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鐵十字 第二百二十五章 城堡(2)
s:恭祝各位讀者國慶節快樂,闔家幸福!
雖然在戰略層面上明確了進攻莫斯科只是一個假目標,但中央集團軍群對進行戰術欺騙卻不遺余力,有關城堡戰役的真實目標和內容只傳達到師一級,而各東方國家的軍隊只傳達到集團軍一級。
倒不是說信不過東方國家的指揮官,只是相對而言他們中混入間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無論是人種、歷史傳承還是相互關系來說,混入這批部隊與混入純種德國部隊的難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就連各東方國家自己也表示承認,除蓋世太保外,還入駐了各國獨立組建的肅反機構成員。事實證明這種預防措施不是杞人憂天,從各東方師組建的第一天起,間諜案件就一直存在。
不過,雖然中央集團軍群忙得不亦樂乎,霍夫曼對這種戰術欺騙究竟能成功多少卻心里沒底,理由很簡單,相同招數已使用過一次:去年夏天藍色行動開始時,中央集團軍群就把莫斯科和周邊城市的地圖發到了團一級,同時還了大量假路標指向進攻方向,最終成功地騙過了斯大林和紅軍總參謀部。
即便藍色行動和沖向高加索的戰役行動已經開始,斯大林依然堅定認為德軍的進攻目標是莫斯科,一直在莫斯科方向保有重兵,夏季戰役中不但沒將最精銳的部隊派往南線,還輕率地在哈爾科夫附近發動了著名的鐵木辛哥攻勢(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結果不但鐵木辛哥的進攻被打得慘敗,南線戰局同樣全線崩壞,半年多后就不得不重新從莫斯科方向抽調精銳兵力去填補缺口。
這一次莫德爾故技重施,再往地圖發到團一級、行動路標指向目標等等,霍夫曼就認為對方很難上當了。不過,在看過東線整體戰略地圖和敵我兵力態勢分布圖后,他又對勝利充滿信心。
如果不仔細看,會認為東線的情況仿佛又重新回到了1942年9月時德軍主動撤退前的局面:北線繼續封鎖列寧格勒、中線對準莫斯科,南線進逼斯大林格勒。
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德軍實際局勢遠比9個月前有利得多:土耳其參戰、外高加索被占領、高加索平原全線落入軸心之手著名的巴庫油田區丟失,斯大林格勒面臨著南、西、北三方向的壓力,曼施坦因的兵鋒直至阿斯特拉罕;伊朗參戰,里海成為蘇德共有戰場,土庫曼、烏孜別克和哈薩克等中亞地區門戶大開,蘇聯腹地面臨重大威脅;北極航線、南部航線全面中斷,只有太平洋航線還能輸入一點援助物資,紅軍接受數量不到高峰期的15;非俄羅斯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并建立了鞏固政權,俄羅斯解放軍持續壯大,各東方國家除在后方維持秩序外,光投入一線與紅軍對峙的兵力就有50多萬,大大夯實了軸心的進攻力量。
而隱藏在地圖態勢之下的兵力對比與技術兵器對比就更加不可同日而語,霍夫曼比手下那些元帥和將軍們清楚得多:
在歷史上,1941年全年蘇軍損失了大約790萬人(斃、傷、俘三者總數),1942年又損失大約740萬,1943年14月間共損失大約240萬在將近兩年時間里,紅軍累計損失將近1400萬人(之所以分年數相加大于總數,是因為部分前一年的傷員返回部隊后重新遭受的損失計算為兩次甚至多次);相比之下,同期軸心聯軍的損失將近300萬人,其中德軍損失超過240萬。
在霍夫曼穿越后,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紅軍損失依然將近1400萬雖然紅軍在南線(高加索、伏爾加河流域)遭到了更多重創,但歷史上的火星行動與哈爾科夫反擊戰慘敗卻沒有了,此消彼長之下,最后維持了相對接近的損失數。但同期軸心聯軍的損失卻大大減少,合計損失將近180萬,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損失的100多萬部隊的數字大幅度削減,火星行動中損失的兵力也急劇減少。更重要的是被俘人數非常少到目前為止,整個軸心軍被俘總人數還只有10萬出頭(大部分是莫斯科戰役中被俘的),而歷史上到1943年5月時,軸心被俘總數已將近50萬,光德國俘虜就占了30多萬。
