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神圣羅馬帝國 第一百一十二章、債主的煩惱
指望非洲人民抗擊英國侵略者,那是非常不靠譜的。他們真要是有那么強的戰斗力,殖民時代早就終結了。
不過坑還是要挖的,不管有多大作用,至少可以拖延英國人的擴張速度。
任何一個國家的擴張都是有極限的,作為世界第一殖民帝國的大英帝國也不例外。
人口是一個硬傷,英倫諸島加起來也就三千萬人。在歐洲四大列強中排名最后,隨著法奧兩國工業化的完成,大家的實力對比正在發生驚人的變化。
不需要等到二十世紀,現在本土的經濟總量,英國人就變成了歐洲第三、世界第五。
當然,他們依然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這個年代經濟總量中,農業還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以至于英國人排名還在印度后面。
沒什么好奇怪的,人多未必力量大,至少經濟總量大。
遺憾的是經濟總量不等于國力,決定國家強弱的是工業,大英帝國仍然是世家最強大的國家。
不過在擴張中他們就吃虧了,英國人口不足法國的三分二(含撒丁),不足奧地利的一半(含巴爾干)。這其中還有幾百萬離心離德的愛爾蘭人,天天想著要獨立。
人口不足偏偏英國人的殖民地面積又大,平均下來每個英國人都有超過1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近東戰爭過后,倫敦政府開始避免歐洲戰爭,這就不難理解了。
要維護這個殖民帝國可不容易,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殖民者倒下。要是再打幾次大仗,英國人會撐不住的。
這就是弗朗茨眼中的機會,在殖民地給英國人找麻煩,表面上不起眼,實際上積少成多,慢慢消耗他們的人力。
這次埃塞爾比亞戰爭,就是一次好機會。只要能夠給英國人帶來上萬人的傷亡,弗朗茨就知足了。
打贏英國人是不存在的,英國陸軍不是意大利陸軍,這種世紀性的笑話還鬧不出來。
在英軍殺往埃塞俄比亞的路上,倫敦和會已經發生了變化,俄國人的外交手段實在是不敢恭維。
瑞典確實支持他們了,不過不是俄國人的功勞,主要是丹麥王國發揮了作用。
幫親不幫理,丹麥王國可是即將成立北歐聯邦中一員,瑞典這個老大自然要照顧他們的情緒了。
從現在開始,普魯士王國又增加了一個敵人,即將成立的北歐聯邦。
當然,這個敵人威脅很小,丹麥人占據不了新政府的主導地位,最多也就是敵視,還到不了引發戰爭的地步。
德意志聯邦帝國卻是感受到了普魯士的威脅,然而沒有什么卵用,俄國人沒有能夠獲得他們的支持,最后選擇了中立。
剩下的國家自不用說,瑞士中立那是人家號稱:永恒中立國,不需要公關,剩下的國家都是普魯士的支持者。
差點兒忘了,黑山公國和希臘也是支持俄國人的。前者一直受到俄國人的扶持,后者只是為了抱大腿。
普魯士遠在千里之外,得罪了沒有關系。而俄國人近在咫尺,希臘人得罪不起。
從支持國家來看,俄國人不僅僅是數量上處于下風,份量上也沒法比。
為了讓俄國人不至于輸得太難看,韋森貝格不得不硬著頭皮提議,削減談判代表人數。
除了英法奧三個調停國外,就只有參戰國列席,剩下的國家代表都變成了觀眾席。
好在俄國代表克拉倫斯伊萬諾夫夠聰明,先后打發了中亞四國和東方帝國,簽訂了停戰條約。
俄國人的虎威猶在,滿足了自己的利益需求過后,這些國家果斷的選擇了沉默。至于普魯士盟友,抱歉,他們從來都沒有結過盟,自然不存在盟友義務。
見勢頭不對,奧斯曼帝國也退縮了。俄國人放棄了上一次戰爭中在高加索地區索取的領土,并且后退了一些,兩國結束了戰爭。(備注:今格魯吉亞地區)
到了7月份,就剩下普魯士和波蘭了。相比在其他地區的退讓,到了東歐地區,沙皇政府的態度截然不同。
首先關于波蘭地區的定義,沙皇政府就不認可,交出立陶宛地區和白俄羅斯部分地區就到了極限。
然而普魯士人想要立陶宛地區延伸到拉脫維亞地區,沒有對愛沙尼亞提出要求,那是距離圣彼得堡太近,柏林政府也怕刺激到了俄國人。
白俄羅斯地區自然是想要獲得全部,普魯士和波蘭已經約定好了,這一地區他們要一起瓜分。
