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崛起之第三帝國 第858章 大決戰——節能環保的問題
“敵機飛走了!同志們,繼續工作!加油干吶!”
天空中德國人的十幾架Fw190剛剛被引開,巴甫洛夫少尉就第一個從隱蔽的樹林中沖了出來,用力揮舞了一下手中的一面小紅旗。
緊接著,一百幾十個手里拿著斧子和鋸子的紅軍戰士就呼啦啦的全都從樹林里面鉆了出來——他們所在的地方是加里寧州西部的大森林深處,一條用斧子和鋸子開出來的簡易公路的盡頭。
從加里寧州的加里寧市到普斯科夫州的大盧基市其實是有一條公路相連的,不過蘇聯境內大部分的公路都沒啥通行能力。這里很少有西歐、中歐到處都是的有硬質路面的公路,所謂的公路其實就是土路。碰到連日大雨就會變成爛泥地,土質路面也架不住大量履帶式、輪式重型車輛的碾壓,所以通行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這條通往大盧基的公路早就被德國和白俄的軍隊盯死了,根本不可能通過那里去偷襲。
所以朱可夫在接任加里寧方面軍司令員后,就立即從近衛步兵第11、第12和第13師抽調了3萬多官兵去大森林里面砍樹開路,準備花2個月時間,用斧子和鋸子硬生生開出3條可以供坦克集團軍通過的簡易公路。
可是路還沒有砍出來,德國人卻搶先向白俄羅斯突出部發起進攻了。所以巴甫洛夫(他現在屬于近衛步兵第13師)和他的戰友們就沒日沒夜的揮著斧子、鋸子大干快上了。
而隨著公路一點點接近德國(白俄)控制的普斯科夫州的地界,他們被德國人和白俄發現的可能也越來越大。所以必須萬分小心,不僅要注意來自空中的偵察,還要派出大量的巡邏和警戒部隊,在普斯科夫州和加里寧州的邊境地帶地區張開了一道可以算是密不透風的威力搜索幕。
在5月1日下午的時候,謝爾蓋.布尼亞琴科上校指揮的沙俄騎兵第1師的反動分子們,就已經和這道蘇軍的威力搜索幕撞在一起了。
槍聲如爆豆一般噼里啪啦的亂響,蘇聯的托卡列夫M1910重機槍沉悶的發射聲音,和MG42機關槍撕裂麻布似的刺耳槍聲交織在一起。間或還有迫擊炮、無后座力炮(在有色金屬的瓶頸被徹底突破后,歐共體軍隊擁有的無后座力炮的數量也大增,連白俄軍隊也得了不少75mm和105mm的無后座力炮)和其它什么輕型火炮交相爆炸的聲音。
曾經在蘇聯紅軍中服役多年的布尼亞琴科上校聽到這種密集的槍聲、炮聲,立即就警惕起來了。因為他知道擁有這樣的火力,還能和他的精銳騎兵打得旗鼓相當的對手,根本不可能是什么民兵或者游擊隊。對手一定是正規軍,而且多半還是蘇聯紅軍中的精銳。
根據布尼亞琴科對蘇軍的了解,這些被派到加里寧州和普斯科夫州交界處的蘇軍,一定屬于朱可夫元帥擔任司令員的加里寧方面軍!
屬于加里寧方面軍的部隊不去列寧格勒外圍,卻出現在普斯科夫州南部的大盧基附近,他們想干什么?難道加里寧方面軍的主攻方向不是列寧格勒,而是大盧基?
感到問題有些嚴重的布尼亞琴科不敢耽誤女皇陛下的復辟大業,立即就把他的發現和猜測,一起報告給了普斯科夫市的德國國防軍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雖然從大盧基南下的部隊都屬于中央集團軍群,但是大盧基和整個普斯科夫州都是北方集團軍群的轄區,布尼亞琴科的騎兵師則是直屬于集團軍群司令部的。
當布尼亞琴科送到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的時候,集團軍司令官屈希勒爾元帥正在普斯科夫市內靠近韋利卡亞河的一個岬角上的克羅姆城堡做客——這座城堡始建于公元864年或是更早的什么時候,而現在它則屬于俄國女皇奧麗加。
奧麗加女皇是今天上午乘坐火車從列寧格勒郊外的皇村抵達克羅姆城堡的,按照計劃,她會在這里停留并且和屈希勒爾元帥共進午餐,然后再坐飛機去柏林和德國的大人物們見面。
對這位當了二十多年亡國之君的女人來說,現在可真是最關鍵的時刻了。列寧格勒被圍將近一年,城中的物資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從4月份開始,拿列寧格勒戶口的蘇維埃人就被以各種名目“驅逐出境”了!
