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詭三國  >>  目錄 >> 第3668章淵渟疑龍隱,岳峙真目明

第3668章淵渟疑龍隱,岳峙真目明

作者:馬月猴年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馬月猴年 | 詭三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詭三國 第3668章淵渟疑龍隱,岳峙真目明

大河的夏風,帶著草木蒸騰的氣息。

在臨近孟津的附近的一處莊園內,氣氛微妙。

幾位河內士族的核心子弟,以溫縣柳氏的柳珩為首,被引入廳堂。他們臉上帶著恭敬,眼神深處卻藏著審視與疑慮。

程昱在曹軍北線散布的消息,早已傳開,驃騎將軍斐潛坐鎮河洛核心,分身乏術,此番前來河內的不過是一位形貌相似、用以穩定人心的「替身」罷了!

柳珩等人對此將信將疑。

因為之前確實有傳聞,說河內子弟前來拜見,并未能得以登堂拜見,只是遠遠看一眼便是了事云云……

廳堂布置得雅致,幾名身著錦袍、氣度不凡的河內年輕士族子弟端坐著,目光卻時不時飄向主位。今日正是借勞軍之名,行驗明正身之實。

主位上端坐一人,身著戎裝,面容輪廓確實與傳聞中的斐潛有七八分相似。

他神情平靜,目光淡然,看不出太多情緒。

驃騎將軍本人,真的是離開了河洛核心,深入這剛剛收復、人心未定的河內腹地?柳珩也是頗為懷疑,想必這多半是驃騎將軍的疑兵之計,派個替身來安撫人心、震懾宵小的……

此等戲法,還真是不將河內子弟看在眼里?

參見驃騎大將軍。

柳珩等人依禮,各稱自家名號,上前一一參拜。

禮節方面似乎沒什么問題。

甚至驃騎大將軍還能根據某些人的姓氏,講幾句其祖輩的榮光事跡,讓那些家伙感動得熱淚盈眶……

柳珩暗自琢磨,好吧,若是這真是替身,那也是不一般的替身。

畢竟大多數的替身,都只是樣子貨色,能夠做到粗淺禮儀上沒有問題,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但是假的,終究是假的!

柳珩輕咳一聲,以眼神示意身邊的小伙伴,然后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恭敬,上前拱手而拜,語調輕輕揚起,似乎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將軍」代天巡狩,威震寰宇,我等河內士子,久慕「將軍」威名,今日得見「將軍」尊顏,實乃三生有幸!

柳珩特意把將軍二字咬得極重,一句話里面都有好幾個將軍,似乎是在表明一些什么,但也似乎是很正常的句式。

主位上的斐潛,微微一笑,那笑容平和,卻自有股淵渟岳峙的氣度蕩漾而開,迎著眾河內子弟審視的目光,坦然而道:諸位皆是河內俊彥,值此風云激蕩之時,能心系桑梓,共謀安定,本將軍亦感欣慰。

他還真是自稱本將軍?

柳珩和其他幾名河內子弟交接了一下眼神。

這個本將軍,聽起來,似乎,好像,很自然?

柳珩心中冷笑,裝得倒像!

柳珩不喜歡程昱。

尤其是程昱在溫縣附近展開了焦土政策之后,柳珩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但是柳珩更不喜歡被欺騙!

就像是某些時候明知道是在說謊,還瞪著眼珠子說什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等言論,就不僅是是侮辱情感,還侮辱人格智商。

侮辱情感,是實力不夠,沒有辦法,只能被欺凌,但是人格智商這事情……

河內子弟轉變方向,拜倒在驃騎麾下,這不是什么問題,但是拿個替身過來,就要河內子弟撅屁股……

這花獻得也不對勁啊!

所以,柳珩決定更進一步,直接以典故試探這位替身的長短……

當然,這也是試探真的驃騎大將軍,對河內士族的一個態度。

柳珩拱手道:將軍雄才大略,一掃群雄,實有古之明主風范。只是……小子不才,有一事不明,欲請教將軍,不知可否?

