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宋有毒 026 大學城和官不修衙
“此處是武學,使臣子弟未參班、門蔭、草澤的,經過弓馬考試才能入學。額一百,習六韜、孫子、吳子、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過了延津橋再向南一里多,富姬突然勒住了馬韁,指著路右側一座廟宇。
“就是說入武學的都得是命官子弟對吧?”
富姬說的很多詞洪濤還是不太懂,但他臉皮厚,不懂就問,根本不在意富姬和蓮兒心里怎么想。反正自己也是個瘋子,索性就瘋下去吧,挺好,免得不懂裝懂難受。
“……”富姬可能沒碰上過洪濤這樣的人,也不能理解這種大白話駙馬為何聽不懂,所以不太相信。
“這些人不用交學費吧?”愛理解不理解,反正洪濤就這樣了。
“吃住朝廷擔負……這邊是太學,原是太祖為南唐李煜所建,稱為禮賢宅。太學生以八品以下官員子弟和平民學生優秀者入,共80齋,每齋五間納30人。教授周易、詩經、尚書、禮記、孝經、論語等九部儒家經典。前面是辟雍,各地學生經州縣初選入辟雍,再經考試才可入太學。太學生分上舍、內舍,辟雍學生稱外舍,多時有3800人。太學東側乃朝集院……”
這次富姬學聰明了,根本不給洪濤插嘴提問題的機會,一口氣就把附近的所有重要地點都說完了,也不管洪濤聽得懂聽不懂,策馬就向國子監方向走去。
其實洪濤大部分都聽懂了,就是有些詞不太明確。有人給解釋吧心里舒服點,不解釋也能湊合猜。
合算這兩條叫做武學巷和南橫街的地方就是開封的大學城,云集了宋朝幾乎所有高等學府,而且是文武雙全。武有武學、文有太學、國子監、辟雍、朝集院和算學。
最讓洪濤吃驚的是,國子監居然是這些院校里最次的那個,不僅學生只有200,地方也最小,一座廟都占不全,還空出個后院,正好便宜了自己。
最牛逼的就是太學,它的所在地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宅邸,而且還不夠,又把預科班辦到了南邊的一所院子里。辟雍就是太學的預科班,人員鼎盛,好幾千學生。
即使富姬沒給詳細解釋,洪濤也能知道國子監做為最高學府為啥干不過后來才建立的太學。原因只有一個,招生范圍太窄!
國子監只面向官員子弟和官員擔保推薦的學生招生,而太學則是貧賤都收,這樣就給了出身不好但有志上進的貧寒子弟一條上升通道。
掰著手指頭數數官員子弟多還是老百姓的孩子多,就知道國子監和太學的生員數量差別了。
而且吧,僅就做學問而言,和貧富的關系真不是很大。往往越是窮孩子就越刻苦學習,因為這是他這輩子唯一的出路,不玩命真不成。
朝集院和算學不應該算單純的高等院校,更像是后世的在職培訓,它們兩個的招生對象都是在職官員。
朝集院負責培訓法律方面的人才,算學則以九章算術、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三式和天文歷法為教材,為朝廷培養會計和審計人才。
“就是這兒了,給皇宮都不換!”這趟路沒白跑,一進大門洪濤就覺得剛才的決定真是太英明了。
這個院子別的沒有,就是地方大,不僅打羽毛球足夠,踢足球也不嫌小。至于說那些破破爛爛的大殿根本不算事兒,它們只不過是門窗有所損壞,主體結構一點問題沒有。看那些大柱子,一人都抱不過來,等有了閑錢好好收拾收拾,真不比開封府衙差。
說到開封府衙,洪濤不知道是該好好夸一夸大宋朝啊,還是該好好損損這幫太過愛惜羽毛的士人。堂堂的大宋國首都政府機關,愣是陳舊不堪,連大門上的漆皮都爆裂了。
為啥會這樣呢?富姬給出了標準答案,不是朝廷沒錢修繕,而是官員們不想修。
這不是腦子里進水了嗎,難道大宋的官員們都不愛住新房子?真不是,這一路上也路過了幾座朝廷大員的宅邸,個個都是高大寬敞、磚明瓦亮,可他們為什么不想修政府衙門呢?
這就得從大宋的政治制度和執政理念講起了,但這兩個話題聊起來太大,能寫好幾篇論文。
簡單點說吧,大宋朝廷不鼓勵政府衙門高大威武,也不愿意把稅收浪費在這些政績工程和政府面子上,這一點從宋朝的皇宮就能得到很準確的答案。
兩宋的皇宮是中國所有封建王朝里最小、最矮、最簡陋的,不管是開封城內的北宋皇宮還是臨安城里的南宋皇宮都是如此。
而宋代的士人階層總體上講都有崇高的治國安邦抱負,任何紛爭都是為了實現他們的理想,并不僅僅是貪圖權利。
有這樣理想的人就不會對政府衙門是否高大威嚴過于關注,辦公條件簡陋點無所謂,只要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把事情干好就滿足了。
當然了,他們的理想對不對、符合不符合實際情況、堅持下去的結果如何,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至少出發點是好的。
有了這樣的治國理念和執政官員,政府衙門破爛一些就順理成章了。不僅僅是開封城里如此,也不僅僅是做給首都居民和皇帝看的,全國各地基本一致。
開封府還算比較不錯的,各路、各州、各縣的衙門更慘。在宋代官場上已經有了一個潛規則,就是官不修衙。
誰敢把府衙修得漂漂亮亮,而當地民生沒有府衙這么光鮮,馬上就會遭到御史言官的群起而攻之,絕無例外。
這一點洪濤也有佐證,就是他那位素不相識的摯友,蘇軾。
這位大詩人此時正在黃州任職,情況要多慘有多慘。不僅工資低、生活條件差,就連辦公室都漏雨。
他在給駙馬的信中就抱怨過:“到任之日,見使宅樓廡,欹仄罅縫,但用小木橫斜撐住,每過其下,栗然寒心,未嘗敢安步徐行。每遇大風雨,不敢安寢正堂之上。”
原本洪濤還以為這是詩人多愁善感的本性,文人嘛,隨著心情的變化,措辭用句難免極端,否則還叫啥文人呢。可現在他才知道,合算自己是誤會老蘇了,他不是在借景抒情呢,而是真的很慘!
那他能把破漏的衙門修好嗎?回答是可以。
官不修衙這個潛規則只是限制了官員們大興土木給朝廷和子民添麻煩,但并不是說房子都快塌了也不讓修。只要情況屬實,該修還是給撥款的。
可是富姬又說了,朝廷一般不會直接下撥錢糧給官員修整衙門,而是采用一種變通的方式,販賣度牒和民間融資。
度牒就是出家人的身份證,在宋朝想出家是需要朝廷批準的,而且還得花錢。
一份度牒價格還不便宜呢,蘇軾想和皇帝要一百份度牒去黃州售賣,籌集兩萬貫資金。然后再加上當地富戶捐贈的二萬貫,差不多能把州縣的幾個破衙門都修一修。
簡單算算就會得出結果,一份度牒能賣二百貫,可見在宋朝想出家也挺不容易的,算是高消費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