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時代1958 第九百三十五章 產業轉移
“我們接到了很多兄弟黨派的善意,其中不乏執政黨,對于很多有利的意見,政府已經進行了采納!”總書記庫尼亞爾對著所有兄弟黨派表達感謝,然后繼續道,“關于建立更加公平和透明的政治和經濟體系,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
“當然主要還是要依靠我們葡萄牙自己的力量,兄弟國家的援助不會無緣無故的到來,如何更好的發展,在于這次的改革,黨和國家會尊重人民的聲音。”
謝洛夫不由得點頭,這些話說的滴水不漏。庫尼亞爾在獨裁政府時代,靠寫作為生,還是一個筆名很出名的作家,如何聲情并茂的講話,根本不是問題。
目前葡萄牙的問題,就是架子太大,可是憑借目前葡萄牙本土的人口已經照顧不過來了。任何國家都要弄一個齊全的產業,可是隨著工業分類越來越多,一些國家的人口已經不足。葡萄牙在十年前的康乃馨革命之前,還是一個殖民帝國。一個殖民帝國應該有的架構都在,自然也包括不符合葡萄牙定位的產業,而這些產業實際上對比歐洲國家,沒有一點優勢。
保留這些產業沒有多少利潤,還占據了人力,拖慢了發展速度。葡萄牙國企比重不小,但不是一個完全的計劃經濟國家,應該算是一個混合經濟國家。不能學習華約的辦法,葡萄牙人也不一定能接受。現在就需要拋棄一些殖民帝國時期的產業,集中力量發展幾個拿手的行業,把其他產業轉移。
這就是謝洛夫和庫尼亞爾總書記溝通的成果,不能用謝爾比茨基的想法,按照謝爾比茨基的想法,自然有兩個結果,成功和失敗,成功了好說,失敗了可沒有第二次康乃馨革命讓蘇聯把這個重要地位的國家奪回來了。
葡萄牙有一個優勢,這個優勢叫做澳門。而且葡萄牙怎么說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同樣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正好適合現在的中國。以葡萄牙的國土和人口,中國能很輕松的化解掉葡萄牙現在吃撐了的后遺癥,葡萄牙也不過就是一千零十萬人。
葡萄牙只要給自己國家定義明確,不在背著前殖民帝國的心里負擔。以現在謝洛夫給創造出來的環境,一定過的不差。很多殖民地和葡萄牙的矛盾早已經化解,而且掛著社會主義牌子的葡萄牙進入中國,肯定比北約國家更容易。
至于是不是剝削,是不是會有什么后遺癥,總書記認為這不是問題,先富帶動后富么。
在共產國際大會舉行的同時,一些從各國趕來的宣傳干部,也在和抗議人群的代表溝通,兩方面的準備都在進行。這些干部都是經過選擇的潛伏者,第一次溝通肯定沒什么成果,主要目的是分化抗議者的人群。
1985年底葡萄牙有經濟收入的人口454.6萬人,而工人的數目是404.8萬。下述部門所占比例分別是:農業、林業和漁業——24.3,工業——33.2(29,36),服務行業——42.5。
和希臘一樣,里斯本也有證券交易所,不過規模沒有雅典的大,因為華約考慮到了安全因素,希臘周圍都是華約國家,安全環境比在北約背后的葡萄牙要好得多。
這種情況下,蘇聯就不能把整個華約的金融業放在葡萄牙,無法讓葡萄牙賺輕松錢,不然的話,現在的葡萄牙也不會出現停滯不前的情況。
在庫尼亞爾講話之后,謝爾比茨基站起來發言,給庫尼亞爾總書記的產業轉移進行理論支撐,“根據馬克思同志的國際分工論,國際分工是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國際分工的深化又為生產力的大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國際分工和生產國際化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各民族經濟的相互需要和互相依賴達到空前的規模。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是國際分工深化、細化,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客觀基礎;而國際分工的深化、細化,國際貿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杜會生產力進一步”
“同志們必須了解的是,當今世界雖說沒有到達最理想的狀態,但已經具備了國際分工論的基礎,先進國家必須帶動后進國家,實現共同富裕。”謝爾比茨基侃侃而談,在上百個兄弟黨派面前一點都不露怯,理論知識真的比總書記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至少總書記不知道國際分工論是馬克思說的,他還以為這是赫魯曉夫原創的呢。
