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帝國重器 第七百三十三章 雙普顯威
技術普查相對于經濟普查來說,在社會上的風聲要小的多,而且動員的規模也沒有那么雷霆萬鈞。
然而在很大意義上對于中國未來、甚至是九十年代初的當下經濟來說,其影響力絲毫不比經濟普查來的弱。
這種影響力并非是老百姓們口耳相傳、爭相談論的影響力,而是說它更直接的對國家這個整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這個沖擊的過程在當下中國風平浪靜的海面之下暗流洶涌,普通人或許是看不到這其中的兇險,但操船的這些人卻是深知這些水下激流的可怕。一個不小心被沖到了礁石上,改革開放這艘船分分鐘可能會船毀人亡。
這個貌似只是集中在學界和技術領域的普查工作,何以如此兇險,而又對中國的未來影響深遠?當新世紀來臨,一些親歷者回首這段歷史,仍然會情不自禁的為當時的中國捏上一把冷汗。然而技術普查帶來的深遠影響,卻又讓人感慨,如此恰當時機來推動這項工程,難道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大天朝,難道真的是“昭昭天命”不成?
若非如此,實難解釋這段歷史上種種撲朔迷離的謎團。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部描述企業發展史的著作,《激蕩三十年》的作者吳曉波在書中情不自禁的采用了一個問句。
“在那段神奇的歷史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從我們現在所搜集到的資料來看,1991年以來的‘雙普’工作,仿佛就是另一次長征奇跡。”
顯然,想要復制長征的奇跡,首先就要求掌舵人要有如同“四渡赤水”一般神奇的操盤能力。
雙普雖然是胡文海提議,但這個操盤的工作,卻并非是由他來完成的。
某個經貿委主任、人行行長,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才是它真正的執行者。
而雙普工作背后的定海神針,無疑是只有那么唯一的一個人了。
即使是如此華麗而強大的陣容,要將雙普工作推進下去,仍然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魔都在八十年代國內的政治地位,可以從中央財政收入的結構中略虧一二。在中央財政最困難的時候,有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強的資金,是有魔都財政提供的。
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央的話語權上,魔都一系毋庸置疑有著強烈的影響力。尤其是88年新科股票搶購事件之后,“茍利國家生死以”的那位,還是個地地道道的魔都派系掌門人。
這么一來,90年代后魔都在中央的話語權自然是更加舉足輕重。各方面改革和政策調整中,魔都借此也確實是獲得了不少的優勢。單看怎么作死都死不了的上飛,也算可見一斑了。
這一次雙普工作,全國的目光自然也要聚焦在魔都身上。能否將雙普的效果發揮到最大,端看上面能否攻克魔都這個碉堡了。
在魔都這條馬奇諾防線之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則是魔都的明星項目——普桑國產化。
在魔都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普桑國產化的進度比照原歷史更是成果輝煌。然而這些輝煌的成果背后,在技術普查的資料不斷匯總之下,卻顯現出很多讓人尷尬的情況。
為了推進普桑國產化,魔都大眾出廠的國產汽車每輛要加收兩萬八的國產化基金。這筆錢前后一共收了將近一百億,這可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百億!含金量比二十一世紀的兩三千億恐怕還要大上不少。
正是在這筆資金的源源不斷投入下,魔都大眾才實現了普桑國產化項目。
在普桑國產化項目的帶動下,當時整個中國的汽車配件企業大規模的進行了產品和技術升級。應該說,這個項目對發展中國工業水平,是有著不少貢獻的。
但是在技術普查工作進行下去之后,所有的資料都向著中央開始集中,普桑國產化項目卻開始受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能夠得到普桑國產化項目訂單的企業,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中國的汽配企業當中。可以說,這近百億的普桑國產化基金,實際上是被乘用車行業內部給消化了。
