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藍白社  >>  目錄 >> 山海經的第四點想法:唯一且真正的至高神

山海經的第四點想法:唯一且真正的至高神

作者:魔性滄月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魔性滄月 | 藍白社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藍白社 山海經的第四點想法:唯一且真正的至高神

山海經千頭萬緒,涉及廣袤,想要解讀,絕非一日之功。

關于它我有很多想法,可說一個,必牽扯眾多,彼此之間,線索復雜,關聯繁瑣。解讀一個,必要引出另一段作證,而為何它能作證,又要先讓你們明白另一段為何那么解讀,而若要這么做,就又得牽扯其他段落,如此種種,真是千頭萬緒,不知道從何講起。

幾千字的篇幅,也只能摘出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點點去解讀,一次根本講不了太多。

所以山海經的個人解讀,我到底會寫多少,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想來想去,意識到有些讀者可能連一些最基本的東西都不理解,這會使得我在解讀時非常麻煩,提及的東西萬一生僻點,或者你們被諸多后世文學誤導,而把一些錯誤的東西當做常識,繼而跟我理解的不同,就會對不上頻道。

所以我必須還夾雜著一些科普,讓你們先了解我‘經外的理解’,再跟我走入‘經內的理解’。

而既然山海經是五帝時期的上古之事,便決定先從‘帝’講起。

且先不談帝有什么能力,帝在山海經里有多強,帝到底有沒有神異。

我先從三皇五帝最樸素的身份說起。

皇帝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創建的稱呼,意思就是他比古之皇、古之帝更厲害。

功高者為皇,德望者為帝。前者是對‘全人類’有著無與倫比的重大貢獻的人類始祖。后者是對諸多氏族有巨大德行,天下萬族眾望所歸的最高領袖。

大家都知道三皇五帝,但很可惜,山海經通篇沒有提過三皇,帝也不止五個。

三皇五帝最早是漢朝儒家開始這么說的,而因為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五行說,所以將歷史上的‘眾帝’,選了五個高人氣的出來,對應五行、五德。

至于三皇,最開始有天皇、地皇、泰皇。他們到底有什么功績,不知道。

而春秋戰國時期,人文思想極為發達,所以賢者們就開始將更多的上古始祖,賦予皇的地位。

說白了,真正的遠古,是沒有‘皇’這個名號的,皇級名號是后人‘追封’給那些有著重大貢獻的始祖的。

于是陸續的,開始出現各種皇。

皇在這個時候,就是指大功勞的始祖,而并非一定要三個。

后來非要三個,大概是為了對應天地泰,或者天地人吧。

首先哪三皇就眾說紛紜。比較主流的是‘伏羲、女媧、神農’,還有一種是‘燧人、伏羲、女媧’,以及‘伏羲、神農、黃帝’。

以上都是記載來源比較正式的,至于有些不正式的,比如把共工、祝融都加進去的,那純粹是很晚期時候的一家之言。

畢竟我說了,皇是追封,本來就是后人給的,有功勞的始祖都可以冠名為皇,后人隨便把誰列為三皇都行,就算現代人列個九皇,一百皇,又能如何?只能說明我們孝順……

在亙古時期是沒有皇這個稱號的,只有帝。

所謂三皇,只是將有資格稱為皇的眾多始祖,挑選其中三個高人氣的出來罷了,令其世代傳頌,以顯尊崇。

那么三皇最早的說法是什么呢?