但說無妨。斐潛端起茶水,氣定神閑。

昔者,齊桓公會盟諸侯,一匡天下,然其霸業根基,在尊王攘夷,重用管仲。管仲,齊之良相也,然其早年,曾箭射桓公帶鉤,是為仇讎。柳珩目光灼灼,緊盯著斐潛,桓公不計前嫌,委以國政,終成霸業。小子愚鈍,敢問將軍,若我河內士族中,有人曾為形勢所迫,或有親友曾效力于曹營……將軍待之,當如桓公待管仲乎?亦或……不容二心?

這問題極其刁鉆!

表面上看起來是似乎只是在試探斐潛是否真有容人之量,接納有前科的河內士族,實際上是暗藏機鋒!

如果替身只是個樣子貨色,即便只是明白齊桓公的典故,也未必能察覺到柳珩隱藏在典故之下的深層含義!

更關鍵的是,這典故涉及識人用人、既往不咎等等帝王心術,一個替身能答得滴水不漏嗎?

廳內其他士族子弟也屏息凝神,等待驃騎大將軍的反應。

斐潛放下茶盞,目光掃過眾人,那眼神仿佛能洞悉人心深處的忐忑。他并未直接回答,反而也引一典故:柳郎所問,深諳治國之道。然本將軍倒想起另一事。

他聲音沉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某有聞,秦孝公欲變法強秦,求賢若渴。衛鞅入秦,初獻帝道、王道,孝公昏昏欲睡;再獻霸道,孝公始動容;及至獻出富國強兵、耕戰立國之「強國之術」,孝公方大喜,與衛鞅語三日不倦,遂委以重任,變法圖強。

「帝王」之道,非不美也!乃時不當用也!

斐潛頓了頓,目光如炬,本將軍之心,如同孝公!所重者,非虛名,非舊怨,亦非門第高低。所重者,唯「實用」耳!一重「實心」,是否真心認同青龍寺之論,「求真求正」、「生民為本」之理?二重「實才」也,是否有經世濟民、富國興邦之真才實學?三重「實干」,是否有腳踏實地、為華夏天下,添磚加瓦之志?

斐潛說到這里,身體微微前傾,氣勢迫人,若河內士族子弟,有此「三實」,縱有前塵往事,只要真心歸附,勤勉任事,本將軍視之如臂膀,倚之若長城!此非效桓公之所「容」,乃效孝公之「求實」是也!至于其他……

斐潛端起茶水,飲了一口,緩緩放下,若心術偏激,棄正道,取巧途,豈足為用乎?

眾人聽聞,不由得吸了一口驢肉火燒。

這番回答,引經據典,針鋒相對,氣勢磅礴,立意高遠!

非但完美回應了柳珩的試探,更清晰地勾勒出驃騎軍選拔人才的標準和斐潛本人的政治抱負。尤其是將容人提升到求實的高度,強調實質貢獻而非簡單寬恕,立意遠超柳珩的預期!

更重要的是,斐潛不僅是在表面上回答了所謂用人的問題,同時也回答了柳珩暗藏的尊王攘夷的路線選擇問題!

斐潛表示「帝王」之道,并非是不好,而是現在暫時不能用,時候不對而已!

柳珩等人,不由得都是心中劇震!

這氣度,這見識,這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的從容……

這絕非一個替身所能擁有的!

他們彼此交換著驚疑不定的眼神。

小子,小子還有一問……柳珩清了清嗓子,拋出一個涉及了微妙政治倫理的問題,昔者,鄭莊公克段于鄢,其母武姜偏寵叔段,莊公遂置其母于城潁,誓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后穎考叔獻計「闕地及泉,隧而相見」,母子遂和。敢問將軍,莊公此舉,是孝耶?非孝耶?潁考叔之諫,是正禮耶?抑或權變非禮耶?

