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天下豪商 第1269章 復古黨人——科舉能廢嗎?
“復古法,抑兼并,均田地,養戰士……哈哈哈,我只道何栗會想到維新,沒想到他居然能看到復古。不錯,不錯,是個大才。”
“元首,這個何栗乃是蜀人,一門三兄弟,一起上京應科舉,而且全部高中。”
“一門三進士啊!還真聰明……”
“只是可惜這樣的人才不能為我大周所用。”
“真正可惜的是,他能看到復古又能怎樣?看到,做不到啊!”
元首宮內廳。武好古正在和林沖、劉澤二人見面談話。
何栗和劉锜的談話內容,已經由林沖報告給了武好古。
而武好古也對何栗有了那么幾分欣賞。宋儒還是有人才的,但是大宋的封建君主制度,決定了何栗的大才終究不得施展。
武好古笑著:“何栗并沒有完全看透,其實我大周不僅有抑兼并,均田地,還有一條乃是宋國無論如何都無法實行的。”
“元首,是什么呀?”
武好古一笑:“廢科舉!科舉不廢,鄉間多田之士,便會以考試為進途,以從軍為末業。縱然能抑制兼并,也無太大用處。而且現在的大地主多是進士出身的官員,所以科舉不廢,田是限不住的。
蘇籥,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武好古的機宜長蘇籥也參加了今天的會面,聽到武好古的發問,便笑著應道:“元首所言極是,科舉之士,十之八九都是廣有良田者。科舉不廢,田土如何限得住?而且在宋國行限田、均田,乃是要行掠奪民田之事。動輒就會激起民變,到時候還不是天下大亂?以學生看,與其限田、均田,不如廢科舉,以軍功為進途。這樣民間多田之士,自會習武從軍的。”
武好古點點頭,問:“蘇籥,你覺得在宋國行限田、均田之事有成功的路線嗎?”
“有啊!”蘇籥笑著吐出四個字,“暴政,誅殺!”
大周的限田、均田能行得通,其實也建立在殺戮的基礎上。燕地、遼東、遼西,哪塊土地不是尸山血海打過來的?接下去要出兵高麗還得繼續殺人。
可問題是宋朝能這樣殺嗎?根本不可能……一個是殺敵人,一個殺自己人,難度完全不一樣啊。滿朝文武都是大地主,誰能把他們都殺光?根本做不到。
所以還是武好古給大宋開出的藥方——廢科舉的可行性還高一些。
至少歷史上的大清朝成功廢除了科舉制度……唔,然后就共和了。
武好古笑著:“蘇籥,你回頭準備幾篇抨擊科舉制度的雄文交給我。”
“喏。”
這幾篇雄文,當然是要刊登在宋國的報紙上,去向宋朝的舊制度宣戰的!
大宋的反帝反封建運動,現在才剛剛開始,得多加幾把柴才好啊。
想到這里,武好古又對劉澤道:“劉二哥,麻煩你走一趟開封府,去給陳東、張浚、何栗他們當個金主。如果有機會,就促成復古黨的成立。”
劉澤連忙起身,拱手一禮:“屬下必不辱命!”
“東遼和咱們聯絡上了?可是真的?”
“真的!當然是真的,昨日咱們幾個都見了東遼相公大公鼎了。東遼愿意首先出兵六萬突襲臨潢府,以調動金兵主力東進。然后咱們大宋加上西遼、涼國的十數萬步騎會攻大同即可。這下四國滅金策可以成功了!”
王黼眉飛色舞的說著,說到興奮之處,便從椅子上起身,在屋子里面走來走去,還不時舞動胳膊。
不久之前還主持購買天價牛羊馬匹的王黼,這會兒已經變成了個主戰派。
何栗問:“王待制,那咱們還要花費90萬緡去買牛羊馬匹嗎?”
“當然要買啊!”王黼道,“這就是出奇制勝,咱們花了這90萬,金人就不會防備了。大同之戰,便是必勝!”
何氏三杰聽了王黼的分析,全都連連點頭,表示贊同——其實王黼的分析有一定道理,花了這90萬的確可以忽悠一下金人。不過真的要達成戰略欺騙,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光是這90萬是完全不夠的。
另外,大宋國自己的朝廷就是個特大號的篩子,什么消息都會漏出去的。數萬大軍的行動,又怎么可能保密?
不過王黼、何栗、何棠、何榘四人,現在還是很有保密意識的,不僅上了密折,而且還由狀元公何栗親自帶著奏章,日夜兼程趕赴天子行在襄陽府。把東遼參加四國伐金以及周國即將滅亡高麗的消息呈報給大宋官家趙佶。
襄陽在歷史上就是一座雄城,號稱鐵打的襄陽。在南宋后期,更是成為國家存亡的關鍵點。
歷時將近五年的襄陽圍城戰的失敗,幾乎宣告了神州陸沉,漢人亡天下!
