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1617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緊迫
和記的問題確實是如天啟分析的那樣,財雄勢大而養出強兵,乍看之下無法抵敵,讓人灰心絕望。
但和記的根源是扎在大明體內,這使得和記上下既不同于東虜,也不同于北虜。
北虜和東虜都自有根源,自有一套體系和生存發展之道。
而和記則是在大明體內吸取養份發展起來,其核心力量都是源于大明之內,雖然這個團體是張瀚一造,但注定了和記與大明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并且和記過于依賴雄厚的財力,甲堅兵利的背后是對后勤和財政的依賴。
這也是張瀚不能持續不斷的打仗,更不能在現在打到遼東的原因所在。
各種軍隊有各種不同的構成,核心不同,表現也不同,和記的核心相當依賴財力物力的支持,這樣的軍隊,有超級強悍的戰斗力,但短板也是相當明顯。
和記不能如蒙古人那樣,餐風臥雪一路西征幾萬里,一直在馬上不下馬,走半年放牧半年,靠牧群提供的肉食和奶為生,也靠搶掠維持軍隊的戰力和后勤。
也不能如東虜那樣,打仗就是搶劫,打贏了大家都有好處,分牛羊分衣物分田地,靠這個鼓勵八旗上下的士氣和戰斗力。
和記是一個更精細,復雜,強大但也相對脆弱的體系。
天啟的判斷相當準確,封禁海貿,禁絕內地商行,對和記的財政體系會是一個致命性的打擊。和記確實還沒有準備好,大量的新軍部隊在籌備編練,更多的裝備要資金和物資來生產,對草原的統治還沒有梳理完成,不夠穩定,對俄羅斯人的貿易規模還有待擴大。
對臺灣來說,還沒有徹底解決荷蘭人的海上力量,所以對福建沿海還有依賴。
同時臺灣人力不足,仍需大量的移民進入島內,擴大茶葉,生絲,白糖的生產規模。
一切還有賴于時間,天啟皇帝當然并不能知道和記的打算和具體的做法,但他能判斷出來和記也沒有準備好,這已經是相當敏銳和睿智了。
魏忠賢拜服道:“皇爺廟算如此,奴婢萬分敬服。”
“叫盧象升不要過于操切。”天啟道:“也要看具體情形,做不成,就不要做。”
皇帝對暗殺或是抓捕張瀚都是相當贊同,沒有心理上的不適感,天啟自幼是皇子,未長大成人就成了皇帝。
儒生們和太監們都告訴他,他是天子,要守著祖宗江山,天下的一草一木和每個人都是皇帝的,天子擁有一切,也涵蓋一切。
張瀚是臣,卻有不臣之心,哪怕將其族誅天啟也不會有任何的猶豫,皇帝猶豫的是不要失敗,萬一失敗了,不僅有失道義,為天下人笑,還會更加的被動,和記得了大義輿論的名份,將士更加用命,可能拖都拖不下去,那就麻煩大了。
“一定要謹慎。”皇帝再次說道:“一切由當地文武官吏作主,具體就是撫臣洪承疇和道臣盧象升,廠臣可以提醒他們京師的局面,派謹慎干員去提醒,但千萬不要逼迫和催促。”
魏忠賢拜道:“請皇爺放心,一定不會操切冒失。”
“還有件事。”天啟道:“此事也要秘密為之,遼東巡撫說要與東虜議和,其派人去給老奴吊喪,朕雖不以為然,亦允其自主行事。但遼東巡撫大張其事,此事現在知道的人不少,舉朝洶洶,皆不以為然。朕亦知對東虜十年之內不可言恢復,只能固守。議和未嘗不可,但以遼東巡撫歷來行事觀之,其操切冒失,一意求名之心明顯。要派人提醒于他,資糧于科爾沁之事,不可再為之。與東虜接觸議和,不可擅作主張,不可隨意許諾,不可惹動輿論,以致浮議紛紛!”
魏忠賢趕緊答應一聲,接著又小心翼翼的道:“遼東巡撫想趁老奴已死的時機,修筑大凌河城。此城若成,錦州等處也安穩了,此事十分要緊,不知道皇爺可有話要說?”
