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 目錄 >> 第五百章 安泰龍回來了 |
第五百章 安泰龍回來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第五百章 安泰龍回來了 萬峰養傷的時間是一個星期,這一個星期他憋得夠嗆可也忙的夠嗆。 縣城里青山里乃至李太閑和章光崇于慶濤都先后來看望過他,這讓他非常的郁悶。 他根本誰都沒讓告訴,這誰嘴這么欠四處嚷嚷呀? 再加上欒鳳每天雷打不動地來一趟。 這娘們一來簡直是惡婦上灶,盆飛碗跳。 你餓了沒有?渴了沒有?吃飯了沒有?尿尿了沒有… 就差拿尿盆子給他接尿了。 這還能不能好好地養傷了? 萬峰郁悶地想出去裸奔。 張廣垌來倒是情有可原,他是給自己送電子表來的。 每次他來拿服裝的時候都會給萬峰帶個一百二百只表,這樣萬峰就省下了去渤海進貨的損耗。 張廣垌現在生意做的不錯,幾乎三天就來一趟,一趟帶一百幾十件衣服,回去幾乎兩天就賣光。 這次在和萬峰閑聊后無意中看到了萬峰這兩天在家閑著沒事兒設計的幾款膠鞋樣子,并且得知洼后的膠鞋廠將在六月四號正式開業后,立即決定要獲取膠鞋渤海地區的代理權。 萬峰雖然是膠鞋廠的大股東,但他一個人做不了主,這個的問張海。 不過他不覺得這是個什么問題。 張廣垌決定六月四號他就來等著,下線的第一批鞋他要一百雙。 就在這腦鬧哄哄中一個星期過去了,萬峰到醫院拆了線。 傷口倒是完全愈合了,但卻在后背留下了一道近兩寸長的傷疤。 傷好了時間也到了五月底了。 膠鞋廠在萬峰受傷這期間又生產出了幾十雙鞋發給磚瓦廠干活的工人試穿。 磚瓦廠工人干活是最繁重的,若是鞋在他們的腳下沒出現什么問題,那基本質量就過關了。 張海還把樣鞋拿到縣質量檢查局進行的產品檢驗,完全合格,還注冊了因吶河商標。 十多天下來,磚瓦廠工人試穿的鞋沒有一雙出現質量問題。 六月四號是黃道幾日,洼后膠鞋廠在這一天隆重開業。 大隊干部和張海為膠鞋廠進行了剪彩儀式,在鞭炮聲中,機器開動。 張海還陪著大隊書記到車間里觀看了膠鞋的制作。 鞋廠里的工作熱火朝天的,溶膠的溶膠,截斷的截斷、縫制鞋面的縫制鞋面,粘合的粘合,最后進行硫化包裝。 一雙膠鞋這就完成了。 沒有紙殼盒也沒有塑料袋,用包裝紙包裝的鞋怎么看著都沒檔次。 洼后要建一個自己的紙箱廠制作這些產品的外包裝,不需要印刷打印那套設備,只需能制作出自己需要的紙箱就行。 就像裝膠鞋的紙盒,也不需要什么瓦楞紙盒,就是單層的紙板箱就行。 造紙廠那個縣都有,原材料不是問題。 但是制作紙盒的機器估計不太能買到。 萬峰想了想,造紙廠那種銅版紙就可以勝任,暫時用手工也可以做出來,剪出樣子用訂書器一訂就完事兒。 等過兩年有了成熟的紙箱機械才見紙箱廠不遲。 張廣垌還真來了,他是下午到的來了就跑到膠鞋廠門口眼巴巴地等著。 “你來也沒用,明天第一批膠鞋才會出廠。” “那我不管,只要有鞋就行。” “師叔,你這么看好這鞋?” “第一批鞋有幾個樣式?” “暫時就是一個樣式,是我最開始設計的樣式,你看到的那些樣式最低也得五天后才能生產,現在就這一個樣式兩個四個品種,男式女士,高幫矮幫。” “多少錢呀?” “出廠價一塊五一雙,你回去賣兩塊,不過你要是能兩塊五能賣出去也是能耐。” “嘿嘿,我覺得在渤海賣三塊也不是問題。” “三塊?那人家再加一塊就能去買皮鞋了,誰買帆布鞋?” 張廣垌撓頭“可也是啊,最賤的皮鞋四塊錢,誰會花三塊買帆布鞋呢,看來只能賣兩塊五了。” 想了想又搖頭“也不對呀,那回力鞋可是比皮鞋還貴咋就有人買呢?一雙回力十塊,和回力比的話,你們這鞋賣應該賣五塊也行呀?” 萬峰可沒打算陪著他自尋煩惱,反正膠鞋的出廠價就是一塊五,膠鞋的成本已經核算出了,一雙鞋的成本將近八毛多,去除各種費用,反正鞋廠賣一雙鞋能賺五毛錢。至于小商販你愛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你能賣出回力鞋的價錢才叫牛筆呢。 張廣垌晚上到哥哥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膠鞋出廠后第一時間就男女各拿走了七十雙。 由于這些工人的熟練程度問題,第一批鞋也就出來這么多,被張廣垌自己就包圓了。 鞋這東西可是比衣服沉多了,若不是有關系后車隊的車來接他,他這些鞋和一百多套衣服就得萬峰用摩托去送了。 小隊會計非常的高興,鞋廠第一天開工出的產品就銷售一空他為什么不高興。 起碼當天就看到了二百多元的回頭錢。 而第二批鞋下來的時候就被顧巧玲的父母和沈紅軍以及夏秋隆瓜分了。 他們都是賣衣服的時候當捎賣的。 顧巧玲的父母用過年后賺的錢買了一臺二八大杠,終于不用推著手推車趕集了,他們趕的集市也從大英公社集市擴展到青山集市以及勇士公社集市。 首先打開市場的依然是縣城,銷售對象自然是那些青年。 盡管季節似乎已經不太適合穿膠鞋了,但是縣城的青年還是爭相購買。 萬峰設計的這款帆布鞋近似于后世的休閑鞋,在穿慣了布鞋,老式膠鞋的青年們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對青年們的沖擊是相當巨大的。 最后確定的兩塊五的統一銷售價格雖然稍顯昂貴,但依然供不應求。 五天后,零幾個色澤搭配的鞋也進入了市場,又掀起了一個新的。 膠鞋廠最大日出品五百雙,經過幾天的熟悉雖然產量有了大幅上升,但也僅僅達到三分之二左右,日產鞋三百多雙。 根本就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僅僅夏秋隆和周圍幾個集市就把這些產量消化了。 六月七號,張閑又一次從青山給萬峰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安泰龍回來了。” “我上次跟你說的那些事兒你不是告訴齊廣利了嗎?” 張閑點頭。 “按照我的計劃進行。” 張閑繼續點頭。 敢算計老子就要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