以一城之力,對抗蒙元舉國之兵(至少是忽必烈的舉國之兵)長達五年,也充分說明了襄陽城的堅固。
不過歷史上的忽必烈如果看到現在這座由北宋知襄陽府事潘孝庵耗時數年,不惜工本,精心打造而成的襄陽雄城,他一定會放棄滅亡南宋的打算。
因為這座襄陽雄城堅固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這可不是國力被連年戰亂嚴重削弱的南宋朝廷打造的襄陽城,而是豐亨豫大的道宗朝不惜工本建造的雄城。而且潘孝庵還雇傭了大批青城學宮、格致書院的營造院出身的大匠,還使用了堅固且廉價的紅磚和泥灰。
因為有了廉價的紅磚,襄陽城墻不再是大量的夯土包上一層薄磚,而是用厚達一丈的紅磚包裹夯土。紅磚之間全部用天津泥灰(并不是產自天津,而是在襄陽城附近建窯燒造)粘合,異常堅固。
不僅是漢水南岸的襄陽城使用了這種紅磚包土加泥灰粘合的技術。同襄陽城隔水而望,被稱為“紙糊的”樊城,也用上了相同的技術!
而且進步的不僅是營造工藝,還有城堡的設計。幾年前剛剛出現在戰場上的火炮和弩炮,在第一時間就影響到了襄陽和樊城的設計。
這兩座城堡不再是傳統的四方形結構,而是八邊形的結構。八個夾角處都有一個突出的三角形馬面(這種三角形馬面的設計是從周國抄來的,這種初級的棱堡正在周國北部同金國接壤的地區大量興建)。布署在兩個三角形馬面上的火炮、弩炮和神臂弩,可以形成交叉火力。
而且有了突出的三角形馬面后,守軍就不必在綿延的城墻上布署兵力。只需要在八個三角形馬面上布署少量的裝備了神臂弩和火炮的部隊,就可以抵擋住數倍乃至十數倍于己的敵人的進攻。
可別小看這種大量節省兵力的設計。因為守軍兵力的節省,就意味著糧食消耗的減少。歷史上的襄陽在被圍近五年后投降的原因,其實也是補給線中斷所致。
如果歷史上面對蒙古大軍的襄、樊二城是兩座裝備了火炮的棱堡,忽必烈的大軍恐怕得在襄樊城下一直待到元朝滅亡了……
除了兩座磚石筑起的初級棱堡,潘孝庵還在襄陽棱堡城外,沿著漢水修建了一道24里的外城。也是紅磚包土的結構,雖然沒有三角馬面,但是卻在城墻沿線修建了24個半圓形的馬面。并且在半圓形的馬面上布署了炮臺,可以安放弩炮、火炮或配重式發石機。這24個炮臺是用來封鎖漢水江面的!
如果宋軍可以獲得足夠多的大炮布設在24個炮臺之上,那就不會有任何敵方的船只可以在這一段漢水江面上航行!
而在這道24里長的外城的盡頭,則是依托虎頭山修建長達10里的山城防線,直接連接襄陽城的南側,而且還在虎頭山的主峰修建了堅固的虎頭山要塞,作為整個防線的核心。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襄陽外城防御體系。
在襄陽外城和內城之間,則是多達兩萬畝的肥沃水田!
如果得到充分的開發,每年可以收獲六七萬石稻米,足夠養活一萬到一萬五千名守軍。
這個數目的守軍,已經足夠守住兩座棱堡、一座山城和沿江外城的24個馬面炮臺——如果大宋朝廷能為守軍配備足夠的火炮、火藥和神臂弓以及甲胄。
換句話說,這座襄陽府堅城在面對敵人圍攻時所能堅城的極限時間,將是以世紀,而非以年為單位的!
在視察了襄陽府城(包括襄陽城、樊城、沿江外城、虎頭山城)各處之后,大宋道宗皇帝趙佶自是龍顏大悅。
立即就下詔設立了襄陽宗正寺和宗正寺軍,將所有跟隨他南下的宗子全部歸入襄陽宗正寺管轄,并且從中選出丁壯編入宗正寺軍,作為未來襄陽守軍的核心。
同時趙佶還從封樁庫中拔出上千萬緡,用于在襄樊兩城中建造房屋和在城外購置土地,以安置南遷宗子。
而且趙佶還親自滯留襄陽,監督南宗正寺和宗正寺軍的設立。
就在趙佶滯留襄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北返的時候,狀元公何栗親自帶著奏章,終于趕到了已經變成天下第一雄城的襄陽府城。
請:m.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