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諸天最強大佬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江南大劫
歷朝歷代,論及得國之正,無過于大明者,太祖朱元璋一介草民,參加義軍,高舉大旗,驅除韃靼,恢復華夏衣冠。孟森曾在《明史演義》中言,中國自三代以后,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寧王身為皇族后裔,竟然勾結韃靼異族入侵中原,怪不得一眾大臣會反應如此之激烈。
楚毅冷笑一聲道:“朱宸濠他連造反都敢,勾結異族對他而言又算得了什么,歷史之上,為了一己私利,勾結異族入侵中原者,不知有多少,也不多他一個朱宸濠。”
朱厚照面色鐵青,如果說寧王造反的話,朱厚照生氣歸生氣,但是也不至于會氣得要死,朱宸濠可是太祖后裔,同他一般,血管之中流淌著太祖朱元璋的血液,而朱宸濠竟然勾結韃靼入侵中原。
“朱宸濠,皇家沒有你這般勾結異族之皇族,朕要命宗人府將寧王一脈自皇冊除去,朕要捉了朱宸濠,在太祖陵寢之前將其千刀萬剮!”
能夠氣的朱厚照說出這么一番話來,顯然朱宸濠真的是觸及了天子的底線。
一眾文武重臣眼見朱厚照這般氣惱卻是無有人為朱宸濠說上一句話。
本身朱宸濠造反便是大逆不道之罪,現在又勾結異族,就算是千刀萬剮也難贖其罪。
發泄了一通,朱厚照煞氣騰騰的盯著楚毅道:“大伴,你告訴朕,朕要如何才能平定寧王之亂,擊退韃靼人的入侵!”
楚毅冷笑一聲道:“十萬韃靼人寇邊的確是聲勢浩大,可是陛下也不必太過驚慌,楊一清上任已有大半年之久,經其一番整頓,三邊加上宣府、大同,至少擁有可戰之兵十幾萬,而非是昔日空餉者眾多的局面。”
一眾文武聽到楚毅這么說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氣,不過張懋卻是冷哼一聲道:“大總管莫要忘了,邊鎮之地綿延上千里,十幾萬大軍放在這么漫長的邊境,又如何能夠抵擋得住十萬韃靼洶洶兵峰!”
好歹張懋也是知兵之人,所以說他提出的這一點正是大明邊鎮最大的劣勢,畢竟大明身為防守一方,其他不說,單單是宣府、大同一線,大大小小的城鎮就有數十之多。
這么多的城池,韃靼人入侵之時,有些的確可以暫時性的拋棄,但是一些城池必須要派大軍駐守,再加上其他各地也需要兵馬駐守,也就是說,到時候真正能夠用來同韃靼人交鋒的邊軍其實最多也就是數萬人。
楚毅看了張懋一眼,不慌不忙道:“英國公所言甚是,不過英國公想來也清楚一點,陜西、甘肅這些地方素來貧瘠,距離京師更是路途遙遠,所以歷來韃靼人入侵都不會選擇這些邊鎮。而宣府、大同為京師之屏障,才是瓦剌、韃靼入侵之首選邊鎮。”
張懋道:“那又如何,楊一清一樣要在陜西、甘肅等地留下大軍防守,所以他最多也就是能夠集結數萬大軍于宣府、大同一線,否則的話,一旦韃靼人自其他地方入侵,必然勢如破竹。數萬大軍又如何抵擋得住韃靼人十萬兵峰?”
說著張懋又道:“外有異族入侵,內有藩王謀逆,老夫且問大總管,計將安出?”
如此情勢,至少不是傻子都能夠看得出來,如果說大明扛不住的話,不是亡于叛軍之手便是亡于異族之手。
焦芳、王華幾人不禁看著楚毅道:“大總管……”
楚毅長身而起,緩緩向著朱厚照一禮拜下道:“臣請陛下下旨,調京營十萬歸入楊一清麾下,只需楊一清阻擋韃靼人一個月便可。”
朱厚照眼中閃過一道亮光,聞言立刻便道:“朕準了!”
說著朱厚照向著焦芳道:“焦閣老,內閣速速擬旨,朕加蓋印璽,即刻自京營抽調人馬,戶部、工部、兵部等部門務必準備大軍出城所需之軍械、糧草,十萬京營大軍,務必于明日開拔!”
待到朱厚照下了旨,楚毅再次開口道:“臣請陛下準許臣親往江南平定寧王之亂!”
朱厚照聞言不禁神色一變道:“大伴,你要親自出馬?”
本來按照他和楚毅的謀劃,平定寧王之亂根本就用不著楚毅出馬的,有他們先前所安排的后手,平定寧王之亂無非是早晚的事情罷了。
但是很明顯,寧王竟然勾結韃靼人,這卻是大大的出乎了楚毅和朱厚照的預料。
楚毅看著朱厚照道:“陛下,臣會在一個月之內平定寧王叛軍,然后攜大勝之機,親自率軍北上!”
