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漢血丹心 第七百四十五章 刀名匡正
五天之后,大隊人馬重新進入雁門關內,開始另一段行程。皇帝和他的大臣們雖然在朔方地待的時間并不長,但卻意義重大。他們能夠親自站在這里,本身就已經代表了對這片地域繁榮發展的高度認可。更何況,身為丞相的元召當眾所宣講過的那些大漢王朝即將實行的對內對外政策,更是讓所有人歡欣鼓舞,暗自慶幸身逢其會。
元召在上馬之前,站在高處最后看了一眼以朔方三城為中心的這片黃金地帶。如果下次他還是能夠以這樣的身份來,最大的希望便是看到這里已經發展出他所期望的雛形。
在將來,一個多民族融合的龐大帝國,僅僅只有長安一個中心,是遠遠不夠的。他的設想中,在東南西北方向的各個中心地帶,都設立能夠全面輻射地方的重要城市群,才是縱有四海、橫貫八方的最強有力控制手段。
而處在河套草原地區的朔方三城,正是他想在北方實現這個目的戰略要地。在此之前,主要以軍事手段鞏固這片地區的安寧。而借助于這次皇帝北巡的契機,元召也趁機開啟了他早就準備好的一個目標轉化。那就是從此以后,以軍事力量為輔助,以經濟和民族文化交流為主要手段,把大漢王朝西北、東北和北面以外所有能夠輻射到的地區都融合進來,真正建成大北疆共同發展圈。到了那個時候,才能夠算是高枕無憂,再也不用擔心來自北方民族的馬蹄和烽煙了。
想要達到這個目標,當然還需要時間,任重而道遠。但按照現在的發展形勢和人心向背,元召心中已經很是欣慰。以暴制暴和強權鎮壓,從來不是解決族群矛盾的最好方式。只有化干戈為玉帛,以包容的態度接納和融合,才有可能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孺慕而教化無形……。
“其實,和韓嫣一樣,留在這塞北的遼闊草原上也不錯。”
越過長城,行走在燕山古道上時,并馬而行了一段路的衛青帶著莫名的感慨,忽然說了這么一句。
元召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這一段時間不知道什么原因,衛青有些沉默寡言,感覺好像心事重重的樣子。雖然他本來就不是話多的人,但這樣的反常,元召還是能覺察出來的。
“怎么了?語氣有些傷感哦……韓嫣這家伙離開羽林軍是好事,我跟他談過……。”
“我不是這個意思。也可能是離開久了,重新回到和匈奴人血拼過的這些地方,總是有些懷念的吧。畢竟,有那么多的將士把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這里。”
衛青的話里有些閃爍,像是故意躲避著什么。元召卻并不再多問。他相信如果衛青有事一定會和自己說的,而他沒有直言相告,就一定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古道幽深,綠樹山巒,清爽的風拂過戰袍,甲胄生涼,很是愜意。馬背上,衛青看著元召臉上溫和的笑容,他無聲地嘆了口氣。運籌帷幄,沖鋒陷陣,戰場上面對千軍萬馬他都不怕。然而……現在卻是憂心忡忡,難以化解。皇帝前幾天在朔方城中的
那次特意召見時,說過的那些意味深長的話,雖然他還沒有徹底想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心中的不安,終究是越來越深。
“……衛青,以后不管發生什么事,朕希望你記住,你是琚兒的親舅舅。這萬里江山,終究是要交到他手上的……究竟怎樣做才是對他最好的保護,你可要好好地想清楚了……。”
回想起說這話時的皇帝神情,衛青分明從其中看到了許多復雜的東西。他雖然謙和謹慎,但并非不通人情世故。冷眼旁觀之下,更是曾經親眼目睹許多朝堂風云變幻。皇帝話外之意,早已讓他驚駭莫名。
如果真的有一天,要做出最不愿意面對的抉擇,究竟該怎么做呢?被韓嫣的調離而在心頭蒙上一層陰霾的衛青,看著巍巍群山逐漸被甩在身后,不禁用力握住了馬韁繩,縱馬追上前面的隊伍,盡最大努力不再去想這些煩心事。也許只是自己想多了……將來的事誰說的準呢!更何況,元哥兒,他會用最妥善的方法解決掉一切麻煩的吧?
然而,衛青絕對沒有想到,世事無情,他的生死抉擇不用等太久,馬上就會來到呢!
皇帝陛下車駕一路南下,沿途所過郡縣、各諸侯王地一應接待如儀,自然都是極其盛大鋪張。盛世之名,非是虛言。不僅中央王朝現在庫府豐盈糧倉積滿,就算是各地方也是不差錢兒。都說是有錢要用在刀刃上,皇帝和朝廷的重要大臣們好不容易經過這一趟,如果不趁這個機會好好的展示一下自己治理下的政績功勞,那還等到什么時候!