天啟臉上露出矛盾之色,顯然是對這件大事還完全沒有考慮好。
袁崇煥現在一門心思要把解決東事的大功抓在手里,人皆有私欲,袁想獲得更大的成功,這也無可厚非。
打是肯定沒法打的,袁崇煥認為十年之內只能固守,根本不可能解決東事。解決的辦法就是“撫”,也就是議和。
東虜不再來攻,雙方平安無事,百姓免受戰爭之苦,朝廷可以節省用度開銷,把精力用在防備和記這個生死大敵之上,袁崇煥認為無論如何這還是合算的。
關鍵之處在于不能再叫和記出來搗亂,所以遼西那邊秘密售糧給科爾沁,甚至是半賣半送。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科爾沁已經在表面上臣服,程本直等人已經去過科爾沁,知道實際上的情形。
科爾沁人還能湊起十幾萬人,但正面與和記對戰根本不是對手,其部落又貧弱無力,就算有心想做一些事也無能為力。
袁崇煥希望科爾沁在一定程度上能扯一下和記的后腿,蒙古人最缺的就是糧食和鐵器。雖然袁膽大包身,鐵器是肯定不敢給的,就算給也是十分機密,絕不會叫朝廷知道。明面上來說是賣糧給科爾沁,這事也是一樣知會過朝廷,最少內閣是肯定知道的。
袁崇煥的議和諸事,不管是吊喪,密議,還是賣糧,從程序上來說其實并無問題,畢竟向朝廷奏報過,通知過內閣,內閣也沒有表示明確的反對。所以崇禎殺袁時,議和這個罪名,其實遠談不上,不能算是罪狀之一。
就天啟的角度來說,從大戰略上皇帝肯定同意議和,誰都知道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打的過。但皇帝要考慮到朝堂之上的反對聲音還有民間的輿論,大明由于宋時的軟弱,最討厭的就是和蠻夷的談判,甚至明知打不過也絕不會去談。
而以天啟內心的感覺來說,不管是議和或筑城并非容易之事,很可能遭遇強力的攻擊,而他也不認為努爾哈赤死后女真人就會陷入混亂之中,最少從眼下看來并沒有這種跡象。
“議撫不要急,修大凌河城,此事也十分要緊。”天啟有些吃力的道:“不過眼下是薊鎮之事要緊,和記之事更為緊要。你著內閣諭遼東巡撫知道,小心行事,不要叫虜騎抓住機會,不使大兵陷于圍困之中,切記要緊。”
今天皇帝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次要緊和小心,魏忠賢能感覺到皇帝的緊張和對自己的不滿,這一次的事,說白了就是在大明天子和朝廷都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出手。皇帝覺得時間不在大明一邊,提早發動也不是不可以,但由此事帶來的慌亂和未知的結果,仍然足夠使人坐立不安。
在天啟表示無事可說之后,魏忠賢躬身退出。
從乾清宮的院子里走出來后,魏忠賢在寒氣逼人的廣場佇立良久,北風呼嘯,在宮中這樣的地方很容易使風力加大,高大的建筑物,空曠的建筑距離,風力無形中變大了許多,宮殿檐下的鐵馬被吹的叮當直響。
這時魏忠賢才發覺自己在皇爺跟前呆了很久,天色昏黃,宮中傳來下錢糧的呼喊聲,一隊隊小宦官在執事宦官的帶領下舉著長桿在宮中各處走動,準備開始點亮那些高懸的絲料宮燈。
天氣很冷,人們都是心中不安,宮中沒有人說話或談笑,諾大的宮廷猶如墳場,所有人都是面色十分凝重。
魏忠賢思忖半響,終是招了招手。
一個隨侍的宦官趕緊走到魏忠賢身邊,躬身側耳,等候吩咐。
“你趕緊到客老太那里去。”魏忠賢很鄭重的道:“將我留在宮里的那個纏金絲的玉鐲子拿著帶給客老太,就說我早替她預備著,打算這兩日送她,但外間事多,咱家不及去見她,只能叫你代送。除了那鐲子,還有備好的幾十個小金錠,你一并拿去,說客老太備辦御膳,花費大,咱家略表微意,些許東西,不值得什么……就照這樣的話說!”
這個宦官知道魏忠賢雖然權傾朝野,在宮中卻并非全無敵手,大家表面上都聽魏忠賢的,不過太監傳承自有一套體系,魏忠賢在宮中的勢力還不如在外朝大,他能在宮中橫著走,主要靠的還是客氏老太。
客氏是可以鎮住宮中一切異已勢力的存在,這個當口,魏忠賢自己沒功夫去見客氏,禮物卻是必不可少,客氏收到之后也會明白魏忠賢要她做什么,這就足夠了。
接到指令的人飛奔而走,魏忠賢稍覺放心,他在乾清宮前直接向東走,打算從東華門出宮。皇帝交辦的事情樣樣要緊,絕不能有絲毫耽擱。
在魏忠賢一行人走近東華門時,有一個穿蟒袍的太監快步走近東華門,一隊穿藍袍和青袍的宦官急步而出,一大隊人浩浩蕩蕩,步速也很快,幾乎是用小跑的速度在前行。
乾清門到東華門一帶相當空曠,向南是文華殿和文淵閣,再向前是會極門,閣老們應該已經出宮,六科廊里會有給事中留在其中值班,算是在外朝宿于宮中的文官群體。
在大隊太監跑出宮時,發出動靜甚大,一些戴著烏紗帽穿著補服的文官正好路過,很多人伸長脖子,往東華門這邊看過來。
天才一秒:m.sbiquge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