最早的說法是莊子: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

沒錯,什么伏羲神農,一個也沒有。發明造屋、生火、生產工具的三位無名老祖,就是莊子定義的三皇。

是誰呢?不知道,這三個名字的意思其實是:肯定有第一個造屋的人,定義他叫有巢氏。肯定有第一個生火的人,定義他叫燧人氏。肯定有第一個制造工具的人,定義他叫知生氏。

可以看得出來,莊子沒有儒家那么多的政治目的,他也沒有從人氣上面來考慮,直接選了最樸質的三個,列為三大最尊之皇。可以理解為皇冠軍,皇亞軍,和皇季軍。

不過莊子的冠亞軍,儒家當然不會用。

東漢班固,就列了個‘伏羲、女媧、神農’,至此這成了最主流的三皇。

神農指的是炎帝,所以先不說。

女媧在山海經中,只有一句:“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粟廣之野,橫道而處。”

山海經里就這么多,沒了。

山海經還不是直接描述女媧,而是只說了女媧之腸,化為了十神,出現在莊稼地里。

只寫女媧之腸,不寫女媧本尊,只有兩個原因。一種是山海經關于女媧的定義和描述,被我以前說的‘劉歆修書’時刪掉了。

還有一種原因是,哪怕對于山海經最早作者而言,‘女媧’二字,也是個常識,是個人就該知道,不需要多言。

類似的‘常識’,還有很多,比如說人,比如說犬、羊、牛、蛇、魚、鳥,以及……‘龍’。

山海經通篇沒有關于龍本身的定義,沒有‘有獸焉,名為龍’之類的說法。

反而是在描述各種動物、異獸甚至神時,直接寫‘龍首’、‘龍身’、‘龍尾’之類的字眼。

用詞之隨意,就好像龍是個常識,與‘日’、‘山’、‘海’、‘狗頭’、‘人面’、‘魚尾’之類的詞一樣。

難道還要在經中解釋什么是人嗎?倘若讀者連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作者怎么寫?

所以,如最初作者根本不打算對‘人’做出解釋一樣,他根本就覺得不需要對‘龍’、‘女媧’這種詞匯,做出任何解釋!

不解釋!因為它們是常識。

也就是說,女媧是早在堯舜禹時期,亙古以來,便是人們眼中,耳熟能詳,常識級別的存在。

那么除了山海經以外,最早對于女媧描述的文獻,是什么呢?

在學術界,公認最早描述了女媧的是西周時期的史籀篇,雖然這本書本身不存在了,但它的內容化在了很多后來的其他書中被引用。

這是考證過的,我就不解釋了,總之‘媧’這個字,有籀文,意思為‘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

這就是女媧最早的傳說,從古至周朝,她都是化生萬物的神。

不是造人,是造萬物!

女媧造人傳說的最早記載,是在宋朝,那已經太晚了。

煉石補天的傳說,則可信度高很多,最早出自西漢淮南子,而這本書源于先秦時期的傳說。關于女媧,還有一日七十化,人面蛇身,發明笙簧、瑟、塤等記載。

所謂一日七十化,意思是她每天都在衍化出各種事物出來。

其實就是和西周時期的‘化萬物’對上了,結合山海經,也是這個意思,女媧之腸化為神了。連腸子都如此,更別說其他了。

可以想象,山海經時期的人眼中,女媧可能全身上下,一切都化為世間萬物了。隨便一個神,都可以被視為女媧的無數化身之一。

也就是說,女媧我們已知的最早傳說形象,就是一個創造了神、創造萬物的這么一個存在。

至于煉石補天,山海經里沒有寫,我就不說了。淮南子說的那么詳細,大約有藝術加工。但天塌了這么大的事,寫女媧去搞定,也側面說明,女媧就是先秦時期,乃至一直上溯到上古五帝時期,都是人們常識性中的至高神!

一個身化萬物,眾神之母的存在。

有人可能會問,女媧身化萬物,衍生眾神,那么盤古呢?盤古哪去了?

盤古實在是出現的太晚了,是在魏晉時期才有他的傳說。而且是吳國文人,大概是通過南方百越民族的傳說,而記述的。

漢以前沒有任何文字,提到過盤古。漢代也沒有任何墓穴,繪畫過盤古……

反倒是漢朝墓穴之中,我們現在挖掘了有女媧伏羲圖,有嫦娥奔月圖,西王母的圖……

連嫦娥奔月都有,卻沒有盤古開天,足以說明,盤古從來都不是諸夏的創世神。

女媧才是創世神!是炎黃一系自古以來的至高信仰。

在上古時期,女媧的地位是最高的!沒有之一。

證據很簡單,戰國屈原天問就寫:“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這句話有兩種解讀,第一種:女媧的身體那么奇怪,是誰設計的?