波蘭代表還對烏克蘭地區的領土要求,主要是沃倫州一直延伸到了基輔地區。沒有利沃夫部分地區,這個年代下西烏克蘭是奧地利的地盤。
要割讓的全部都是富饒之地,顯然這不是沙皇政府所能接受的。
他們要是同意了,這意味著俄羅斯帝國將損失86萬平方公里土地,和2100多萬人口,以及百分之三十的工業。
同時俄羅斯帝國還將喪失對奧地利的人口優勢,畢竟中亞地區已經獨立了,遠東和高加索地區都付出了代價。
土地少了,人口自然也隨之減少。好在這些地區都是地廣人稀,除了中亞人口有五六百萬外,另外兩地都只有百八十萬。
東歐地區就不一樣了,這里是俄羅斯帝國的核心區域。任何一片領土都是寶貴的,沙皇政府自然不會輕易罷手。
會議再次陷入了僵局,英法奧三國代表進行了密會。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削弱俄國人是三國樂意看到的。
畢竟俄羅斯帝國太龐大了,一旦完成了工業化,大家的利益都要受到損失。
同時,法奧兩國又不想看到普魯士王國做大,這一點上英法的態度又恰恰相反,他們相信普魯士給法奧兩國添堵。
法國人想要扶持波蘭,奧地利又持相反態度。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
為了遏制波蘭崛起,奧地利不惜支持普魯士獲得立陶宛地區,堵死波蘭人的出海口。
這也是在制造矛盾,出海口的問題無法解決,普波之間的關系早晚都會發生破裂。
當然,他們也可以進行換地。顯然這更加不可能,波蘭人總不能為了出海口,就把華沙地區換出去吧?
普魯士王國也不能幸幸苦苦打了一場,最后一點兒好處也沒撈到。擴張是必然的,往立陶宛地區擴張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英法奧三國之間的矛盾,讓談判變得更加復雜化。
到了夏季,東歐地區的火藥味再次濃郁了起來,如果還談不攏的話,戰爭又會繼續爆發。
不要看戰場上普魯士人占據優勢,可是他們沒錢啊!一旦戰爭繼續爆發,最后出錢的還是英國人。
倫敦政府可不是冤大頭,他們時刻計算著成本。現在打壓俄羅斯的目標也完成了,再繼續下去打死了俄羅斯,他們也獲得不了多少好處。
不要看俄奧是盟友,在衰弱的時候盟友也是危險的。萬一普魯士人運氣好,再打贏一次大會戰,沙皇政府直接崩潰了,誰知道奧地利會不會落井下石?
自己出錢出力,讓競爭對手撿便宜的事情,精明的英國人是不會干的。
況且,他們借給普魯士和波蘭的錢已經很多了,債務不斷的增加下去,未來變成爛賬的可能性也在不斷增加中。
要結束這場戰爭,首先要英法奧三國達成一致,不然大家互相捅刀子,在里面煽風點火,一個不好戰爭又點燃了。
看在英鎊的面子上,雷斯林也必須要說服法奧兩國聯手向他們施壓,結束這場戰爭。
不光是英國人有這種擔心,法奧兩國同樣也在擔心。大家都是債主,只不過英法主要借錢了普波兩國,而奧地利則借錢給了俄羅斯。
目前英國人借出去的最多,總金額高達3.2億英鎊;奧地利緊隨其后,債務總額也達到了2.4億英鎊;法國人最少,那也是1.2億英鎊。
不管承不承認,這次戰爭實際上也是一次資本博弈。毫無疑問,幕后的黑手都是贏家,大家這會是在聯手操盤。
就算是這些債務全部死掉,大家也還是可以從別的地方收回成本。當然,沒有人愿意這么干。
能夠收回來的貸款,為什么要變成死債呢?
不要看大家的抵押品不少,真要是發生了變故,這些抵押品可未必能夠兌現。
以波蘭為例,萬一波蘭政府完蛋了,英法找誰要錢去?
相比之下,奧地利還算有優勢。距離近,實在不行還可以割一塊地回來彌補損失。
法國人也可以打萊茵蘭地區的注意,反正欠債還錢,這也是一個合理的借口。
英國人就慘了。就算是別人敢割地,問題是他們敢要么?
各種稅收、礦產、路權抵押,想要兌現的前提條件,就必須要保證債務國的政權穩定。
這意味著戰后,他們還有繼續借錢給普波兩國。不然這兩家窮鬼政府,要么宣布破產賴賬,要么因為財政危機而崩潰。
當然,風險大和利潤是成正比的。這次戰爭中,英國人可是血賺。
不但獲得世界霸主之位,還多了幾個小弟,保障了印度的安全,完成了對歐亞大陸的戰略布局。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