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革宋 第28章 俺哥要種菊花
“三弟,你在福清種幾百畝的菊花,若是當地人學去的話。豈不是我等憑白給人出力?”
酒桌上,趙嘉信說這話的時候眉頭下意識的微微皺起。兄弟二人盡釋前嫌之后在一起吃吃喝喝,討論的不是對國家的看法,而是對未來除蟲菊的看法。很明顯,趙嘉信對于弟弟的大手筆頗有些不安。
院里面逸散著除蟲菊蚊香的淡雅香氣,沒有那些小蟲子們的侵擾,趙嘉仁很是輕松愉悅的回答了大哥的問題:“大哥,那些百姓們種菊花采菊花都是為了多賺點錢,既然如此,他們定然是竭盡全力的收割。你和他們不同,你知道一定要育種。菊花基本被收割干凈,即便有些殘余,靠自己只怕也活不了多少。”
看了看自家后院那些要結實的菊花,趙嘉信輕輕搖頭。花朵盛開后才開始采摘,開花之時花朵稠密,授粉容易。并非是趙嘉仁說的那樣。
看出了大哥的反對態度,趙嘉仁沒有因為缺乏實踐經驗而感到心虛。生物課上講過,若是沒有專門的照顧,某種單一植物想在純自然環境中獲得壓倒性優勢的可能微乎其微。
壓低了聲音,趙嘉仁繼續解釋:“這種菊花制成粉末的時候不能見水,不能用火烘焙。制成粉末之后更是要趕緊做成蚊香。蚊香即便不受潮,放到第二年也藥效大減沒了用處。那些百姓不懂這些,即便他們過幾年之后明白我們用菊花做什么,他們只怕也模仿不了。更何況……”
此時的要務是讓大哥真正放下心來,而是不是討論這種理論問題。說到后來,賣了個關子,趙嘉仁卻停下來撕了個雞腿吃起來。
趙嘉信看弟弟這么故弄玄虛,他忍不住問道:“更何況什么?”
把最豐厚的腿肉吃下肚,趙嘉仁才繼續答道:“更何況天下的錢這么多,哪里有讓我們一家賺盡的道理。適可而止才是長久之道。”
趙嘉信繼續沉思,連平日里愛吃的叫花雞都沒怎么動。完全沒注意到趙勇此時和趙嘉仁一頓猛造,只給趙嘉信留下了一支雞腿和兩支雞翅。沉思默想完,趙嘉信嘆口氣,“卻是如此,哪里有一家賺盡天下錢財的道理!”即便嘴里不得不承認,趙嘉信的表情依舊非常失落。
“大哥,當官一任三年,我在福清也就是再待兩年。咱爹那時候也要磨勘。他若是去其他地方,你就跟他一起去。到新地方之后租幾百畝爛地,這菊花耐貧瘠。那時候你三年就能賺這一輩子吃不完的錢。若是咱爹去了臨安,你就在慶元府找些爛地種菊花,也一樣掙錢。”
聽了弟弟所描述的人生未來,趙嘉信情緒隨即變好了許多。考進士艱難,比考進士更艱難的則是幾年內干干凈凈賺取萬貫家財。有了這筆財富,進可以從容考進士,退也能當個富家翁。人生進退隨心所欲,進入美滋滋階段。
看到大哥被穩住,趙嘉仁心里對大哥在生意上的幼稚暗自咋舌。大哥若是真的按照趙嘉仁所說的去做了,除了賠錢之外大概不會有別的可能。做生意需要許多環節,沒有上下游配套,任何看著美妙的生意都會變成無底深淵。當然,大哥沒有想通這些也不是壞事,滿心歡喜的大哥會死心塌地留在福清種花。
對于大哥滿心歡喜的啃起雞腿,趙嘉仁幾乎是視而不見。他已經在心里放下大哥的事情,專心考慮起大宋的官僚們經營能力達到了何種程度。不知道現在的縣令李勇到底能認識到哪個層次。
第二天上午,趙嘉仁到了縣衙。此時李知縣正在緊張的準備到縣里走走。見到趙嘉仁之后他立刻詢問起有關盜匪的事情。
趙嘉仁爽快的答道:“李知縣。我們都看過福建的局面,每年兩次……三次盜匪橫行期。第一次就是秋收之后,那時候家家戶戶有些余糧。小盜匪們就不安分啦。第二次就是船隊南下之前,各地都在運貨。海上的大盜們就開始折騰。第三次就是整個農閑時節,各種盜匪都不安分,直到農民開始耕種才有所消退。”
李勇微微點頭。閑得慌!閑得慌!千百年來只要一閑,各種事情都出來了。只是在福建這種土地稀少的地方,想不閑也不容易。
“李知縣,我去我家吃過雞么?”趙嘉仁繼續問。
這下李知縣的眉頭皺了起來。趙嘉仁很懂得怎么占便宜,他家在縣城邊住,他就在山坡上背風的地方壘了個不算太小的石頭屋子,在里面用糞便和草料什么的漚肥,漚出來的那些東西用來養蚯蚓。
有了足夠的蚯蚓,趙嘉仁家的雞長得又快又大。趙嘉仁還會做‘叫花雞’,用荷葉和泥封與香料處置雞,味道實在是鮮美。每次興致盎然的去趙嘉仁家,除了要吃雞之外,蛋花紫菜湯也是李勇極為喜歡的飯食。認識到自己口腹之欲的強大,李勇都忍不住產生出負罪感。
“我等不若在福清教授百姓們養蚯蚓,進而養雞。一來可以讓百姓吃的好些,二來百姓多些正事,鋌而走險的只怕也少些。”趙嘉仁率直的說道。