第二種:女媧竟然有身體?誰創造的?

第一種解讀下,屈原是在疑惑女媧為何是人首蛇身這么奇怪?

其實我倒是更好奇,屈原為何不寫炎帝有體呢?炎帝牛角難道不奇怪了嗎?

第二種解讀下,屈原疑惑的點就變成了,天地萬物不都是女媧所造的嗎?那么女媧的身體又是誰造的呢?

但不管是哪一種解讀,都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在屈原的認知中,女媧就是最高的了,她上面不存在其他神。

假如盤古存在,或者其他任何比女媧地位更崇高的神存在,那么屈原就不會問出這句話了。

而是應該問,盤古有體,孰制匠之。

屈原問女媧的潛臺詞,就已經表明,女媧的神格封頂了。

然而秦朝之后,漢代獨尊儒術,導致了另一個皇者,取代了女媧的地位。

他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

接下來我要說的,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會比較顛覆。

因為你們理解的伏羲,其實是不存在的。

這么說可能不貼切,換個說法:原型還是有的,真的有伏羲,也確實是有功績的始祖,可他在上古不那么重要,更沒有后世所傳的那么偉大。

既然是聊山海經,那么山海經里有伏羲嗎?

答案是:零。

記載傳說人物,古代帝王最多的山海經,沒有關于伏羲的哪怕一個字!

那么戰國以前的考古文物有關于他的東西嗎?答案是:零。

那么春秋戰國以前的典籍,有關于他的記載嗎?答案是:零。

堂堂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西周沒有任何典籍提到他,后來的墨子、孟子都沒有提他。包括我一直喜愛的屈原的天問,也沒有提到伏羲。

你們肯定很好奇,伏羲到底是怎么成為三皇之首的。

答案當然是因為孔子……

孔子易經·系辭里提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后面還有,我就不貼了,意思是描述他結繩作網、教人打漁的功績。

總之,孔子意思是說,古代的包犧氏之所以能成為王,是因為他創造了八卦……順帶還有制作網的功勞。

但主要還是八卦,包犧氏死了,神農氏繼續衍化,神農氏死了,黃帝衍化……到了現在,成了易經。而我最愛的周公,對此怎么怎么的……

以上,這就是最早關于伏羲的描述。

孔子的影響力,當然是很大的。之后戰國中后期陸陸續續,也開始有些賢人在自己的典籍中提到伏羲了,并且開始出現了他的事跡。

比如戰國后期的文物——楚帛書,就是最早描寫了伏羲傳說的實體文物。說他和女媧創造了世界,這也說明女媧真的就是個至高創世神。

不過這件國寶在國外,國內只有摹本。

還有戰國后期的莊子也有提及,原文就不貼了,也就提個名字而已,跟各種造物件,搞發明的上古始祖,放在一起提及,地位并不高,甚至還很低。幾十個始祖中,伏羲排倒數第二……

由此可見,伏羲的傳說故事,實則在孔子開始歌頌他,然后戰國中后期才陸續出現他的傳說的。

并且在那個時候,伏羲的名字都不確定,有叫庖犧,有叫包犧,有叫風犧,有叫伏戲……

而女媧,則一直是叫女媧。

由此我覺得,戰國中后期,伏羲的傳說才剛剛興起,正在被人加工整理中……

直到西漢,獨尊儒術,伏羲的名字才被確定,而且其傳說才突然豐富細節起來!

