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決戰第三帝國 第三百八十三章 先歐后亞
羅斯福認為,如果美國全力以赴抗擊日本,最終蘇聯和英國就會分道揚鑣各自為戰……這并非不可能,歷史上的蘇聯和英國差點鬧僵,因為即便有美國在中間全力搓合,英國還是一心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尋找各種借口不進攻法國而是進攻意大利,直到最后沒辦法了:蘇聯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并揚言要和德國談判,這才逼迫英國同意進行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英國人不得不這么做,因為蘇聯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的確有跟德國人談判的資本,而一旦蘇德議和,那么英、美兩軍就要承受來自德國的全部壓力了。
可笑的是,英國人在戰場上如此自私、如此丑陋,比如針對法國的“弩炮計劃”,比如“火炬計劃”,再比如緬甸的“逃跑計劃”……然而,電影卻將英國軍隊及將軍美化到令人發指的地步,比如將軍最后一個撤退,甚至士兵全部撤走將軍還要留下幫助法國人。
羅斯福考慮問題就不會像丘吉爾這樣如此短視只顧眼前利益。
羅斯福考慮的是:如果美國不介入歐洲,那么英國和蘇聯就有戰敗的危險或者與德國、意大利形成長期僵持不下的局面,這樣一來,即便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打敗了日本,最后也要與精疲力竭的英國和蘇聯一起去征服“第三帝國”。
既然是這樣,那為什么不先將英國和蘇聯聯合起來把最強大的敵人……德國先擊敗呢?
當然,美國也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這么偉大,美國是想借此機會提升自己的國際形像把英國從世界第一拉下來,這是一種長遠利益的考量。而只顧眼前利益吃相貪婪的丘吉爾就正好給了美國一個機會,所以英國是想不沒落都難。
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兩人僵持不下,就只能把問題往上報。
毫無疑問,英國想要進攻西西里島的做法遭到了美國和蘇聯的反對……因為誰都看得出來英國是在找軟柿子捏順便拖延時間。
為此丘吉爾就展開了一場外交之旅。
丘吉爾在斯大林面前打開了一幅南歐、地中海和北非地圖,并指著西西里島說道:“閣下,請看看這里,德國人在這里擁有一個航空隊一百多架飛機,另外還有意大利兩百多架飛機,在巴勒莫港還有近百艘艦船。同時,現在又增加了一支德國艦隊,雖然這支艦隊是在比塞大港,但實際上卻是以西西里島為屏障,更有甚者,德國還在西西里島以西建立了一條從阿爾及爾到法國土倫港的運輸線,這條運輸線同樣也是以西西里島為屏障,如果我們能拿下西西里島……知道會發生什么嗎?我們就能取得北非戰場的勝利,甚至威攝意大利,有可能還會使墨索里尼倒臺最終迫使意大利退出軸心國!”
斯大林耐心的看完了丘吉爾的表演,然后表情嚴肅的回答道:“首相閣下,我認為你說的都是事實。但是……在你攻下西西里島后,是否就可以不用在法國登陸了?”
斯大林的話一針見血,西西里島固然重要,但問題是在戰略上幾乎可以說是多余的戰爭,因為打完西西里島后想要與德國決戰最終還是要從法國登陸。
相反,如果從法國登陸進而解放了法國,那么西西里島戰役就可以不用打了,因為墨索里尼同樣也會因為法國的解放倍受壓力不得不下臺,意大利同樣也會投降。
但丘吉爾卻是有備而來,他點頭說道:“您說得對,閣下!但我們之前也嘗試過在法國登陸,但最終因為沒有經驗而以失敗告終!”
丘吉爾說的是第厄普登陸戰……這一仗其實是英國在蘇聯的強烈要求下不得不做出的一點回應,因為沒有戰斗的決心所以各方面準備都不足,這造成英國派出的6018人組成的突擊隊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而這一仗又成了丘吉爾的法碼。
“在第厄普登陸戰中,我們充分體會到了兩棲登陸作戰的困難和危險!”丘吉爾說:“尤其英國軍隊與美國軍隊在此之前還沒有合作,因此我認為,在大規模登陸之前我們需要有一個互相磨合而又相對容易且危險較低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西西里島!”
斯大林聽著這話就沒有聲音了,他雖然知道這是丘吉爾拖延的借口,但同時又不得不承認丘吉爾說的有道理。
“更何況!”丘吉爾繼續說道:“我們在西西里島登陸也并非不能減輕蘇聯的壓力,德國人已經從蘇聯方向調了一個航空隊到西西里島,隨著戰斗的深入,我相信德國人會往西西里島調更多的部隊!”
斯大林發現自己沒法拒絕這個計劃,因為不管怎么樣,盟軍進攻西西里島對蘇聯也是有利益的,雖然這個利益并不是很大。
說服了斯大林,美國那邊就好解決了。
因為美國對在法國登陸的愿望本身就不是很強烈……大規模登陸戰繼續往下拖對美國也有好處。
但其實美國也不得不同意英國這個計劃,因為美國如果想在法國登陸的話就必須以英國為前進基地,這如果沒有英國的同意和積極配合是基本不可能的。
美國的損失是在戰略上的……羅斯福“先歐后亞”的戰略,原本是希望集中力量先擊敗軸心國中最強大的德國,然后再回過頭來對付日本。
但實際上,美國軍隊卻被英國牽著鼻子引向了軸心國最弱的意大利。另一邊在大西洋上,日本卻因為美國“先歐后亞”的戰略而成功的在太平洋上迅速擴張自己的勢力。
然而,無論如何,羅斯福與艾森豪威爾討論一番后,最終還是決定向北非增兵支持英國人在西西里島登陸的作戰計劃。
于是,大批的美軍和裝備就沿著海路經蘇伊士運河往北非集結,原本人煙稀少的北非到處都是運兵、運糧的汽車和運輸船的影子。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