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東漢末年梟雄志 一千四百七十五 與孔明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未來,不管是士人的后代、豪強的后代還是黎庶的后代,都將在科舉的大團體之中。
這種官員身份的差別認知也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留存到最后的,就是科舉官僚群體。
正是認清楚了這一點,所以司馬懿和司馬孚之后的司馬家族子弟,也沒有繼續走察舉的路子了,而是紛紛入學,走科舉考試的路子,試圖成為新時代的一員。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接受的教育跟不上時代了,還是運氣不好,早年科舉考試內容偏向于士人的時候,司馬防覺得這一切還有待商榷,讓他們觀望,沒有參加科舉考試。
后來科舉考試的內容越來越偏向于數學之類過去不被重視的學科,而原先被大家研究出花兒的五經十四家法的占比日漸縮小,士族子弟的優勢越來越小。
司馬氏一看不行,立刻讓子弟去參加科舉考試,但是第一次考試,司馬懿的幾個弟弟全部落榜。
本來打算當做試水,不行的話就明年再戰,結果到了明年的時候,司馬防去世了,他們兄弟幾個要守孝,不方便參加科舉考試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在和司馬氏作對,這些年除了司馬孚被成功運作為兩千石郡守之外,司馬氏再也沒有任何政治上的突破。
司馬懿本人也沒有政治上的突破。
所以他的焦慮是多個層面的,不管是年齡,還是政治大趨勢,亦或是他和諸葛亮之間的競爭關系。
他不知道諸葛亮有沒有把他當做政治上的競爭對手,但是他的確是把諸葛亮當成政治上的競爭對手了。
這個時候,司馬懿就不知道諸葛亮是怎么做的。
經濟蕭條的大背景下,北庭都護府的商業發展那么好,本身應該也有很大的危機潛伏。
他用警隊強制擺平了這件事情,接下來的路就好走了,那么諸葛亮會怎么做呢?
他也會動用警隊這個處理問題的終極暴力手段嗎?
之后,他積極打聽北庭都護府方面是怎么做這件事情的,沒費多少功夫就得知了諸葛亮的做法。
諸葛亮沒有動用警隊,沒有使用強制力對付不聽話的人,當然北庭都護府確實也有不聽話的人但是諸葛亮沒有強制他們關店。
諸葛亮的做法是召開一場商業聯合會議,首先在它乾城舉辦把它乾城符合朝廷關閉標準的商鋪的主人全部都喊到一起開了一個會。
諸葛亮和司馬懿不一樣。
司馬懿比較在意做官的威嚴,他認為距離民眾遠一點比較容易帶來威嚴,帶來神秘感讓民眾不了解他不知道他,對他懷有天然的畏懼,那么他辦事就會輕松一些,因為人們都畏懼他。
他很少當眾露面生活方式是深居簡出于是普通人都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的喜怒哀樂,以至于他帶著警隊一出現,大家都愿意相信他真的能干出那些事情來。
這種感覺就像是春秋時代,子產鑄邢書向全社會公布之前那樣民眾是否犯錯,全看奴隸主貴族們的意愿和喜好。
奴隸主貴族表面上遵照周禮原則把周禮抬得很高,實則不愿讓民眾知道法律條文以便自己從中牟利,任意解釋法律。
平民百姓不知道干什么就會被問罪惶惶不可終日束手束腳給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提供了便利。
鄭國貴族子產認為這樣的情況只會加劇奴隸主貴族對平民百姓的剝削,加劇社會矛盾沖突,終將引爆社會矛盾。
于是他決定進行自我改革,將法律條文鑄在象征權力的金鼎上,向全社會公布。
識字的自然就明白,不識字的找識字的人去問一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就都知道了。
自此,人們終于知道該怎么做事,以及該怎么保護自己了。
雖然很多權貴依然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但是他們任意解釋法律肆意妄為的日子結束了,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司馬懿從中汲取智慧,覺得子產固然偉大,但是前人的智慧也很有意義。
只要執政者不拋頭露面不讓民眾了解、知道,民眾就天然的畏懼執政者,那么當執政者下令,民眾摸不清執政者的底線,自然不敢不遵循。
事情就辦成了。
而且這也可以相當程度上遏制低級官吏摸清楚他的喜好,從而對癥下藥向他行賄。
司馬懿為官清廉,不受賄,不請托,除了辦公務不和官員們接觸,也沒什么朋友,身邊辦事吏員都不知道他的喜好,偶爾有人向他身邊人打聽他的喜好,身邊人也是一頭霧水。
司馬懿憑借這樣的方式駕馭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諸葛亮不同,諸葛亮非常樂于拋頭露面,非常喜歡直接和平民百姓接觸、聊天,談天說地,天南地北無所不聊。
平民百姓有問題向他提問,只要他知道,他會親自回答,耐心幫他們解釋,幫助他們理解,比如法律條文的問題。
諸葛亮還會便衣到處走訪,在下轄八個縣中到處走來走去,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出現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交談。
并且他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本身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
他常常來了興致就焚香彈琴,悠揚的琴聲傳遍整個都護府,每個聽到諸葛亮琴聲的人不管多忙,都會暫時停下腳步,享受一段美妙的音樂。
又或者自己寫文章寄給好朋友,再讓好朋友寫文章寄過來,隔著大山大河互相鑒賞,這邊做著官,也不忘記自己文學上的愛好。
又或者用自己豐厚的俸祿買些羊肉豬肉馬肉,出城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和夫人一起就地燒烤,舒舒服服的吃頓肉。
他處理政務的速度很快,所以就算興趣廣泛也不耽誤他日常工作,雖然回不去洛陽和家鄉,但是法定休沐日他絕對不會傻傻的待在官署里加班熬夜九九六。
年歲漸長之后,他逐漸學會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單純的加班加班再加班。
他覺得雖然職責重大工作辛苦,但只要稍微掌握一些工作技能,也沒有必要一天到晚都伏案工作不是?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真的聰明,是個處理政務方面的天才,無論多么復雜的文件他總是能很快找到關鍵點并且給予批示。
所以問題總是很快解決。
于是乎,諸葛亮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沐春風。
不管是什么人,諸葛亮都會笑臉相迎,什么時候見到他,也不會感覺他有什么緊迫感。
只要在他身邊工作,不管什么人,就很難焦慮的起來。
靠著這樣的工作作風和態度,加上出色的政績,北庭都護府上下對諸葛亮那是心服口服,就算財政部和刑部的地方分部首腦官員也和諸葛亮的關系處的不錯,對他多有贊揚。
雖然不知道這里頭是否有他的兄長在中央做官的原因,亦或是他的兄長和吏部尚書張昭關系匪淺。
但是官員們樂于和諸葛亮來往是不爭的事實。
他們常在私下里談論,就算拋開諸葛亮身上的政治屬性,單純的從一個友人的角度評價諸葛亮,那也是一等一的。
與孔明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北庭都護府財政部分部郎中、與諸葛亮年歲相仿的錢益是如此評價諸葛亮的。
他的這部分評價也得到了周圍大小官員的一致贊同。
所以整個北庭都護府上下對諸葛亮得能力和人品都相當信任。
而這種信任是諸葛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高水準表現積攢而來的。
平時或許還看不出來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可是一旦發生大事,立刻就會體現出極其重大的作用。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