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戰國之軍師崛起 第六二三節 白暉的謹慎
作惡人嗎?
贏驪想了想,感覺也是。
這血書都下了,卻不讓報仇,這事換成誰心里也不痛快。
秦王發了一陣子火,正準備罵此不好聽的話之時,又一份文書給送了過來。
贏驪接過公文先看了一遍,卻在猶豫要不要遞給秦王。
秦王見到贏驪的反應,先是疑惑,然后伸手一把將公文搶了過來,翻開之后立即沖著那名文吏吼了起來:“你,你為什么才送來。”
文吏嚇了一跳,趕緊回復:“這是正式的公文,要先送到文司備檔,然后才能給王上送來,而且這公文上并沒有書寫過立即面呈王上,也沒有寫明是急件。所以……”
秦王已經準備打人了,贏驪護著讓文吏先走。
看秦王火大,贏驪突然笑了:“故意的,這絕對是故意的。”
“呼!”秦王長長的吐了一口氣:“傳寡人令,寡人要去崖山。”
“諾。”一個侍從趕緊應話。
秦王手上第二份,就是白暉正式的出兵召集令。
正如文吏所說,這份是正式的公文,肯定比直接給秦王的書信送來的慢,因為公文要有流程走。
交到百里鐵劍還有白平手上的,自然是那血戰之字,以及正式的命令書。
兩人什么也沒說。
待送公文的小吏離開之后,白平在百里鐵劍胸口打了一拳,一言不發的離開。
百里鐵劍手握著劍柄站在那里足足一刻鐘,這才重重的吐了一口氣,將胸口的那口濁氣吐出來。
百里鐵劍對身邊的人問道:“咱們這里什么時候有船北上。”
“預計五天后。”
“好,我親自回去。”百里鐵劍已經決定了,自己親自回新港,然后再北上倭島,再去辰國半島,然后再去燕北之地。
老秦人當中,百戰的豪兵不少。
這三地,召集一千曾經的精銳不成問題,這些人不是為了上戰場,而是作為教官。
眼下,南港這里許多部落也愿意派戰兵出來。
只要代價夠高。
百里鐵劍很清楚的知道,秦國真正的目標是從這里北上攻打楚國,而不是放在峴港。
倭奴是征伐之地的人。
辰奴也是征伐之地的人。
他們不堪重用,并非能力不行,而是秦人信不過這些人。
而南港這里,悍勇之士不少,但缺少專業的訓練,那些曾經的百戰豪兵們,就算是身殘,也并弱者。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最優秀的低級軍官,他們對打仗這事,太熟悉了。
幾天后,秦王南下,往崖山港而去。
一下船,秦王就問道:“大河君何在。”
“報我王,大河君此時在月牙灣。”
白暉在玩,難得到這里來,自然是要開心一下的。
白暉玩的游戲可以說沒有人能夠想的到,也沒有人敢去嘗試。
秦王見到白暉的時候,秦王看到是白暉在海上放風箏,而且腳踩在一塊木板上,被風箏拉著在海上高速的滑行。
秦王脫了外袍,也要了一件大短褲坐在沙灘上。
白暉自然也看到了秦王到,松了一邊的繩索,讓傘失去張力,然后減速到了海邊,自己一個猛子扎入水中,用自由泳游了回來。
海上的滑板,傘自然有人去收拾。
秦王沒起身,依舊坐在海邊沙灘上,等白暉坐下的時候秦王問道:“連你的小妾都以為為兄很生氣,是過來找你麻煩的。還特別托了宮內的宮妃試圖說情,你想瞞的是誰?”
“贏驪公。”白暉倒不回避。
“為什么?”
“因為我猜不出來贏驪公來干什么,代表公族前來觀察南下的產業價值。王兄你可心中有數,這里值多少?”
“不少。”秦王繼續詳細的說道:“為兄只看到一樣,就是那蕉樹,就大河衛研究的結果,蕉樹現記錄在案已經有二十種之多,有的結果,有的不結果。就是結果的,也有結大果與小果的區別。”
白暉沒說話,示意人拿來兩只椰子,已經扎好,放了兩根竹管。
秦王接過椰子吸了兩口:“蕉的麻很特別,現已經知道有兩種蕉的麻價值巨大,這兩種都分為粗、中、細麻,細麻可以織衣,比起咱們的麻還硬了點,卻在熱的地方還不錯。作外衣也沒什么不好。”
“王兄倒是研究的挺多。”
秦王干笑了兩聲:“麻、糧、鹽、鐵。天下最不可缺的物質。大河君的工匠已經中麻織了一張船用的帆,工匠們認為這種麻不怕海水,比起中原的麻更適合大海,所以船用麻布已經開始建坊。”
“用你的說法,這個產業的價值,將來怕是不比巴蜀的衣麻小。”
白暉一抱拳:“王兄英明。”
秦王沒理會白暉的奉承,繼續說道:“冷榨椰油好東西,可以吃,也可以涂在身上。這還不算一年至少兩熟的稻米以及無數的藥材、香料。這里富有,極富有。”
白暉笑了笑:“王兄,還有兩處地方我沒有派人攻打,王兄應該知道我以前提到過的沖積平原這個詞。”
“記得,這個詞代表極肥沃之地。比如新港那里,種田極好。”
“一年三熟的稻米產地。我不知道敢不敢讓驪公知道,我不知道驪公代表的是誰。一塊富足可比關中平原之地,王兄認為我應該如何處理。”
“在何處?”秦王首先關心的是位置。
白暉在沙灘上畫圖,而后指著圖說道:“王兄,這里是南港,這里是珍珠灣。想來贏姜應該秘密給王兄匯報過了。然后這里是峴港,這時是崖山,這里便是……”
“紅河三角州。擁有優質煤無數,若非要加一個數字的話,約十億屯。這不算什么,重點是,這里九成的土地都是水田,是天下一等一的谷倉,稻米一年三熟。”
秦王的手指就在紅河三角州上指著:“一年三,三熟?”
“對,我預測,真正開始種植,一頃每年應該實收二百擔以上。”
秦時的一頃就是一百畝,相當于后世的三十二畝,一年一畝收六擔稻米并不算多。
秦王轉頭看著白暉,一字一句的說道:“為兄試探了數次,也不知道驪公南下是為何。”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