皇帝劉徹本來就是好大喜功的帝王,功過三皇,德邁五帝這樣的事,是他們的終極夢想。一路之上耳邊聽著歌功頌德,眼中所見繁華遍地,不由得飄飄然而自喜,暫時忘卻了病痛和憂慮。
“史書之上,將會如何記載朕的得失?”
皇帝隨口問了一句。隨駕出行的太史令司馬遷沒有猶豫,更沒有迎合,他的回答硬邦邦。
“回陛下,一切如實記載!”
皇帝冷哼了一聲,甩手放下車簾,不再自討沒趣,繼續回馬車里待著去了。其實他非常想一把奪過司馬遷手里的書簡,來看看他到底寫了些什么鬼東西。但終究還是克制住了。
不是皇帝不想這么做,而是心里很清楚,他不能這么做。司馬父子相繼為太史令,對于大漢王朝的百年歷史和各類掌故,了如指掌。皇帝曾經在偶然的機會下,翻閱過部分整理好的史書,內容十分翔實可信。就算是對于幾位先皇的過失,也是直言不諱的秉筆直書,都記了下來。
皇帝劉徹非常不希望自己有什么不良記錄落在太史令的筆下。但司馬遷很不給面子啊!曾經幾次暗示下,他都裝聾作啞的裝糊涂,就是拒不交出來讓皇帝翻閱。為此,皇帝很想找個機會,讓他吃些苦頭,幫助這個鐵筆書生好好的“識時務”一下。
最嚴重的一次,是皇帝聽說他把自己信奉神仙術那些不便宣揚于外的事,都一本正經地記載了下來,這讓
他極為惱怒。等到把司馬遷找來責問時,卻沒想到對方一點兒都沒有悔悟的樣子,反而振振有詞,說什么史官的職責就是要事無巨細的記載,皇帝陛下既然自己做都做了,難道還怕后人評說嗎?
這就怒了!直接命令殿前武士拖出去下獄治罪。然而,想要借此泄私憤的皇帝卻沒有如愿。丞相元召挺身而前,制止了武士的行動,只說了幾句話,就堵住了皇帝的嘴,也徹底打消了他以后再想隨意改動史書的念頭。
“堯舜禹湯不言,而傳頌千古。桀紂殺史官逼迫天下贊揚其圣德,卻遺臭萬年……陛下想要做怎樣的君王呢?”
皇帝默然無語的收回了伸向那本史冊的手,從此再也沒有提過一句。
然而這一次,自從吃了趙王貢獻的藥丸之后,他就總覺得司馬遷這廝一定知道了這件事,而且一定又不留情面地寫在了他那本貼身攜帶的冊子上了。每當想到這件嚴重“失德”的事,在自己駕崩之后很可能會被傳揚出去,令子孫蒙羞,被天下人無情的批判,甚至還有謾罵……皇帝便閉目坐在車里,把牙齒磨了一遍又一遍。
數日之后,大隊人馬到達通俗意義上的中州地界。受封在此的宗室王,正是河間王劉絳。這位王爺年紀也是有些大了,素來對朝廷恭順。聽聞圣駕來到,親自迎接到幾十里外。皇帝予以嘉勉,給予各種賞賜,不必細說。
而在迎接的隊伍里,除了河間王和一眾貴戚之外,一員威風凜凜的老將格外引人注目。河間重地,震懾中州,素來由重兵駐守在此。老將程不識以中州將軍領河間太守職務,在此地已經將近十年時光了。
想當年,程不識與李廣并稱為當世名將,在長安分領兩宮衛尉,名冠諸軍,十分厲害。然而,人生軌跡不相同。自從馬邑之圍后,程不識回到長安,就再也沒有去過塞外作戰的機會。
李廣據守雁門,數次苦戰。程不識仍然守衛宮禁,空自登高望北嗟嘆。而隨著黑鷹軍與赤火軍的強勢崛起,軍中將帥如璀璨星辰,赫赫功勛,震動天下。就更沒有他出戰的份了。
后來,皇帝顧念他的忠心,就把河間的重要地方交給了他。中州將軍兼任河間太守,軍政大權一把抓,也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而程不識在這里一呆就是十年,雄心壯志,枉自蹉跎,已經是兩鬢染霜,烈士暮年。
“程將軍辛苦!漢室老臣,以你為最。朕希望你老驥伏櫪,不負此刀!”
進城之前,萬眾矚目之下,皇帝劉徹欽賜寶刀,以為嘉獎。
“末將此心,天日可鑒!必不負陛下刀中之意……。”
程不識以無比鄭重的神色接刀在手,看到了刀柄間鐫刻的那兩個字刺目生輝。
“匡正”!
天才一秒:m.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