這問題看起來也是很簡單,畢竟春秋么,開篇就是這玩意,說是沒讀過,簡直就是侮辱智商,但是細細追究起來,柳珩又問得極其刁鉆,既涉及孝的根本倫理,也就是鄭莊公囚母是否不孝?又是涉及禮法的執行與變通,也就是挖地道見母是否合乎禮?

甚至隱隱約約還有下面的好幾層意思……

誰是鄭公,誰是叔段,誰又是武姜?

鄭公贏了,叔段死了,或許是死有余辜,或許是成王敗寇,沒什么好說的,但是武姜呢?是要挖個坑埋了?還是囚禁起來?亦或是……

而且如果有穎考叔的勸說,鄭公愿意不愿意聽?

這些如此種種,非對《左傳》及當時禮法背景有深刻理解者,是難以給出令人信服且不落窠臼的答案的……

廳內所有河內士族子弟都屏住呼吸,等待這位替身的回答——

或者說,其實在當下,柳珩等河內子弟,已經基本上傾向于這一位驃騎,不是替身,而是真身了!

所以柳珩才會有第二問,才會幾乎是明牌的提問,而不是在春秋典故當中尋找一個犄角旮旯的小片段來試探替身對于春秋的熟悉程度,畢竟大多數人都清楚,斐潛是治春秋左傳的……

斐潛對于這一典故的拆析,對于其中忠孝、禮法等的定義和回答,將決定他們后續的對于驃騎軍的態度,也將決定他們的未來。

主位上的驃騎大將軍斐潛聞言,嘴角似乎掠過一絲極淡的笑意。那笑意并非嘲諷,而是一種洞悉了提問者意圖的了然。

他并沒有急于回答,而是緩緩的點了點頭,似乎是對于柳珩這個提問的贊許,也像是在思考要怎么進行回答……

柳珩等人,不由得屏息而待。

柳郎所問,觸及禮法人倫之根本,足見深思。然某觀此春秋之事,倒也有三問。

斐潛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一問:武姜身為國母,因私愛而謀廢長立幼,甚至欲助幼子奪位弒兄,其行,可稱「慈母」乎?其心,可配「國母」之尊乎?

二問:莊公身為國君,初時隱忍不發,待弟段惡貫滿盈方一舉除之,是為「養惡」乎?抑或是「忍辱負重」,乃為社稷除害乎?

三問:潁考叔之諫,看似全了母子之情,然以「掘地見泉」之詭道,規避「不及黃泉」之誓言,此是「智」乎?是「巧」乎?抑或是……對「信」與「禮」之本意的……褻瀆?

三個反問,如同三道驚雷,劈開了柳珩等人預設的思維框架!

這絕非照本宣科的解釋,而是直指事件核心矛盾,對人物動機、行為正當性以及禮法本質的深刻剖析!

尤其是第三問,簡直是顛覆性的反問!

畢竟大部分的經學傳承,都表示穎考叔是正確的,說這家伙不僅是自己是孝子,然后可以將孝的行為推廣到鄭公身上,然后讓鄭公也全了孝云云……

但是實際上,潁考叔究竟是孝還是不孝,沒有詳細的記錄可以證明。

潁考叔出身士人,非貴族宗室,所以他替鄭公出謀劃策的目的,是為了什么?真的就是為了孝?

自向鄭莊公建言后,潁考叔即由邊陲小官潁谷封人升至大夫,得到啟用。但是史書記載僅有兩事,一是諫言莊公掘泉見母,二是爭蟊弧,這兩件事中間相隔了多久?大約十年。十年間鄭國分別與衛國、宋國、陳國、蔡國交戰,大敗北戎,數場戰役可有潁考叔名字留下?木有。

所以斐潛當下,從國母,到鄭公,再到潁考叔,尤其是對潁考叔詭道而全禮的質疑,可謂是角度之犀利,見解之獨到,完全超出了柳珩等人的預料!

柳珩吞了一口唾沫,心中劇震,這見識……

絕非一個替身能有的!

眼前這位,必然是驃騎大將軍無疑!