通過這些“背叛”蘇維埃祖國的列寧格勒市民,女皇知道了列寧格勒城內幾乎變成了饑餓的地獄。所有可以食用的東西都被拿來充饑,普通市民的配給少到了不足以維持生存的地步,每天都有人餓死,而死者的尸體又會莫名其妙的“失蹤”。從1943年開始,連城內的軍人們也開始挨餓,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所有的人都在盼望這場災難早一點結束……哪怕城市變成女皇陛下忠實的彼得格勒!
彼得格勒一旦屈服,奧麗加就不再是一個朝不保夕的流亡君主了。
而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司令官屈希勒爾元帥也和女皇一樣想要拿下列寧格勒——這對德國而言或許意味著要多打上一年或是兩年戰爭,但是對他而言,卻是一件足以讓子孫后代都驕傲不已的豐功偉績。
當然……作為羅曼諾夫王朝的拯救者,實實在在的利益是少不了的!
就在他愉快的從克羅姆城堡返回自己的司令部時,布尼亞琴科的報告已經送達了。
“什么?他們在大盧基附近的樹林里和紅軍的步兵打成了一團?”屈希勒爾元帥看到參謀長蒂佩爾斯基希中將遞上來的報告,眉頭頓時就皺成一團了。
“元帥,蘇聯紅軍有可能會偷襲大盧基。”蒂佩爾斯基希中將已經和參謀們研究過這個情報了。
“偷襲?”屈希勒爾想了想,“大盧基以東的道路能支撐多少軍隊通過?”
“一個步兵軍是沒有問題的,”蒂佩爾斯基希說,“如果蘇聯人提前有所準備,或許還能再投入幾百輛坦克。現在第4裝甲集團軍的主力還在大盧基,當然是不怕蘇聯人偷襲的。可如果第4裝甲集團軍的部隊都南下渡過了韋利卡亞河,那么大盧基周圍就有點空虛了。”
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制定的《紫色方案》是非常注重“節能環保”的,基本上是怎么省油怎么布署。所以第4裝甲集團軍就被擺到了大盧基,從列寧格勒通往烏克蘭的鐵路正好打這兒通過。而且這條路在普斯科夫城還和從莫斯科通往里加的鐵路交匯。
以大盧基為進攻大據點的第4裝甲集團軍的人員、裝備和補給物資,都可以通過鐵路線直接從波羅的邦甚至德國本土運過來,不僅非常方便,而且不需要耗費寶貴的燃油。
而從大盧基南下斯摩棱斯克的距離還不到200公里,也是有鐵路相連的,只是因為交戰而被切斷。一旦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占領了斯摩棱斯克,從大盧基通往斯摩棱斯克的鐵路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通車。
順便提一下,這個時空蘇聯境內鐵路軌距和德國不同的問題,并沒有給入侵蘇聯的德軍造成太大的麻煩。因為德國的波羅的邦境內的鐵路和蘇聯一樣,都是5英尺軌距的。
這是由于波羅的邦(共和國)過去是俄羅斯帝國的領土,那里的鐵路大部分都是俄國人修建的。而且在德國得到波蘭和立陶宛之前,德國本土和波羅的邦(共和國)之間的運輸主要靠海運,同時波羅的邦(共和國)又長期擔任著蘇聯出口物資中轉站的角色,同蘇聯的貿易規模極大。所以波羅的邦(共和國)政府也就一直沒有改變鐵路軌距標準,直到蘇德戰爭爆發。
因為這段歷史,德國的波羅的邦鐵路部門就擁有大量的5英尺軌距的火車頭和車皮(在蘇德開戰前雙方的貿易規模很大),而且還有現成的海運鐵路的運輸線路,轉運物資非常方便。
所以,在這一次的《紫色方案》中,從大盧基往南打的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其實才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主力。而普斯科夫州則是第4裝甲集團軍的后方,一旦被蘇軍打進來,第4裝甲集團軍被包圍是不可能的(這個集團軍太強大了,根本不可能被圍),但是第4裝甲集團軍的后勤運輸肯定出問題,這樣該集團軍在奪取或包圍斯摩棱斯克后的行動就很難繼續了。
屈希勒爾斟酌了一下,下達命令道:“抽調黨衛軍第1裝甲擲彈兵師、傘兵第7師、俄羅斯近衛步兵師、俄羅斯第1裝甲旅南下大盧基,由黨衛軍上將豪塞爾指揮,稱‘豪塞爾集群’。另外,目前已經在大盧基的俄羅斯第1騎兵師和步兵第60師也給‘豪塞爾集群’指揮。有3個德國師,2個俄羅斯師和1個俄羅斯裝甲旅,應該可以粉碎蘇聯人的圖謀。”
明天開始到月底,一天4更求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