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詭三國 第3537章與虎謀皮
徐晃諸葛亮等待的,當然不是江東兵,而是另有其人。
江東如今,也可謂是屋漏偏逢夜雨。
年輕的孫大帝迎來了最大的一場危機。
周瑜病故。
不僅是瞬間多出一個巨大的蘿卜坑,甚至意味著整個的江東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初春的江東,迎來了綠色的希望,但是對于孫權來說,現如今的局面卻不怎么樣。
周瑜一死,固然對于孫權來說,就少了一種威脅,但是其他方面的威脅,則是變大了。
孫權站在大江邊上的一個水寨高臺之處,負甲按劍,昂然而立。
在三國歷史上,孫權他少年掌權,意氣風發,心高氣傲,卻在江東一再搓磨,最終落得多少有些抑郁癥表現,覺得總有刁民想害朕……
這或許是大多數掌權者的通病。
畢竟,權柄的滋味太過令人纏綿癡迷,也太容易讓人瘋狂了。
大江上的風,將孫權身后的披風高高吹起。
水寨之中,江東兵卒正在默然巡邏。
在這些兵卒的手臂上,系著一條麻布,便是算是給周瑜掛喪了。
當然,周瑜只是都督,就算是死了十個八個的都督,也不可能在沒有孫權的號令之下全軍掛喪。
就算是歷史上諸葛亮死后,也不可能全軍掛喪,而是到了川蜀之后,在劉禪的命令之下,才正式給諸葛亮三軍掛喪。之所以羅老爺子在三國演義當中描寫全軍掛喪的情節,只是羅老爺子將自己帶入到了豬哥視角而已。
孫權在周瑜死后,并沒有第一時間跑去給周瑜靈堂祭拜,而是到了大江沿岸,視察水寨。
從水寨高處遠眺,可以看見這些半永久式的水寨,在大江邊緣構建出一個完善的防御體系,防御著江北進軍江東的咽喉之要。
整個防御江北的體系,都是在周瑜還活著的時候,敦促建造的。
在周瑜沒死之前,就連孫權都有些不滿。畢竟建造水寨等防御設施,不僅是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關鍵是還要花費大量的錢財!
江東有錢,但是江東又沒錢,這和大漢山東之地很是相似。
所以之前的孫權,對于周瑜建造這些水寨,多少是有些腹誹的,但是到了此處之后,孫權才真正感覺到了這些水寨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這些大江上的防御體系,那么等于是向江北完全敞開,毫不設防的。
當年孫策和周瑜,就是利用大江上防御的漏洞,偷渡襲擊,一舉拿下了江東,而現在江東的防御體系,已經是初具規模,可是統領者卻已經永遠離開了。
孫權到水寨之處,自然是想要繼承這周瑜留下的遺產,但是讓他很失望的是,覬覦這周瑜遺產的,遠遠不止他一個人。
雖然說江東兵卒在經過高臺之處的時候,會向孫權行禮致意,但是并不代表著他們就一定都聽孫權的號令。
君主的臣子的臣子,未必效忠君主。
二元集權制度,無疑是一個相當落后的,效率低下的制度。
不少人也意識到這個弊病,在華夏唐代之后,就慢慢的開始對于這種二元制進行改革了。
中央集權,就是必須要有大中央,而小地方,一旦什么地方的權勢可以和中央抗衡,甚至地方的法規大于中央憲法,那就自然是搞笑頻出,混亂至極。
對于下層的兵卒來說,當然歸于誰管并不太在乎。尤其是那些老卒,從孫堅那個時候開始,主公都換了兩三次了,更不用說是換都督了,但是對于后來新加入江東的,尤其是和周瑜比較密切的軍校士官,就自然是忐忑不安。
孫權想要在江東集權,對于周瑜留下的這些軍權兵卒,就自然不可能輕易讓出。
而對于江東老將來說,周瑜的這些遺產,就被視為是軍方的財產,而孫權這個小白臉……哦,小碧眼的,在軍事上七竅通了六竅,就想要來獲得這些周瑜遺產,這不僅是極大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值得么?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周瑜。
如果沒有周瑜珠玉在前,那么孫十萬也不會顯得太尷尬,反正江東軍將之中,相當一部分對內內行,對外外行,面對弱一些的南越蠻子兇悍無比,可是一旦越過江北線就是手軟腳抖。江東真正對外有功的,反而是一些寒門子弟,外來將領。
將為軍中之膽,為軍心之所系。
如今周瑜身隕,整個江東軍就有些群龍無首的狀態,就算是孫權來了,也頂不起來。
都督不能定,全軍氛圍又如何能高昂得了?