國際分工論還分成了蘇聯倡導的和資本主義國際分工論,總書記當然不知道這其中有什么區別,沒關系,烏克蘭黨委第一書記知道,謝爾比茨基沒有忘記提及兩者的不同之處。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謝洛夫敢保證,和自己一樣聽不懂的人絕對不是少數。
“這絕不是宗主國和殖民地,帝國主義和第三世界的剝削關系,而是在平等的框架下,發揮自己的優勢,平等的交流。”謝爾比茨基義正辭嚴的表示,這和資本主義國家主張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給了葡萄牙轉移產業提供了理論保障。
熱烈的掌聲充斥在大會上,謝洛夫也隨著眾人對著站在主席臺上的謝爾比茨基鼓掌,“不過?到底有什么不同?似乎后果都是一樣的……”
第一天的大會結束之后,謝洛夫離開之后對著謝爾比茨基道,“也許需要你和中國代表談一下,政治穩定、國家安全、成本低廉的國家,最合適的國家……”
“就是中國!”謝爾比茨基毫不猶豫的接口道,“不過你為什么自己不去,我聽謝爾比洛娃說,你不是一般的懂中國,連漢語你都懂。”
“我沒有這種理論基礎,再者我的名聲不好。”謝洛夫很有自知之明的道,“難道讓我去談怎么發展社會帝國主義么?你說呢?”這倒也是,謝爾比茨基點點頭,對于這位大特務的國際名聲,他從來都沒有懷疑過。
既然開放了,就算是基于平衡,中國也不會只讓資本主義陣營國家進來的。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里的常識,中國不會不知道。什么發展都是要有個過程的,相信謝爾比茨基這次的見面,應該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
謝爾比茨基去溝通的同時,庫尼亞爾總書記也在開會,社會主義的執行力還是要拿出來的,連執行力都沒有自己別說是共產黨。葡萄牙什么產業有競爭力應該保留,什么產業屬于殖民帝國的遺留應該放棄,一個統計數據就清清楚楚。
葡萄牙工業包括采掘業、加工業、水、電、煤氣和冷氣生產業等。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力、紡織、服裝、制鞋、食品、化工、造紙、電子器械、陶瓷、釀酒、軟木等。汽車、機電、模具、制藥和可再生能源等產業比較成熟。
“我們這么多國家,如果不能解決葡萄牙現在的問題,相信美國一定會看輕我們的!”謝洛夫也在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溝通,實際上還包括東南亞國家。至于非洲國家,第一這個會議室不是很大,第二非洲國家能維持住自己不管蘇聯要援助,謝洛夫就謝天謝地了。有了決議讓他們去執行就可以,制定決策黑叔叔們實在不是那塊料。
產業轉移是需要時間的,任何決策肯定不可能馬上見效,這段時間內的葡萄牙會不會出事,這就是總書記需要考慮的問題。站在陣營的立場上,蘇聯不能丟失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東歐這么多國家,有產能不足也有產能太熱,葡萄牙缺乏什么,站在國際主義的立場上,東歐提供幫助是應該的,哪怕東歐國家并不比葡萄牙富裕。
“中國正是吸引外資的時候,和他們的談判很順利。”謝爾比茨基回來之后詳細的說了中國的態度,過了一會兒道,“為什么我們不轉移呢?”
“因為我對沿海地區不感興趣!我喜歡陸地力量能夠到的地方,這樣安全。”謝洛夫歪著腦袋道,“我要留下足夠的工業力量,所以我不準備和美國競爭,我希望美國的產業轉移更快一點,而不是在這個過程中和美國競爭。”
“這個過程一旦加快,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會在什么時候開始?”謝爾比茨基能看到這個趨勢,但是他估計不出來到底還有多長時間。
如果蘇聯不解體的話,謝洛夫深吸了一口氣,這個時間只會提前不會延后。美國會更早不能忍受自己被掏空,不過蘇聯存在的話,未來就有意思了。共產國際大會最后一天,蘇聯以及東歐國家宣布對葡萄牙進行經濟援助,這當然是各國拿出自己的過熱的產業,解決自己的產業積壓也是幫助葡萄牙,都不能拿出本來就缺少的產品,這會造成本國問題。
庫尼亞爾總書記也宣布,葡萄牙將集中發展優勢產業,明確拿出了明確時間表,表示將和蘇聯、中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這次的經濟瓶頸。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