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神圣羅馬帝國 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
放下了手中的《非洲戰略》,弗朗茨只能感嘆大家的目標遠大,一口氣圈下了大半個非洲大陸。
沒錯,就是圈下了,而不是占領。目前奧地利還沒有完成上述計劃的三分一,實際控制區可能五分之一都不到。
即便是弗朗茨已經努力移民了,目前奧屬非洲的人口,仍然不足五百萬。
這么點兒人口控制七八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廣人稀到了什么地步可想而知。
當然,這是不計算當地土著的,不然早就過千萬了。
要是完成接下來的戰略,沒有幾千萬人口是不行的。然而整個新神圣羅馬帝國的人口,也才剛剛越過六千萬的門檻。
現在世界已經瓜分的快完了,最后一片無主之地,肯定少不了一場龍爭虎斗。
目前法奧兩國走到了殖民非洲的最前端,緊隨其后的是英國人、葡萄牙人,荷蘭人也有小塊殖民地。
這份殖民部的宏觀戰略,應該用“理想戰略”來形容更好一些。
只要各國不傻,就不會讓這份計劃變為現實。
初略的看了一下地圖,大致是:西起幾內亞、馬里,北至利比亞,南臨布爾人共和國,東至索馬里。
雖然這個年代沒有衛星定位,弗朗茨初略估計一下,這些地區總面積加起來,也是奔著兩千萬平方公里去的。
想了想后,弗朗茨拿起筆在上面開始打了一個叉,準備打回去讓殖民部重做。
這種不切實際的戰略,根本就沒有可行性。除非挑起一次世界大戰,奧地利成為了大贏家,才有去實現的資本。
然而,弗朗茨不是戰爭狂,奧地利也不是歷史上那個必須要挑戰世界的德二帝國。
雖然很多人認為德二帝國是因為經濟發展,需要資源、市場才挑起戰爭的,不過弗朗茨卻認為主要是資源,因為市場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世界經濟是一個大循環,國家經濟是一個小循環。理論上只要這個循環圈子正常運轉下去,經濟就可以持續發展。
這個經濟循環圈的核心在于人口和資源,現在全世界人口也就那么十來億。
其中:歐洲地區約2.75億,主要是俄、奧、法、英四國加起來就超過了2億。
亞洲地區約8.2億,兩個東方人口大國加起來就有7億,剩下的地區同樣是地廣人稀。
非洲大陸約有0.6億左右,殖民活動影響讓當地出現人口增長,因為最近幾年移民離開的較多,很多地區已經出現了負增長。
美洲地區約六千多萬,這才是真正的地廣人稀,南北美洲加起來才這么點兒人,兩個美國就占據了一半。
現在的國際貿易額實際上并不大,各國的經濟主要還是看國內,以奧地利為例國際貿易所占經濟比重,不足總量的5。
如果把殖民貿易額計入本土經濟中,那么國際貿易在奧地利經濟總量中,就更加不值得一提了。
這是生產力決定的,社會總財富有限,能夠出口的商品又太過單一,貿易額根本就提升不上去。
現在國際市場上,最大的出口商品就是紡織品,其次是糧食。什么工商業制品、機械設備,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市場。
整個國際市場上,所有出口商品總額加起來,都不足十億英鎊,甚至是不足七億英鎊。
市場一共就這么大,各國經濟的主力都是本土市場。英法奧隨便那一家,本土的經濟總量都不是一個十億能夠衡量的,起碼要用兩三個。
以國內經濟為主導的時代,最重要的還是內部循環。只要有足夠的資源,理論上經濟就可以正常發展。
具體可以參考美國,很多人都以為拉美是美國人的后花園,是美國工商業制品的傾銷地。
現實卻是,拉美地區一共就兩百多萬人,百分之六七十還是印第安部落,有個毛的購買力。
南美各國又不買美國人的賬,人家寧愿進口歐洲商品,又不買美國的垃圾產品。
然而,從19世紀后期開始美國經濟依然是突飛猛進,四十年內增長了九倍。