孫權內心的煎熬,同樣也是難受。
按照道理來說,這個時候,孫家的人應該站出來為孫權撐腰壯膽,并且分工負責對內對外的事項,但是很遺憾,在此時此刻,孫家的人沒出面,周家的人也不露頭,似乎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孫權的笑話。
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孫權這幾年的所作所為并不是十分得人心,另外一部分的原因則是孫權得到東吳之主的位置,并不符合組織規定,大漢習俗。
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依舊是天下熙熙!
如果當上江東之主,就會變成江東所有百姓,包括南越蠻子的仆人,要任勞任怨的為這些百姓服務,沒有個人的享受和私欲,那么……
若是這樣的位置,誰會搶著要?
大漢如今,又有哪個人會這樣做?
這叫囂了三四百年的忠孝,究竟是為了天子的忠孝,還是為了個人的忠孝?
若是孔仲尼知道他的徒子徒孫會在后來越走越歪,不知道會不會憤怒的掀開棺材板爬起來?
哦,早就掀開了?
那就沒事了。
反正現在的孫權,很是頭疼。
這江東,到底是怎么了?
自己又要怎么做?
讓其他人開心,小孫同學就不開心,可是小孫同學開心了,其他人就很不開心。
可是時局如此,他還能做什么其他選擇?
遠處戰艦數艘,出現于江水一線。
旋即有了望的兵卒來報,說是都督黃蓋來了。
孫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為全球變暖貢獻出一份力,然后咬了咬牙,走下了高臺,前往水寨碼頭迎接黃蓋。
不管怎么說,當孫權自己覺得應該低頭的時候,孫權還是會將姿態擺得很低的,即便是這個低姿態將來可能會秋后算賬……
但是眼前么,孫權還是必須要爭取軍中老將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吳郡之中,被周瑜之死勾引起來的欲望火苗,此時此刻到處都在暗中燃燒。
雖然在陽光之下,萬物生長,春意盎然,但是在陽光照不到的區域里面,依舊是昏暗有如鬼域。
大街上,巷子里,往來奔走的信使,相互聯絡的仆從,相互交錯而過。
若是在大漢當下,有什么同城快遞的行當,絕對會在這個時間點上,大賺一波。
崩著臉的軍漢兵卒,在吳郡內四下巡視,可是和后世米帝差不多,重點只是在防護富人區的安全,至于那些貧苦的江東百姓,除了那條賤命之外,又有幾個錢值得旁人惦記?
顧雍坐在廳堂之中,看著擬出的名單,細細過目一遍,半晌之后才微微疲倦的半閉雙眼,點了點頭,示意管事的取走,就如此罷!依照名單,邀約赴宴……若是不愿來的,也不必強求。
管事低下頭領命,然后轉身而去。
顧邵坐在下首位置,看著顧雍疲憊,便是說道:父親大人,是不是再和朱氏……聯絡一二?這朱氏心未安定,若是……倒向了他人,頗為不美。
顧雍擺手說道:不必了!朱氏之輩,原本就是見風使舵,便是此刻親和,怕是下一刻又生事端,毫無忠義可言……還不如盡這江東本土,鄉親鄉情來辦!
