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崛起之第三帝國 第121章 插上翅膀去俄國
清晨五點多鐘,路德維希.馮.赫斯曼坐在一架剛剛被制造出來的容克爾F13輕型客機里面,正一邊等著起飛一邊看著克洛伊從荷蘭魯爾蒙德寄來的信。克洛伊在1920年2月懷孕了,于是就留在安定富足的荷蘭,由她的母親伊麗莎白和克洛伊的妹妹瑪格麗特負責照料。克洛伊在信里面和赫斯曼說起了孩子在肚子里面蠕動的感覺,還預測肚子里的孩子是個男孩。看著這封信,幸福和滿足的感覺縈繞在他的心頭。
跟赫斯曼一起坐在這架波紋鋁蒙皮小飛機里的,是很快就要成為赫斯曼妹夫的安東尼.福克和總參飛行辦公室的庫爾特.斯圖登特還有赫斯曼的秘書的保盧斯。福克、斯圖登特和赫斯曼現在都是航空委員會的委員,這次他們將會和赫斯曼一起去蘇俄考察。
兩個穿著皮夾克的人鉆進了機艙。其中一個是和赫斯曼同年的艾爾哈德.米爾希,歷史上希特勒的猶太元帥長得有點矮胖,一張圓臉上總是堆著和氣的笑容,不大像是個軍官。
他原本是炮兵出身,在大戰期間成為飛行員,以上尉軍銜退役。現在創辦了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勞埃德運輸”。專門從事但澤—里加—塔林之間的航空快遞業務。赫斯曼現在乘坐的這架小飛機就是屬于勞埃德運輸公司的,艾爾哈德.米爾希本人就是駕駛員。
而另外一人是個六十出頭老者,面孔非常嚴肅,他坐在了副駕駛座上,然后轉過身對赫斯曼點了點頭,“中校,歡迎您乘坐我們容克公司的飛機,我保證它是您乘坐過的最舒適的飛機。”
這老頭也是航空委員會的委員,容克飛機公司的創始人胡戈.容克斯。
“容克斯先生,”赫斯曼可不覺得這架小飛機是他兩世人生坐過的最好的飛機,不過還是恭維道,“這的確是劃時代的產品,一架全金屬無支架、無張線的單翼張臂式飛機。它會成為全世界飛機制造商的模仿對象,也會成為未來戰爭中軍用飛機的參考。”
這時,飛機的發動機開始發出轟鳴,緊接著螺旋槳也開始轉動起來。
“要飛了!先生們,旅途愉快!”艾爾哈德.米爾希扯著嗓子大喊,隨后赫斯曼就感到飛機開始滑行,很快就搖搖晃晃地上了天。
機艙的密封性很差,因此非常吵鬧,如果要在里面談話,就只能扯開嗓子喊叫了。
“容克斯先生,容克爾F13能不能改裝成轟炸機?如果能行的話,布爾什維克至少會購買50架。另外,CL1對地支援攻擊機也是布爾什維克所需要的,至少有100架以上的需求。”
赫斯曼帶著容克斯、福克和斯圖登特一同前往蘇俄,自然是想推銷飛機給紅軍。紅軍快要贏得內戰了,白衛軍的冒險遭遇慘敗后,紅軍趁機反攻,幾天前奪回了俄國的重工業基地頓涅斯克。
雖然那里的煤礦和鋼鐵廠早就因為戰亂破敗的不成樣子,但是那里的人口是白俄所控制的地盤中最多的。一旦失去頓涅斯克盆地,“哥薩克女王”的大勢就相當不妙了。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本來應該力挺奧麗加的英法兩國卻臨陣退縮,從黑海沿岸撤出了軍隊。
但與此同時,遠東的日本人卻是一副不肯罷休的樣子,投入的兵力多達七八萬之多。還在4月份的時候向克里米亞的奧麗加女皇提議,請她去海參崴建立政府,繼續對抗蘇俄,不過那已經不是爭奪俄國中央政權的斗爭,只是分裂和反分裂的戰爭。
而蘇俄和波蘭的短暫和平,也隨著白俄大勢已去而宣告終結。4月初,紅軍就同時從兩個方向包抄基輔——一路自白俄羅斯南下,一路自基輔以南的切爾卡瑟一帶渡過第聶伯河,完成了對基輔的包圍。
和另一個時空的情況不一樣,因為波蘭得到基輔已經有好幾個月,并且扶植了彼得留拉為首的烏克蘭自治邦政府,將烏克蘭自治邦正式并入了波蘭聯邦。所以基輔被波蘭軍隊當成了一個重要據點經營,不僅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還駐守重兵(包括烏克蘭防衛軍),囤積了糧食和彈藥。
因此,基輔并沒有被波軍放棄。從4月份開始,蘇波雙方就圍繞基輔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戰。在這種情況下,赫斯曼覺得可以向蘇俄推銷一些比較先進的飛機——蘇俄紅軍和波軍都是有空軍的,地面部隊交戰的同時,天空中也在進行激烈的交火。
“F13改轟炸,還要生產CL1……軍控委員會的人可看著呢。”容克斯搖搖頭。他的年紀雖然大,但是創業比較晚,一戰結束的時候他的廠子才開張。所以沒有被列入工業促進委員會的重點保護名單,也沒有獲得在波羅的開設分廠的機會。
“可以讓FKBF聯合體代工,”赫斯曼早就有了解決的辦法,“容克公司負責設計轟炸型的F13,CL1的改型也由容克斯自己來做。試驗可以放在FKBF的研發中心進行。那里對整個德國的飛機制造商都是開放的,只需要支付很少的租金。”
“代工?”容克斯仿佛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兒。
安東尼.福克接過問題,解釋道:“就是由我們FKBF根據容克公司的設計圖紙和要求進行制造,產品貼容克的牌子,由容克公司進行銷售,FKBF只賺取少量的代工費。”
這種商業模式當然是赫斯曼從后世帶來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讓每一家德國飛機制造商都保持軍用飛機的設計能力——現在大部分德國飛機制造商都在轉向民用,有些甚至還會暫時退出飛機制造領域。而這些公司原本擁有的軍用飛機設計能力都會漸漸失去,最后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而要讓所有的飛機制造商都去波羅的開分廠,顯然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在德方本身不會購買軍用飛機的情況下,德系飛機制造商們也拿不到太多的軍工訂單。所以在波羅的開設許多分廠也是浪費。有FKBF一家就足夠了。
因此赫斯曼就想出了多家設計,一家代工的模式。各家的生產制造能力依靠民用飛機保住,軍機設計則依靠FKBF的代工來保全。
“另外,我們還要準備向俄國人輸出飛機生產線。”赫斯曼是軍迷嘛,自然知道后世的美帝和大毛的軍火商是怎么蒙錢。“我們可以先賣飛機,再賣生產線,同時搞合作開發。飛機可以少賺點,但是生產線和合作開發一定會利潤豐厚的。”
“可是這樣一來布爾什維克會掌握設計和生產飛機的本事。”容克斯說,“說不定他們會成為我們的競爭對手!”
“但是我們也會因為俄國市場而壯大,從而繼續保持對英美法的領先優勢(其實對英法沒多少領先)。”赫斯曼斟酌著說,“而且這種出售戰機的模式在蘇俄取得成功之后,還可以推廣到其他國家。容克斯先生,您知道的,飛機總裝的難度并不是很高。許多工業不發達的國家也能做,而德國則可以通過向他們出口零部件或者配套工廠,持續獲得豐厚的利潤。”
求,求推薦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