這就是資源的力量。同樣是缺乏足夠的商品出口市場,德國人被資本逼著上了戰場,而美國資本卻可以穩住,靠的就是自身豐富的資源。
在弗朗茨看來,“資源”才是殖民的核心。在這一理念下,才有殖民地本土化運動。
猶豫再三過后,弗朗茨沒有直接駁回這份“異想天開的計劃”。他非常反感畫大餅,可是又不得不畫大餅非常有效。
要不然歷史上也不會有那么多異想天開的計劃,比如說:英國人的2C計劃,從開羅到南非直接由南到北。
包括:埃及、蘇丹、烏干達、肯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南非、坦桑尼亞。
這份計劃盡管很龐大,可是約翰牛最后實現了。然而沒有維持多久,殖民帝國就崩潰了。
作為后來者德國人也搞出了“條頓非洲計劃”,這份計劃野心不算大,僅僅只包含了:納米比亞、安哥拉、剛果、坦桑尼亞。
戰略能否成功看實力,和野心大小沒有關系,所以這份戰略夭折了。
法國人的“2S計劃”就有些變態了,在占領北非過后,法國人還準備從塞內加爾殺到索馬里。
這份計劃和奧地利的戰略計劃也差不多,“幾內亞到索馬里”和“塞內加爾到索馬里”差距并不大。
至于奧地利的南臨布爾人共和國,目前已經勉強實現了,在津巴布韋地區出現了千人殖民據點。
北至利比亞也沒有難度,畢竟那是非洲內陸地區,競爭對手還夠不著這片區域。
唯獨東至索馬里,還是遙遙無期,中間隔著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當然從烏干達、肯尼亞繞過去也可以。
實際上操作起來,絕對不是那么簡單。因為奧地利的殖民戰略,把這些地區一起劃了進去。
不管怎么說,精神上是值得肯定的。既然這份計劃被送了上來,那么就代表著殖民部認為有成功的可能。
當然,這個成功不是所有目標都完成,只是說在戰略上完成計劃,中間少了幾塊殖民地,那是在所難免的。
考慮到現在是殖民地本土化的關鍵時刻,弗朗茨默許了這份計劃存在,當然具體實施的時候,肯定不能這么生搬硬套。
比如說:有河流連通的地區優先、沙漠地區靠后,土著實力強大的地方先擱置,可能引發沖突的地區要克制住擴張……
這個年代,非洲大陸沒有國界線,大都一幫土著部落,談國家概念還是太扯淡了。
這份殖民戰略,自然不會跟著后世的國界線走了,實際上弗朗茨也沒有辦法在地圖上把后世的國界線找出來。
經過一陣修改,弗朗茨成功的把這份戰略計劃壓縮了下來。
比如說:北非的沙漠就不和法國人爭,反正這個年代也控制不了。
具體來說就是:大半個馬里不要了,尼日爾地區也基本上不要了。如果不是為了連接利比亞,乍得弗朗茨都準備放棄,現在是勉為其難留下的。
東部的埃塞爾比亞、索馬里,也被弗朗茨排到的最后,其它地區沒有占領前,不會打這些地區的注意。
納米比亞、坦桑尼亞排到了倒數第二序列,基本上屬于被放棄地區。剩下的地區就看手下人的能耐,能拿下多少算多少。
這么一來,這份計劃就縮水了差不多三分一,可行性大大提高了。
占據大半個非洲大陸太拉仇恨了,可是占據三分一、或者是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非洲大陸,弗朗茨認為有可能成功的。
這是實力先手優勢共同決定的。一旦本土化戰略成功,又是一個移民高峰期。只要有足夠的人口,在非洲大陸上弗朗茨就不懼怕任何挑戰。
就比如說現在的西非地區、剛果地區,當地有上百萬人口,誰有能力把這些地方搶走?
戰爭也是需要成本的,沒有足夠的利益,根本就不足以令殖民帝國發動戰爭。
非洲大陸上能夠引發列強戰爭的,除了南非的金礦外,別的地區都不足以令大國兵戎相見。
實際上,南非的金礦也不值得兩個大國血拼一場。盡管黃金儲量高,可是在開采出來前,也就那么回事。
不要看每年幾百噸的產量,實際上黃金開采也是需要成本的,要靠黃金收回戰爭成本,弗朗茨不覺得在他有生之年能夠實現。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