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寒門狀元  >>  目錄 >> 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

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

作者:天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天子 | 寒門狀元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寒門狀元 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

隨著朱厚照在朱暉、楊一清等人面前露臉,巡視軍中,正德皇帝平安無事的情況終于得到證實,隨即二人便將消息傳回京城,讓張太后和文武百官知道正德皇帝目前一切安穩。ranwen`

不到一日,身處皇宮內苑的張太后便聽說朱厚照跟她派去保護的人見面,并且安然無恙的消息。

張太后很欣慰,不過讓她多少有些失望的是,帶來好消息的人是內閣三輔楊廷和,而不是她最信任的謝遷。

謝遷回京城后一直沒有入宮來見駕,似乎此時這位首輔大人也在避忌什么。

“皇兒平安就好。”

張太后臉上帶著欣慰之色,笑盈盈地說道,“楊卿家辛苦了,謝閣老不在京城的日子,多虧你總在哀家面前出謀劃策,才能保持朝局穩定。你為人鎮靜持重,做事總是親力親為,大有謝閣老風范,看來內閣中諸位賢才都是大明棟梁……有你,有梁學士在旁輔佐,未來謝閣老也能輕省些。”

張太后贊揚的時候不忘加上梁儲的名字,而且說話時有意無意將楊廷和擺在謝遷后面,這多少讓楊廷和這個當事者覺得,自己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給謝遷打下手,雖然事實也的確如此,但他始終有些不甘心。

楊廷和恭敬行禮,領受張太后的贊揚,但沒有說多余的話。

張太后想了想,問道:“謝閣老已回京城來了吧?為何這兩天不見他來皇宮?哀家怕他有什么要緊事做,不知是否該派人去傳召……楊卿家,你可有見過謝閣老?不知他身體如何,如今是否很忙碌?”

當張太后知道兒子安然無恙后,便關心起謝遷的情況來。

張太后多少有些不能理解,既然謝遷回到京城來了,就應該早些到皇宮里見她,接過楊廷和負責的差事,而不是跟現在這樣來了個避而不見,本來她最信任的大臣也是謝遷而非楊廷和。

楊廷和介紹道:“謝閣老如今的確很忙,很多事亟需處置,朝廷已太長時間無人做主,急需有人代為疏離,且內閣中積壓的奏疏,也需要謝閣老逐一進行審閱復核。”

張太后微微頷首,道:“謝閣老已這般年歲,依然在為大明鞠躬盡瘁,朝廷少不了他這樣的定海神針,所以保重身體乃第一要務。哀家很想當面感謝他,先皇駕崩后,若非謝閣老一直留在朝中主持朝政,局勢不會如此穩定,如今北方邊患盡去,謝閣老功在社稷,千秋后都會傳頌他的美名。”

楊廷和意有所指地道:“謝閣老自西北苦寒之地回來,的確憔悴了許多,做事時經常恍惚出神,似乎有些力不從心。”

“那就更應該讓他多休息才是。”

張太后一聽有些緊張了,脫口說了一句,隨后又道,“楊卿家,你身體康健,應該多幫謝閣老分擔工作,還有梁學士……回頭你去跟謝閣老說一聲,讓他盡快入宮見哀家一面,哀家有關于皇兒的事情跟他說。”

楊廷和感到很意外,張太后要見謝遷,不是通過派人去傳召,而是讓他前去帶話,這多少有些不合規矩。

雖然誰都知道謝遷深得張太后信任,但規矩擺在那兒,楊廷和覺得眼前張太后似乎有些亂了方寸,因而沒有直接應承下來。

突然旁邊一名太監進來,似乎有事情跟張太后說,張太后皺著眉頭,一擺手道:“有什么話,但說無妨,楊學士不是外人。”

太監這才躬身奏稟:“娘娘,高鳳高公公從居庸關回來,求見娘娘。”

“高公公回來了嗎?好啊,咱們的人終于陸續回京城來了,以后皇宮也熱鬧了。”張太后喜滋滋地道,“哀家本想派人傳高公公回京城,但不知為何總忘記下懿旨,這下終于可以放心了。不過哀家這邊正在接見楊學士,讓他先候著,稍后哀家才見他。”

楊廷和適時行禮:“太后娘娘,微臣已將事情奏稟完畢,就此告退。”

張太后一招手:“楊卿家不用著急走,這才說了幾句話,為何便要告退呢?剛才你說皇兒目前平安無事,是否意味著就此再也不用擔心了?從紫荊關回京城,這一路上應該不會有什么危險了吧?”