西漢早期的司馬遷還算有節操,史記沒有給伏羲太多記載,他認為伏羲的記載不真實,沒有采用,只在自序中提到一句: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意思就是:我聽先人說,伏羲氏很純厚,創造了易經八卦。

沒了,這就是司馬遷對伏羲功績的全部描述……

難怪學術界認為,史記已經是非常有節操的信史了,司馬遷還是較為客觀的。

所以這里我也相信,伏羲這個人肯定是存在的,古王之一,亙古之時的某位始祖。只不過這位始祖,在數以百計的始祖中,并不能排的上號,春秋以前,根本沒有名氣,他的最大功績是創造了八卦。

要不是易經到了后來越發火爆,周朝更是達到巔峰,再加上孔子宣傳,伏羲氏的人氣在諸多人文始祖之中,不一定能排的上前三十……

最早的伏羲地位別說三皇之首了,第三十皇都不一定有他。

可隨著孔子的地位提升,儒家學說徹底成為主流后,伏羲也水漲船高,畢竟周易是儒家五經之一,而易經八卦,伏羲是最早的起源者。

比如劉歆,也就是我一直詬病他把山海經活活整理少了一半的家伙。

他將伏羲推到了最高峰:“庖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為太昊。”

這也是第一次,將古往今來流傳的‘太昊’,直接聯系為伏羲了。

注意,在劉歆之前,太昊就是太昊,又稱大皥。而伏羲就是伏羲,兩者根本沒有毛線關系。

儒家一代代這么定義下來,到我們現在成了真理。

山海經中有提到過大皥,但絕沒有庖犧、伏羲之類的存在,也沒有說誰作‘易’。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大皞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

我看不出他跟伏羲有什么關系,所有關于大皞是伏羲的言論,都是漢朝獨尊儒術以后突然出現的。戰國的楚帛書壓根沒提過這個事,只能說儒家太能‘修書’了。

至于什么木德之類的,就不解釋了吧。

大家知道,五行始終說綁定古之帝王,是非常典型的牽強附會行為。

除了劉歆,還有東漢的班固,也搭了把手將伏羲送上了神壇。

班固的白虎通義寫了:三皇者何謂也,伏羲、女媧、神農是也。

一口氣,將伏羲拔升到第一位!

至此,伏羲成為無上人皇,超越女媧,登頂為百王之先,列祖之巔。

并且他的身世也出現了,華胥氏雷澤生伏羲。

得,直接把華胥氏個給扯進來了,戰國楚帛書從未提過伏羲的身世,在那個創世神話中,他和女媧直接就是從混沌里蹦出來的。

伏羲本來在孔子眼里,就是個人祖,作了易經,得以推崇。從沒提過他跟女媧有什么關系。

結果到了孔子死后百來年,后人把他變成了人首蛇身,然后跟至高神女媧卷在一起,成為了兄妹,說是他和女媧一起創世的。

至此,伏羲女媧成了兄妹。

漢代墓穴出土的壁畫中,便有了伏羲女媧人首蛇身雙螺旋圖,一男一***陽調和,兩大至高先祖,完美!

可是他的功績有點少啊,光憑易經與捕魚,逼格有點低。雖然與女媧共生,蹭了波熱度,可他的功績,確實不如女媧啊。

于是到了晉朝,伏羲的功業增加為:繼天而王,作八卦,造書契,做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供庖廚。

其中做瑟和制嫁娶,原本是女媧的功績……

從跟至高神女媧一起混身世、混功勞,發展到直接把女媧的功績轉移成伏羲的了……

而到了唐朝的文獻里,伏羲女媧兄妹還不夠,直接成為了夫妻!

兩者是兄妹的記載,比兩者既是兄妹也是夫妻的記載,要早了數百年!

從沒關系,到兄妹,再到既是兄妹又是夫妻……

這么做之后,女媧除了補天以外,所有的功勞,都成了輔助伏羲的了。

再到后面,伏羲又多了很多很多的發明,總之越來越牛逼。

到了這里,你們也看出來了。

時代越往后,伏羲的記載就越詳細……功勞也越大……逼格也越高。

而女媧,則恰恰相反……逼格在一路暴跌!

