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山野雜家 第二十六章 讀書在鬧市,而無車馬喧
一盤韭菜炒雞蛋端放在桌子上,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每一片葉子都折射出青翠的亮光,比雨后的竹葉還要清新。
“老頭,吸氣能吃飽啊,又不是神仙!”,劉翠娥對趴著聞菜香的李大海說道。
“怎么除了韭菜跟雞蛋的香味外,還有一股獨特清香呢?”,李大海呢喃道。
“瞎操那么多心干啥,青娃自己種的菜,天然無污染!”,劉翠娥瞥了眼李大海道。
“嘿,別說這韭菜還真嫩!咬上一口,韭菜汁迸濺出來融合在溫熱的蛋黃上,將韭菜與蛋黃的味道完美結合,很不錯!”
李大海向來不愛說話,吃得眉眼舒張破天荒地夸贊點評道。
“個沒良心的,給你做了幾十年的飯,沒見你這樣夸過!”,劉翠娥在一旁道。
“媽,別光顧說話啊,你也嘗嘗!”,李長青笑著說道。
“好好,嘗嘗青娃種的韭菜做出來的韭菜炒雞蛋有什么不一樣!”,劉翠娥也笑道。
“怎么樣?”,李長青問道。
“你這韭菜還真是不一樣,入口柔嫩辛香一點也不難嚼!”,劉翠娥吃著贊不絕口。
“哈哈……,多著呢,想吃了就到鐘南山下去割!”,李長青開心地笑道。
一家人吃得快樂,對李長青來說就已經值了。
何況韭菜更重藥的價值不是它的味,而是對人身體的好處。
韭菜不僅可以壯陽補腎益肝健胃,還具有調理腸道預防癌癥活血化瘀等功效。
晨光灑在綠茫茫的韭菜葉上,將菜葉上的露珠照射得晶瑩剔透。
李長青拿著兩個蛇皮袋在鐘南山下小心翼翼地收割韭菜,生怕傷到韭菜的根系。
兩個蛇皮袋很快就裝滿了,李長青扛著走回到家里。
李長青把兩袋韭菜綁好后,騎著破摩托車再次向城里進發。
金水河堤壩上東風菜市場,李長青上次來買韭菜種子的時候在這里救人。
一度引起熱議,但是這個時代信息更新太快,才過去十幾天人們就漸漸淡忘。
整條金水河堤壩都是賣菜的人,稍微顯眼的位置就有人占領!
李長青也不在意,在一處不起眼的角落停好車,將韭菜平鋪開來。
“老鄉,你這里有青椒嗎?”,一中年婦女提著袋子上前問道。
“沒有!”,李長青微笑道。
人流量本來就極少,還是買青椒的……
“老鄉,你這韭菜看上去很嫩呀,怎么賣的?”
“五十!”
“這么多五十嗎?”
“不是的,一斤五十!”
“別人賣三塊錢一斤,你賣五十?”
“我的菜值五十!”
“有病吧!”
……
來人用看瘋子的眼神瞥了眼李長青,便很快的離去。
“小兄弟,菜不是這么賣的!咱們鄉下人自己種的菜,優勢是無污染又不要攤位費,稍微比菜市場里面便宜一點,很好賣的!”,離李長青不遠的一位滿臉胡茬的中年賣菜男子好心提醒道。
“呵呵,謝謝大哥的建議,但是我的菜真值五十!”,李長青對男子笑著道。
中年男子見李長青不聽勸,也沒在說什么。
面對喧鬧嘈雜的菜市場,李長青想起陶淵明飲酒中的兩句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大概意思是說,居住在人群聚集的繁華街市,卻從來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以前也有某位偉人在鬧市看書,李長青似乎覺得在鬧市讀書比看書更有一番滋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在人聲鼎沸的菜市場中,李長青靜站在鬧市之中誦讀論語。
書聲抑揚頓挫慷慨激昂,就算是沒讀過的書人也能通過李長青渲染出來的氣氛明白話語中想要表達的意思。
此時,即便是李長青穿著黏滿泥土的舊衣裳,頭上還帶著一頂泛黃的草帽。
但遠遠望去,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很快就聚攏一片圍觀的人群,奇怪的是沒人說話、沒人用手機拍攝就靜靜地閉著眼聆聽李長青的讀書聲。
單單論語本身的篇幅并不長,李長青沒用多久就讀完了!
“各位,買菜嗎?”
李長青微笑著,淡淡地問道。
“呼,老鄉,你讀得真好!我都聽入迷了!”
“咱小學都沒讀過,不知道怎么用語言來形容老鄉讀的書,但是咱真的聽懂了!”
“哎,可惜了!剛才就完成沉浸在老鄉的讀書聲里去了,忘了錄個小視頻回去聽!”
……
聽眾們意猶未盡,七嘴八舌地交談著,都希望李長青能再讀一遍。
“我說各位,老鄉是來賣菜的,又不是專門來讀書給你們聽的!”
“對對對,就沖老鄉剛才的讀書聲,相信老鄉的菜肯定差不了,給我來一斤!”
“呵呵,我的菜可不便宜!”,李長青笑著說道。
“韭菜能貴到哪去,多少錢一斤?”
“五十!”
“啊,五十?五十就五十,給我來半斤,就當是給聽書的錢了!”
李長青抓一把韭菜用稱稱好,直接給到那人手中。
“誒,還別說,老鄉這韭菜拿在手里就能感覺出很鮮嫩,好像再用點力就要出水似的。”,那人接過菜后驚訝地道。
“我說老鄉,菜是貴了點,你再給我們讀一遍論語,我也買一斤!”,旁邊又有位帶著眼鏡看上去頗為儒雅的男子道。
“哈哈,既然各位喜歡聽我讀書,那我就再讀一遍!不過我的菜確實不便宜,但貴有它貴的地方,大家買不買隨心所欲量力而行!”
李長青笑著道,能讓更多的人聆聽圣人的教誨何樂而不為呢?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