楊廷和神色凝重,似乎有話要說,但欲言又止。

張太后看出門道,一揮手,旁邊太監和宮女都識趣地退出殿外,隨即永壽宮大殿內只剩下張太后跟楊廷和二人。

張太后這才緊張地問道:“楊卿家是有什么話要說,但又怕外人說三道四吧?現在沒人了,只管說出來,哀家感念楊卿家對朝廷的忠心,一概不會怪罪!”

楊廷和這才帶著為難之色,小聲說道:“就怕如今陛下……身不由己!”

“啊!?”

張太后聽到這話非常震驚,當她失聲驚呼后,楊廷和大概能感受到他這番言辭對張太后造成了怎樣的沖擊,顯然張太后一時間難以接受。

張太后遲疑了好一會兒,這才滿含憂慮地問道:“楊卿家的意思,是說沈尚書有可能挾持皇兒,對皇兒做出什么不軌之事?”

楊廷和道:“或許只是微臣多心,但很多事,總該有所防備。”

張太后仔細思索后,重重地點了點頭:“說的也是,有些事不得不防,之前皇兒執意出游,但突然又說要回來,在拒馬河峽谷與保國公他們會合后也是先隱秘不出,之后是沈尚書引領出來見軍中上下……楊卿家雖然只是提出最壞的一種可能,哀家不會覺得楊卿家之言有何不妥,但楊卿家你且莫將這件事聲張開來。”

楊廷和再次行禮,領受張太后懿旨。

張太后顯得有些迷茫,嘴里喃喃道:“皇兒現在平安無事,總歸是好事,而且沈尚書那邊大概也不會對皇上做出什么不軌之舉……或許只是哀家和楊卿家多心了吧。楊卿家可有跟謝閣老說過這種可能?”

楊廷和道:“未曾言明。得知陛下賜見楊應寧等人的前因后果后,微臣便立即來求見太后娘娘,沒有見其他任何人。”

張太后微微點頭:“謝閣老或許會有些獨到的見解……以楊卿家看來,如今當應作如何防備?哀家說的是,若皇兒真為人挾持的話。”

楊廷和神色拘謹:“再派出兵馬,從沈尚書手里接過大權,護送陛下回京。”

“好。”

張太后想都沒想便答應下來,吩咐道,“這次哀家會派壽寧侯帶人前往……壽寧侯畢竟是哀家的胞弟,他去總歸可以信任……如今謝閣老已回到京城,楊卿家你也往紫荊關走一遭如何?”

楊廷和聽到這番話,便知道現在張太后對外人都不敢信任,在沒有親自見到兒子平安無事的情況下,好像只有張鶴齡和他得到完全的信任,張太后也沒有將這件事告知謝遷的打算,畢竟說到底謝遷跟沈溪之間有姻親關系。

楊廷和感到一陣心安,暗忖:“這是太后娘娘對我的信任,但離開京城卻非我所愿。”

即便楊廷和再不想離開京城,但還是恭敬領命:“臣遵旨。”

張太后再度點頭:“現在無論如何都要確保皇兒的安穩……雖然保國公跟戶部楊尚書都已前往迎駕,但始終要留下部分兵馬用來平息地方叛亂,沈尚書身邊親隨很多,哀家不是很放心……錦衣衛指揮使錢寧那邊有消息傳回來嗎?”

“回太后娘娘,并未有錢指揮使的消息。”楊廷和低著頭道。

張太后嘆道:“錢寧是皇兒親手提拔的,未必跟咱們一條心,先皇只有皇兒這一個兒子,若有個什么三長兩短,大明非要陷入動蕩中,哀家不想有任何意外發生……此舉并非是懷疑朝中重臣!”