隨著這個觀點的確立,柳珩越發的感覺到了一股似乎是無形的壓力從驃騎大將軍身上彌漫而開,重重的壓在柳珩他的頭上肩上,使得他不由得額頭冒汗,并且開始快速回想自己方才拜見驃騎大將軍的時候,可否有什么不恭敬,禮儀不規范的地方……

柳珩強壓心中的驚駭,那……敢問將軍,若……若以將軍之見,此事當如何解?

斐潛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歷史的塵埃,莊公之困,非獨人倫,乃君權與私權、國法與私情之沖突。其囚母,是懲其亂國之罪,非絕母子之情。潁考叔之諫,看似圓滿,實則模糊了是非。本將軍以為,解此困局,當在「明法」與「全情」!

他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開創新局的魄力,若在本將軍治下,國母若行此悖逆,當先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其后,若莊公仍有孺慕之情,可于法度之外,另辟靜室奉養,使其安度余生,此乃「法不容情,情不廢法」!何須效那「掘地見泉」,行掩耳盜鈴之舉,徒留后世爭議?

法不容情,情不廢法!

這在后世相當常見的字眼,在大漢卻是極少提及。

畢竟在大漢三四百年期間,親親相隱才是政治正確。

斐潛徹底跳出了傳統經學關于孝與禮的窠臼,以清晰的法治思維和務實的人情處理,給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卻又合情合理的解決方案。

柳珩眾人目目相覷。

這格局,這氣魄,這見識……

這哪里是什么替身?!

這分明是胸有丘壑、銳意革新的一代雄主!

柳珩等人臉上的疑慮、矜持瞬間被極度的震驚和敬畏取代!

他們彼此對視,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難以置信的光芒……

程昱發出的消息,是假的!

眼前這位,氣度恢弘,引經據典如數家珍,剖析史事鞭辟入里,更兼有開創新理之雄心……

除了驃騎將軍斐潛本尊,誰還能有如此風采?!

噗通!

柳珩再無半分懷疑,激動得渾身顫抖,率先離席,深深拜伏于地,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敬服與激動,大將軍!真……真神主降世也!小子狂妄,竟受奸人蒙蔽,妄測天顏!將軍學識如海,胸襟似天,更兼革故鼎新之宏愿……河內柳氏,愿舉族追隨將軍,效犬馬之勞!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其他跟著一同前來的河內士族子弟,也是紛紛跪倒,心悅誠服的齊聲高呼,愿追隨驃騎將軍!

斐潛起身,親手扶起柳珩,然后讓其他人也起來,笑著說道:諸位請起……河內乃文脈所系,本將軍寄予厚望。望諸位秉持「三實」之心,祛逆行順,共襄盛舉,為華夏,為黎明百姓,再興大漢!

此等聊聊之語,此刻聽在柳珩等人耳中,卻宛如千鈞。

斐潛并未久留,溫言勉勵幾句后,便道:原本應是給諸位接風,然本將軍實在是軍務繁冗,尚需巡視他處,只能是留待下次吧……河內之事,諸位俊才當戮力同心,不負桑梓。

柳珩等人當然也不能說什么,畢竟他們也不差這么一口吃的,今日來見驃騎,也不是為了吃一頓飯,于是自然紛紛表示,軍務為重云云……

柳珩等人,恭恭敬敬的將斐潛一路送至莊園門口,望著斐潛翻身上馬,看著那挺拔的身影在夕陽余暉中更顯威嚴。

馬蹄聲起,一行人迅速消失在煙塵之中。

將軍……真乃神龍見首不見尾!

久久之后,一位士族子弟望著遠處的煙塵,喃喃道。

柳珩也是呆呆而立,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忽然,他忽然想到程昱散布的替身謠言,不由得一股無名火升騰而起!

他娘的,要不是自己親自再跑這么一趟,說不得就被這老匹夫給騙了!

柳珩轉過身,看著其他的河內士族子弟,臉上露出了一些冷笑來,諸位,諸位!可曾記得那程昱老匹夫之言否?!

請:m.bqq9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詭三國目錄  |  下一章
詭三國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