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神圣羅馬帝國 第兩百八十六章、維也納和會和天坑
某種意義上來說,難民危機也推動了普俄戰爭的進程。在補充編制后,毛奇就匆忙發起了反擊戰。
沒有辦法,現在不打,后面他們就更沒能力打了。原本指望難民能夠遲滯俄國人的行動,沒有想到這個麻煩一路跟了回來。
俄國人沒有立即發起進攻,除了要休整部隊外,更多的還是受制于后勤。伊萬諾夫是穩健派指揮官,后勤物資不到位堅決不提前決戰。
不管柏林政府怎么動員,人口已經決定了上限。丟了大部分國土后,普魯士王國就剩下一千多萬人口,抗得動槍的都上了戰場。
這方面沒法和俄國人比,拖得時間越長,對俄國人越有利。
當然,這只是軍事上。經濟上沙皇政府也頂不住了,如果不是伊萬諾夫一力堅持,俄軍早就發起了進攻。
這些內幕,自然不是毛奇能夠知道的。就算是知道,實際上也沒用,他們還是必須要打。
政府沒錢,不等于真的搞不到錢。到了危機關頭,拆東墻補西墻也是可以應急的。
俄羅斯帝國的底子厚實,只要舍得付出代價,幾個月的戰爭經費還是能夠湊出來的。
毛奇的努力沒有白廢,普軍先后擊敗了威脅柏林的俄第十軍、驅趕難民而來的俄第三軍、第六軍,重創了駐扎在波茲南一帶的俄第八軍、第九軍。
如果不看整體戰場,誰都不敢相信戰績如此彪悍的普軍,居然是在垂死掙扎。
短短的兩個月時間里,毛奇就給俄國人制造了超過五十萬的人員傷亡。作為勝利的代價,普軍也付出了近三十萬的人員傷亡。
在士兵戰斗力差距有限的情況下,作為進攻的一方,能夠打出3:5的交換比,戰術上可以說無可挑剔。
然而戰術上的勝利,仍然無法彌補戰略上的失利。
俄國人沒有被動挨打,伊萬諾夫將戰場放在了俄軍優勢更加明顯的東普魯士地區。至于和毛奇交手的俄軍,唯一任務就是拖住普軍主力。
1880年3月18日,在付出近三十萬人傷亡過后,東普魯士會戰以俄軍的勝利而結束。
這只是一個開始,丟了苦心經營的東普魯士地區,西普魯士地區也沒能擋住俄國人的兵鋒,戰火繼續向普魯士王國腹地燃燒。
維也納宮,放下手中的戰報,看著普魯士王國的地圖,弗朗茨知道普俄戰爭該結束了。
普魯士王國已經被削弱的差不多了,萊茵蘭地區賣給了德意志聯邦,西里西亞地區賣給了奧地利,普屬薩克森地區也賣掉了。
現在波茲南地區落入了俄國人手中,東普魯士地區丟了,西普魯士丟了大半,波美拉尼亞淪為戰場,容克貴族的根基遭到重創。
繼續這場戰爭,對奧地利已經沒有意義。再不叫停這場戰爭,俄國人就要飲馬奧得河,這可不是弗朗茨想要看到的。
“普俄兩國的內部情況怎么樣?”
想要干涉,自然要先搞清楚普俄的各自情況。弗朗茨有情報組織,早早就拿到了資料,只不過那是見不得光的。
頻繁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情報組織,那就不是情報組織,變成政府部門更加合適。
弗朗茨一直都在淡化情報組織的存在感,除了少數政府高層、大貴族外,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皇帝手中還有一個秘密情報組織。
就算是知道的,也沒有多少人當一回事,畢竟這個組織太低調了,低調到能夠讓人遺忘。
這么多年,除了搜集情報外,弗朗茨幾乎從不啟用這個秘密組織,執行任務也是已經曝光、并且掛在政府旗下的情報組織負責。
如同錦衣衛一樣,不管重要性有多高,對國家貢獻有多大,只要威脅到了自身的利益,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官僚們都會想辦法弄垮。
故意刁難、搗亂不算啥,麻煩的是栽贓陷害加抹黑,最后再輿論施壓,逼迫皇帝放棄。
歷史告訴弗朗茨,在這個問題上妥協的皇帝下場都不怎么好,無論是朱允文,還是朱由檢,都是現成的反面例子。
輿論綁架、道德攻擊對吧,那好我把情報組織隱藏起來好了。平常時期根本就不冒頭,只是搜集國內官僚、利益集團的黑料。
這些黑料就是彈藥,到了需要的時候,拋出來就能炸死一大片。
相比之下,海外情報業務只能算是副業,搜集一些基本資料沒問題,真正負責的是明面上的情報組織,同時向皇帝和政府負責。
既是為了制衡,同樣也是現實需要。特工也是高危行業,尤其是在海外從事間諜活動,經常需要外交部出面撈人,少不了要打交道。
除此之外,進行國際外交的時候,也需要情報做支撐。為了互相配合,海外的情報組織分部也從屬于大使館。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回答道:“普魯士王國的情況非常糟糕,即便是驅逐了難民,普通民眾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很多人要依靠野蘿卜充饑。