楊廷和聽來,張太后這是在解釋關于懷疑沈溪之事,并沒覺得有多突兀,因為他非常清楚張太后的心態。

若非他知道張太后擔心什么,也不會跟張太后提關于沈溪有可能挾持天子的事情。

楊廷和恭敬行禮,做出欣然領命狀。

張太后嘆道:“皇兒出去太久了,哀家大半年沒見他,心中掛念。正所謂血濃于水……自從皇兒大婚后,在宮內住的日子就不多,希望他這次回來,性子能變得安穩些,早些誕下皇嗣,也好讓大明后繼有人。”

“太后娘娘……”

楊廷和故意拱手請示,“此事微臣是否要跟謝閣老言明?”

張太后微微一愣,迅速搖頭:“謝閣老那邊,哀家會親自處置,不勞你多費心。今日你便跟壽寧侯出發,哀家會給你頒發一道懿旨,你只需要跟內閣那邊打個招呼,讓謝閣老知道你外出公干便可。剩下的事,也不用你擔心。”

“是。”

楊廷和再度行禮。

張太后讓近侍將懿旨草擬好,蓋上自己的寶印,便交給楊廷和。

楊廷和帶著懿旨離開皇宮,并沒有去見謝遷,而是直接到壽寧侯府拜會張鶴齡,然后跟國舅爺一起去京營點兵,帶著大隊人馬前往紫荊關護駕。

楊廷和離開京城兩個時辰后,謝遷才得知消息。

本來謝遷還打算安排楊廷和做事,誰知道從梁儲那兒獲悉楊廷和早一步去見太后,然后出京辦事的消息。

“他此番急忙出京是做什么事情?為何老夫會不知道?”謝遷聽到后不由火冒三丈。

本來謝遷覺得楊廷和是個老成持重,可以托付重任之人,但未曾他剛回京就來了個下馬威,居然在不通知他這個首輔任何消息的情況下自作主張,這正是謝遷不滿意的地方。

謝遷中意的接班人,不但要會辦事,更重要的是聽話,守規矩,他對沈溪的反感便在于不聽招呼,原本他對楊廷和很欣賞,但現在居然公然違背他的意愿,自行其是,突然間他覺得自己好像哪里做錯了。

梁儲道:“聽說介夫見過太后后,馬上帶上懿旨去了壽寧侯府,之后便與國舅爺一起到京營點上部分兵馬離開……似乎是往紫荊關去了,大概是得到太后吩咐,前去護送陛下回京城。”

謝遷眉頭深鎖:“應寧不是已回稟,說陛下平安無恙,過幾天便可抵達京城嗎?這有何可擔心的?為何再度派人前往?這是要向天下人表達,朝廷對之厚不信任的意思嗎?”

就算謝遷這樣的“局外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張太后不可能隨隨便便再次派人去迎駕,除非懷疑公開露面的皇帝是假冒的,亦或者皇帝被人挾持,除此之外想不出還有其他什么原因。

其實這些疑問謝遷不是沒有,只是他不覺得沈溪會這么做而已。

梁儲不想牽扯進沈溪跟朝中正統文官勢力的紛爭中去,無論沈溪回朝后獲得怎樣的地位,在他看來都可以接受。

因為梁儲沒有爭強好勝之心,以至于他對謝遷評價楊廷和的話也不是那么在意,不會去深思楊廷和為何這么做,這件事到底是太后還是楊廷和在主導。

倒是謝遷很生氣:“無論怎么說,之厚都是立了大功回來,當初馬尚書平西北的時候,回朝可不是如此待遇!”

與當初馬文升領兵光復哈密故地的境況相似,沈溪也是以兵部尚書的身份領兵在外,并且最后取得勝利,而且沈溪取得的成就更讓人矚目,比之馬文升的功績似乎還要高出很多。

梁儲道:“若要將壽寧侯和介夫請回京師,非去見太后不可。謝閣老此時去,時間還來得及。”

梁儲看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無論誰是始作俑者,沒有張太后準允,楊廷和沒有資格去迎接圣駕,要想阻止此事,非要張太后點頭不可,無論謝遷現在多氣惱,都必須要面對事實,想解決問題唯有去見太后一途。

梁儲提出建議后,謝遷的臉色突然變得難看起來,顯然這個時候他不想去見張太后。

謝遷皺眉問道:“介夫近來就沒跟你說過關于之厚的事情?”

