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劉備的日常 1.178 深明大義
衛將軍張濟,言盡于此。
簾內太后,亦無言以對。
待哭到力竭,無人相勸,何苗唯有收聲。
小將張繡,忍不住抱拳相問:“大將軍可有決斷?”
前大將軍何進,攻打二宮時,命何府死士,火燒永樂宮。令小將張繡一戰成名。年紀輕輕,便為五官中郎將。錦繡前程,不可限量。
何苗能有何決斷。唯有背身不答。耍起無賴。
衛將軍張濟,一聲長嘆。抱拳進心腹忠言:“臣受薊王重托,護天子周全。時至今日,唯盡力而為。臣等,告退。”
“衛將軍且慢。”簾內何后忽言道。
“臣在。”張濟不疑有他。
“來人,請‘董侯’入殿。”太后遂傳口諭。
“喏。”少頃,長樂太仆趙忠,領董侯入內。
“叩見太后。”董侯雖年幼,然舉止得當,頗有儀容。
太后柔聲言道:“此人乃衛將軍張濟,董侯隨之,可全性命。”
“遵命。”董侯再拜起身,又沖張濟行禮:“有勞衛將軍。”
張濟急忙避過:“太后何意?”
“衛將軍可將董侯,置于魚梁臺上。料想,太師既得董侯,必不會再為難百官。”太后言盡于此。
衛將軍張濟,如何還不領悟:“遵命!”
太后此舉,可謂神來之筆。
董卓既得董侯,心滿意足。水到渠成,必行廢立。少帝雖難免被廢,然性命無憂。有薊王虎踞在北,董卓如何膽敢大逆不道,屠戮漢室。
且背后深意,遠不止此。
衛將軍張濟,登臺獻寶,乃是納投名狀。董卓必引為心腹。然張濟究竟如何行事,且觀后效。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太后深知董卓為人也。
南郭,東罼圭苑。太師府,魚梁臺。
誠如張濟所言。為防夜長夢多。董卓盡遣虎狼兵士,將洛陽內外,三公九卿,并朝中百官,悉數車載至臺上。
卓謀廢帝,會重臣于臺上。議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為治。今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共)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勃海王(董侯),何如?”
太仆王允曰:“案《尚書》,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余,故霍光廢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
卓怒,罷坐,欲誅允,少府勸之,得免。遂命兵士,驅趕下臺。
便在此時,心腹愛婿,中郎將牛輔入殿通稟:“衛將軍張濟求見。”
“哦?”董卓略作思量,這便言道:“請來一見。”
“喏。”
須臾,衛將軍張濟,并五官中郎將張繡,攜一錦服童子,昂然入內。
“末將,拜見太師。”
“衛將軍身前何人?”董卓劈頭便問。
“乃王美人貴子,董侯是也。”張濟實言相告。
“嘶——”董卓將信將疑:“聞董侯豢養于太后宮中。如何與衛將軍至此?”
“此乃太后之意。”張濟遂將前因后果,和盤托出。
董卓仰天長嘆:“不料太后,深明大義。董某竟無言以對。”
與會百官,亦各自嗟嘆。太后明知事不可為,故先行示弱。亦是示好。
唯有如此,方能令董卓如愿。唯有令董卓如愿,方能保全少帝,并西宮太后,及何氏滿門。
換言之,太后已“投子認輸”矣。
果然。董卓離席,先請董侯入主座。而后仗劍立于座下,環視殿中文武百官,吐氣開聲:“既是太后之意,諸位可有異議。”
“我等,無異議。”少府張儉,離席下拜。
“我等,無異議。”百官隨之離席下拜。便有忠臣如太傅楊彪,早已泣不成聲。
董卓冷眼旁觀,無動于衷。
坐榻之上,小董侯正襟危坐,似懂非懂。
南宮玉堂殿。
史夫人面色倉惶,踉蹌入內:“陛下,大事不好。”
“阿母且說來。”少帝似有覺悟。
“衛將軍張濟,未能將大將軍何苗,緝拿歸案。反領一錦衣童子,車駕出園,直上魚梁臺。”史夫人深吸一口氣:“臺上門內弟子傳語,言……”
“錦衣童子,可是王美人貴子,朕之二弟,勃海王(劉)協?”
“正是。”
“太后已認輸矣。”少帝慘笑:“不出二日,大位不保。”
“為今之計,該當如何?”史夫人驚慌無措。早已忘記,此話,向來是少帝問她。
“阿母可愿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少帝忽正色問道。言下之意,借史門死士,暗設埋伏。待董卓入殿,擊而殺之。
“這,這……”史夫人言道:“日前遇刺,董卓身披三層軟甲,仍險遭不測。時至今日,如何肯輕身入宮。十萬大軍圍城,我等勢孤,恐難有勝算。”
“阿母亦認輸矣。”少帝笑中帶淚:“朕,養虎成患,追悔莫及。若薊王在朝,何至于此?”
“陛下,妾,妾……”史夫人感同身受,欲哭無淚。
群臣既無人反對。董卓遂馬不停蹄,命一干人等,行廢立事宜。
只需三日期滿。董卓攜大軍并百官逼宮。
廢少帝,立勃海王為新帝。
函園,遺芳里,尚書令許攸宅邸。
得許攸提前通報,大將軍府主簿陳琳,幸免于難。伏于許攸宅中精舍,未受波及。
待許攸車駕回府,急忙趕來相見。
引入密室,許攸撫掌笑道:“事成矣。”
“王莽現世?”陳琳問道。
“然也。”許攸遂將魚梁臺上之事,和盤托出。
陳琳一聲慨嘆:“不料竟是太后,先投子認輸。”
“太后此舉,大有深意。”許攸言道:“不戰而降,絕非太后所愿。”
“子遠何出此言?”陳琳求教。
“太后所謀,尚未窺破。”許攸如實以告。
陳琳輕輕頷首,遂又言道:“我有一言,不吐不快,還望子遠勿怪。”
“你我同生共死,何必見外。”許攸肅容答曰。
陳琳遂將心腹之言,娓娓道來:“子遠為大漢社稷,不惜以身噬虎。然所作所為,多行不義,恐為天下非議乃其一。被薊王所惡乃其二也。俗語曰‘三人成市虎’。足見人言可畏。若他日,薊王三興漢室,起兵稱帝。忌子遠身負惡名,薊王如何重用?”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