“趙縣尉真的舍得把自家的學問教給百姓?”李勇打趣的問。他對趙嘉仁這個建議倒是沒想太多。自打看了老師的信,又實際操作阻止趙嘉仁的考評。現在李勇不再有那么多想法,單純靠他的能力阻擋不了趙嘉仁獲得‘優’等考評。當下的關鍵是如何利用趙嘉仁。
趙嘉仁正色答道:“期待這等需要事前花很大力氣,辛苦很久后才能起效的事,往往是一廂情愿。若是百姓真的想學,他們自然就會去學。若是他們不想學,教了之后也沒用。對于百姓來講,他們才不會做看不到好處的事情。”
李勇重重點頭,然后嘆道:“以前還有勸農使,專門勸告百姓重農桑。可到了本朝之后,勸農使逐漸式微,到現在已經不用這個差事。愿意上進的自然上進,不愿意上進的,怎么勸都沒用。”
“另外,我大哥想試試在縣里的公地上種種菊花。看看明年能不能拉出去賣點錢。我們到了福州,見到有人賣花茶。”趙嘉仁跟了一句。
李勇先是一愣,然后露出了‘原來如此’的嘲諷表情。趙嘉仁臉上一副不為所動的表情,他繼續說道:“縣里公地都是荒山。漚肥需要草,百姓們割了草,順道種點菊花。能成自然好,不成就不成。至少我大哥出錢,百姓多些收入,縣里的盜匪也能少些。”
終于抓到了趙嘉仁的軟腳!李勇最初歡喜的想。正在想怎么利用這個機會敲打一下趙嘉仁,李勇又覺得自己的沖動消退下去。不是他想放過趙嘉仁,而是磨勘實在是讓李勇有些吃不消。
大宋朝的磨勘不是玩笑,每地上一年的數據都會作為下一年的基數。特別是同一名官員的三年任期更是如此。去年的時候風調雨順,今年的日子看著也不錯。這對于官員的壓力反倒更大。若是想繼續考評優等,李勇就得拿出更‘靚麗’的成績。不是嘴吹的那種,而是實際繳納的糧食與稅收都得提高才行。
為了政績刮地三尺的事情李勇也不敢干,大宋朝分權非常厲害。每個官員都有自己的差事,考評官員的不是長官,而是吏部。李勇敢刮地三尺,趙嘉仁就有舉發的權力。舉發的時候根本不用讓李勇知道,在每年一評定的時候吏部會派人專門問這方面的問題。李勇對趙嘉仁捕盜可非常注意,只是因為趙嘉仁一直守法,他才沒有舉報的機會。若是敢有絲毫殺良冒功的行為,李勇就會毫不遲疑的舉報趙嘉仁。
這種舉報不僅是義務,還能在考評上加分。從各個角度來看,李勇都沒有為趙嘉仁文過飾非的理由。趙嘉仁對李勇也是如此。
進行了各種利益判斷,李勇問道:“你準備怎么辦?”
“我想聯系幾家當地讀書大戶,讓他們牽頭。若是有人試圖趁機侵害公地,也能找到該承擔責任的。出工的錢,我大哥出了。收菊花的錢,我大哥也出了。若是能賺些,我大哥明年繼續做,若是賺不到錢,我大哥認賠。李知縣覺得如何?”趙嘉仁給了計劃。
思前想后,為自己的利益盤算了好一陣,李勇最終說道:“此事可由縣衙出面,每日給每個出力的百姓十八文錢,一文都不能少。用了公地,一成的商稅不能少。”
十八文錢是福建這邊普遍的每日薪水,趙嘉仁立刻答道:“種菊花的時候,每個人每天可以給十八文。收菊花的時候,他們交來多少菊花,我大哥按斤給錢。”
這個計劃還算合理,李勇很快就答應下來。兩人又聊了幾句,便各自干各自的去了。
李勇之前的計劃里面本來除了要去看看農民的田地情況如何,預估一下本地的糧稅。還要去當地拜訪一下各個進士家庭。
走在山道上,李勇看著路邊的‘公田’,也就是沒辦法種田的山坡。福清這地方沒多少田地,每一片糧田附近都有在當地算是不錯的房子。只要看到田地與好的宅子,有下鄉經驗的李勇縣令都知道這片地基本是收不上來稅的。
福建科考之風極烈,趙嘉仁這樣的娃娃之所以能在科考中讓眾人目瞪口呆,不是因為趙嘉仁考上了進士,而是趙嘉仁竟然能通過福建的解試。通過解試的福建人還沒有多少考不上進士的案例。
想在福建這種地方擁有一片像樣的田地,就得考上進士。當官發財,才能買得起。想保住這片像樣的田地,就得家里好幾代都出進士,不用繳納糧稅。捕蛇者說里面的所謂苛政猛于虎,就是指收糧稅。不管祖上曾經多么顯赫,后世子弟淪為種田吃飯的時候,稅收都會讓這些人家道中落。這種現實固然讓福建成為科考的圣地,也讓福建地方官的日子更加難過。好地收不上來糧稅,靠那些爛地,又能收上來什么呢?
想到這里,李勇就忍不住感嘆莆田乃至興化軍的好運。趙嘉仁挑頭修起來的木蘭陂北洋,原本就是沒什么田地,那里有的是每年被山洪與海水肆虐,只長蒿草的爛地。木蘭陂北渠修成,這些爛地就變成了旱澇保收的良田。未來十年之內,木蘭陂每年糧稅都能穩定增加。到那里做官的官員根本不用擔心磨勘。
在莆田表現出異乎尋常能耐的趙嘉仁,到了福清一年多之后才想出個種菊花的法子。想到這里,李勇胸膛里面生出自利者特有的怒氣。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