梁儲嘆道:“自從謝閣老回到京城,介夫去謝府拜見后,這兩天便一直心緒不寧,來過文淵閣兩次均是匆匆而別,連句多余的話都沒有,更未提及任何關于之厚的事情。其實謝閣老不必過分擔憂,涉及護送陛下回京,朝野都在關注,即便介夫跟壽寧侯去了,又能如何?”

謝遷黑著臉不再言語,顯然是怕沈溪進一步被傷害,以后跟文官集團的矛盾會越發尖銳。

梁儲道:“之厚大抵能理解太后的良苦用心,想必不會遷怒于介夫,朝中大臣此時應同氣連枝才是。謝閣老若擔心,不妨去見見太后,或者向之厚致信,先一步讓其知道此事原委,讓他不至于多心。”

謝遷嘆道:“你以為之厚能聽進去這些道理?出塞轉戰千里,取得赫赫戰功,自打回張家口堡后,他便一直沒得到公允對待,到現在還被朝中大臣無端攻訐,老夫剛回京城,便有不少人到老夫這里來告狀,這種情況若被他知曉,能不心寒?”

梁儲想了下,搖頭道:“若有人刻意攻擊之厚,那不妨將所有奏疏呈遞陛下,由陛下定奪,謝閣老以為呢?”

謝遷一怔,立即用一種不可理喻的目光望向梁儲。

文官參奏沈溪,你讓我將這些奏疏呈遞到皇帝那里,不等于說是讓皇帝去降罪于這些人?

但這些人到底站在朝廷,站在皇家的立場上,說起來也沒做錯什么,給他們降罪這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的一幕。

謝遷一邊覺得那些人參劾沈溪太過荒唐,一邊又不想出手懲罰,等于說謝遷根本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能在梁儲這里發發牢騷。

梁儲的意思是,你要么去勸太后,要么勸沈溪,要是這兩樣都做不到,那就去勸那些所謂的錚臣別亂來。現在你什么都不做,只是來問詢楊廷和為何要跟沈溪對著干,不是緣木求魚是什么?

謝遷嘆道:“那老夫還是去求見太后娘娘吧……太后近來所下懿旨,始終有僭越之嫌,不該內宮管的事情,怎好貿然牽扯進去?若涉及朝政安穩倒也還好,現在卻涉及君臣間的矛盾,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不可不謹慎待之。”

梁儲道:“是否要在下陪同謝閣老一同前往?”

謝遷本要離開,聞言不由回頭看了梁儲一眼,最后斷然搖頭:“見太后,還是老夫單獨去,你先將內閣奏疏逐一票擬,如今老夫顧不上這邊,介夫又離開,內閣只靠你一人支撐。看來回頭該向陛下請示,適當增加內閣人選,不然的話,這邊要出點兒狀況,怕是連個主持票擬的人選都沒有……唉!”

本來內閣三人組合,謝遷覺得很不錯,比之前劉瑾當政時好多了,到底楊廷和跟梁儲都是有相當能力的大能。

但牽扯到如何定性此番對韃靼之戰,還有文官集團內部出現紛爭,謝遷又覺得人手不夠用,本來他沒打算增加內閣大學士的人數,現在卻琢磨開了,到底提拔誰進內閣比較合適。

離開文淵閣后,謝遷還在思索這個問題。

“可惜之厚這小子不能入閣,若他聽話些,接受我管束,一切都好說,但他那倔脾氣,唉……現如今東宮講官那批人還有誰能入閣?當初太子之師,如今已成了天子之師,介夫已算年輕有為,比他還要年輕的,除了之厚外怕只有靳充遂一人。”

謝遷想到的最合適的人選是靳貴,這個曾被他看好,但因為年輕一直沒拔擢到內閣的人。

說是年輕,但其實靳貴已經四十五歲了,在大明屬于“少壯派”,很多時候難以被委以重任。

因為朱厚照年輕氣盛,在其主導下,朝中官員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以至于謝遷這樣的老派大臣會不自覺地阻止這種趨勢蔓延,自然想提拔那些老臣,但他最想舉薦入閣的王華已徹底失勢,知道跟朱厚照無法爭取上位的機會,最后只能找個年輕一些的,避免引起皇帝反感。