使館傳來的消息,僅這個月柏林政府就鎮壓了八次罷工、三次革命,普魯士王國現在就像是一個火藥桶。
俄羅斯帝國的情況略好一些,戰場上的勝利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危機,不過國內的勞資沖突非常嚴重。
在過去的一年里,陸陸續續爆發了一百多起罷工事件,簡直快要趕超法國人了。
剛剛結束的這個冬天,包括圣彼得堡在內的五十多城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物資供應不足。
為了節省燃煤,圣彼得堡的居民不得不幾家人合伙做飯,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一大家子擠在一間屋子里相互取暖。”
俄羅斯的罷工沒有引起弗朗茨的重視,主要是有法國那個怪胎在,已經刷新了他的認知。
事實證明,法國民眾愛罷工是有歷史傳承的。即便現在還是十九世紀,法國民眾就愛上了這有意義的活動。
不同于后世挑戰者眾多,現在法蘭西以每年高達三位數的罷工次數,常年位居世界罷工界榜首,暫時還沒有可以和他們比肩的存在。
弗朗茨登基這么多年,奧地利爆發的罷工總和,都不一定能夠趕得上法國人一年的罷工次數。
當然,這只是統計成規模的罷工次數,必須要有千人以上參加的才算,小規模的誰也不知道每天會發生多少次。
想想也對,現在法蘭西可是法意的結合體,都有豐富的罷工經驗,罷工次數多點兒也正常。
冬天已經過去了,民眾對物資的需求量正在下降,沙皇政府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
柏林政府就不一樣了,革命黨的頻繁起義,無疑是普魯士國內虛弱到了極點的表現。
戰爭不是問題,“主義”的體制下,普魯士民眾不懼怕戰爭,前提條件是必須要讓他們先吃飽。
餓肚子那是萬萬不能的,前面他們同仇敵愾驅逐難民,也就不奇怪了,自己都吃不飽誰愿意多一群來搶食的?
弗朗茨疑惑的問:“普魯士有奧得河、易北河同我們相連,國內的鐵路網比較完善,水陸都可以,應該不會缺糧食才對。
霍爾斯,最近幾個月,柏林政府從我們這里購買了多少糧食?”
海路斷絕后,和普魯士王國接壤就剩下了奧地利、丹麥、德意志聯邦三國可以貿易。
毫無疑問,柏林政府要進口糧食肯定要找奧地利,另外兩家可沒有那么多糧食出售給他們。
農業大臣霍爾斯:“圣誕節過后,我們已經陸續向普魯士王國出口了76.8萬噸農產品,包括20萬噸面粉、30萬噸土豆、12萬噸玉米、2萬噸大豆、3萬噸肉制品……”
土豆出口數量超過面粉,弗朗茨知道這是普魯士經濟崩潰的前兆。只有實在是撐不下去了,才會大規模采購更廉價的土豆。
弗朗茨嘆了一口氣:“這個時候還有人囤積居奇,威廉一世對國家的掌控力真不怎么樣,他們這次輸得不冤。
外交部介入調停吧,普魯士王國快要撐不下去了,俄國人也吃得差不多了,相信他們不會拒絕我們這次調停的。
爭取把這次國際會議放在維也納,現在需要讓大家看到,我們為了維護德意志地區領土完整做出的努力。”
結果什么的都不重要,只要讓大家看到維也納政府做出的努力就夠了。
戰爭是一項高風險活動,作為戰敗的一方,柏林政府這次肯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是弗朗茨樂意看到的,沒有危機意識,怎么能夠讓德意志地區的眾多邦國認識到奧地利的重要性呢?
牛逼哄哄的普魯士王國,正好充當反面教材,喚醒德意志人的危機意識,讓大統一思想深入人心。
這就注定了維也納政府不會替普魯士王國善后,自己欠下的債自己還,一份苛刻的停戰條約是少不了的。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不確定的問:“陛下,這么早就拋開英國人,不太好吧?”
倫敦政府一直在喊調停,前前后后折騰了幾個月,都沒有一個結果。
要是這個時候,維也納政府出手就達到了目的,那就非常打臉了。
這不僅是面子問題,還涉及到了國際影響力。可以想象,維也納和會過后,英國人在歐洲的聲望會跌到谷底。
弗朗茨搖了搖頭:“早晚都會走到這一步。送上門來的機會,不趁機削弱一下英國人,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什么時候了。
你不覺得讓歐洲各國覺得不列顛正在沒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么?
那位隱忍了這么多年的拿破侖四世,也該煥發出屬于自己的光芒了,再這么下去估計他都快要把自己憋瘋了。
要知道倫敦政府可是準備讓普德合并,建立北德意志和我們對抗。他們都敢做到這一步,我們小小的反擊一下不過分吧!”
