已經爆發了,維也納政府自然不會將軍火賣給日本政府。
在這種背景下,盡管英制陸軍裝備,無論是性能、還是價格,都沒有市場競爭力,但日本政府還是沒得選擇。
除了這兩個國家外,其它國家的武器裝備只有更垃圾,沒有最垃圾。
截止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都只有神羅的裝甲部隊擁有師級編制,其它國家的裝甲部隊最多也就到團一級。
一方面是因為貴,裝備貴、后期使用維護費用更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技術不達標,核心部件無法自產。
日本這樣的窮國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弄幾輛撐門面外,根本就不可能大規模裝備。
要不然也不至于戰爭爆發后,連一支突破敵人防線的裝甲部隊,都湊不出來。
明治天皇點了點頭:“那就采購吧,速度必須要快,最好是直接購買英國人的現役裝備。”
用裝甲部隊能不能突破敵人的防線,明治天皇也不清楚,但是根據歐洲傳來的經驗確實是如此。
起碼,反法同盟當年就是裝甲部隊開路,撕破了法國人的防線,然后一路長驅直入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