在技術普查工作進行之前,大家對國內的技術情況純屬盲人摸象。別說是不同系統之間,即使是同一個系統的不同分支、甚至是同一個部門下屬的不同研究所之間都互相兩眼一抹黑。
乘用車系統手里有這上百億的項目,當然是從乘用車系統內分配。對于國內發展水平遠超乘用車的商用車系統,普桑國產化項目沒有分配任何一點零件采購。軍工系統抹不開情面,臊眉耷眼的扔過去一點殘羹剩飯。至于說國內其他的工業領域企業,像是農機系統,則根本就更是連肉腥味都聞不到了。
之前對于普桑國產化項目在汽配行業內部消化,大家倒也沒有什么意見。類似的山頭情況,國內實際上比比皆是。魔都大眾的經理寧可和系統內的配套企業拍桌子,也沒有說威脅要把項目分給其他有能力的系統外企業承擔。
“軍工系統的企業設備精良、技術力量強,這個我也承認。但是他們沒有大批量生產的經驗,成批的穩定零部件生產能否實現,我認為是要懷疑一下的。”
王榮軍一手舉著電話,另一手將自己的領帶給抻了下來,焦躁的說道:“我認為普桑的配件采購還是應該立足汽配行業,其他系統的企業對我們的業務不熟悉,不合適過多的參與進來。技術普查的結果我這里也有,不過這個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的。”
“機工部的領導說的當然是有道理的,可我們普桑國產化也有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嘛……”
“好了,就這樣。李主任,我還有事情要忙。”
王榮軍干脆利落的將電話掛斷,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不知是不是初夏將至,他的心頭說不出的煩悶。
這段時間里他受到的壓力可是著實不小,但作為普桑國產化項目的具體執行者、魔都大眾的中方總經理,他還是勉強頂住了這些壓力。
來自機電工業部的消息,普桑國產化項目顯然是站在了當前技術普查的浪尖上。一方面當然是國產化的成果矚目,但是另一方面……
汽配行業的企業想護住自己盤子里的奶酪,有些吃相就太難看了。
有些話,說它有道理也有道理,但說它沒道理,那也就是狗屁道理罷了。
軍工系統沒有規模生產的能力?這話說對也對,軍工產品的數量怎么和民品比。但你乘用車系統說這話也好意思?扣掉了進口乘用車的數量,國內國產乘用車有個屁的規模生產能力?九十年代前,依靠普桑項目搭建起汽配體系之前,你們量產什么汽車了?唯一能量產的乘用車212,北汽那也是軍工系統的底子啊!
就九十年代前國產乘用車的數量,和59比產量還不一定誰高呢。砸給汽配系統引進技術、擴大產量的資金,如果拿去給軍工企業解決質量穩定問題,你猜哪個更省錢?
讓人尷尬的是,技術普查的結果出來之后,不僅是軍工系統的性價比比汽配系統高。機電工業部驀然發現,原來就連農機系統的技術水平、生產能力,都是完爆了汽配系統的。
畢竟相比起乘用車,農機的產量真是不知道要翻了多少番了。單說一個數量最多的小型拖拉機,1986年全中國的保有量就超過了四百萬,年產70萬輛,這批量生產的能力和你汽配系統比怎么樣?論質量穩定,那也是給農機系統引進技術更劃算吧?
何況即使單論技術能力,農機系統的水平也絲毫不弱。東北的農機使用率極高,自然農機系統的影響力也不小,配件企業遍布關外各地。作為隱隱有東北龍頭趨勢的渤海省,書記牛進寶有時候也不能只操心自家這一畝三分地,還要替北邊的兩個兄弟多出頭才行。
至于說商用車系統,當然國內現在商用車生產基本供不應求。乘用車嘴里說是看不上商用車的技術,實際上誰看不上誰還兩說呢。
王榮軍和汽配系統當然不想肥水流了外人田,然而技術普查的意義本就在于此。打破國內各系統的圈子和山頭,以決絕問題為導向重新對國有企業的資源進行洗牌,此乃大勢所趨。
不過暫時來說,有魔都方面的支持,王榮軍還算能夠支撐下來。想從魔都大眾、從汽配系統端走這份蛋糕,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當然,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王榮軍端坐在辦公桌前愁眉不展,普桑國產化這一百億的國產化基金究竟能否肉爛在鍋里,已經不是他能夠左右的了。
暫時來說憑借魔都對中央的影響力還能軟磨硬泡的扛著,但是長遠看來,普桑國產化項目并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國內這塊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決戰之地實際上并不在魔都,甚至不在國內。讓我們將目光放遠一些,飛過廣闊的太平洋,越過美國的西海岸,來到紐約和華盛頓這塊美國的心臟地帶。
在這里,一場艱苦的談判,正在決定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的世界大勢。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