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唐農圣 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
在后世的荊湖地區,每到臘月,百姓家里肯定會制作幾樣吃食,一種是熬麥芽糖做麻葉子,一種是發面炸餃子,這種餃子,不是北方吃的煮餃子,蒸餃子,是在發好的面里面加入鹽,或者糖,或者切碎的蒜苗,搟成面皮之后,切成小片,從中間劃開一個口子,將面皮的一頭從中間的口子里翻過去,然后放在油鍋里炸香脆的翻餃子。
而通常大家在炸這種翻餃子的時候,還會炸另外一種食物,當地人土話音譯叫做‘玉臘片’,也就是后來人們俗稱的薯片,有用紅薯炸的,有用土豆炸的,方法都一樣。
就是把煮熟的紅薯或者土豆去皮,在一張鋪有蒸布的門板上,用搟面杖或者刀背,按壓抹平,將其晾干了之后,切成小片,放在油鍋里炸的香香脆脆的,等其冷卻了之后,和翻餃子一樣,裝進用大米爆出來的爆米花里面,能保證其香脆不改,只要扎好袋子的口,吃到第二年夏季都沒問題。
孫享福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這東西,放了寒假,他會專門去各家趕趟,幫忙翻餃子,炸玉臘片,其實就是圖吃個新鮮的,直到大學時期,超市開始下鄉之后,當地這種自制吃食的活動,才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所以,把紅薯,土豆這些東西,制作成吃食,難不倒孫享福,就是制作紅薯粉,其實跟山南道這邊制作米粉的工序差距不大,無外乎清洗,粉碎,過濾,曝曬,打漿糊,漏絲而已,都是這個時期,通過一些木制工具能夠做到的。
沒幾天,幾百畝試種田的紅薯,玉米,土豆,花生,番茄等作物全部收獲完畢之后,留了一部品相較好的做種,剩余的大部分都裝了船,其中,還有不少,被制作好的紅薯粉,薯片,玉米面等吃食。
然之后,整個嶺南的隊伍就起行了,加上兩千余去江陵參加運動大會的運動員,以及被阿月訓練出來的三千多去江陵城獻歌舞的百姓,文工團員,整個船隊共有三百多艘大船,很是龐大。
此時的西域諸國的代表團隊,才剛剛到達山南道境內,李承乾可是把他們消費的夠夠的了,但是,他們基本沒有抱怨,從進入大唐境內以來,長達近八個月的行程,一點也沒讓他們感到厭煩,因為,看的越多,他們學到的東西也越多,大唐對于城池的規劃,百姓的管理,對于他們來說,處處都是學問,尤其是看到那些長滿綠色草皮的大堤的時候。
“天吶,你們大唐,都是靠這樣的高坡,來防止水患的嗎?”
船隊在江面上走了一個多時辰了,兩岸能夠看到的景色,都一直是這些高度,坡度一致的綠色大堤,希拉克略等人即便是有些不相信,但是,也猜到了,這些大堤,都是人工筑建的。
此前那條長達千里的人工運河,已經讓他們驚嘆不止了,他們從沒想過,這個東方的帝國,會因為運輸需求,而開挖一條這么長的大河,其中的工程量,他們簡直無法想象。
而現在,看到這些垸堤的時候,他們就更加懵逼了,以工程量來算,它甚至遠遠的超過了大運河,這可是幾百萬勞工,好幾年時間才弄出來的杰作。
看著這些土包子們慢了不知道幾拍才爆發出來的震驚,李承乾很有點得意,那些翻譯官給他們講解的說辭,他也聽在了耳中,解釋的太含糊了,李承乾感覺起不到作用,目前,大唐需要向所有人展現自己的強大,這樣,之后的統一之戰,就會有更多的人望風而降。
于是,他開口接過話道,“這些垸堤,除了防止水患,分流江水,使水利灌溉更加穩定,水路交通更加發達之外,還是連通各縣的道路,通過整體的設計規劃,形成網絡之后,能夠使整個山南道湖區的整體農業效率提升很多,是這里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造就了這里的水稻天下第一的產量。”
‘基礎建設’這個詞,已經不止一次的出現在希拉克略這些人的耳中了,大唐的水泥道路,被他們說成是基礎建設,運河也被說成是基礎建設,眼前的這些垸堤,也是被說成是基礎建設,看來,大唐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注重基礎建設。
而且,在他們看來,這垸堤還不止有這么點好處,堤坡上每隔數十米就會出現一頭的耕牛,就是以這堤坡上的草料為食。
至于李承乾所說的天下第一,大多已經有一些漢語基礎的他們,也聽懂了,沒有人會懷疑這個稱號的真實性,他們只是想見識,見識,所謂的天下第一高產的水稻田,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于是,希拉克略道,“不知道太子殿下,能不能帶我們去看一看這天下第一的田地?”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這有何不可。”
說完,他才轉頭向內侍問道,“前方是何地界?”
