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策行三國 第682章 三不解
荀彧大喜。楊彪為官多年,家世、能力都是上等,能讓他如此夸獎的肯定不是普通人。他向那年輕士子拱手施禮。“潁川荀彧,字文若,敢問足下高姓大名。”
年輕士子站了起來,躬身還禮。“原來是荀令君,久仰久仰。零陵劉巴,字子初。先大父故蒼梧太守曜,先父故江夏太守、蕩寇將軍祥。”
荀彧一驚,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知道劉祥,山東州郡討董的時候,劉祥與孫堅一起舉兵,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張咨,南陽人舉兵反擊,劉祥戰死。按常理說,劉巴應該去見孫策,他從零陵來,必然要經過宛城,怎么到宛城來了?
士孫瑞說得沒錯,天下雖亂,人心卻思定,像袁紹、孫策那樣一心想自立新朝的畢竟還是少數。
荀彧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幸福感,鼻子一酸,險些落下淚來。他再次向劉巴躬身施禮。楊彪請他們入座,笑道:“子初,你把你那幾個問題考考荀文若。我跟你說實話吧,變法的事雖是司徒府在推動,但始作俑者卻是他。你說的那些事,他最清楚了。”
劉巴眼睛一亮,重新打量了荀彧兩眼,謙虛了幾句,荀彧卻有些小激動,卷卷袖子。“無妨,今天難得楊公有興致,我們就論論道,就算有什么說錯的地方,楊公也不會笑話我們這些后生。”
楊彪笑而不語。劉巴見狀,也不客氣,清了清嗓子。“聞說關中變法,興建作坊,欲與南陽爭雄,我有三不解,想請荀令君指教。”
“不敢,但請子初直言。”
“其一,農為國本,工商乃末業。南陽興工商,是因為南陽人多地少,沒有閑田,只能興工商。且南陽有湖陽、穰城,不缺糧食。關中地廣人稀,糧食尚且無法自給自足,若勞力涌入工坊,糧食的缺口如何解決?”
荀彧說道:“誠如子初所言,關中地廣人稀,之所以無法自給自足,并非沒有土地,只是因為人口不足,良田為多年戰亂所毀,倉促之間開荒種地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興辦工坊,一是讓從洛陽遷來的流民有謀生之技,同時解決朝廷、百姓所需要的各項物資,軍械可供征戰,農具可供開荒,各種生活物資能讓百姓安居,多余的產品還可以用于交換,或是與山東交換糧食,或是與涼州羌人交換牲畜,在關中放牧。有了牲畜,開荒會事半功倍,百姓也能食乳嘗酪,解決一部分口糧。如今牲畜、農具已經基本備齊,明年開春便可以大面積開荒,兩到三年時間,關中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商雖是末業,卻可以助農固本。”
劉巴微微頜首。“那這些工坊是朝廷所建,還是私人所建?”
荀彧遲疑了片刻。“為朝廷所有,世家協建。”
“如果我猜得不錯,當是朝廷以此后數年的賦稅為抵押,再封爵復身,其自身不足,則復其部曲奴婢。”
荀彧點點頭。“子初所言甚是。”
“朝廷已經欠了多少年的賦稅,十年,二十年?”
“五年。五年之后,工坊歸世家所有。”
“工坊最難的是開始,五年之后,工坊運作已經成熟,正是能生利的時候,朝廷卻讓出了工坊,看著世家聚利,難免會讓世家坐大。令君的意思大概是以木學堂為樞,控制工坊的技術,再配以合縱之權,便其互相牽制,平衡世家的實力,對吧?”
荀彧眼珠一轉。“依子初之見,可行否?”
“這正是我三不解之二,令君何以覺得關中也能建木學堂,而且可以和南陽一較高下。你知道南陽木學堂一個匠師有多少收入嗎?”
“略知一二,據說普通匠師百石,逐級至二百石,三百石,直到二千石。”
劉巴微微一笑,帶著幾分調侃。“那只是基本收入,他們更多的收入來自出讓技術之后的獎勵,大概是基本收入的兩到三倍,高的甚至有十倍以上。”
荀彧臉色微變。“有這么多?”
“我在南陽游歷十余日,一路西行,與十余名返鄉的匠師交談過,應該是實情。”
荀彧握緊了手指,半晌不語。這嚴重超出他的預計。他的消息來自辛毗。辛毗在南陽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寫信回鄴城,其中就包括木學堂、講武堂的設立。他變法的依據大多來自于此。如果說有這么大的誤差,關中能不能建起木學堂就是個疑問了。給一個普通工匠開一百石、二百石的俸祿,他勉強還能說服那些大臣,開三四百石,相當于一個縣令長的俸祿,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他看了一眼楊彪,楊彪還在笑,只是笑得有些意味深長。荀彧忽然松了一口氣。楊彪不急,說明劉巴有解決之道。
“敢問其三。”
“其三,南陽地位中原,南可通荊州、交州,東可通豫州、兗州,西可入益州,不愁銷路。關中所產,準備銷往何處,涼州還是塞外的胡人?如果只是自給自足,又如何與南陽較量?”
荀彧眼神閃爍。他也知道這是個問題。原本他覺得還有機會和南陽競爭一下,現在知道南陽木學堂的匠師待遇這么高,他知道這是個大問題,關中就算建了木學堂,也無法和南陽競爭,銷路成了大問題。
“請子初不吝賜教。”
劉巴得意地笑笑。“令君,以貧致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關中興建工坊不如南陽便利,重商卻有優勢,有一點是南陽所不能及,如果能利用好這一點,縱使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也能解決大半。”
“哪一點?”
“西域。”劉巴豎起三根手指,一字一句地說道:“西域有良馬,有美玉,需要大量的絲綢。良馬可以強兵,關東需求甚多。美玉可以為禮,關東世家不可或缺。絲綢可以外銷,獲利遠遠超過織坊。朝廷若能掌握住這條商道,關東就算建再多的工坊,生產再多的產品,也不過是為關中做嫁衣。”
荀彧眼前一亮,轉頭看向楊彪。楊彪笑道:“文若以為如何?”
荀彧起身,躬身施禮。“恭賀楊公。楊公有此良材相佐,中興又多了一分希望。”
楊彪大笑。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