從文獻上看,不算山海經,女媧比伏羲早了幾百年。

而我們是在聊山海經,根據我前面對于山海經的假設,上古有個原初作者,寫了最早的初稿,并且就提了那句女媧之腸的話。

女媧在五帝時期,就是全民信仰,炎黃一系的至高母神。她最初身化萬物,母育一切。同時也是古之帝皇,人文始祖。

畢竟絕天地通,所以炎黃一系的信仰一定是始祖。

總之,女媧神格、人格、帝格,一直都是極高的!而且是越早時期,越高!

越晚時期,則反而越低。隨著時間越往近現代推移,女媧的逼格也在一步步地下降。

到了秦漢,要親自煉石去補天了。

這倒也沒事,符合她創世神的位格。

可后面,女媧的化身萬物之能,被逐步削弱。

先是多了個哥哥伏羲,然后功績被轉移,從女媧制嫁娶,變成了女媧輔佐伏羲制嫁娶……

再后面,還來了個盤古,直接頂掉了她創世神的地位。

而到了宋朝,神格再度驟降,出現了女媧捏土造人的傳說……從化萬物,徹底淪為造人工具。

到了明朝,還要在小說中被紂王調戲,引出封神。到了現代,更是成為洪荒可攻略的妹子之一了。

可以說,現代人所理解的女媧,并非最早的女媧。

而應該將盤古、伏羲、女媧三位一體合起來,才是周朝乃至更早時的女媧。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可能在于男權社會的建立,讓至高的媧皇步步淪落,成為伏羲、盤古這類神的附庸。幾千年下來,女媧和伏羲的地位與貢獻,發生了偏移,大概是男尊女卑導致的結果。

至此,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伏羲女媧。

女媧化生萬物,伏羲始作易經。這就是兩者的原始設定,并且兩者沒有關系,最初的文獻都沒有提及對方……

以此為基礎,再去解讀山海經,就顯而易見了。

山海經沒有皇者,因為皇者是后來人追封的。

山海經也沒有伏羲,因為伏羲在五帝時代,并不出名……可能還不如夸父……

山海經里有女媧!雖然沒有寫、或者被人修掉了她的功勞事跡,經中只提到了‘女媧之腸’,可這也足以說明,女媧在山海經中地位之高了。

女媧之腸化為神十人!

別看就這么貌似沒什么營養的冰山一角的記載,實際上仔細一想,這竟然是山海經中,最牛的一次側面描寫。

女媧是山海經中,唯一身體的一小部分,可以化出神的存在。

學術界,公認西王母、黃帝、帝俊為山海經中最強者。可實際上,這三位似乎都比沒出場的女媧差遠了……

黃帝、帝俊還介紹了世系,西王母還蓬頭散發,兇神惡煞。

女媧則什么其他描寫都沒有,只提了她的腸子,化為神,出現在了廣袤的粟麥田中……橫道而處……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麥田怪圈……

純粹是我腦補啊,首先山海經罕見的,沒有描述這神的長相,和神的性質或別的什么。只說是女媧之腸。

翻遍山海經,記述者往往都要寫明相貌,至少看起來怎么怎么樣,有沒有操蛇什么的。

女媧之腸沒有……完全沒有過多的描述,以至于我們這些后來人,都不知道這里在說什么!

所以要么記述者根本沒法描述其相貌,要么女媧之腸四個字,就已經描述了,只是我們聽不懂。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山海經作者,這里其實寫的是‘一次特殊現象’。

