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鐵十字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中亞攻防戰(續)
性格堅韌的朱可夫當然不是華西列夫斯基三言兩語就能勸得動的,否則他也不是朱可夫了。至于毅然決斷什么的,華西列夫斯基已說過多次,朱可夫自己也說過多次,不過大家的“毅然決斷”內涵指向顯然是不一樣的,而且還沒法擺在桌面上出來明說。
最早在中央戰線伏爾加河流域失守前,朱可夫的斷然決斷是希望斯大林盡快推動媾和以伏爾加河右岸為分界線,斯大林沒有答應,華西列夫斯基也表示無法接受,都還沒打直接就放棄左岸?但真到德軍持續進攻并打掉左岸后,讓對方接受右岸停戰已不可能了。
然后華西列夫斯基這時候提出毅然決斷要求議和,現在輪到朱可夫不干了,他認為這樣子沒法議和,必須利用冬歇期給德軍一個下馬威,畢其功于一役,勝而求和。由于連續幾次美援抵達再加上后方情況經過整頓之后有所恢復,斯大林咬著牙同意了朱可夫的意見,不但孤注一擲地從中央戰線抽調了將近100萬部隊,還把最精銳的幾個近衛坦克旅都交給了朱可夫。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和崔可夫兩個中將就是朱可夫特意挑選出來協同自己管理中亞特別方面軍的,在同意朱可夫破釜沉舟的進攻方案后,斯大林老爹為精干的指揮人員煞費苦心,朱可夫掛帥當然是板上釘釘逃不了,但光朱可夫一個人管不住那么100萬部隊,本來朱可夫還想讓巴格拉米揚協助自己,但斯大林對后者在前次戰役中的敗績嗤之以鼻,拒絕了朱可夫的請求,而其他方面軍級別的負責人除扼守要地無法動的人員外,其余似乎也沒有特別出彩的。最終朱可夫經過反復權衡挑選了這兩人分別協助自己管理左右兩翼集群(相對于方面軍級別),斯大林對此倒是予以了認可。
這兩人從年紀來看絕對是小字輩,崔可夫還不到44歲,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甚至只有38歲這年紀別說方面軍統帥大員,就是比較重要一點的集團軍統兵大員也很少見,當然朱可夫也算年輕的統帥,他到現在都不滿50歲,而與他交鋒過的對手,包括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霍特、克萊斯特等人普遍都他大815歲。
其他層面的將領也可以看出來,溫克和崔可夫同年,也都是中將軍銜,當前者因為突出表現剛剛破格提拔為主力師師長時,崔可夫連集團軍司令員都已當了好幾年了。朱可夫雖然朋友同學一大堆,但沒什么私人班底,更沒有什么心腹愛將,他的性格比較直接和固執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幼稚,也沒什么太多非分之想,所以斯大林對他比較放心,這兩個將領讓朱可夫帶著他也放心。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和崔可夫都是新生代集團軍司令員一級中的悍將,一個擅長進攻,一個擅長防御,在歷史上,前者在1945年被斯大林親自挑選為統帥部接班人(接朱可夫的班),可惜運氣不好,在晉升元帥前5天被德軍炮彈炸死;后者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頑強固守,從15萬人守到200多人不動搖,堪稱一絕。雖然歷史進程已經改變了,朱可夫本人遠不如霍夫曼知道他們在歷史上的偌大聲名,但他還是從這兩年的戰役過程中發掘出了兩人: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是對中央集團軍群發動進攻戰役中取得戰果最好的,而崔可夫在頓河大河曲部及后續戰役中表現是最出色的,斷后掩護避免了整個方面軍崩潰。
所以這次他把兩人都帶到了中亞,切爾尼亞霍夫斯基負責指揮進攻集群包圍中亞集團軍,崔可夫負責防御集群對付有可能增援的德軍。兩人對這次戰役也是十分上緊,雖然斯大林沒給他們方面軍司令員的頭銜,但他們指揮的部隊已夠得上方面軍級別了,只要仗打好了,朱可夫同志再一推薦,上將乃至大將軍銜,方面軍司令員的頭銜還不是唾手可得?
朱可夫先給他們看了這封信。看完后崔可夫沒多說什么,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問了一句:“華西列夫斯基同志所說的毅然決斷是什么意思?”