如此一來,靳貴也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

“……但始終充遂跟之厚關系不錯,若是讓他入閣,很多事可能會被之厚牽制,將來若我致仕歸田,這內閣到底誰能跟之厚制衡?當初東宮那批人,跟之厚關系都不錯,別看這小子平時沒結交多少人,唯獨在翰林院中朋友不少,只有介夫才……”

謝遷最后不由搖頭,心中滿是無奈,“現在內閣人手少是事實,必須得找人填充進來干活……至于將來誰主持內閣事務,等日后再說吧。”

永壽宮內,張太后高坐鳳椅上,謝遷在下訴說著之前在西北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

甚至謝遷將沈溪率兵跟韃靼人交戰的過程詳細解說,想為沈溪爭取張太后的信任,緩和對沈溪的擔憂防備之心。

聽到沈溪平定草原,撤兵返回張家口,這場蕩氣回腸的大戰依然縈繞在人的腦海。

張太后嘆道:“沈卿家真不容易,幾乎是絕處逢生,幸好沒出大的偏差,不然哀家不知如何對得起他對大明的忠誠。”

謝遷聽到這話,多少松了口氣,這說明自己費了半天唇舌還是起到效果了。

謝遷沒法直接說,讓張太后將楊廷和、張鶴齡調回來,只能旁敲側擊,就看張太后是否能領悟,但他也覺得為難,哪怕張太后真意識到可能誤會了沈溪,也不太可能將人調回,兵馬已經派出去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張太后求的是萬無一失。

謝遷道:“之厚這孩子,做事是有些魯莽,對草原用兵前老臣便勸過他,不要盲目自信,一旦失敗后果不堪設想,因此還觸怒陛下被發配延綏。最終陛下御駕親征,之厚也一意孤行領兵出塞,深入草原不毛之地,在絕境中他帶領人馬打出大明的威風,經此一戰,草原怕是幾十年內都無法對我北方邊陲形成威脅。”

張太后點頭道:“還是謝閣老有本事,沈卿家到底是謝閣老慧眼識珠,從翰林院那么多英才中選拔并培養出來的,可喜可賀!”

謝遷搖頭道:“老臣不敢當太后謬贊。之厚以己未年狀元入朝,本就深得陛下信任,能有今天的造詣,完靠先皇欣賞和提拔,老臣從未曾在先皇面前舉薦過他,實在是先皇有識人之明,以其為東宮講官,如此才在朝中立足。”

此時謝遷可不會承認沈溪是自己舉薦和提拔起來的。

他這個閣臣身份和地位再高,到底也只是皇帝的屬下,一個官員的晉升是皇帝選拔和器重的結果,若謝遷說誰是他提拔的,不等于告訴皇室他結黨營私?

而且現在正是沈溪跟文官集團矛盾重重的時候,沈溪功高蓋主,謝遷本身已跟沈溪產生嫌隙,又怎會在太后面前承認這個不聽使喚的小子是自己親手提拔?

張太后淡淡一笑,并未勉強非要謝遷承認什么,當下道:“自從先皇仙去后,多虧謝閣老在朝中為我們孤兒寡母撐起半邊天,如今北方平定,朝廷亟待平穩過渡,也需要謝閣老站出來主持大局。”

“此乃老臣的責任。”

謝遷恭敬行禮,“老臣想請示太后娘娘,關于居庸關滯留的隨同陛下出征兵馬,是否該調回,并做出妥善安置?”

張太后問道:“不知謝閣老有何建議?”

謝遷為難地道:“本來是之厚去最好,不過他如今在陛下面前聽用,若派他去的話……”

“那就讓沈卿家去吧。”

張太后絲毫也沒有遲疑,吩咐道,“陛下要回朝,過了紫荊關,剩下的路就好走了,讓沈卿家去居庸關……他不是兵部尚書嗎?這件事本不就應該由兵部尚書來負責處置?”

謝遷抬頭望了張太后一眼,本來他就對沈溪的心態非常擔憂,聽了張太后的話,憂慮更甚。

朱厚照對于沈溪這個大功臣似乎沒多少防備心理,皇室對大臣的猜忌改而由張太后來完成,張太后覺得兒子太過信任一個年輕大臣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便主動將這個黑鍋背了下來,由她代表皇室處處針對沈溪。

謝遷本以為自己可以說服張太后,但在跟張太后交談幾句,知道對方的想法后,謝遷不由感到一種無能為力。

“……謝閣老,最近你辛苦了,回到京城后正該多休息,不妨將事情交給那些年輕人去做,朝廷需要謝閣老出來支撐大局,哀家實在不知如何才能讓謝閣老頤養天年,這也是哀家還有皇家對謝閣老虧欠的地方。”

張太后對謝遷的態度非常敬慕,但說的話在謝遷聽來有一種要將他投閑置散,轉而讓楊廷和梁儲等人上位的意思。

謝遷心想:“太后做出如此姿態,卻是為何?”

