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直播之工匠大師 第697章 海底穿針
合龍,必須一次成功!
這是所有人的壓力,也是他們最大的動力。
難?難就對了。
太容易、太沒有挑戰性,他們還沒興趣呢。
看著所有人躍躍欲試的神情,領導們很不安,但看向蘇林二位總工,他們卻是一臉愛莫能助的樣子。
沒辦法,大家都這么厲害,他們想謙虛也謙虛不起來呢。
對于他們的樂觀,國際媒體眾說紛紜。
華夏以一己之力,從沒有任何核心技術,到如今聲勢浩大的橋島隧三位一體的珠港澳大橋,截至此時,甚至還不到八年。
雖然華夏沒有流出任何數據,而且對其內情也捂得很嚴實,但是其實大家也都猜得出來。
陸子安,一定有參與。
而且,之前的鈞瓷重現于世,也少不了他的痕跡。
對于陸子安,他們是又愛又恨。
人才難得,雖然他們羨慕,但也不得不承認,有時候,能力大于一切,陸大師的技藝之精深,不由得他們不佩服。
如果陸子安在他們的國家,那他們絕對會將他奉為上賓,恨不能捧到天上才好。
可惜,這樣一個人,偏偏落在華夏。
陸子安的橫空出世,打破了以往各國隱約的平靜。
他轟轟烈烈的各種創新、傳承,手段層出不窮,一路帶著華夏一眾走上了與曾經截然不同的道路。
可是他們呢?
陸子安帶來的好處,他們啥都撈不到。
別說吃肉了,他們連湯都喝不著。
有時好不容易搶著點,甚至偶爾還會付出慘痛的代價,還沒等高興幾天,過后又會發現全是渣渣!
這感覺,可別提多心塞了。
在這樣的基礎上,還能指望他們說陸子安什么好話不成?
自然是不可能的。
夸是不可能夸的,不暗暗抹黑一把都對不起曾經在陸子安這撞的一頭一臉的灰。
于是,各國不僅把自家各種高大上的橋梁建筑拉出來狠狠地夸了一通,還順帶炫耀了一下各種頂尖的科技。
仿若無意地,偶爾也會提及當初華夏無力建造珠港澳所面臨的艱難。
雖然不甚明顯,但那種倨傲還是會從字里行間擴散開來。
華夏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看了這些的文章,簡直氣歪了鼻子。
但有什么辦法呢?
人家說的是事實啊,這才是最氣人的有木有。
雖然華夏的反應也不慢,但不少論壇網站,還是被刷了屏。
當天就有電話打到了工程這邊,正好是林總工接的電話。
“林總工,你看,這要不要出張圖片什么的,讓他們收斂收斂?”官方負責人員盡量委婉地道:“領導看了他們的言辭,有些不忿。”
“哦,你說這事啊,我之前看過了。”林總工很是氣定神閑,甚至還有心情喝杯綠茶:“我這邊正安排著呢,你別擔心。”
安排了?
對于他們如此迅速的反應,工作人員表示很高興,領導也很欣慰:“怎么安排的?”
“嘿。”林總工笑瞇瞇地掃了一眼正埋頭奮斗的眾人:“我們發現他們發表的這些文章里,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和工程之精準,透露了一些內部數據……”
雖然不甚明顯,但是文章太多了,拼湊到一起,大概就能得出個輪廓出來。
“……這,什么意思?”
林總工很是樂呵:“他們以為我們看不懂呢,哈,我這邊已經安排了人手,在分析他們的內部數據了,請領導放心,我們這邊穩當著呢!”
這就好比什么呢?
以前考中考的時候,想找老師培訓一下,結果被拒絕了。
后來他另尋了名師,不僅考了好高中,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了個好大學。
這時候,原來的老師一臉嫌棄地拿了份參考答案過來:“吶,那個誰,不是我不想教你,是你資質太差,不信?我這答案放你面前你都看不懂。”
別人以為這是打臉,實際上,林總工他們求之不得。
不僅不接話茬,還麻溜地接過了答案,逆推回去。
領導們萬萬沒想到,他們給出的反應是這樣的,簡直哭笑不得。
林總工在與陸子安他們商議過后,甚至讓卓鵬插手,將這火燎得更大了些。
一時整個業界烏煙瘴氣,各種唱衰他們工程的聲音都有。
而這時,他們最后接頭的安裝,已經提上了日程。
四月,工程指揮部邀請包括同濟大學孫院士、徐教授,同濟校友葉院士在內的近百位專家,赴中山市參加“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安裝合龍施工方案專家咨詢評審會”,為最后12米沉管施工“把脈問診”。
12米連接沉管的安裝需要水文窗口,而水文窗口,在4月至5月期間,僅有兩個。
也就是說,5月過后,伶仃洋就不再適宜安裝作業。
最后接頭的安裝,需要海面風平浪靜,需要晴空萬里能見度1000米以上,所以天氣的短期預報、實時預報都要跟上。
在全部課題的匯報后,孫院士說:“盡管大家做得慎之又慎,但以下風險還請認真考慮:沉管最終接頭下的基床土力學分析應該更深入研究,最終接頭就位著床過程中的側向水流力作用影響要受控,早期的結構沉降分析要準確。這些關鍵問題大家一定要研究透、把握好,用正確的結果來指導最終接頭的安裝施工。”
一錘定音。
5月2日早上,最終接頭抵達系泊區域。
確認一切無誤后,7時20分許,“振華30”吊著重達6000噸的接頭,在施工海域完成90度旋轉后,緩慢下沉。
這個過程里,他們必須克服海流、波浪的影響。
不僅需要完美地控制住方向,而且必須使接頭的平面誤差始終保持在15mm以內。
“這相當于什么呢?”孫院士看著屏幕,心情頗為緊張:“人們都喜歡說女人心,海底針,咱們這個合龍,難度不亞于海底穿針。”
最終接頭的吊裝是隧道建設的最關鍵一戰,決定著沉管隧道建設的成敗,也決定了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成敗。
海底隧道的合龍口的安裝施工作業空間最小,龍口水流最急,對接位置的精度要求最高。
所有人都繃緊神經,陸子安額角甚至還滲了汗。
為了這一刻,他們已經準備了太久,太久。
漫長的四個半小時,每一道湍急的水流,都會使得數據發生細微的波動。
而他們,必須在這波動里,選準最佳時機,穿針引線!
整個指揮室里,落針可聞。
陸子安盯著接頭,眼都不眨地看著它細微的擺動幅度。
終于!
他沉聲喝道:“開始!”
所有機械同時啟動,楔形接頭緩緩嵌入。
中午12時,最終接頭終于成功著床。
但沒有人敢放松,他們焦急地盯著所有的數據,施工現場更是有不少人都一躍而下。
各項數據持續不斷地傳輸而來,眾人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計算和核查。
終于,各方全部確認完畢,這最終接頭,上下誤差竟然完美地控制在了3毫米!
與他們原先預估的15毫米縮小了整整12毫米!
蘇總工拍案而起,再也掩飾不住臉上的笑意,大聲道:“好!我宣布!最終沉管安裝勝利完成!”
話音未落,所有人全部起立,用力地鼓掌。
與此同時,外頭鞭炮齊鳴,喧囂聲襲卷了整個工地。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