“這將是我們最后能獲得的最后一個冬歇期了,一旦過了4月份,德軍就要恢復全面進攻,所以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必須盡快決斷,到底是繼續推進中亞戰役還是讓中亞特別方面軍回師中路。”
當著兩人的面,朱可夫將自己的策略原原本本講述了一遍,他稱之為分五步走:
第一步:冒險抽調中亞力量。華西列夫斯基對此堅決表示反對,但從事后來看,朱可夫的冒險是成功的,德軍并沒有因為中央戰場對手實力孱弱而狂飆突進,相反依然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速度雖然降低,但穩妥性提高了,戰線整體剛剛壓過伏爾加河右岸地區200300公里,只是華西列夫斯基想打反擊的希望落空了第一步策略成功。
第二步:包圍中亞德軍,將其吃掉或者打到近乎崩潰,吸引里海以西的德軍來援。朱可夫認為進行救援的德軍數量不會太多,也就是1015萬左右的規模,中亞道路體系和補給能力就擺在這里,步兵倒是可以多放一點,德軍機械化部隊撐破天就是15萬級別。第二步包圍勉強算成功了,不過吃掉或打到崩潰還比較遙遠。
第三步:圍點打援,利用崔可夫的防御集群,吃掉或包圍這支救援部隊,迫使南線德軍主力繼續分兵來救;
第四步:也是最關鍵、最核心的一步,在德軍南線兵力進行調整、削弱后,不再理會中亞局面,要求以中央方面軍牽制住南線一部分德軍,紅軍以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方向抽調4個方面軍南北對進,截斷中央戰線德軍突出部的根部。雖然中央戰線德軍推進甚多,但由于紅軍一直牢牢掌握著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中央戰線始終就是個巨型突出部。
第五步:擊潰或擊退德軍在中央戰場的進攻兵力(朱可夫認為消滅已不可能),利用德軍撤退的機會將戰線推回到伏爾加河左岸,然后雙方媾和,為蘇方爭取一個有利條件。他甚至認為莫斯科也可以讓出來,換取整體戰線再往前推一推,這樣蘇聯就能擁有伏爾加河、烏拉爾兩個比較集中的工業基地和相應人口,勉強還算是歐洲大國。
這五個步驟是連環推動、步步實施的,沒想到現在第二個環節就出了岔子,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指揮50萬進攻集群居然拿10萬德軍沒有太好的辦法!偏偏朱可夫還認為其指揮并無失誤。
“華西列夫斯基同志的毅然決斷非常明顯,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持續進攻,加快進度同時還不能損失太多力量,因為這些力量在未來是要返回中央戰場擔當防御的,換而言之,華西列夫斯基不看好朱可夫的五步走,認為頂多中亞取得小勝震懾下德軍,然后才是中央戰線的防御問題;第二,放棄整體作戰目標,利用幾個月構筑防線,爭取開春后在烏拉爾一線擋住德軍進攻,然后進行政治談判解決同樣也是不贊同五步走策略的態度。”
崔可夫沉吟著問道:“您傾向于哪一個?”
“我兩個都不傾向!首先不損失而獲勝就目前而言基本辦不到的,光把德國人趕進這個盆地已讓我們損失了78萬部隊和大量坦克。”朱可夫有點兒惱火,更有點郁悶,“斯大林同志只給我了2個坦克旅增援,其他什么也拿不出來;我認為如果樂觀一點估計,我們打進盆地需要犧牲20萬人,倘若悲觀一點,這20萬人都填進去可能都收效甚微。”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嘆了口氣:“is1重型坦克是款不錯的坦克,和虎式基本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可惜來得太晚、數量也太少,如果去年年初在虎式出來后不久我們就擁有這種好坦克,去年很多仗就不會打成這樣……”
現在蘇軍知道,包圍圈里德軍可不是泛泛之輩,全是大名鼎鼎的一線精銳師,特別還有大德意志師和歐根親王這兩個字頭師打到現在連紅軍普通官兵都明白這些字頭師差不多就是王牌師的代言詞。不同于倉促上陣的蘇軍士兵,他們都是受過專門訓練、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在有充分的補給和物資供應的的條件下,德國人可依賴高效率的無線電體系來有效指揮這些部隊依托支撐點來實施頑強抵抗,而不至于像蘇聯軍隊那樣在包圍圈里由于通訊中斷被迅速打亂建制最終覆滅。
“那我們現在怎么辦呢?”崔可夫也有點沮喪,“需要我這里分出一個集團軍支援進攻集群么?德國人根本沒怎么動。”
“我想到了一個調整后的策略,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朱可夫走到地圖前,闡述了他的完整想法,聽得兩人完全傻掉了……
ps:猜猜看,啥策略?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