朱厚照不禁一陣猶豫,楚毅離開京師的話,他心中便會生出幾分不安感來,就好像是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一般。
看出朱厚照的神色,楚毅神色一正道:“陛下大可不必擔心,臣離去之后,陛下可令禁軍統領胡翼巡視紫禁城,騰襄四衛巡視京城,英國公坐鎮京師,諸位閣老穩定朝堂,陛下還有什么不能安心的?”
經過先前那一場殺戮,京城之中或許還有一些心懷不軌之輩,但是單憑這些人已經是翻不起一絲風浪。
吃了一次虧,朱厚照總會有所成長,就算是謝遷、蔣冕等人復生,再想算計朱厚照,怕是也沒有那么容易了。
朱厚照沉吟一番,一臉不舍的看著楚毅,緩緩點了點頭道:“朕依大伴所請,朕便封大伴為欽差大臣,賜朕隨身印璽,全權負責平定寧王之亂,上至藩王,下至平民,一眾文武,大伴有先斬后奏之權!”
眾人聞言不禁用一種異樣的目光看著楚毅,不得不說朱厚照對楚毅真的是非常之信重,甚至給楚毅先斬后奏之權,就連藩王都可以先斬后奏,也就是說,這大明天下,除了朱厚照這位天子之外,楚毅可以殺任何人。
楚毅神色凜然,肅聲道:“臣定不負陛下所望。”
就在朝中做出應對的同時,江南之地卻是一片沸騰。
就如焦芳等閣老所言,王陽明、陳泰二人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師的時候,寧王已經起兵三日之久。
三日之間,急行軍的話,差不多能行一二百里,若然攻城,順利的話,可能已經攻下了幾座城池了。
楚毅既然已經察覺到朱宸濠有起兵之意,自然是早早的便做出了安排,為此將王守仁自貴州龍場調往江西任按察使。
最重要的是為了防備意外,楚毅向天子請了一道旨意給王守仁,使得王守仁有臨機專斷之權。
楚毅很清楚,地方上官員的辦事效率,如果說王陽明沒有足夠的權利的話,就算是王陽明有天大的本事,沒有官員配合,也絕對做不了什么事情。
別看歷史上王陽明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三下五除二便將寧王之亂給鎮壓了下去,那是因為寧王叛亂在江南之地并不得人心,地方上權貴、豪紳除了極少數可以說盡皆站在朝廷一方,加之王陽明運籌帷幄,地方官員齊心協力,自然是輕松的便鎮壓了寧王之亂。
然而這一次卻是不同于歷史之上,歷史之上寧王在江南叛亂根本就不得人心,沒有人相助,而這一次,楚毅還有天子幾場殺戮,整個江南就像是一個超大的火藥桶,早已經積聚了極大的怨氣,可以說一點就著。
無論是被抄家滅族的那些權貴、豪紳,還是站在楚毅對立面的權貴、官員,不敢說整個江南對朝廷離心離德,至少大半個江南絕對對寧王造反持歡迎的態度。
可以說楚毅已經預料到寧王叛亂一開始的時候必然會席卷大半個江南,這一點除非是楚毅提前動手除去寧王。
但是就算是除去了寧王,江南所積蓄的對朝廷的怨氣仍然存在,沒有了寧王一樣會有秦王、趙王等藩王。
大明其他沒有,就藩王多的事,隨便推出來一個王爺都一樣能夠起兵了。
寧王的重要性其實根本就沒那么重要,江南利益集團說到底所需要的無非就是寧王這么一塊招牌罷了。
有了寧王這么一塊招牌,那么叛亂就會被大明各方勢力視作如朱棣靖難一般的皇族內部的爭斗罷了。
一旦沒有藩王做為招牌,江南這些人想要起兵造反,沒有大義名分在手,先天上便落了下風。
說到底,楚毅要對付的不是區區一個寧王,真想要除去寧王的話,一道旨意下去,錦衣衛上門便足可以拿下寧王了。
可是盤踞在江南,根深蒂固已經形成了一張籠罩偌大江南的利益大網的龐大勢力幾乎是將江南打造的滴水不漏。
雖然說朝廷依然對江南擁有一定的掌控權,可是在一定程度上,江南其實是漸漸脫離了朝廷的管轄。
江南本為大明之江南,完全可以為大明提供龐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只可惜一群寡廉鮮恥之輩猶如貪婪的吸血蟲一般趴在大明老邁的軀體之上瘋狂的汲取,消耗著大明的元氣。
楚毅一再的縱容寧王,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要一舉掃蕩偌大的江南,只有一場席卷江南的大動亂,才能夠掃清盤踞江南的蠅營狗茍。
恢復三更,大佬們,求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