不是弗朗茨低估拿破侖四世,主要是法國內部局勢真的不好,和拿破侖三世相比,他對國家的掌控力要弱得多。
最近一幾年法國掉了隊,不僅是客觀上的資源匱乏,和政府的經濟政策變化也有直接關系。
有時候做得越多,就錯得越多。開發北非好么?增加一個資源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當然很好,問題是要開發的出來才行。
政府的政策看上去都很好,其中不少都借鑒了奧地利的成功經驗,關鍵是國情不一樣。
首先巴黎政府的執行力不足,拿破侖四世沒有一言九鼎的威望,法國內閣更沒有高效的協同能力。
這是拿破侖三世留下的坑,雖然替拿破侖四世掌權掃清了障礙,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內部政治斗爭升級了。
拿破侖四世威望不足,為了掌握政府權力,只能在政府中玩兒平衡,內斗牽制了法國政府很大一部分精力。
其次是文化傳統的問題,無論是法蘭西人、還是意大利人,受海洋文明的影響,都熱衷于商業,對種地無愛。
就算是把人弄到了殖民地,人家也要待在城市,愿意扎根下來開荒種地的人太少了。
資本家們對偏遠的殖民地明顯缺乏興趣,就算是投資殖民地,也更喜歡挖礦,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
偶爾出現幾個經營種植園的,那都是國寶級的,數量太少了。
人心浮躁了,大家都喜歡追逐一夜暴富,不想一點一滴的奮斗,勤勞致富在法蘭西沒有市場。
社會大環境不是一己之力能夠扭轉的,改變不了社會,就只能改變自己。
拿破侖四世如果碌碌無為還好,憑借法蘭西雄厚的本錢,保住現在的大國地位沒有問題。
要是有雄心壯志,那就要悲劇了。野心超過了實力,必然會遭到社會毒打。
看弗朗茨的表情,韋森貝格欲言又止。他很想說:英國人的計劃都是奧地利放縱出來的。
要建立北德意志,不只是漢諾威和普魯士就夠了,還必須要拉攏其他的德意志邦國。
參與的人數多了,保密自然就是一個笑話。
或許英國人還沒有覺察到問題,畢竟倫敦政府這次做得真的很小心。拉攏的對象,都是和奧地利關系較遠的邦國。
計劃進行到了現在,所有的知情者加起來都不一定超過三十人,全部都是各國絕對的高層,沒有背叛的可能。
理論上作為國家的主人,是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人發現北德意志行情不好,想要給自己留一條后路那就沒辦法了。
如果是巔峰時期的普德合并,弗朗茨肯定要想辦法阻攔。然而,發展到了現在這一步,普德是否合并已經不重要了。
這場戰爭對普魯士王國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丟失了大量的領土、人口,還背負著巨額的債務,完全是一個爛攤子。
要是組建了北德意志,中央政府根本就沒有精力干別的,他們必須要先想辦法讓普魯士王國活下去。
這不是開玩笑的,戰后普魯士王國孤兒寡母一大堆,經濟上百業凋零,沒有一筆資金注入,他們自己就會崩潰。
這個時候不能指望英國人,人家不是干慈善的。真以為他們搗鼓北德意志就是好意,想都不要想。
除了需要制衡奧地利外,更多的恐怕還是為了讓普魯士王國的債務得以正常履行,前者只是一個口號,后者才是國內利益集團需要的。
只要想想柏林政府背負的巨額債務,弗朗茨就退縮了,這回是真的要不起。
英國人的債務其他國家的債務國內的債務士兵傷亡撫恤戰后重建費用,甚至還有可能要支付一筆俄國人的戰爭賠款。
北德意志帝國多么好聽的名字,先幫柏林政府還債吧,要不然普魯士王國憑什么進來當小弟?
10億神盾,貌似還不夠支付英國人一家的債務;20億神盾,好像還是填不上這個坑;30億神盾,大概可能夠了吧,不過塵埃落定前誰知道呢?
30億神盾,這是什么概念?
新神圣羅馬帝國中央政府現在的財政收入不到2億神盾,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都填不滿這個巨坑。
當然了,這30億神盾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并且是計算了資金利息,最后需要支付的資金。
如果是本金的話,不要說還沒誕生的北德意志了,就算是維也納政府都沒有能力接盤。
即便是可以分期,柏林政府也沒有能力支付如此的巨額債務,這就需要微操了。
接下來柏林政府會怎么干,弗朗茨的差不多清楚了。首先臉是不能要了,開足馬力印鈔票,利用通貨膨脹把國內的債務給抹去。
國際貸款也要慢慢往下磨,爭取讓債主免掉部分利息,最好是只償還本金。發行的債券全部延期兌付,什么時候有錢什么時候還。
估摸著能夠能夠砍掉一半的樣子,柏林政府還是還不起,那就只能讓中央政府分擔一部分了。
問題是別的邦國愿意替普魯士王國出錢么?涉及到了自身利益,北德意志帝國那是什么玩意兒?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