謝遷此時突然心生倦怠,對朝局已提不起絲毫興趣,臉色變得灰暗,行禮道:“老臣還不累,為大明鞠躬盡瘁乃老臣分內之事。”

張太后點了點頭,道:“大明列祖列宗會感念謝閣老恩德,謝老如今已年過花甲了吧?”

謝遷道:“整花甲。”

如今謝遷虛歲六十,對于這時代的人來說,五十歲便知天命,謝遷年過六十已呈現老態龍鐘之象,但因為他精力旺盛,平時旁人并不會將他當作年過六旬的老人看待。

張太后道:“謝閣老是該多休息,給年輕人一些表現的機會,內閣中楊卿家能力突出,謝閣老不妨多提拔他一些。謝閣老不在京城這段時間,多虧他為哀家出謀劃策,不然哀家真不知該指望誰。”

雖然謝遷對楊廷和還算欣賞,但現在張太后一而再而三在他面前夸贊楊廷和,心里始終有一絲異樣的感覺,關鍵在于楊廷和在內閣排位只是第三,謝遷難免覺得楊廷和可能在張太后面前做了太多事逢迎,這才得到張太后如此抬舉。

但其實張太后不過是對楊廷和一種禮節性的稱頌,張太后政治嗅覺沒謝遷那么敏感,只是覺得楊廷和辛辛苦苦幫她的忙,總歸是要在其頂頭上司面前說點什么。

其實張太后并非是想要提拔楊廷和做首輔或者怎樣,她在這點上心態比較平和。

謝遷道:“介夫的確有才干,內閣需要他來支撐……倒是老臣,年老體邁,未必能堅持幾年。”

張太后一聽有些緊張,連忙道:“謝閣老看起來氣色還好,一定要多注意調養。當年先帝托孤的顧命大臣,如今也只剩下謝閣老,哀家始終覺得朝局非要謝閣老這樣德高望重之人坐鎮不可。”

張太后一直恭維謝遷,然后又夸贊楊廷和,主要是因為她不懂眼下朝廷的局勢,只是一個單純想要收買人心的婦道人家,張太后其實不想開罪任何一個人,甚至對沈溪的防備也只是在一些細節上,沒到公開扯破臉的地步。

謝遷心里依然不舒坦,他想的一直都是功臣不得善終的事情,倒不是為沈溪擔心,而是為朱厚照回京后朝廷格局的變化而憂心不已。

張太后察覺謝遷有些郁郁不樂,當即問道:“謝閣老還有別的事情嗎?”

謝遷本想提一句關于楊廷和跟張鶴齡一起去紫荊關迎駕有所不妥,到此時卻放棄不再說什么,恭敬行禮:“老臣只是來探望太后,問太后金安,沒有什么緊要的事情。文淵閣那邊還有很多公事要處置,老臣先告退。”

張太后顯得很明白事理,道:“謝閣老為國效命,哀家豈能耽擱?來人啊,送謝閣老出去,再將哀家所備薄禮送上。”

謝遷沒想到張太后會給自己送禮,本來他不想收下,但想到這是當朝太后的賞賜,由不得他拒絕,當下也沒多說,行禮后告退。

在太監引領他出苑時,謝遷心里還有些沮喪,揣摩朝堂未來發展走向,最后得到的結論就是一切無法把控。

“之厚被猜忌,他自己早該料到了,讓他去居庸關整軍本就沒什么,總歸他在君王跟前,無論太后這邊對他態度如何,至少皇帝對他的信任有目共睹,只是內閣這邊的事情卻讓人焦躁不安。”

“老夫一直嘗試培養接班人,到底現在誰才能接過我們這幫老家伙的班?不知希賢、賓之在朝,會做出如何選擇,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寒門狀元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4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