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漢血丹心 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鼓動 吹畫角
元召并沒有在雁門關太多停留。他與李廣、衛青共同制定下作戰計劃之后,就馬上連夜趕了回去。
世間英雄所見略同這樣的事,并不只是無謂的傳說。當在雁門關將軍府中三人會面的時候,衛青說出的第一句話,就已經讓元召暗中贊嘆了。
“這次不打則已,打就要打個狠的,給匈奴人一次深刻的教訓……難道我們大漢就沒有秦朝蒙恬將軍那樣北驅匈奴八百里的勇氣嗎!”
衛青從來就是一個緘默寡言而堅毅有韌的人,不過卻言出必行,言出必中,這是一個優良的品質,是作為大將軍必備的素質。在史書中,也只有具備這樣品質的人,才能夠有耐力和勇氣在與兇殘狡詐的北方蠻族戰斗中取得勝利。
在元召的認知中,他對兩個相隔千年的人物都非常敬佩。他們皆是抵抗外辱的將軍,驅逐韃虜的英雄。這兩個人一個是衛青,而另一個就是明朝的徐達。無論是個人品德還是用兵之道,他們身上有許多共同點,如果不是時空的阻隔,相信這兩個人一定會成為世間最好的知己。
對于衛青的話,李廣首先拍案贊同。這么多年來,他幾次作為主將鎮守北部邊關,與匈奴人大大小小進行過不下百次的戰斗,可是卻從來沒有酣暢淋漓地放手大勝過一次。這當然不是他的原因,而是各種客觀因素造成的。
從壯歲旌旗擁萬夫、箭射敵膽逞英雄,到現在暮年將至,老將白頭。如果不能在卸甲之前去到草原之上痛痛快快的打一場仗,那么余生也會抱有無盡遺憾的。
元召也笑著拍了拍手,不過他先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想聽聽衛青的計劃。他知道這位第一次領兵出征的車騎將軍,之所以輕騎從二百里外的云中趕來雁門關,一定是有了一個大體的作戰計劃,他這是來與自己商議一下,好作最后的決定。
果然,衛青沒有說多余的廢話,直接就對他們兩人說出了自己已經反復推敲過多次的突襲戰略,雖然某些作戰細節還沒有考慮的那么詳細,但已經足夠他們聽得明白了。
計劃是有些冒險的,但也是值得一試的。在保守的將帥之間也許絕對不能通過,但在這里,在李廣、衛青、元召這三個人面前,卻是沒有不可能的事。
“元召,你以為如何?”
老將李廣用手輕輕撫摸著自己的佩劍,他的劍與衛青的劍一樣,都是元召所贈送的春秋名劍。只是如此名貴的寶劍,在鞘中已經呆得太久,那些鋒芒也已經隱藏的太久了!
元召淡淡的笑了,也許真的已經到了該與匈奴人大戰一場的時候了。因為自己的參與,這個時間點比歷史上應該是提前了至少五至八年的時間。那么到底會取得怎樣的戰果呢?他有些興奮地期待。
“那就戰吧!我想,這一天我們的皇帝陛下已經等了太久了,我們的將士也已經等了太久了,我們的大漢臣民更是等得太久了。來一場振奮人心的勝利,正當其時!”
一切無需再多言,更無需太多的豪言壯語,三個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時候,一場決定漢匈命運的決戰,就此正式開始。
一經決定,元召當場馬上親自書寫了軍情急報,派紅翎信使八百里加急星夜送往長安,報予皇帝陛下知道。雖然皇帝早就給予了前線將軍以臨機決斷之權,但這次不是抵御匈奴叩關,而是主動地踏進草原進攻,戰爭性質是極為不同的。可以說這是一個標志,預示著大漢的軍隊從防御轉入了進攻,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局面。把這樣重大的轉變,提前報給皇帝知道,還是很有必要的。
對于這些事關朝政的事,李廣和衛青當然考慮不到這么多,他們只是純粹的將軍,能打好勝仗就行了。元召則不同,既然親身參與了這件事,就必須把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慮周全,越是在重大事件面前,就越需要謹慎,這也是他從踏進朝堂那天開始,就時刻提醒自己的事。
衛青的戰略策劃還是有些簡單的,他制定的目標,是要把這次南侵的十萬匈奴騎兵都消滅掉,給匈奴單于狠狠的一拳,讓他知道厲害,至少段時間不敢再生起侵略漢境的心思。
具體的作戰計劃就是以雁門關的漢軍為主力,主動出關作戰,吸引全部匈奴大軍的注意力。而以兩萬黑鷹軍為奇兵,根據早就詳細探查過的地形路線,從云中出發西行繞到匈奴大軍的后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進攻,與雁門關的漢軍前后夾擊,當可一舉破之!
這個計劃衛青早就想好了,這就是具有精銳騎兵的優勢,可以靈活機動的用兵而不受限制,他之所以遲遲定不下決心來,除了考慮到不知雁門關漢軍戰斗力如何外,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天氣寒冷騎兵難以長途跋涉的迂回。
不過自從元召從遼東運送來那些戰略物資后,這個大難題就得到了解決。所以說那些保暖的棉衣之類來得太是時候了,因此,衛青才徹底下定了決心,親自不辭辛苦跑到雁門關來商議軍機。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