內侍回府道,“回稟殿下,是郢州紀南縣。”
“呵呵,竟然是我吳王弟治下,那到了碼頭,就登船靠岸吧!讓他們瞧瞧也無妨。”
郢州是大唐新進的雄州,紀南縣城,正是它的治所,而且,這是一座垸田筑好的時候修建起來的新城,規模雖然不比定襄善陽這樣的城池,但比沿運河的那些州城,還是要上檔次的多。
而在李承乾做了這個決定之后不久,船隊就到達了紀南縣的碼頭。
“只可惜老師不在九垸縣,否則,孤可是要前去拜見一番的。”早前他就知道紀南縣與九垸縣相鄰,過了紀南縣,便到了九垸縣,正式進入荊州治下,看到碼頭上那個路線指示牌上的標識之后,李承乾感嘆道。
“孫少師只怕已經從嶺南啟程了,過不了幾日,咱們就會在江陵城相見的。”馬周算是李承乾的所有隨行人員中,品級最高的了,跟在他身邊一邊接話,一邊用眼神示意他,可不能把這些人帶去九垸縣參觀,尤其是九垸縣學,那邊教授的東西,在大唐沒有實現大一統之前,都不宜往外傳。
李承乾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實,他讓這些人上岸,也不過是隨意逛逛,并沒有進城的打算,畢竟,他知道現在已經不只是九垸縣完全改革了教育內容,山南道的幾個垸田縣,也全部都改革了教學內容,只是從未南下過的他,也還沒有親眼見過垸田是什么樣子,有些好奇而已。
不成想,他才剛剛帶人下船,穿過碼頭爬上了垸堤,李恪的車駕,就已經迎了過來。
“臣弟見過太子殿下。”李恪現在有官職在身,見了身為儲君的李承乾,就是行臣子禮了。
四年多未見過面的李承乾和李恪兩人,初一看到對方時,還有些懵,幸好兩人都有儀裝在身,否則,乍一看的話,還未必認得出對方來,畢竟,這四年多,是他們的發育期,身高,相貌,聲音,都有了較大的變化。
“吳王弟無需多禮,孤也不過是臨時起意,帶領諸位番邦代表,參觀參觀你治下的垸田,不想卻驚動了你,正好,孤也有幾年沒有見過你了,咱們可以邊看邊聊。”李承乾很是親熱的將微微躬身行禮的李恪扶起來道。
感受到了李承乾傳遞過來的情誼,李恪整個人放松了些,剛才,李承乾說到‘參觀垸田’的時候,手上刻意用了一點勁,頓時讓他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只帶這些人看垸田。
“你們來的正是時候,今年的水稻正好進入秋黃時期,就快要收割了,大家可隨我前來一觀。”
要看田,簡單,大堤之內,全部都是,都不用怎么準備。
而此時,那些爬上了大堤的各國首腦,已經向垸內看到了里面一望無邊的水稻田,這邊的田,整體如同刀切一般的齊整,風一吹過,稻穗會像浪花一般微微的起伏,甚是壯觀。
“這,這是稻田?”
“為什么會這么密集?”
“這稻穗,好長,好飽滿”
一時間,都不需要李恪把他們往下帶,他們就用各種語言,發表了自己的感嘆,向堤坡下面沖下去,想要靠近了看個清楚。
“這不過是紀南縣治下普通百姓種植的水稻田而已,與九垸縣試驗田是沒法比的,諸位,可以隨我到稻田這邊細看。”李恪在他們的注意力都在一望無邊的稻田上的時候,又與李承乾小聲了交流了幾句,在明白了他的意圖之后,點頭高聲向所有人道。
于是,大隊伍在李恪的帶領下,朝堤坡下的水泥路走去。
稻田的稻穗之密,之沉甸豐滿,在近處,才能更加感受的到,而讓這些人親眼看到大唐驚人的糧食產出,也是宣揚國力的一種手段。
所以,李恪的這句話,瞬間讓漢語水平已經很高的艾布伯克爾聽出了端倪,開口問道,“這還不是大唐最高產的水稻田?”
李恪點了點頭答道,“當然,這些普通百姓種植的水稻田,產量最多也就達到十石左右而已,九垸縣那邊最好的試驗田,今年的畝產,可能達到十一石五。”
“十石,十一石五”艾布伯克爾聽完這兩個數字后,快速將其換算成他們大食人的計數重量,算完之后,他一臉震驚的看向了那些稻田。
唐朝一石,嚴格來說,是五十九公斤,118斤,不過,通常人算數的時候,會直接四舍五入,算成120斤,十石,就是1200斤,而十一石五,則是1380斤。
“天吶,上天為何如此眷顧你們大唐人”
同樣在計算的,可不止艾布伯克爾一個人,還有比他更精通漢文化的伊嗣俟,難怪大唐這幾年能夠千萬石,千萬石的向他們波斯出售糧食,有這樣高產的稻田在手,拿出這么多糧食,簡直是輕易而舉。
“難怪你們會下這么大力氣修建這個垸堤,天吶,我們只需要在國內開辟出一百萬畝像你們這樣的稻田,每年就能種出一千萬石的糧食,再也不會有糧食方面的擔憂。”婆尼在伊嗣俟之后,也發出了尖叫道。
李承乾對于他們表現出來的震驚很滿意,接過話道,“那個,婆尼大相你可能誤會了,這樣的垸田,一年,是可以種兩季高產水稻的,也就是說,一百萬畝田,一年就可以產出兩千萬石水稻,而我大唐,現在有十一個縣,將近兩千萬畝這樣的高產水稻田,光是這十一個縣,一年,就可以產出四億石水稻。”
“四億石”
所有人聽到這個數字,大多數人都有點暈,同時,他們心里對于大唐用糜子高粱大豆等人可以作為主食的糧食來喂牛馬,用水泥鋪滿道路,用最上等的透明琉璃裝修宮殿,用全幅的精鐵鋼刀來裝備軍隊,等等等,一切事情,都有了解釋,人家就是富到糧多到吃不完,錢多到沒處花的地步了。u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