顧邵應了一聲,但是終歸是覺得有些可惜,這朱氏,若是真能襄助我等,大事必可成……
顧雍笑了笑,如今就看……這江東之主和那些驕兵傲將商談得如何了……
顧邵低聲說道,若是這……黃公覆……應許了,又當如何?
顧雍微微抬起頭來,黃公覆若是如此愚鈍……那么活該就被擺在臺前,如同傀儡一般令人擺布!黃公覆素來謹慎,自然懂得把握分寸,就不必去自尋沒趣了……
而且顧雍還有一點沒有說,就是這些孫堅舊部軍將,也不僅僅是黃蓋一人,而且黃蓋這一次和孫權會面,只是作為這些孫堅舊部軍將的代表而已,就算是和孫權商談完畢了,也依舊要和其他的軍將通氣同意。
當然,大多數時候,其他部將也會比較看重黃蓋的意見。
作為這些軍中宿將,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站在孫氏這一邊的,這一點孫權倒是沒有選擇錯。
道理非常的簡單,只有孫氏基業在,這些孫家老將才會有更好的待遇,換成其他任何人上臺,這些老將都會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但是這并不代表著這些宿將就一定支持孫權,畢竟實在不行,支持其他的孫氏也同樣可以,甚至可能還會比從孫權這里得到的更多。
所以孫權如果不能給出較好的條件,黃蓋等人也不會將就。
只不過……
孫權能給出什么來?
顧雍嘴角微微上揚。
顧邵見到顧雍沒有什么深談下去的意思,也見到了顧雍這幾天來的忙碌,原本不想著再問什么,但是想了一想,還是問道,父親大人……那么江北……
顧雍揚起的嘴角緩緩的平緩了下來,江北……若是曹丞相勝,必然是慘勝!肯定長時間內無暇南顧,說不得還要和我等重修舊好……若是斐驃騎勝……這山東之地,斐驃騎想要一手遮天,徹底站穩跟腳,卻也不是那么容易!冀豫之間,潁川之內,必然還有一場風雨!不過……這些事情,我等鞭長莫及,已經是無能為力了,只是坐等就是……不過要是撲買賭注,我倒是愿買那斐驃騎勝……
顧雍說這話,其實多少有一點無可奈何的味道。
江東士族,其實和山東士族一脈相承。
畢竟東漢立國近兩百年,冀州豫州的文化影響,根深蒂固,今文經學的研究,依舊是冀豫作為重點,其他地區作為點綴,尤其是在上一代的關中北地大儒死后,幾乎就沒有再出現什么文華上面的領袖級別的人物了。
江東的這些士族,經學都是學自山東,所以在很多時候,他們也會心中偏向于山東之人,但是現在這天下局勢,連江東水軍都打不贏驃騎麾下的一地偏軍,那么不賭驃騎贏,還能賭誰?
顧邵默然,片刻之后便是向顧雍請安,退下去了。
顧邵離開之后,顧雍又是呆坐了片刻,然后緩緩的起身,走到了庭院之中,仰頭看著已經暮色沉沉,有些發灰發青的天空,神色凝重。
和方才說與顧邵聽的輕松狀態不同,顧雍其實已經感覺到了天下大勢的轉變風潮,而在這股風雨來臨之前,他也不清楚自己會被卷到何方……
這場風雨過后,這大漢……還會是原來的大漢么?
孫權和黃蓋的談判,并不順利。
甚至可以說,兩個人的目標需求相差甚遠。
雖然說黃蓋是武將,但是到了他這個級別的,已經不僅僅是考慮在軍事上拼命沖殺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考慮。黃蓋也不僅僅是他自己一個人,還有他的部曲,都需要考慮。
黃蓋愿意和孫權合作的基礎,就是建立在孫權必須要保證他們的軍權,部曲,以及各項資源上,退一萬步來說,至少不能比原來還少!
