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詭三國 第十六章 歷史的玩笑
賈詡啜著牙花子,拍拍肚皮,滿足的攤著,“還是你這好啊,看看這牛肉多的都吃不完……”又拿起一塊牛肉,想往嘴里放,可是剛一仰頭張嘴,就打了一個響亮的飽嗝,只好一臉可惜的樣子,依依不舍的把肉放回盤子里。
李儒早已吃完,正端著茶水一邊啜飲一邊拿著一卷書簡在看,聽到賈詡的話,眼角略略抽了一下,“等下吃不完的,文和你都可以帶回去。”
“帶回去干啥?帶回去我一時半會也吃不下,那要是有人看見了要分我分不分?何必惹那麻煩——嗯,你還有心情看書——外面都亂糟糟的是你故意的吧?”賈詡很隨意的說道。
“嗯。”李儒用鼻子答應了一聲,對這種沒有意義的問題表示不需要回答。
賈詡巴拉著手指頭,說道:“首先搞壞董仲穎名聲,然后再散步一些什么獨攬大權恣意亂政之類的謠言,接著分化拉攏董仲穎手下的將領,最后再高調出場力挽狂瀾……我說,你這樣順著他們來真的沒問題?”
“有什么問題?”李儒低著頭看書簡,很隨意的回答,“我也正是打算就按照他們的套路來做的。”
賈詡一愣,眨了眨眼睛,疑惑道:“不對啊……這樣你唯一的路只有走霸道這條路了……你為何要放棄王道?你何時改變主意了?”
李儒沒有直接回答,頭也不抬,像是漫不經心的問道:“文和你擅長軍陣謀劃,不若我出一題你來試試?”
“演武論陣?”賈詡來了興趣,連官話都冒了出來,“汝且劃下道來!”
“呵呵,文和你有一萬由鄉勇和山匪組成的軍隊……嗯,器械不足,軍馬不足,糧草不足……”
聽著李儒幾個不足下來,賈詡臉都黑了,“你還有啥不足的?”
“沒了,聽好——文和你有一萬……”李儒淡淡的繼續說道。
“一萬烏合之眾……我知道了,然后呢?”賈詡對沒有戰斗力的“烏合之眾”實在是提不起什么勁來,半攤著說道。
李儒繼續講,“被困于小城,另有援軍約一萬……”,瞥了一眼賈詡,“……也是烏合之眾……”,瞬間看到賈詡又往下攤了一點。
“對手是——四十萬各地郡兵及中央禁軍……最終目標是,一夜之內,大獲全勝,擊潰敵軍!”
賈詡張口結舌,半響后拿手指了指李儒:“汝戲耍吾焉?此陣如何能大破敵軍?”——李儒你在逗我嗎?兩萬烏合之眾對四十萬正規兵,還能大破擊潰?就算是排隊不抵抗讓你隨便砍人頭也都會砍到刀都鈍了!
數量到一定程度都會質變的好不好,別說兩萬對四十萬,就連兩個人對四十個人都是只有逃跑的份,還怎么大破敵軍?還要求一夜之內,當我每個烏合之眾都能變身啊!
李儒將手中的書簡遞了過去,示意你自己看。
賈詡接過來先翻看了一下標識,不由得脫口而出:“光武帝注?你怎么拿到的?啊,你打劫太庫了?”
李儒淡淡道:“不用打劫,直接命其送來的。”
賈詡一目十行,轉眼看完了,難以置信的說道:“這簡直是——簡直是匪夷所思,荒謬之極!你看這里——”
賈詡指著書簡中的一行字,顯然對書簡中的描述感到不可相信。只見書中寫道——“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后世的人看到這段話會不會對這個描述感覺很熟悉?
李儒說道:“那你覺得兩萬對上四十萬在一夜之間怎么能贏的?最后四十萬兵馬最終僅剩三千!”
“這——”賈詡也是無語。
李儒指了指在身旁堆得如同小山一樣的書簡,說道:“我一直以來都對二百年前那場莫名其妙的失敗頗感疑惑,明明是一片大好的局面,怎么就轉瞬間一敗涂地?自從我看調取了這些書簡之后,越看越是覺得心悸,這個世間或許有你我不可知的一面。”
李儒皺著眉頭,手指敲敲腦袋,說道:“王道需要的時間長啊!若是期間再出現一個這樣的情況要如何處理?”
“所以你選了時間更短的霸道之路?可是如此一來,所要面臨的困難增加可不是一點半點啊!”