這樣一來等于德軍多出了將近120萬兵力,雖然霍夫曼減少了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將近25萬兵力,在非洲增加了兩個集團軍將近25萬兵力,又給海軍陸戰隊撥付了10萬兵力,還采取了復員40歲以上老兵并讓國內軍工相關企業工人陸續回歸的方針(涉及人數將近30萬),整體上依然多了30萬兵力。
而在土耳其和伊朗加入對蘇作戰,再增加50萬東方各國輔助軍后,對俄作戰總兵力整整多了120萬,因此東線總人數第一次突破了550萬歷史上從未達到過,最多也就是巴巴羅薩剛發動時的500萬出頭。
相對于1942年秋季時450萬vs650萬的兵力對比,現在東線兵力對比變成了550萬vs750萬,紅軍也被迫將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兵力減少到150萬以內(歷史將近200萬)。
雖然除德軍外其余增加兵力的戰斗力不算太強,但比起紅軍急紅眼的抽丁建軍政策卻還要強上不少。霍夫曼看過蓋倫提交上來的報告,現在紅軍中以3xx番號打頭的普通步兵師中,90以上的普通士兵是1900年前出生的后備役人員(43歲以上),而在1xx和2xx番號打頭的步兵師中,也有60以上的普通士兵超過40歲或小于18歲,只有近衛部隊、番號小于100且重建較早的步兵師和大部分裝甲部隊中才是以年輕人口(1835歲)為主的部隊。相比之下,德軍已基本沒有40歲以上的普通士兵(極少數在多次動員后依然強烈要求留下服役)。
蓋倫提交上來的情報還顯示紅軍在組建女兵師(除軍官和專業軍士外由純粹女兵組成),總人數可能在5060萬人,同時男性征兵年齡進一步擴大至1661歲。為急速增加兵力,急紅眼的斯大林已顧不得“治安”形勢,所有監獄在押犯人,不管以前犯有什么罪行,一律釋放并編組為軍隊,就連危險最大的“政治異己分子”也顧不上了,類似古拉格的勞改營,內務部隊將其中最“危險”的一批當著其他人直接決后,幸存者全部編入部隊,甚至連勞改營中的波蘭戰俘(卡廷只殺了波蘭軍官,還有將近30萬波蘭士兵被投入勞改營)也打散后編入了軍隊。
在解決上述不安定因素后,執行關押、監控、管理的內務部隊也進一步“騰出”人手去參加一線部隊,很多人甚至與以前被關押的階級敵人并肩作戰那種刺激的畫面讓霍夫曼都不敢想象!
通過竭澤而漁,斯大林再次強行將全隊拉升到1000萬以上:除與軸心對峙的750萬人,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待命的150萬人外,偌大的蘇聯腹地只剩下不到100萬兵力,也因為看到了這種空虛,曼施坦因提出了大氣磅礴的“中亞計劃”,希望用50萬機械化部隊去橫掃,只可惜霍夫曼現在還不敢答應他,在最高統帥部、陸軍總參謀部等指揮中樞里也沒有一個有分量的支持者。就連與曼施坦因相知莫逆,關系非同尋常的龍德施泰德元帥在聽到這個方案后也不敢相信這是曼施坦因提出來的,認為“元首提這種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方案還差不多”,消息傳到霍夫曼耳朵里把他氣得翻白眼。
或許也知道類似的戰略欺騙很難再次奏效,在城堡戰役進攻路徑的選擇上,莫德爾更傾向于圖拉方案,理由包括三點:
第一,圖拉方案的出發地奧廖爾更靠近南方集團軍群戰線,大規模戰役發起時可得到霍頓集群的側翼掩護,在庫爾斯克、沃羅涅日都等掌握在德軍手里時,從奧廖爾出發在戰術上更穩妥一些;
第二,圖拉方案面對的是布良斯克方面軍,實力比負責莫斯科西部防御的西方方面軍要弱一些;
第三,圖拉方案面對的戰場比勒熱夫維亞濟馬方案的戰場更有利,進攻通道更寬,更適應裝甲集群大范圍突擊。
圖拉方案最大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距南方集團軍群和斯大林格勒太近,即便如愿以償吸引到了紅軍重兵集團,一旦南翼戰役打響并演化為決定性進攻,被吸引的紅軍很快又能通過機動部署加入南翼戰場,時間不會超過15天,這時間遠遠不夠完成春醒戰役第三階段的目標消滅紅軍12個方面軍并占領斯大林格勒。
于是,好笑的一幕出現了:不參與城堡戰役的曼施坦因力主選擇勒熱夫維亞濟馬方案,參與城堡戰役的莫德爾和魏克斯力主選擇圖拉方案。
雙方在休戰期間為此爭執了半個月,就連擔負協調任務的蔡茨勒也舉棋不定,而由于雨季結束得晚,進攻時間從5月上旬推遲到5月17日,然后又從17日繼續推遲到25日……(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