但是孫權已經在周瑜時期,擔心受怕了那么久,甚至深夜里面都會做噩夢驚醒,又有誰帶兵前來兵諫,又或是當周瑜趕來的時候,沒有輔佐孫權他,而是輔佐了一個陌生的,連面孔都不清晰的路人來做江東之主!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當然是希望將軍權重新收回中央,由他來控制,而不是繼續放任各個武將的部曲無序擴張。
所以孫權和黃蓋雙方之間的立場,實際上是完全對立的!
在完全對立的情況下,要找尋雙方的契合點,那就真的不是一般的難度。
若是在先前,孫權才不愿意忍受這等窩囊氣,大不了喊一嗓子,愛玩玩,不玩滾!
可是現在,經濟不景氣啊……
不管是南方小土豆,還是北方大白菜,都要好好哄著,畢竟如今江東之處,擴大外需明顯很困難了,只能琢磨著自己人的小錢錢了么?
所以,談到了最后,孫權也是咬著牙忍著,“公覆,若無孫氏,江東又如何有今日?!
黃蓋也是忍著怒氣,不拍桌案,而是笑道:不正是有我等浴血奮戰,有子布籌集糧餉,有兵卒將校平亂山越……江東如何有今日安穩?
兩個人都說的是江東,但是又都不是江東。
孫權沉默片刻,公覆,這統兵之將,都督已然是極致,再升無可升……若是從文事,治理地方,以公覆之能,進三槐堂亦是不難……
這其實就是孫權給黃蓋畫餅了。
黃蓋如果是年輕一些,說不得還真盯著這大餅流口水,但是黃蓋年齡大了,見過的餅總是多了一些,自然也就清楚他現在作為江東不可輕侮的力量,一定是要在軍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否則孫權都根本不用來找黃蓋他們談判!
可以說,黃蓋投向那一方,就能影響那一方在江東局勢爭斗的成敗!
有軍方的力量支持,孫權的地位才能穩固!
說得再誅心一些,若是黃蓋支持其他孫氏,肯定能換得到更大的好處!
只不過黃蓋等人真要這么做,肯定會留有后患,畢竟江東也不僅僅只有黃蓋等宿將這一個派系,所以他們實際上和孫權的關系,依舊是合作大于分裂,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翻臉。
兩個談到了最后,都已經是無話可談,可是又不能就這么甩袖子走人,只能坐著干耗,誰也不愿意輕易松口。
眼瞅著從白天到了傍晚,夜幕漸漸低垂下來,兩個人的茶水是喝了個精光,饑腸轆轆咕咕直叫,大眼瞪小眼,就像是熬鷹一樣,誰最后撐不住,誰就必須低頭。
孫權到了最后,便是從牙縫里面磨出了點聲響來,公覆……現如今江東危急,周公謹英靈未安……不如一切依舊,共謀江東平穩和諧,如何?
雙方都不愿意讓步,最終就只能是擱置爭端,以求共和。
黃蓋扯扯嘴角,算是笑了笑,點了點頭。
也就只能是如此了。
雖然黃蓋從來談判的開始,心中就多少有些預感會這樣,但是最終耗費一整天下來,就得到了維持不變,而且看孫權這樣子還是暫時的維持,心中不免覺得有些悲涼。
可對于孫權來說,屁股決定腦袋,中央集權是他畢生的追求,現如今收不回來黃蓋等人的軍權,也就只能是憑著自己年輕,用歲月去熬。這么做,對于孫權來說,同樣也是痛苦非常。
兩個人達成了初步的意見,看著似乎是應該高興,但是兩個人都笑不出來,因為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還擺在兩個人面前。
敢問主公,如今這……錢糧,從何而來?
黃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語氣比剛才議及兵事還要沉重幾分,而孫權的神色,也是加倍的嚴肅起來。
不談錢,還是朋友,談錢么……
但是,這個問題總歸是繞不過去,必須要解決的!
請: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