“那你覺得是面對這些困難更容易還是面對這種情況更容易?”李儒指了指拿在賈詡手中的書簡說道。
“嘶……”賈詡也是開始頭疼起來,“還是選霸道之路吧——書中記載若是真的,那真是無法可解……”
李儒和賈詡的智商可以說是都屬于當代頂級的一個層面,因此考慮的事情就更多,比如像李儒所擔心的那樣,走王道路線當然最好,因為王道幾乎就是以勢逼人,一步一個腳印,根基穩健,就算有局部的失敗也無關緊要,最終的大局將是大勢所趨,所有人都無法抵抗,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最開始的準備時候需要的時間太多,根扎的越深,最后平推的時候就越快;霸道則是走向損敵反哺自身的一條路,不斷削弱侵吞敵對勢力,使自身迅速膨脹,在矛盾爆發前以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壓制,但是在走向最終成功的時候稍有不慎,便會內外矛盾一齊迸發,導致自身如同冰雪消融一般迅速崩潰。
原先李儒在西涼幫董卓都是基本上按照王道路線在走,西涼兵團被他打造得堅固無比,從上至下完善的金字塔結構,以西涼本地精裝士兵為主體骨架,加上收降的羌人胡人為輔兵,層層疊疊,每一個層級西涼兵在戰時死去,便由下一個層級的軍士自動晉升替補,確保在軍令貫徹如一,具備超強的執行力。
不過到了洛陽之后,當李儒為了解開心頭的疑惑,調取了皇家少府太庫中的藏書時,才發現時間拖的越久,就越有可能遭遇變數,尤其是當這個變數超出想象之外的時候。
李儒和賈詡談論的事情是歷史上難解的幾個謎團之一,也是漢代的一個變數,是一個莫名的轉折點,可惜的是,這個偉大的先行者,沒能成功的轉型。
這個偉大的先行者名叫王莽。
那時是西漢末年,距離西漢的開國已經過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王莽出生之時,他的家族王氏一族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是皇后,他的叔父們輪流當大司馬,族里混得最差的也是將軍或者侯爺,一門都是顯貴。
那時候的王莽潛心讀書,生活簡樸,和其他縱情聲色,驕奢淫逸,無惡不作的別的衙內完全不同。在父兄去世后,他一個人贍養母親和寡居的大嫂,撫養兄長的遺孤,對內照顧族內的長輩和叔伯,對外結交名人賢士,這樣他很快就被整個朝廷官場所矚目,王莽的聲名日益大了起來。
隨后王莽20多歲時就因為賢能的名聲,被推舉入朝為官。為官之后王莽他并沒有因此驕縱,反而是越發的謙恭簡樸,簡直是模范代表,他常常將自己的俸祿和財產拿出來,分給窮人,贈給賢者。因此他的官職越做越高,名聲越來越大,朝野上下,無一不稱贊王莽才是當世的楷模,不管是清流的輿論和白丁百姓民心民意,都被他牢牢的抓在手中。
這樣的基礎夠穩定牢靠了吧,根基扎的夠深了吧?
在公元元年,王莽受封為安漢公,從此大權獨攬。他封賞貴族百官,贍養鰥寡孤獨,施恩于百姓士人,所有的社會階層都對感恩戴德。
他帶頭過簡樸的生活,有記載他捐出百萬錢、三十傾地來救濟京都附近的窮困之人,朝中百官也緊跟他的腳步無不效仿。次年遇到全國大旱,王莽帶領二百多名官員獻出自己的土地住宅給災民,同時大建免費房,令他們得以安居,在漢代就做到了免租房!
做到這個份上,天下都稱王莽為當世的圣人,頂禮膜拜,自此所有的道路全部被打通,一切阻礙全部被他踩于腳下。
公元八年,王莽非常順利地接受了孺子嬰帝的禪讓,稱帝,改國號為新,朝野對此歡呼雀躍,幾乎無人反對。按道理說王莽妥妥的實行了王道之路,根基如此之牢,擁護的人從朝野到田間,應該是會有一個很完美的結局的,結果歷史好象是開了個玩笑……
王莽隨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有幾項政策非常有意思:
實行土地國有——土地不再是私人的,全部收歸國有,有沒有一點熟悉的感覺?
耕地重新分配——沒收大地主的土地然后按需分給無田的農民,有沒有更熟悉一點的感覺?
凍結奴隸制度——大步直接跨過了封建農奴制度社會,這個,呵呵……
貨幣中央集權——貨幣地方不再有發行權,由中央政府統一印制發行……
政府干預經濟——由政府參與制定指導物價,并建立鹽鐵等國有企業專賣制度……
嗯,還有一些細則就不詳細列舉了,但是就以上的幾條,看了有沒有一種異常親切的感覺?想想那是在西漢末年,是在公元初,耶穌也才是個屁大的孩子的時候……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