也只有寫非自然形成,一輩子都未必能見一次的現象,才會出現這種狀況。

而且記述者,大概并沒有親眼所見,只是道聽途說,因此才簡單地記了一筆。

沒見過,自然也不知道如何詳細描述。

根據別人的講述,他只能寫下‘女媧之腸’、‘處粟廣之野’、‘橫道而處’這樣的筆觸。

粟廣之野的意思,就是極為廣袤,龐大的粟米莊稼地。橫道而處,就是橫在路上的意思。

說實話,我真的很想直接就猜測:這是十艘螺旋飛碟降臨了,落到田里,攔在了路上……

但我沒有絲毫證據。

我之前的幾篇番外就說過,作證的論據,只會用山海經自己的內容,外加現實存在,或科學知識、合理邏輯,來進行論證和推敲。

別的文獻只提供思路。

所以外星人,飛碟什么的,提一下就算了,真沒證據。

而現實里真實存在的,又能與女媧之腸聯系上的……我只能想到麥田怪圈!

首先,‘女媧’是個常識,就像龍、人、鳥、魚一樣,不用解釋。

所以女媧是個誰都知道的存在,比如誰都知道,女媧創造萬物,來自天上……

繼而‘女媧之腸’這四個字,本身就很可能已經在描述某種……在當年,古人們一聽就很形象生動的事情。

這么形象生動的話,那么當時降臨到廣袤的粟米田地里的‘神’,要么長得跟腸子似的,要么在田地里,制造出了猶如‘女媧之腸’般的場面。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看過麥田怪圈,有很多奇妙的幾何圖案,扭曲而華麗繁茂,一圈圈的,非常復雜。

麥田怪圈很多人嗤之以鼻,說是人偽造的,實際上這么說的,根本不了解麥田怪圈的可怕。

這里篇幅不夠,我只告訴你們:人類已有的技術,造不出真正的麥田怪圈。所有人偽造的,都和真正的麥田怪圈差距極大,就好像小學生的畫與頂尖畫家的作品一樣,天壤云泥!

本質上,那是人類科技根本無法實現的情況,因為麥子沒有被壓斷,它是自然地,被某種電磁力技術整齊地撫平的,并且還可以繼續生長。以及麥子收割之后,來年那片麥田依舊會自動長出怪圈的圖案,直到兩三年后,才會自然消失。

總之,麥田怪圈到底如何形成,我只相信兩種說法,一種是高等文明所為,一種是蓋亞意識假說——地球生態系統自己的反應。

言歸正傳,有個怪圈名叫‘生命之花’,這個麥田怪圈非常出名,而且從地面看非常難以名狀,我這里放不了圖,自己查。

總之這種麥田怪圈,古人若看到了,將其描述為女媧之腸,我覺得可以理解。

因此,山海經記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粟廣之野,橫道而處。”

這有可能,是因為自古以來,地球上就會偶爾出現麥田怪圈,只不過到了近現代次數增多了。

而有人在上古堯舜禹時期,目擊了上古麥田怪圈的形成過程,比如目擊者認識來自于‘女媧氏’的十艘小飛行器從天而降,降到粟米田里。

或者目擊者沒看到誰弄出麥田怪圈,只看到了粟麥自動倒下,原地憑空形成。

于是古人腦補,麥田憑空倒下,形成圖案,仿佛盤桓在田地路邊的無形之神,此必是女媧化生!

又因為目擊者不會飛,不能俯瞰,所以從地面看麥田怪圈,感覺整齊朝著一圈圈曲線伏倒的莊稼,就像是腸子似的,盤桓在路上。

因此名曰:女媧之腸。

也許有些過度解讀,但既然解讀山海經,那么就將其當做古人真實目擊,且認真記錄的情況來分析。

綜上,我也只能給出這個答案了。

廢話了八千字,也才講完山海經里幾乎就沒有的……三皇。

雖然山海經原文里幾乎沒有三皇,但這一篇提出的東西,我后面會用到的。

接下來,就是五帝,五帝篇幅更大。因為山海經完全就是五帝的世界!

下一篇番外先講顓頊吧,畢竟是黑帝。

我對群帝中,了解最深的也是顓頊。

百度百科有著巨大的錯誤,真不知道是誰寫的,你們千萬別被百度百科誤導了。

至于是什么,下次再說。

……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藍白社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3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